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本传

日本,即古时的倭奴。距离京师有一万四千里,在新罗的东南。国在海中,人民居住在岛上。从东到西要走五个月,从南到北则是三个月的路程。国家没有城郭,编木为栅栏,盖草当屋顶。周围有小岛五十多个,都自有国名而臣附于日本。设大帅一人,管理统率各属部。

民间多女少男。有文字,崇尚佛法。官吏分成十二等级。王姓阿每氏,自称最初的王叫天御中主,到彦氵敛时共传三十二代,都以“尊”为号,住在筑紫城。彦氵敛的儿子神武立,改称“天皇”,迁到大和州。以后依次即位的是:绥靖、安宁、懿德、孝昭、天安、孝灵、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仲哀。仲哀死,传位给开化的曾孙女神功。以后依次即位的是:应神、仁德、履中、反正、允恭、安康、雄略、清宁、显宗、仁贤、武烈、继体、安闲、宣化、钦明。钦明十一年时正是梁承圣元年(552)。钦明后传位给海达、用明(也称目多利思比孤),其时正是隋开皇末年(600),开始与中国往来。用明后传位给崇峻,崇峻死,钦明的孙女雄古即位,后传位给舒明、皇极。国内习俗头发梳成椎髻,不戴帽,赤足,用整幅的布遮在身后,富贵者戴锦帽;妇女着纯色裙,长腰袄,头发束在脑后。隋炀帝时,赐其民锦线冠,上饰金玉,用花布制衣,左右两边佩银花,每支长八寸,以花的多少分别贵贱。

太宗贞观五年(631),派使者入朝。

皇帝怜恤他们远道而来,诏令有司不要求每年纳贡。派新州刺史高仁表前往宣谕抚慰。高仁表与王争礼不得,不肯宣天子的诏令而回。很久以后,日本才附在新罗使者后上书朝廷。

永徽初年,孝德即王位,改年号为“白雉”,进献的琥珀有斗一样大,玛瑙也有五升容器那么大。那时,新罗被高丽、百济欺凌。高宗赐孝德玺书,命他出兵援助新罗。不久,孝德死,其子天丰财立,死后,子天智立。第二年派使者与虾虫夷一人同入朝。虾虫夷也居住在海岛上。

他们的使者胡须长四尺多,头上插着箭,叫人顶着葫芦站在几十步远处,箭射出去没有不中的。天智死后,子天武立;死后,子总持立。咸亨元年(670),派使者入朝庆贺平定高丽。后来渐习汉语,不喜欢“倭”的名称,改名为“日本”。使者说,国家靠近日出处,所以起这样的国名。有人说,日本是个小国,被倭所并,倭就是顶用了他们的国名。使者不说实情,所以产生怀疑。使者还妄夸其国方圆几千里,南面西面都是海,东面北面有大山为界,山外是毛人国。

长安元年(701),文武即位为王,改年号为太宝,派朝臣真人粟田贡献特产。

朝臣真人,有如唐的尚书,头戴进德冠,顶上有花四枝,穿紫袍,系绸带。真人好学,会写文章,进退应酬均合礼仪有分寸。武后在麟德殿宴请他,任他为司膳卿,然后回国。文武死,子阿用立,死后,子圣武立,改年号为“白龟”。开元初年,粟田再次入朝,要求向儒者学经。诏令四门助教赵玄默就在鸿胪寺教他。粟田献宽幅布为学费。后来将所得赏赐尽用来买书带回。他的副朝臣仲满仰慕中华不肯走,改姓名叫朝衡,历任左补阙、仪王友,学得许多中华文化,很久才回国。

圣武死,女儿孝明立,改年号为“天平胜宝”。天宝十二年(753),朝衡再次入朝。

上元中,升任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新罗阻梗了海道,改经明、越州来朝贡。孝明死,大炊立;死后,以圣武的女儿高野姬为王,死后白壁立。建中元年(780),使者真人兴能入朝献特产。真人,是据官职而以之做氏的。兴能擅长书法,所用纸像茧而更润泽,没人知道其制法。

贞元末年,其王桓武派使者入朝。学生橘免势、僧人空海愿留下学习。在华二十多年,后来使者高阶真人来,请求让免势等人一同回国,皇帝允许。后来为王者依次为诺乐、嵯峨、浮和、仁明。仁明即位时正当开成四年(839),再度入贡。

后继者为文德、清和、阳成、光孝。光孝即位时正当光启元年(885)。

日本东海岛屿中又有邪古、波邪、多尼三个小国。北近新罗,西北是百济,西南挨着越州,产丝絮、珍怪。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十五·赵尔巽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赵尔巽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司马光
  卷上·唐庚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四·唐仲友
  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七百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苏辙
  通志卷八十九·郑樵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郑麟趾
  五十三、金粟斋译书处·包天笑
  陈伯之传·李延寿
  提要·佚名
  职官一一·徐松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六齣·单本

