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罗传

新罗,是弁韩的后裔。位于汉时的乐浪,东西有千里,南北三千里,东望长人,东南是日本,西接百济,南滨海,北连高丽。王居于金城,周围长八里,有卫兵三千人。他们称城为“侵牟罗”,内县为“喙评”,外县为“邑勒”。全国有喙评六个,邑勒五十二个。朝服崇尚白色,喜好祭祀山神。每年八月十五,大设饮宴,赏赐众官吏,比赛射箭。任用官吏,以亲属为上,其族名,用“第一骨”、“第二骨”来区别。姑、姨、表姐妹、侄女都可以聘为妻子。王族是第一骨,妻子也是同族人,生的子女也是第一骨,不娶第二骨的女子为妻,即使娶了,只能做妾。官有宰相、侍中、司农卿、太府令等十七级,第二骨的人也可以担任。有事定与大家商议,称之为“和白”,如有一人不同意就作罢。宰相家不断俸禄,奴僮三千人,甲兵、牛、马、猪亦相当数量。在海中山上放牧,需要食用就去射杀。贷谷米给人,到期偿还不足,就以奴婢之役偿还。王姓金,贵人姓朴,百姓有名无姓氏。餐具用柳杯,也用铜及瓦制作。元旦日互相庆贺,这一天要拜日月神。男子穿短衣及裤,妇女穿长袍,见人必跪,以手及地表示尊敬,不施粉黛,头发绕在头上,用珠彩做装饰。男子剪发,用黑巾包头。

街市上售货的都是妇女。冬天在堂屋中做灶坑,夏天则将食物放在冰上。牲畜没有羊,少有驴、骡,多马。马虽高大,但不善驰骋。

所谓长人,人高三丈,牙齿锐利,手指如钩,满身黑毛,不吃熟食,啃禽兽为食,有时还抓人吃,抓到妇女,就要她们缝制衣服。其国境内连山几十里,有峡谷,用铁做门,称之为“关门”,新罗常派几千弓箭手守卫。

当初,百济攻打高丽,高丽来求援,新罗发全部兵力打败百济,从此两国相攻不止。后来擒获百济王,杀了,结怨更深。武德四年(621),王金真平派使者入朝,高祖诏令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持节前往答礼并送礼物。三年后,委任金真平为柱国,封爵乐浪郡王、新罗王。

贞观五年(631),来朝献女乐两名,太宗说“:近日林邑献鹦鹉,它说想家,恳请我让它回国,何况是人呢?”于是交付使者,让她们回家。这一年,金真平死,无子,立女儿善德为王,大臣乙祭掌国事。诏令追赠真平为左光禄大夫,奠仪绸二百段。贞观九年(635),派使者册封善德继袭父亲爵位,国人称她为圣祖皇姑。贞观十七年(643),遭到高丽、百济的攻打,派使者来讨救兵,正逢皇帝亲征高丽,诏令新罗率兵以分散高丽的兵力。

善德派兵五万人进入高丽南郊,攻克水口城报告皇帝。贞观二十一年(647),金善德死,追赠光禄大夫,妹妹金真德继承王位。第二年,派儿子文王及弟弟伊赞的儿子春秋入朝,皇帝委任文王为左武卫将军,任春秋为特进。就此请求更改制度、服饰,跟随中国的体制。皇帝拿出珍服赐他,又到国学参观祭奠先圣先师,听老师讲课。皇帝赐给所印制《晋书》。

两人辞归时,皇帝令三品以上的官都来饯行于郊外。

高宗永徽元年(650),攻破百济,派春秋的儿子法敏入朝。真德织锦做颂辞奉献。颂辞为:“大唐开创帝王业,谋策英明兴家邦。平息战争边陲定,文明教化继大纲。统一天下崇恩义,治理人民有良方。普施仁义同日月,循守气运时泰康。帅旗赫赫威势雄,征鼓皇皇武力强。外夷无识违帝命,顷刻剪覆遭天殃。

幽显淳厚君子风,远近竞相呈瑞祥。四时气和庆升平,日月五星耀万方。泰山赐降神宰辅,天子委任贤忠良。三老五更成一德,昭我唐家国运昌。”皇帝赞赏她的心意,提拔法敏为太府卿。

