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子野传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绰,兄弟四人都很有名气,时人称为“四裴”。祖父裴马因,曾任南中郎外兵参军。父亲名昭明,任通直散骑常侍。裴子野刚出生时母亲便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年,祖母去世,他十分悲痛,哭泣得流血,家里人都感到奇异。年幼时好学习,会写文章。刚入朝做官时任齐朝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后因父亲去世守丧离任。居丧期间完全按礼制规定生活起居。每次到父亲的墓前都哭得很伤心,眼泪滴落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表彰他的孝行,准备上书奏报,不巧范云死去,没有结果。乐安任窻名声很高,受到后学们的仰慕,凡登门拜访与之有交往者,任窻一定为他们推荐疏通,裴子野认为任窻只想借此标榜自己,偏不前去投靠,任窻也对此怀恨在心。过了好久,才征为右军安成王参军,不久又兼任廷尉正。曾三官共同签署狱牒,裴子野曾不在,同事便签上了他的名字,上奏后没有得批准,子野作为随从受牵连被免职。有人劝他向有关部门解释一下即可以无罪责。裴子野笑着回答说:“我连柳季的做法都感到羞耻,怎会企求诉讼得胜而受赏呢?”自此被免除了好久,但他却没有丝毫怨恨的意思。

天监二年(503),吴平侯萧景任南兖州刺史,征裴子野任冠军录事,萧景调任后被解去官职。当初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未曾相见,听说他的操行后很欣赏他。正赶上范缜升任国子博士,便上书请求将国子博士授给裴子野:“我看前冠军府录事参军河东人裴子野,年龄四十岁,字几原,幼年时有道德高尚者的秉性,成人后磨砺出国士的风范,居丧时很讲礼仪,哀伤得快要丧掉性命,不吃蔬菜水果。栖居在低下的位置,身份低下,名声细小,但生性不贪,心情不急,所以有见识的人都赞赏推崇,官府乡邻都感叹佩服。而且家世清白,世代学习儒家经典,把书籍作为游乐的场所,将文艺当作游玩休息的最好方式。著《宋论》二十卷,对宋代开国与衰落论述详尽,引经据典,很值得一读。而且章句对仗公整,考据训诂可以传后世,我认为皇室淳风浩荡,有才的人充满朝廷,官人超过了炎帝时,人才比黄帝时还多。如有一点长处可用,无论贫富,一点才干可求,不论出身高低。我历览古往今来的君子重视礼遇有贤能才干的人,没有超过当今皇上如此孜孜以求者。于是斗胆提议将我的国子博士职位,授给裴子野。这样一来则贤与不肖各归其所,世人的评论也会都觉合理。我与裴子野虽然没有交往,但到乡里寻访,想必不会有差错,所以以小人的浅识,冒昧陈述。但愿皇上能哀怜我的诚心,看到我的实意,冒犯之罪,乞求宽恕。”有关部门认为裴子野资历不够,没有同意。后不久任裴子野为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任诸暨县令,在任期间,治理刑事不加鞭打和惩罚,以理服人,老百姓很高兴,全县无诉讼之事。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父裴松之,刘宋元嘉年间接受皇帝的诏令续修何承天写的《宋史》未完成部分,没有写完便去世了,裴子野总是想继续完成先人未完成的事业。到齐朝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流传开来,裴子野便将这段历史删节写成《宋略》二十卷,叙述史事,评论是非,见解独到,合乎时事,沈约见了后感叹地说:“我的书不如裴子野写的好。”兰陵人萧琛、北地人傅昭、汝南人周舍都很器重欣赏他。至此,经吏部尚书徐勉向高祖推荐,任裴子野为著作郎,负责撰修国史和起居注。不久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后又授通直正员郎职,仍保留中书通事舍人、著作郎等职。又下诏让他负责中书诏诰。当时西北塞外白题和滑国两国派遣使者从岷山道向梁朝进贡。这两个国家过去一直都与中原没有贡纳关系,人们不知道它们的来历。裴子野说:“汉朝时颍陰侯斩胡国白题将领一人,服虔注释说:‘白题,胡国的名称。’又汉朝定远侯攻击胡虏,八滑附从他,白题、滑国就是它们的后代。”当时人们都佩服他见识广博。皇帝下诏让他撰修《方国使图》,广泛叙述当时怀柔政策使邻国来朝的盛况,自王畿以外到海疆,共二十个国家。

