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景仁传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曾祖殷融,是晋朝的太常。祖父殷茂之,是特进、光禄大夫。父亲殷道裕,早年去世。
殷景仁少年时就有宏大的器量,司徒王谧见了,便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他为宋武帝的太尉行参军,曾任中书侍郎。殷景仁不写文章而敏捷多思,不谈礼义而深达情理,至于国家典仪、旧章记载,无不撰录,有眼光的人知道他是有用世志向的。
他曾经建议请百官荐举人才,以所推荐的人是否能干而决定淘汰和录用,武帝对他十分赏识。少帝即位,他被补为侍中,多次上表辞让。宽厚的诏令满足了他的请求,任命他担任黄门侍郎,历任左卫将军。文帝即位,委任和待遇更加厚重。很快又升为侍中,左卫职务依旧不变。当时与王华、王昙首、刘湛四人共同为侍中,以风神和才干,为一时的冠冕,共同升迁的美事,近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元嘉三年(426),皇帝亲自征讨谢晦,司徒王弘进入中书下省,殷景仁身材长直,共同掌管留守任务。谢晦被平定,他代到彦之担任中领军,侍中职务依然如故。
文帝的生母章太后早年死亡,皇上侍奉太后的生母苏氏非常恭谨。元嘉六年,苏氏去世,皇上亲自前往哭悼,诏令想遵照两汉推恩的旧典。殷景仁认为:“汉代推恩加爵,当时是承袭秦朝的弊端,蔑视儒术,怕不是盛明时代所应循蹈的。晋朝依照二代,只要是与朝政有关,君主的举措必定要加以记载,所以贤明的君王一定要谨慎。主持公道的人应该颁发奖赏而不以私情,奉行天统的人常要约束感情而申明制度,以此立诚信于万国,留典则于后世。”皇上听从了。
遭到了母亲的丧事,葬罢以后,被起用为领军将军,他坚持推辞。皇上指示州郡主簿代授,派中书舍人周赳用车把他载上拉到府中。服丧期满后,升为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替他做领军,刘湛和殷景仁一向友好,都受到武帝的厚遇,都以宰相相许。刘湛常常担当外任。正赶上王弘、王华、王昙首相继死去,殷景仁便引刘湛回朝,共同参与朝政。刘湛入京后,因为殷景仁的地位本来不超过自己,一旦处在前面,心里非常气愤。他知道文帝信任殷景仁,不可转变,于是便深深结交司徒彭城王刘义康,想倚凭宰相的重位来压过他。元嘉十二年,殷景仁升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仆射职务依旧,不久又兼管吏部。刘湛更加愤怒,刘义康听了刘湛的话,在文帝面前毁谤殷景仁,文帝对他却更加器重。殷景仁秘密地陈说了相王的权力太重,对国家不利,皇上认为很对。殷景仁对亲戚和旧友慨叹说:“引荐他入京做官,他反要咬人!”于是称病请求解职,没有被允许,只让他在家养病。刘湛提议可以派人扮作盗贼在外面把他杀死,认为文帝即使知道,也一定不能伤害最亲的亲人。皇上暗中听到消息,便把殷景仁迁移到西掖门外的晋朝鄱陽公主府第中,作为护军府。紧连着皇宫,所以他们的计谋没有得逞。
殷景仁卧病五年,虽然不见皇上,而秘密信件往来不断,一天中数以十计,朝政大小都要拿来问他。行迹周密,没有能发现他们踪迹的。即将抓捕刘湛的那天,殷景仁便拂拭衣冠。卧病时间久了,身边的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当天夜里,皇上走出华林园延贤堂召见了他,殷景仁仍然称言有脚病,在小坐车里坐下,捕杀事务的布置,全都交他办理。
他代替刘义康做了扬州刺史,仆射、吏部依旧不变。派使者授了官印,主簿代为授职以后,便觉得病情加重,情理反常。他的性格本来很宽厚,却忽然变得苛暴起来,问左右的人说:“今年是男婚多,是女嫁多?”这年冬天下了大雪,殷景仁乘车从厅堂里出来观望,忽然惊奇地说:“阁房的前面怎么会有大树?”随后便说:“我搞错了。”病危的时候,文帝说不适合住在州府,让他回来仍然住在仆射下省。做州刺史共一个多月去世,有人说看到刘湛在作祟。追赠为侍中、司空,谥号文成公。大明五年(461),孝武帝路过殷景仁墓,诏令派人祭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 张彝·魏收 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二·毕沅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第一卷 上元江宁 句容 溧水 高淳 江浦 六合·缪荃孙 第五十七卷 忠节 一·缪荃孙 一四五五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及碑匾情形折·佚名 卷四十一·张守节 荀勖传·房玄龄 后秦姚苌传·李延寿 卷三十四·雍正 卷一百四十二下·雍正 卷一百一·佚名 兵一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