永徽五年(654),真德死,皇帝为之举哀,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给彩缎三百。命太常丞张文收持节前往吊祭,由春秋继袭王位。第二年,百济、高丽、....合兵夺取了新罗三十城。春秋派使者前来求援,皇帝命苏定方讨伐百济,任春秋为山禺夷道行军总管,讨平了百济。龙朔元年(661),春秋死,法敏继立。皇帝以其国列为鸡林州大都督府,委任法敏为都督。

咸亨五年(674),新罗接纳了高丽的叛逆者,又掠取百济的地据而有之。皇帝怒,诏令削法敏官爵,任其弟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临海郡公金仁问为新罗王,自京都归国。诏令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副总管,发兵穷讨新罗。上元二年(675)二月,刘仁轨在七重城大破新罗军,又派....兵渡海攻打其南境,斩获甚多。诏令任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扎买肖城,三战新罗均败。法敏派使者入朝谢罪,贡品一筐接一筐。金仁问反都,辞去王位,有诏令恢复法敏的官爵。不过,新罗夺取了不少百济的土地,于是国境挨着高丽的南境了。设置尚、良、康、熊、全、武、汉、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统辖十或二十个郡,郡有大守,县也有小守。开耀元年(681),法敏死,子政明继立。派使者入朝,请求赐给唐礼及其他文章。

武后赐给《吉凶礼》及文词五十篇。政明死后,子理洪即位。死后,弟兴光承袭王位。

玄宗开元年间,多次入朝,献果下马。朝霞纟由、鱼牙纟由、海豹皮等。又献二女。皇帝说:“姑娘们都是王姑姐妹,来此要改变原来的习俗,离别亲人。我不忍心留下她们。”于是赏赐甚厚,让她们回家。兴光又派子弟入太学学习经术。

皇帝间或赐给兴光瑞文锦,五色罗,紫绣纹袍,金银精器,兴光也奉献特异狗马、黄金、假发等物。

当初,渤海....攻掠登州,兴光将他赶走。皇帝晋升兴光宁海军大使,派他攻....。开元二十五年(737),兴光死,皇帝十分哀悼,追赠太子太保,命邢王寿以鸿胪少卿的身份前往吊祭。其子承庆即位。邢王寿行前,皇帝诏谕他:“新罗号称君子国,懂得《诗》、《书》。因你是位宿儒,所以派你持节前去。去后应多演讲经义,使他们知道大国之盛。”又因为新罗国人善于下棋,诏令率府兵曹参军杨季鹰为邢王寿的副手。新罗的弈棋高手都不能胜过他,于是送使者很多金宝。不久册封承庆妻朴氏为妃。承庆死,诏派使者前往吊唁,以承庆弟宪英即位,皇帝在四川时期,还派使者溯江而上到成都朝正月。

大历初年,宪英死,子乾运立,尚在幼年,派金隐居入朝待命。诏令仓部郎中归崇敬前往吊祭,监察御史陆王廷、顾忄音为副使前往册封乾运为新罗王、封其母金氏为太妃。正遇其国内宰相争权相攻,国内大乱,三年后才安定。以后年年入朝贡献。建中四年(783),乾运死,无子,国人共立宰相金良相嗣位。贞元元年(785),皇帝派户部郎中盖埙持节前往委任金良相为新罗王。这一年金良相死,立良相的表兄弟敬信承袭王位。建中十四年(793)敬信死,无子,国人立敬信的嫡孙俊邕为王。第二年,皇帝派司封郎中韦丹持册去封王,还未到达,俊邕死,韦丹回朝。俊邕子重兴即位,永贞元年(805),诏令兵部郎中元季方前往册封。三年后,新罗使者金力奇来谢封,且说“:以前天子册封先主俊邕为王,封其母申为太妃,封其妻叔为妃。但俊邕不幸早逝,那封册现仍留在省中,臣请求赐与带回。”同时又为宰相金彦升、金仲恭,王之弟苏金添明请赐门戟,皇帝均同意。

