首页 / 正文

张岱传

张岱字景山,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敞,晋时曾任度支尚书,父亲张茂度,宋朝时任金紫光禄大夫。

张岱少时与其兄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其弟广州刺史张辨都很知名,号称“张氏五龙”。张镜少时与光禄大夫颜延之做邻居,颜延之高谈阔论痛饮美酒,喧呼不休;而张镜静静地不大声说话。后来颜延之在篱边听见他和客人说话,拿个胡床坐篱边静听,听他辞义清玄,颜延之心服,对宾客说:“那边有个人物啊。”从此不再痛饮大嚷。张寅、张镜名气最大,张永、张辨、张岱不及。

郡里荐举张岱为上计掾,没成行,州里聘他为从事。后来迁任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出京补东迁县令。

当时殷冲为政吴兴,对人说:“张东迁家贫需奉养,因此暂时栖身小邑。但是名声才能已经显露,终当大有前途。”

随王刘诞在会稽起义,任用张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行县事。事平后,张岱任司徒左西曹。他母亲八十岁了,任职期未满,张岱便离职回去奉养,有司因张岱违反制度,想要惩罚他,宋孝武帝说:“看过失可知他的仁,不要追究了。”后来他先后迁任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陰令,他处理公事娴熟明白。

巴陵王刘休若任北徐州刺史时,还没能亲理政事,任张岱为冠军谘议参军,领彭城太守,行府、州、国事。后来临海王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豫章王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晋安王为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张岱历任三府谘议、三王行事,和典签主帅共事,办事成功,关系融洽。有人对张岱说:“主王年幼,管事的又很多,而你总能调和公私关系,是怎样做到的?”张岱说:“古人说一心可以事奉百君。我为政端正公平,以礼待物,不好的事自然不会发生。政事的清明昏暗长长短短,更是才能大小的体现啊。”

还都任黄门郎,迁任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新安王刘子鸾非常受宠因而被任为南徐州刺史,又把吴郡划给南徐州。帝严格挑选僚佐。孝武帝召见张岱对他说:“卿美誉一直很高,且资宦已经很多了。现在欲让卿作子鸾别驾,总管刺史之事,不要说屈才,最终会让你大展身手。”孝武帝驾崩后,张岱迁任吏部郎。

明帝执政初期,四方造反。明帝因张岱干练可靠,任他为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西豫州刺史。不久移任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都督北讨诸军事,都没去到官。泰始末年,任吴兴太守。元徽年间(473~477),迁任使持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数年间,益州被治理得社会安定。又调任侍中,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领左军,升任吏部尚书。王俭当时任吏部郎,时时专断吏部的事,张岱每每和他意见不一致,后来王俭做了宰相,以此对岱颇不友好。

其兄之子张环、弟张恕,诛杀吴郡太守刘遐。太祖欲使张恕为南齐书政晋陵郡,张岱说:“张恕不宜从政,美锦不宜滥裁。”太祖说:“张恕的为人我很清楚。并且又和张环立了同样的大功,自当有赏。”张岱说:“如果因家贫赏赐俸禄,这另当别论;若说因功勋而获此任,这是臣家门之耻。”

不久张岱加任散骑常侍。建元元年(479),出京任左将军、吴郡太守。太祖知张岱历任官职都很清廉正直,到郡里不久,亲笔下敕给张岱说:“吴郡乃是大郡,责任重大,因此不想再换别人,但总管的军事政务很繁多,应当名符其实,现任命卿为护军。”加给事中。张岱拜官完毕,朝廷诏命他以家为府。张岱向朝廷报告自己的病情。第二年,迁任金紫光禄大夫,领鄱陽王师。

