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唐律防义卷二十九

唐 长孙无忌等 撰

断狱上【凡一十四条】

防断狱律之名起自于魏魏分里悝囚法而出此篇至北齐与捕律相合更名捕断律至后周复为断狱律释名云狱者确也以实囚情臯陶造狱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汉以来名狱然诸篇罪名各有类例讯舍出入各立章程此篇错综一部条流以为决断之法故承众篇之下

囚应禁而不禁

诸囚应禁而不禁应枷鏁杻而不枷鏁杻及脱去者杖罪笞三十徒罪以上逓加一等廻易所着各减一等防义曰狱官令禁囚死罪枷杻妇人及流以下去杻其杖罪散禁又条应议请减者犯流以上若除免官当并鏁禁即是犯笞者不合禁杖罪以上始合禁推其有犯杖罪不禁应枷鏁杻而不加鏁杻及脱去者【缺】 笞三十徒罪不禁及不枷鏁若脱去者笞四十流罪不禁及不枷鏁若脱去者笞五十死罪不禁及不枷鏁枷若脱去者杖六十是名逓加一等廽易所著者各减一等谓应枷而鏁应鏁而枷是名廽易所着徒罪者笞三十流罪笞四十死罪笞五十

即囚自脱去及廻易所著者罪亦如之若不应禁而禁及不应枷鏁杻而枷鏁杻者杖六十

防义曰即囚自擅脱去枷鏁杻者徒罪笞四十流罪以上逓加一等即囚自廻易所著者各减一等故云亦如之若不应禁而禁及不应枷鏁杻而枷鏁杻并谓据令不合者各杖六十

与囚金刄解脱

诸以金刃及他物可以自杀及解脱而与囚者杖一百若囚以故逃亡及自伤伤人者徒一年自杀杀人者徒二年若囚本犯流罪以上因得逃亡虽无伤杀亦凖此防义曰金刄谓锥刀之属他物谓绳锯之类可以自杀及解脱枷鏁虽囚之亲属及他人与者物虽未用与者即杖一百若以得金刃等故因得迯亡或自伤害或伤他人与物者徒一年若囚自杀或杀他人与物者徒二年若囚本犯流罪以上因得金刃等物而得逃亡者虽无杀伤与物者亦徒二年

即囚因逃亡未断之间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自首及已死各减一等即子孙以可解脱之物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与主者罪亦同

防义曰谓囚因得金刄及他物之故以自解脱而得逃走与物人罪未断之间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自来归首及囚自死或他人杀之者亦同各减一等谓徒以下囚逃者一年徒上减流死囚逃者二年徒上减即子孙以可解脱之物谓称孙者曽同而与祖父母父母或部曲奴婢与主者并与凢人罪同亦不合輙自捕捉若官司遣捕而送者无罪自捕送官者同告法若有伤杀而逃亡者后能捕获与物之人各依前伤杀之罪不合减科

死罪囚辞穷竟【问荅一】

诸死罪囚辞穷竟而囚之亲故为囚所遣雇倩人杀之及杀之者各依本杀罪减二等囚若不遣雇倩及辞未穷竟而杀各以闘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

防义曰谓犯死罪囚辞状穷竟而囚之缌麻以上亲及故旧为囚所遣或雇人倩人而杀讫者其所遣雇倩之人及受雇倩杀者各依尊卑贵贱本杀罪上减二等科之囚若不遣亲知雇倩人杀及囚虽遣雇倩人杀而辞状未穷竟而杀者其所遣之人及受雇倩者各依尊卑贵贱以闘杀罪论至死者加役流问曰其囚本犯死罪辞未穷竟又不遣人雇倩杀之而囚之亲故雇倩人杀及杀之者合得何罪

答曰辞虽穷竟不遣雇倩人杀之虽遣雇倩杀之辞未穷竟此等二事各依闘杀为罪至死者加役流若辞未穷竟复不遣雇倩杀之而輙杀者各同闘杀之法至死者并皆【缺】 不合加役流

辞虽穷竟而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皆以故杀罪论

防义曰辞虽穷竟谓死罪辩定讫而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虽被祖父母父母及主所遣而輙杀者及雇人倩人杀者其子孙及部曲奴婢皆以故杀罪论子孙仍入恶逆部曲奴婢经赦不原其被雇倩之人仍同上解减闘杀罪二等

主守导令囚翻异

诸主守受囚财物导令翻异及与通传言语有所増减者以枉法论十五疋加役流三十疋绞

防义曰主守谓専当掌囚典狱之属受囚财物导引其囚令翻异文辩及得官司若文证外人言语为报告通传有所増减其罪者以枉法论依无禄枉法受财一尺杖九十一疋加一等十五疋加役流三十疋绞

赃轻及不受财者减故出入人罪一等无所増减者笞五十受财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其非主守而犯者各减主守一等