    第二十一齣 闹题【梁州令】〔生上〕海棠枝上拭罗巾。新红点点眞眞。怎生发付两红裙。难摆画。无倒断。枉逡巡。灯前恍惚还疑梦。被底绸缪宛似初。要识两边玄妙处。中间须用下工夫。那晚花烛之下。我只道小姐是个旧人

  • 吴仁卿·隋树森

    吴仁卿,名弘道,号克斋。金台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曹本、《说集》本、孟本《录鬼簿》均作名仁卿、字弘道,唯天一阁本《录鬼簿》作名弘道。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据元人许善胜大德五年(一三○一)《史

  • 卷二百九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屋诗稿许棐字忱父海盐人嘉熙中隠居秦溪种梅数十树搆屋读书自号梅屋慕香山东坡画二像悬室中事之尝曰四壁天地万卷春风庾岭香孤山玉乐而可以忘死着有

  • 松陵集巻八·陆龟蒙

    今体七言诗八十四首白鸥诗【并序】 陆乐安任君尝为泾尉居吴城中地才数亩而不佩俗物有池池中有岛屿池之南西北邉合三亭修篁嘉木掩隠隈奥处其一不见其二也君好竒乐异喜文学名理之士所得皆清散凝莹袭美知而偕诣既坐

  •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二景泰元年秋七月癸卯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礼部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显偕瓦剌知院使臣完者脱欢等使迤北瓦剌遣书其可汗曰我国家与可汗自祖宗以来和好往来恩意甚

  • 都门识小录摘录·蒋芷侪

    军机大臣那桐,现在内城金鱼胡同扩张住宅,胡同内外之居民铺户地址,全为收买。聘日本某测绘生相度工程,闻将建一极优美之西式园亭,估价五十万金,已鸠工庀材矣。此宅落成,不特石崇之金谷、贾似道之半闲堂不得专美于前,即此胡同之

  • 第一○五卷 艺术 六·缪荃孙

    扬 州 府 汉吴 普吴普,广陵人。从华佗学。普依准佗疗,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

  • 一四三八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四三八 礼部右侍郎刘权之奏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礼部右侍郎臣刘权之跪奏,为奏闻事。除总纂臣陆锡熊病故日期业经将军臣琳宁具折报明外,【真按:陆锡熊之生卒】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闵王灭宋战国防宋与楚为兄弟齐攻宋楚王言救宋宋因卖楚重以求讲于齐齐不聴苏秦为宋谓齐相曰不如与之以眀宋之卖楚重于齐也楚怒必絶于宋而事齐齐楚合则攻宋易矣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説许救

  • ●乙、示谕·佚名

    养鸭示禁碑侵垦牛埔谕示碑勒买番谷示禁碑勘定民番地界碑水圳杜讼碑阻滞圳道示禁碑分争水利示禁碑感恩社民番业佃谕示碑燕雾全保界址碑鹿仔港船只勒索示禁碑丧事过庄示禁碑东势角圳谕示碑三块厝义塚示禁碑沙连保地棍阻

  • 人事变化之轨道·李宗吾

    我们既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力之变化,可用数学来说明,故心理之变化,也可用数学来说明。力之变化,可绘出图来,寻求他的轨道。一部二十五史,是人类心理留下的影像,我们取历史上的事,本力学规律,把他绘出图来,即知人事纷

  • 皇言定声录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十二律第四【十二律者合毎调九声与七调之二变一变清为十二声而联络布置以共为调法者也诸凡生钟较管旋宫制器无不于律乎取之故十二律第四而调已尽于此】夫九声为声七调为调以调定声亦既大备而于此更

  • 卷二百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体国经野诗商颂?鸟奄有九有 【九有九州也 疏言分天下为九分皆为已有故知九有】长发帝命式于九围【传九围九州也 疏谓九州为九

  • 宗镜录卷第九·延寿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标不传之文。则向

  • 第七·宗鉴

    释门正统第七良渚沙门 宗鉴 集中兴第四世十五传法邻锡号慧照。明智高弟。义天僧统来求法。首至四明。太守命明智与师馆伴。义天师事明智而友师。请跋教乘类书。归国流通。其文曰。文字者。圣人寓妙道之器也。作者犹

  • 卷第十五·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五云门宗南岳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於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

  • 全蜀艺文志·周复俊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

  • 密斋笔记·谢采伯

    五卷,续记一卷。南宋谢采伯(生卒年不详)撰。谢采伯字元若,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宰相谢深甫之子,宋理宗谢皇后之伯叔。嘉泰二年(1202)进士及第。历知广德军、湖州知州、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平生喜好读书,于文章翰墨,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