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讳甫传

崔讳甫的字叫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他家世代以守礼制有名。他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寿安县县尉。

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讳甫冒着危险到家祠里,把神主背着逃了出来。从起居舍人多次升官后任中书舍人。

他性格刚强梗直,遇事不肯回头。

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 讳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选派官员,每次拟定选派官员,常衮就驳斥打回去,崔 讳甫不肯低头。遇到朱氵此军中发现有猫给小老鼠喂奶,上表称吉兆,有诏给常衮看,常衮率百官道贺。崔讳甫却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送诏书的问他原因,他说:“我看到《礼记》上说:‘迎猫神,因为猫能吃田鼠。’猫能为人除害,虽然小人们也认为可取。现猫被人喂养,不吃老鼠反而给它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它的本性吗?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我认为应命令有关部门查找贪赃的官吏,督查边境的守卫,多多巡逻,那么猫就能效力,老鼠就不能为害了。”唐代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

皇帝去世了,常衮和管礼仪的官员商议说:“按礼制,应给国君服丧三年。

汉文帝改为三十六天。我朝太宗皇帝去世,留下诏令也说只服丧三十六天,百官不忍心,下葬除服后,差不多服了四个月的丧。高宗皇帝的丧期和汉代旧制一样。玄宗皇帝以后,才变皇帝丧期为二十七天。过去,皇帝留下的诏令虽说‘全国吏和老百姓,三天除服’,但百官应像皇帝那样服丧二十七天才除服。”崔 讳甫说“:遗诏没有百官和老百姓的区分。这是说皇帝应服丧二十七天,但百官只三天。”常衮说:“贺循说过,吏是百官的部属,不是指大臣百官。”崔 讳甫说:“《传》称‘把这交给三位吏’,吏指的是三公。

史书称循吏、良吏,难道都是小官吏吗?”

常衮说“:礼制并非天地生成,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公卿百官接受了皇帝的宠信和俸禄,现服丧却和老百姓一样,过了两夜就除掉丧服,良心上过意吗?”崔 讳甫说“:你怎么对待皇帝留下的诏令呢?诏令都可以改动,还有什么不能改动呢?”

语气脸色都极严厉。常衮刚才进殿哀悼时,派手下人扶着他站在殿上,崔 讳甫指着他对百官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讳甫随意改变礼制,妨碍国家礼仪,请求贬为潮州刺史。唐德宗认为处分重了,改为河南府少尹。从唐肃宗时开始,国家事务繁多,宰相轮流值班管事,如有休假回家,不是重要诏令,不需一一告知,就让值班的宰相代替签名报上。当时郭子仪、朱氵此都任宰相应在诏令后签名,但他们并没有管理宰相事务。唐德宗刚登基,常衮按老办法代他们签了名。

郭子仪、朱氵此进京后,说崔 讳甫不应贬官,皇帝说:“你们原来怎么说的?现在又说不应该了吗?”他们俩人说当初不知道。皇帝发怒了,认为常衮欺骗皇帝。

这天,百官穿着丧服站在月华门外,有诏命两人对调职务,任命常衮为河南府少尹,崔 讳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任中书侍郎。

自从乾元、至德年以来,全国战乱,都请求使用空白委任状,所以官制奖赏混乱。永泰年以后,略为安定了。但元载当权,不送贿赂就不封官,堵塞了正当升官的途径,法制大乱。元载被杀死后,杨绾任宰相,不久就去世了。常衮当权,鉴于元载的弊政,凡是推荐全部不用,只有考中科举才能任官,但没有区别,贤才和愚人一样得不到推荐任用。到崔 讳甫任宰相,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犹豫畏惧,凭公心行事。不到一年,任命官员近八百人,其中没有不称职的。皇帝曾对他说“:人们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戚熟人,为什么这样呢?”他回答说:“皇上命我推荐官员,推荐必定要熟悉他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熟悉了解,怎么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呢?”皇帝认为他说得对。神策军使王驾鹤,掌管禁军时间长了,权势使全国的人都害怕,皇帝想更换他,又怕他叛乱,就问崔 讳甫办法,崔讳甫说“:这不费事。”他立刻把王驾鹤召来谈了一个时辰的话,替代他的人就已到军中上任了。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害怕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献上三十万贯钱,来试探皇帝,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 讳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上不如乘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将他说要献的钱赏给他的军队。如果李正己按诏令办了,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兵将心里;如果他不照办,他将自招怨恨,军队就会反对他。又能使各藩镇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为此感到惭愧而且佩服。当时议论的人赞美他的谋略,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的盛世。