以后两次朝贡。元和七年(812),重兴死,宰相彦升立,来朝告丧,诏令职方员外郎崔廷前往吊祭、册命新王,以其妻贞为妃。长庆、宝历年间,两次派使者来朝,且留下宿卫。彦升死,子景徽即位。

大和五年(831),派太子左谕德源寂持节吊唁册命。开成初年,景徽派儿子义琮入朝致谢,愿留下宿卫。皇帝同意,第二年让他回国。开成五年(840),在鸿胪寺学习的质子及学生中学习期满的一百零五人全部遣返。

张保皋、郑年两人都勇猛善战,长于用枪。郑年还能潜海,潜五十里不噎气。

其勇健方面,张保皋比不上。郑年叫张保皋哥哥。两人中保皋以年岁长,而年以武艺强,不相上下。两人都从新罗来朝任武宁军小将。后来张保皋回新罗,去见王说:“整个中国,所有人都把新罗人当奴婢。请求让我镇守清海,使贼人不能抢我们的人民去出卖。”清海,是海路上的要地。王拨给张保皋一万人镇守。自大和年以后,海上再没有卖新罗人的了。张保皋受到国家的重视,而郑年客居涟水饥寒交迫。一天他对戍主冯元规说:“我想回国,依靠张保皋。”冯元规说:“你和张保皋现在是在敌对双方了,为什么要去死在他手中呢?”郑年说:“饥寒而死,不如战死快当。何况是死在故乡呢。”郑年离开戍所,到清海,去见张保皋。两人畅饮甚欢。宴饮未结束,传来国内大臣杀王,国乱无主的消息。张保皋分五千兵给郑年,握着郑年的手流泪说:“除了你,没有人能平定祸乱。”郑年回到国内,杀死叛逆者,扶王继立。王于是召张保皋为相,由郑年代守清海。

会昌年后,没再来朝贡。

评论:杜牧说:“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时,郭汾阳、李临淮同为牙门都将。两人不相容,虽同盘饮食,常斜眼相对,不说一句话。及至郭汾阳代替安思顺,李临淮打算离开,计划还没决定。过了十天,诏令李临淮分郭汾阳一半兵东出赵、魏。李临淮入内向郭汾阳告别说‘:我死心甘情愿,请求能免我妻儿一死。’郭汾阳下座,拉着李临淮的手上堂,说‘:如今国家有难,皇上西迁。除开你,没有人能东伐取胜。哪里是泄私怨的时候呢?’分别时,两人握手涕泣,以忠义互勉。最后铲平大盗,实在是这二人之力。因为汾阳知道临淮不会叛变。能知道他的心,不易啊;人有怨恨,必会见到对方的短处,而此时能知道对方的才干,那就更不易了。这个新罗张保皋与郭汾阳同样贤能。郑年投奔张保皋时一定会想‘:他贵我贱,我恭顺对他,他不该因旧怨杀我。’张保皋果然不杀他,这是人之常情。临淮行前让汾阳杀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张保皋任郑年以重任,出于自己的决定。

郑年正在饥寒之中,易被感动。汾阳、临淮,平时就对立。任命临淮,出于天子。

与张保皋相比,郭汾阳更难得。这都是圣贤迟疑决断成败之际。世人称周公、邵公为百代师表。周公代幼年成王摄政,邵公怀疑他有野心。以周公之圣、邵公之贤,年轻时共事文王,老年时又共助武王,平定天下。周公之心,邵公尚且不知。若心怀仁义,不能借事表明,即使贤如邵公,尚有疑心,何况不如邵公的人呢?”

啊,不因私怨而报复,能先国家之忧,晋有祁奚,唐有郭汾阳、张保皋,谁能说夷人中没有贤能之人呢?