裴子野同沛国人刘显、南陽人刘之遴、陈郡人殷芸、陈留人阮孝绪、吴郡顾协、京兆人韦棱等,都博览群书,相互尊重推崇,很友好,刘显特别推崇器重裴子野。当时吴平侯萧劢、范陽人张缵,每次讨论争议有关典籍,都要请裴子野来判定谁是谁非。普通七年(526),梁朝军队北伐,皇帝诏令裴子野写檄文告知魏国,裴子野接到诏令后很快就将檄文写好了,高祖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召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在寿光殿看裴子野所写的檄文,大家都很赞赏佩服。高祖看着裴子野说:“你的样子虽然瘦弱,你的文章却很豪壮。”不久又诏令他给魏国丞相元叉写封信,当天夜晚接旨,裴子野以为等到第二天才上奏,晚上便没有写,到五更时分,诏令催促他早饭前火速上奏,裴子野从容起床开始写作,天刚亮时便写好。奏上后,高祖特别欣赏。自此之后凡有符令檄文,都让裴子野起草。裴子野写文章精练且快,不喜欢华丽的词藻,写作方式多效法古人,与当时的文体很不相同,当时有些人曾因此诋毁斥责他,但到后来都对他很恭敬尊重。有人问他为什么写文章这么快,裴子野回答说:“别人写文章都是通过手写成的,而我则用心来写成,虽然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但是修改文章与抄定则是相同的。”不久改任中书侍郎,仍保留原任各职。大通元年(527),改任鸿胪卿,不久又任步兵校尉。裴子野在官府十余年,恬淡沉默自重,没有求请进谒,外婆及表亲家贫困,所得俸禄薪水都分散接济他们。没有房屋,借公家的两亩土地,盖起几间茅草屋。妻子儿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以教育子女为根本,儿子、侄儿对他敬畏不已,像对待严厉的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遵守教规戒律,终身只吃粗茶饭和蔬菜。中大通二年(530),在任期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五·志第八十八·乐十等·脱脱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柯劭忞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五·荀悦
  卷二O二 唐紀十八·司马光
  卷八·常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九·李心传
  读礼通考卷三十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尚史卷二十一·李锴
  一二六九 福建学政陆锡熊奏谢曲垂宽宥仅令分赔工价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六·阿桂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三·阿桂
  跋·郭居仁
  李元护传·魏收
  第三节 元和朝局·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八鸟兽凤凰赋          【晋】桓 ?伊羣物之百品各在类而有别惟羽族之殊诞独鸾皇之搆杰邈区防以超栖抚朝阳于丹穴备六德以成晖奋藻翰之郁烈集昆峯而敛翼翔青云以遐越凤

  • 游洞庭湖湘·张说

    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 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 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纆。 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 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 窈窕入云步,崎岖倚松息。 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 滴石香乳溜,垂崖灵

  • 列传十·薛居正

    皇甫遇,常山人也。父武,流寓太原,尝为遮塞军使。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籓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领严州刺史,出讨东川,为行营左军都指挥使。应顺、清泰中,累历团练防御使,寻迁邓州节度使

  • ●卷第十六·胡三省

    【汉纪八】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公元前一五四年)①冬,十月,梁王来朝。〔朝,直遥翻。〕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从,千容翻。〕“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

  • 绥冦纪略卷三·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眞宁恨制凤阳为中都其严重视京兆中都留守司辖八衞一千户所有班军髙墙军操军又防陵新军后所增设无虑六千人防以一巡抚一太监巡抚督漕驻淮兼防泗陵太监即其地为镇守当贼之再入楚

  • 一百三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八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淮徐之间虽有遗蝗不为灾。今年黄河水大,涨入淮河,目下淮水已壮,不至挂口。百姓安

  •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曰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

  • 卷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地官司徒第二之三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比必里反下同陆毗

  • 卷三十一·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一   宋 王与之 撰以王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郑锷曰能通三灵交之者莫如阳精之纯故礼神有王祀神又有王【○崔氏曰若礼神之王置之神坐事讫収藏于玉府所谓植璧

  • 卷一·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识名解卷一 钱塘 姚炳 撰 鸟部 鸠 雎鸠【周南关雎篇】释鸟首列鸠族王雎其一鸠眼未化识者憎之其为猛挚明矣郭璞以为雕类江东呼为鹗陆玑谓大小如鸱幽州人谓之鹫盖其属也其他白鷢之说见禽经苍鷃之说见

  • 與陶 士書(四則)·欧阳竟无

    與陶 士書一 鄉愿何以為德之賊?孔孟何以必取狂狷?蓋相似法流與義利之辨之所以必講也。 孔子開口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孟子開口曰︰舍生取義。必如是充類至義之盡,而義利之界始明,鄉愿、聖人之分始晰。是則存一毫生望以為學,便是

  • 万善先资集卷二·周梦颜

      因果劝(下)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海内操觚之士,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九卷 (长寿品第四卷之第二)释长寿因义 出密迹力士杀童子事 出诸羯磨名 出入河归海事 合椋牛譬 释法性义 释无想天受乐事 释一体三宝义长寿品之第二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案。僧亮曰

  • 卷之十一·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一 第七世祖 讳怀让。金州杜氏子。住南岳般若寺。 唐玄宗甲寅开元二年。 第七世南岳祖嗣宗统(三十一年)。 青原祖同嗣宗统(二十七年) 发明(南岳青原。同绍曹溪正脉。临济实统五宗。直接单传。故书法

  • 佛法金汤编叙·岱宗心泰

    前越之东山住持岱宗泰公作佛法金汤编十卷。韫中瑄禅师为持过伯衡求叙。叙曰。佛法之行乎中国也。迩来一千三百二十有六年矣。虽毁之排之而昌炽犹一日。初伯衡莫知其所以然。窃意亦惟其说足以动人而已。今观此编。乃知

  • 吕洞宾桃柳升仙梦·贾仲明

    明代杂剧。简名《升仙梦》。此剧未见著录,今存本题为贾仲明作。吕洞宾奉命来到汴京城点化翠柳、妖桃二妖。他先指点二妖化作人形,一个托化到柳家为男身,一个托化到陶家为女身,准备三十年后点化二人。三十年后,柳、陶二人

  • 郡阁雅言·潘若冲

    笔记著作。宋潘若冲撰。潘若冲,或作若同,太宗时人,曾官郡守、赞善大夫。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据《郡斋读书志》著录,共五十六则。今本仅八则,系以人为纲,分别记载杜牧、李远、王易简、裴皞、崔公佐、张祐、王定保、王

  • 伸蒙子·林慎思

    唐林慎思撰,三卷。因其自号“伸蒙子”,故名。慎思以易林自筮,得蒙之观,有伸蒙入观之语,因自号。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卷目为:卷一,槐里辨三篇,叙天地人之事;卷二,译国纪三篇,述君臣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