防义曰赃轻谓受赃得罪轻于减囚罪一等者及不受财唯通言语减故出入罪一等谓导令翻异及通传言语出入囚死罪者处流三千里出入流罪以下各减本罪一等之类虽即教导及通传言语于囚罪无所増减者笞五十若无増减而受财者以受所监临财物论一尺笞四十一疋加一等八疋徒一年其非主守而犯者谓非监当囚人而有外人导囚翻异有所増减各减主守罪一等若受赃财于主守赃上减一等若不受财者于囚罪上减二等虽通言语无所増减笞四十

囚给衣食医药

诸囚应请给衣食医药而不请给及应听家人入视而不听应脱去枷鏁杻而不脱去者杖六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即减窃囚食笞五十以故致死者绞

防义曰凖狱官令囚去家悬逺絶饷者官给衣粮家人至日依数徴纳囚有疾病主司陈牒请给医药救疗此等应合请给而主司不为请给及主司不即给凖令病重听家人入视而不听及应脱去枷鏁杻而所司不为脱去者所由官司合杖六十以故致死者谓不为请及虽请不即为给衣粮医药病重不许家人入视及不脱去枷鏁杻由此致死者所由官司徒一年即减窃囚食者不限多少笞五十者由减窃囚食其囚以故致死者减窃之人合绞

八议请减老小【问荅一】

诸应议请减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者并不合栲讯皆据众证定罪违者以故失论若证不足告者不反坐

防义曰应议谓在名例八议人请谓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者减谓七品以上之官及五品以上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者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依令一支废腰脊折瘕痖侏儒等并不合拷讯皆据众证定罪称众者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违者以故失论谓不合拷讯而故拷讯致罪有出入者即依下条故出入人及失出入人罪法其罪虽无出入而枉拷者依前人不合捶拷法以闘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即以闘杀伤为故失若证不满三人告者不反坐被告之人亦不合入罪

问曰所告之事证有二人一人证是一人证非证既不足合科疑罪以否

答曰律云据众证定罪称众者三人以上若证不足告者不反坐察验难明二人证实犹故不合入罪况一实一虗被告之人全不合坐其于告者亦得免科若全无证人自须审察虚实以状断之若三人证实二人证虚是名疑罪此解并据应议请减以下及废疾以上除此色外自合拷取实情拷满不服反拷告人不合从众证科断

其于律得相容隐即年八十以上十嵗以下及笃疾皆不得令其为证违者减罪人罪三等

防义曰其于律得相容隐谓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及部曲奴婢得为主隐其八十以上十嵗以下及笃疾以其不堪加刑故并不许为证若违律遣证减罪人罪三等谓遣证徒一年所司合杖八十之类

囚引人为徒侣

诸囚在案妄引人为徒侣者以诬告罪论即本犯虽死仍凖流徒加杖及赎法

防义曰囚在案妄引人为徒侣者谓盗发者妄引人为同盗杀人者妄引人为同行之类以诬告罪论谓依闘讼律诬告人者各反坐即本犯应死不可累加故凖流徒加杖法其应赎者即凖流徒赎之

讯囚察辞理

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覆防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防义曰依狱官令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故拷囚之义先察其情审其辞理反覆案状防验是非犹未能决谓事不明辩未能断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取见在长官同判然后拷讯若充使推勘及无官同判者得自别拷若不以情审察及反覆防验而輙拷者合杖六十

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承引即据状断之若事已经赦虽须追究并不合拷【谓防赦移乡及除免之类】

防义曰若赃状露验谓计赃者见获真赃杀人者检得实状赃状明白理不可疑问虽不承听据状科断若事已经赦者虽须更有追究并不合拷注云谓防赦移乡及除免之类谓杀人防赦仍合移乡犯十恶故杀人反逆縁坐防赦犹除名监临主守于监守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防赦仍合免所居官称之类谓防赦免死犹流及盗诈枉法犹徴正赃故云之类

拷囚不过三度

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总不得过二百杖罪以下不得过所犯之数拷满不承取保放之

防义曰依狱官令拷囚每讯相去二十日若拷未毕更移他司仍须拷鞫即通计前讯以充三度故此条拷囚不得过三度杖数总不得二百杖罪以下谓本犯杖罪以下笞十以上推问不承若欲须拷不得过所犯笞杖之数谓本犯一百杖拷一百不承取保放免之类若本犯虽徒一年应拷者亦得拷满二百拷满不承取保放之

若拷过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掠者杖一百杖数过者反坐所剰以故致死者徒二年

防义曰拷过三度谓虽二百杖不得拷过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掠谓拷囚于法杖之外或以绳悬或用棒拷打但应行杖外悉为他法犯者合杖一百杖数过者反坐所剰谓囚本犯杖一百乃拷二百官司得一百剰罪之类以故致死者谓拷过三度或用他法及杖数有过而致死者徒二年