猜你喜欢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欧阳修
  卷十(下)·常璩
  通鉴释文辩误卷五·胡三省
  台湾郑氏始末卷六·沈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大明宣宗皇帝实录卷之一·杨士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十·黄瑜
  第一○五卷 艺术 六·缪荃孙
  五○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佚名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司马迁
  汪俊传·张廷玉
  卷八十·宋敏求
  胡克·周诒春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逮·唐圭璋

      逮字仲躬,曾几次子。隆兴二年(1163),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知温州。乾道九年(1173)户部员外郎、淮东总领。同年八月,除直显谟阁知荆州。淳熙三年(1176),知宁国府,除集英殿修撰。五年(1178),守湖州。六年(1179),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守

  • 冻苏秦衣锦还乡·臧懋循

    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元)无名氏撰●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冰雪堂张仪用智 正名 冻苏秦衣锦还乡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

  • 杜序·顾贞观

    华亭姚子平山,于书无所不窥,平时采摭诗文甚夥,偶与予论次当代词人,予以梁汾师所著《弹指词》示之,因重加校刊行世。夫弹指与竹垞、迦陵埒名。迦陵之词,横放杰出,大都出自辛、苏,卒非词家本色。竹垞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

  • 卷六十九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五月辛酉,王欽若等言轉運使盧琰、邵曄祗奉祀事,欲留前轉運使張知白權本司常務。詔知白俟禮畢赴闕。   壬戌,令官吏犯贓遇赦者奏裁,或有希望恩宥,故干科條,所在禁錮,以俟進止。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修唐书   明道二年十一月丙寅[1],崇文院纂《唐遗事》,翰林学士承旨盛度请命官刊修《唐书》故也。   庆历五年五月己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张方平、侍读学士兼龙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弘治七年十二月丙辰朔 上视牲于南郊○丁巳兵科给事中蔚春奏窃见 陛下即位于兹七年灾异叠见亦尝屡下修省之诏而未见消弭意者 圣心所以福乎民者于天心或有未协欤且以近事言之京师雨雹四方地震刘向曰雹者阴胁阳也凡阳盛

  • 卷之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八·来保

    艺文平定金川雅【有序】兵 部 尚 书【臣】梁诗正金川地居西徼为陇蜀荒服侵轶隣壤遂迩边圉大师临境犹负固首鼠天子震怒特遣大学士傅恒经略之授以胜算佐以雄兵电赴星驰刻期底绩既殱谍党旋逼穴巢酋首窘蹙乞哀我皇沛解

  • 野史无文卷十七(阙)·郑达

    西羌北狄诸部落(阙)

  • 卷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旗分志七八旗佐领七【正白旗满洲佐  正白旗包衣佐领管领】正白旗满洲佐领下【四参领至五参领】第四参领第一佐领系国初以扎坤木地方来归人丁编立

  • 北史识小录卷六·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六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周宗室诸王列传大者属鼠第二属兎汝身属蛇【宇文护母阎在齐与护书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各捉其儿打之【同上元宝菩提及汝姑儿贺兰

  • 卷十一·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一    明 湛若水 撰閔公【名啓方史記名開年九歲即位在位二年】【惠王十六年】元年【齊桓二十五年晉獻十六年衛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鄭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陳宣三十

  • 春秋传序·胡安国

    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氏明宗旨目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己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已所当叙五礼弗庸已所当

  • 净土圣贤录卷九·彭希涑

    往生杂流第八张锺馗张锺馗。唐时人。居长安。杀鸡为业。临死。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鸡辄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可忍。有沙门宏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而化(佛祖统纪)。张

  • 治平铁壁机禅师年谱·铁壁慧机

    庆忠机和尚年谱序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则诞生何年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则行道何岁末后曰吾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则娑罗灭度何所缵述哉虽然若无阿难之结集不惟三藏十二部无传周昭之纪九龙之浴十九逾城六年证果始从鹿野苑终

  • 丹房奥论·程一了

    丹房奥论,北宋道士程了一撰。约成书于天禧四年(1020)。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自术,分为十六论、一论真土、二论真铅、三论真汞、四论三砂(朱砂、灵砂、母砂)、五论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六论三自

  • 韬晦术·杨慎

    讲述的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

  • 无门关·慧开

    一卷。全称《禅宗无门关》。宋代无门慧开撰,弥衍宗绍编。此书体例近似《碧岩录》,辑录古来著名公案48则,如“赵州狗子”、“百丈野狐”、“俱胝竖指”、“世尊拈花”等。每一则先举出“佛祖机缘”(即公案),然后在“无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