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九八 军机大臣奏呈江苏巡抚杨魁解到《九十九筹》等书请旨销毁片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心归·李渔

    〖缕缕金〗(丑上)图哺啜,把山登。更有心头事,盼财星。不用将神祷,自然侥幸。逢人个个许头名,岂无一家应,岂无一家应。我褚一官受了众人之托,走去叮咛王又嫱。蒙他当面应许,取中状元的时节,卖个虚人情与我,这一份谢礼是稳当不过的

  • ◆李平章孟(秋谷集)·顾嗣立

    孟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至元中至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又从仁宗侍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

  • 记画·刘半农

    买得旧雕板画一幅,中写圣希利那岛拿破仑墓。爱其笔笔是诗,以诗记之。草自青青花自红,斜阳一角小山中。 短篱疏树围孤冢,憔悴当门执戟翁。一九二三,七,二九,巴黎

  • 卷七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六陆贞洞陆贞洞吴郡进士诗一首和三乡诗【会昌时有女子题诗三乡驿和者十人】惆怅残花怨暮春孤鸾舞镜倍伤神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刘谷刘谷与李郢同时诗一首和三乡诗兰蕙芬香见

  • 第十二回 佛动心瞒怨小六哥 武宗爷假怒小佳人·蒲松龄

    话说那佛动心出的院门,不一时来到酒店。六哥道:"辛苦了你!该着轿子接你去方是,就着你步行了来。"遂请二姐到了房中,让了坐,遂即斟上一盅茶,说道:"请茶了。" 请二姐吃盅茶,定定神解解乏,我且问你一句话:无事不出宣武院,你采小店做

  •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艺文四   集类三:一曰别集类,二曰总集类,三曰文史类。   《明太祖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   《仁宗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宪宗诗

  • ●卷三十六·赵翼

    ○汪文言之狱歙人汪文言有智术,负侠气,入京输赀为监生,用计破齐、楚、浙三党。察东宫伴读王安贤,倾心结纳,与谈当世流品。光、熹之际,外廷依刘一景,而安居中,以次行诸善政,文言交关力为多。魏忠贤既杀安,府丞邵辅忠遂劾文言,革

  •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穆宁传·刘昫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穆元休,以文章学识著称,撰写《洪范外传》十篇,开元(713~741)年间献给皇上,玄宗赐帛,先后授偃师县令、安阳县令。穆宁为人清廉刚正,重交情,尤能坚守志节。年轻时由明经科试录取授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始叛,非

  •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 法言義疏七·汪荣宝

      問神卷第五〔注〕測于天地之情者,潛之乎心也。心能測乎天地之情,則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闡發經義。自「或問神」至「聖人以不手為聖人」,皆論易道。「經可損益與」以下,則雜論五經。說文:「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引

  • 四书经疑贯通卷二·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论语首章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末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首末之言果亦相贯通欤且夫子既曰不愠不知为君子而中庸则曰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何欤徳成于己而人知之命也其不知之亦命也人不知而不愠是

  • 宝光菩萨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悬旷无限。尔时于世有佛。号紫金山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紫金山王如来寿住五劫。诸声闻众不可计数。诸菩萨会亦不可限。无能称了知其多少

  • 解脫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一]頭陀品第三   問爾時淨戒坐禪人[二]心欲成就勝善功德.又爲欲得頭陀功德當如是成就.何故受此   頭陀功德。答.爲坐禪人性不一種.爲於少欲.爲於知足.爲於無

  • 佛说佛名经卷第八·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宝光明胜王佛 南无过一切须弥山王佛 南无宝弥留佛 南无不动法佛 南无坚固盖王佛 南无普功德佛 南无法莎罗弥留佛 南无聚集智声佛 南无智炎华月王佛 南无龙王自在王佛 南无优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护戒品第四是菩萨如是行诸善道于善不善道总相及别相各各分别知有二种果报十善业道总相果报者。若生天上若生人中。别相果报者。离杀生善行。有二种果

  • 观音义疏记卷第二·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罗刹难二。初列义门。二随门释三。初贴文二。初科经。二人数下随释二。初明难五。初举数二。初释人数。若百若千或万或亿。以其泛海必乘大舶故。云结伴不可独往。二贤愚下明入海。二次遭下难由三。

  • 书史·米芾

    又名《米海岳书史》。一卷。史传。宋代米芾撰。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称襄阳居士,襄阳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知淮南军。书画家,能诗文,精鉴裁。徽宗召为书画家博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