即有疮病不待差而拷者亦杖一百若决杖笞者笞五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半若依法拷决而邂追致死者勿论仍令长官等勘验违者杖六十【拷决之失立案不立案等】防义曰拷虽依法囚身有疮若病不待差而拷者杖一百若决杖笞者笞五十若囚疮病未差而拷及决杖笞致死者徒一年半若依法用杖依数拷决而囚邂逅致死者勿论邂逅谓不期致死而死诗云邂逅相遇言不期而遇仍长官以下并亲自检勘知无他故具为文案若长官等不即勘检者杖六十注云拷决之失谓讯囚及决杖笞于法有失者立案不立案等其有失者依职制律失者听减三等

拷囚限满不首【问荅一】

诸拷囚限满而不首者反拷告人其被杀被盗及家人亲属告者不反拷【被水大损败者亦同】拷满不首取保并放违者以故失论

防义曰囚拷经三度杖数满二百而不首反拷告人谓还凖前人拷数反拷告人拷满复不首取保释放其被杀被盗之家若家人及亲属告者所诉盗杀之人被拷满不首者各不反拷告人以杀盗事重例多隐匿反拷告者或不敢言若被人决水入家放火烧宅之类家人及亲属告言者亦不反拷告人拷满不首取保并放违者以故失论违谓若应反拷而不反拷及不应反拷而反拷者若故依故出入法失者依失出入论其本法不合拷而拷者依前人不合捶拷法亦以故失论其应取保放而不放者从不应禁而禁不取保放者于律有违当不应得为流以上从重徒罪以下从轻

问曰律云拷满不首反拷告人其告人是应议请减人既不合反拷其事若为与夺

答曰律称反拷告人明须凖前人杖数反拷若前人被拷罪不首告者亦反拷若前人止拷一百不首告者亦反拷一百是名反拷告人其应议请减人不合反拷须凖前人拷杖数徴铜

鞫狱停囚待对

诸鞫狱官停囚待对问者虽职不相管皆听直牒追摄【虽下司亦听】牒至不即遣者笞五十三日以上杖一百防义曰鞫狱官谓推鞫主司停囚待对问谓囚徒侣见在他所须追对问者虽职不相管皆听直牒称直牒者谓不縁所管上司直牒所管追摄注云虽下司亦听假如大理及州县官须追省防之人皆得直牒追摄牒至皆须即遣不即遣者笞五十三日以上杖一百

依告状鞫狱

诸鞫狱者皆须依所告状鞫之若于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论

防义曰鞫狱者推鞫之官皆须依所告本状推之若于本状之外傍更推问别求得笞杖徒流及死罪者同故入人罪之类若因其告状或应掩捕搜检因而检得别罪者亦得推之其监临主司于所部告状之外知有别罪者即须举牒别更紏论不得因前告状而輙推鞫若非监临之官亦不得状外别举推勘囚徒伴稽送并论

诸鞫狱官囚徒伴在他所者听移送先系处并论之【谓轻从重若轻重等少从多多少等后从先若禁处相去百里外者各从事发处断之】违者杖一百防义曰鞫狱官囚徒伴在他所者假有诸县相去各百里内东县先有系囚西县囚复事发其事相连应须对鞫听移后发之囚送先系之处并论之注云谓轻从重谓轻罪发虽在先仍移轻以就重若轻重等少从多谓两县之囚罪名轻重等者少处发虽在先仍移就多处若多少等即移后系囚从先系处若禁囚之所相去百里外者各从事发处断之既恐失脱囚徒又虑漏泄情状故令当处断之违者各杖一百

若违法移囚即令当处受而推之申所管属推劾若囚至不受及受而不申者亦与移囚罪同

防义曰违法移囚谓移重就轻或移多就少之类即令当处受而推之谓囚至之处即合受推仍申所管之州推劾谓两县囚申州两州囚申省并依状推劾囚至不肯为受或受囚不申管属与擅移囚罪同亦杖一百即擅移囚县各别州者即受囚之县申所管之州转牒送囚之州依法推劾此等移囚并谓两处事发若是一处事发者不限逺近皆须直牒追摄如有违者自从上法

决罚不如法

诸决罚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徒一年即杖麤细长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

防义曰依狱官令决笞者腿臀分受决杖者背腿臀分受须数等拷讯者亦同笞以下愿背腿分受者听决罚不依此条是不如法合笞三十以此决罚不如法而致死者徒一年依令杖皆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讯囚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五厘谓杖长短麤细不依令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故云亦如之