世祖即位,又任张岱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俸禄待遇级别为二千石。张岱晚年在吴兴,更以宽厚仁恕著名。迁任使持节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未拜官,亡故。其时七十一岁。张岱当初有遗命,将家财分封于箱子里,随家业的增减而有所改变,如此执行十几年。追赠本官,谥号“贞子”。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一 高祖·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公主·脱脱
  悔过第二十四·吴兢
  卷十三·黄以周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黄士衡
  第五十五回 督军团要挟黎总统失权·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二百零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李陈常代补曹寅亏欠不足求赐矜全摺·佚名
  四二三 两广总督杨景素等奏覆前进书籍毋庸发还折·佚名
  卷十八·傅恒
   九、无穷的追求·林语堂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李密传·魏徵
  晋平剌王刘休祐传·李延寿
  王智兴传·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八·曾国藩

      杜工部五律上二百九十七首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 卷二百四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七】华岳上詹仲通县尉二首松竹不着花宻叶徒如帚红梅不着叶寒花缀枯朽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氷霜着羣木冻死十八九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 第十一回 二姐被逼怨老鸨 丫头定计哄朝廷·蒲松龄

    话说二姐哭上南楼,望着扬州叫了声爹娘:"你闪的我好苦呀!"一发寻思一发恨,可就伤感起来了。 第一怨怨爹娘,只顾你早先亡,撇的孩儿没头向。七岁落在姑娘手,卖在烟花去为娼,朝打暮骂无指望。你死在黄泉之下,怎知儿苦处难当! 第二

  •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范晔

    杨终 李法 翟酺 应奉 子劭 霍谞 爰延 徐璆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显宗时,征诣兰台,拜校书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一年岁次辛未 金海陵炀王亮天德三年春正月按是月癸酉朔辛巳皇叔和州防御使士<雪刂>为建州观察使以积阀迁也癸未辅臣奏事毕上曰庐州守臣吴逵上便民五事论淮南复业之民宜宽恤涵养未可遽理租赋起

  • 卷十三·舒赫德

    庚寅舒赫徳阿思哈杨景素奏言查已获之王伦等亲族头目及续获各要匪自应即日分别办理以昭炯戒内解陶景淑艾得见李玉珍邵然赵大坊赵焕赵玉佩李得深杨佩等十犯或系王伦义子助贼为恶或系抢夺王伦杀害职官俱属罪大恶极应凌迟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正统四年六月丁丑朔遣中官祭中霤之神○命湖广都指挥佥事张善充参将权佩征蛮副将军印代总兵官萧授镇守湖广贵州等处先是监察御史章聪奏授年几八十筋力衰迈边备不整 上召授回京命行在兵部推举武臣一人代之尚书王骥举善

  • 卷之七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钱穆

    隋唐统一盛运再兴,于是汉代公立教育制度亦随之复起。唐初太宗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太学生多至八千余人。又有书、算、律各门专科,学制似较汉代更为进步。 但汉制须先进太学,再经选举,而唐代则

  • 卷二十八·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春官典命典命节疏经云掌诸侯之五仪【上疑脱此字】此乃臣之仪也【臣上疑脱诸字】上公节音义介音界【界仍作介误】疏古者百里之国九里之城【下脱七十里之国五

  • 尽心上·孟子

    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本书选34章。养性事天,修身立命【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六世▲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此与云居对洞山语同。僧宝传。师

  • 卷第十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拈古 举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云门偃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拈云为众竭力祸

  • 卷之三十四·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四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五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 镇江府竹林林皋本豫禅师 昆山陈氏子。丱岁礼尧峰湛川老宿出家。受具后。徧历诸方。参博山。山曰。未入金笼贮。谁

  • 鼓棹集·王夫之

    清王夫之作。分初集、二集各1卷,附《萧湘怨词》1卷,收入《船山遗书》。所作词往往突破音律限制,自由抒写,无意自工。有同治刻本及近代排印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王船山诗文集》中,编有其词。【

  • 贤首经·佚名

    佛说贤首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并沙国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曰贤首),愿闻十方佛菩萨土之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之法。佛答以十事。梵Bhadraśri,-śiri(Siras之不规则女姓)。

  • 维摩诘所说经·佚名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