唐律疏义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六·刘昫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世袭列传二·薛居正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逆臣·脱脱
  卷六十八 漢紀六十·司马光
  第四十三回 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阅边防文臣平叛虏·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今献备遗卷一·项笃寿
  第一九六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六·佚名
  第二十九卷 仕绩 二 ○·缪荃孙
  许善心传·李延寿
  爪哇传·宋濂
  孔克仁传·张廷玉
  卷七十·杨士奇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深雪偶谈·方岳

    西山公云:“近世评诗者曰渊明之辞甚高,而其旨出于老庄;康节之辞若卑,其旨则原于六经。以予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于诗,自不可掩。荣木之奄,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泳,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羲农去我久

  • 回来了·闻一多

    这真是说不出的悲喜交集——滚滚的江涛向我迎来,然后这里是青山,那里是绿水……我又投入了祖国的慈怀!你莫告诉我这里是遍体疮痍,你没听见麦浪翻得沙沙响?这才是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打盹的雀儿钉在牛背上。祖国呀!今天我分外的

  • 同文馆唱和诗巻五·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与文潜诵诗达旦慎思有作呈二公晁补之神交千古圣贤中尚想铜山应洛钟倾葢十年唯子旧知音一世更谁逢天如蚁磨骎骎旦谈似缲车亹亹从邻榻邓侯那不共拥衾百首兴方浓次韵重九之什商倚英豪献策广庭中问辨纷纷

  • 卷四百一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乙丑盡其月   五月乙丑,禮部言:「西南蕃泰平軍遣石蕃龍以定等齎表,裝鞍馬、砂氊等來貢。元豐著令,西南五姓蕃每五年許一貢,今年限未及,合具奏裁。」詔特許入貢。   兵部言:「江淮等路制置發運,淮南

  • 卷五·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五 【起癸未明成祖永乐元年尽己丑明成祖永乐七年】凡七年 【癸未】成祖文皇帝永乐元年春正月复周齐代岷四王国【帝即位复四王爵辽王植改封荆州至是四年皆子

  • 卷二·王明清

    ●卷二○丁晋公端研丁晋公自海外徙宅光州,临终,以一巨箧寄郡帑中,上题云:“候五十五年,有姓丁来此作通判,可分付开之。”至是岁,有丁姓者来贰郡政,即晋公之孙,计其所留年月,尚未生。启视之,但一黑

  • 列传卷第二十 高丽史一百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韩康[*(韩)渥*(韩)修*(韩)方信]。○韩康初名璟淸州人性酷好浮屠法高宗时登第累迁监察御史出守金州。 前此田赋常不满额守多坐罢康始至理屯田

  • 卷八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八十六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故城在兖州龙邱县西北七十六里也】犹复

  • 有凤来仪:远游·胡兰成

    有凤来仪:远游去北京的路上,渡长江 ,济淮水,望泰山,过黄河,此地古来出过多少帝王,但我在火车上想,便是下来在凤陽淮陰或徐州济南,做个街坊小户人家,只过着今天的日子,亦无有不好。是年我廿一岁,九月里到北京,进燕大副校长室抄写文

  • 孟子集注大全卷八·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八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问舜卒于鸣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而竹书有南廵

  • 饬令·韩非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物多者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

  • 正法华经卷第九·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常被轻慢品第十九  于是佛告德大势菩萨。是故当知。其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持斯经典。假使四部骂詈诽谤。出粗犷辞诃制止之。罪不可限。设复有人。闻是经卷受持讽诵。为他人说广解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南无无边华佛 南无无边净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无边明佛 南无无边照佛 南无妙明佛 南无无边境界佛 南无无边步佛 南无等盖行佛 南无宝盖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善星宿佛 南无光明轮佛 南无光明王佛 南

  • 佛性论 第四卷·世亲

    佛性论 第四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辩相分第四中无变异品第九复次无变异义应知。离有六义。合则成三。离有六种者。一无前后际变异。二无染净异。三无生异。四无转异。五无依住异。六无灭异。言无前后际

  • 别雅·吴玉搢

    训诂书。清吴玉搢撰。5卷。作者集经籍史传中字形错互、音义各别、疑于传讹承谬之词会萃而订之,并推阐义类,各疏其所以通同假借之故,撰成是书。原名《别字》,后因其体例似《尔雅》之《释训》、《释诂》,改为《别雅》。

  • 頖宫礼乐疏·李之藻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列仪注,次列名物器数,共成八卷。第九卷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祠,附以乡饮酒礼。第十卷附以乡射礼。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

  • 六一诗话·欧阳修

    原书只称诗话,后人改称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诗话。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时间,《四库提要》

  • 便宜行事虎头牌·李直夫

    元杂剧剧本。一作《武元皇帝虎头牌》,简名《虎头牌》。李直夫撰。末本。剧写金国山寿马幼孤,由叔父银住马养大。后山寿马任金牌上千户,镇守夹山口,因屡立奇功,升天下兵马大元帅、行枢密院事,敕赐双虎符金牌便宜行事。银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