这年他害病了,有诏让他乘轿子到中书省,躺着接受诏令,如果他回家去了,就派使者去请他谋划或决断。他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赠官为太傅,赐谥号叫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郎没有赠官为三师的,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操,所以特别优宠他。

据说朱氵此反叛时,崔 讳甫的妻子王氏身在叛军控制区,朱氵此因曾和崔讳甫同事,就送给她绸缎和粮食,她收下后都封存起来。皇帝回到京城后,他都原封献上,当时的士人更推崇他的家教了。

他的侄儿崔植做了他的继承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欧阳修
  卷五十四·志第七·天文七·脱脱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脱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第八编 梁启超、孟森、吕思勉讲清史·王国维
  卷之八百六·佚名
  卷之五十八·佚名
  第九卷 建置沿革·缪荃孙
  伊洛渊源录卷三·朱熹
  甲申传信录卷五·钱士馨
  卷之一·朱克敬
  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52.刘邦进咸阳·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物·老舍

    耿兴久——男,六十多岁,党员。退休的老生产工人,街道上的治安委员。 吴老头——男,六十多岁。以前作过些勤杂的工作,有点文化,但无专长;身体不大好,心里可还有劲儿。 彭 六——男,四十岁左右,

  • 卷221 ·佚名

    陆游 江楼 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卷31】 陆游 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 此言

  • 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脱脱

        张昭 窦仪 吕余庆 刘熙古石熙载 李穆   张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

  • 卷十七史十三·何良俊

    李希颜字原复,与东江同年进士。为人公正刚方,东江甚重之。为云南按察使,卒于官。其属纩时,滇中人见其穿大红袍乘大轿抬出衙门,皆以为平昔正直,阴司召作冥官也。 顾东江清于弘治六年以解元会魁登第,李西涯当国甚爱之。时吾乡

  • 卷七十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五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爵初定庶长子请名例宣德元年戊午庆成王济炫奏正妃唐氏已薨无子有庶长子今年十九请授以长子名称上以祖训未有定例命行在礼部集

  •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元初三年(丙辰,公元116年) [1]春,正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督州郡兵讨之。 [1]春季,正月,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蛮夷反叛。二月,朝廷派遣侍御史任指挥州郡兵进行讨伐。 [2]郡国十地震。 [2]有

  • 卷08·陈邦瞻

    太祖建隆三年夏四月,〈《长编》系于二年五月,《宋史》九八《礼志》称其事在太祖“即位之明年”。〉太常寺博士聂从义上《三礼图》。先是,周世宗时,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

  • 卷三十八(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景公即位,通嗣君也。)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案传:会者十四国,齐、秦不交相见,邾、滕为私属,皆不与盟。宋为主人,地于宋,则与盟

  • 卷九·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九    宋 袁燮 撰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观孟子闻诛一夫纣之言武王之杀受也明矣汤武之征伐只是诛其君而吊其民武王既杀受而复立受之子盖受得罪于

  • 诗图总序·欧阳修

    诗图总序周之诗自文王始成王之际颂声与焉周之盛德之极文王之诗三十七篇其二十三篇系之周公召公为周南召南其八篇为小雅六篇为大雅武王之诗六篇四篇为小雅二篇在召南之风成王之诗五十三篇其十篇为小雅十二篇为大雅三十

  • 总说·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总説纲领孟子曰春秋夫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乗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

  • 卷二十·王天与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    元 王天与 撰牧誓第四         周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汉孔氏曰兵车百夫长所载车称两蔡氏曰戎车驰车也古者驰车一乘则

  • 七七纪念的两个特点·太虚

    ──二十八年七月在云南省党部纪念大会讲──一、七七纪念的革命价值:孙先生国民革命的目标,在以建民国,以进大同;本其救民族救人类的仁爱心而发。其程序上尤以建成现代的进步的民主国家为基点,此同以救民水火的用心,亦即“

  •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州译    涅槃经三世义  解纯陀疑问。论曰。多弟子已成熟。纯陀未成熟。佛为纯陀未成熟故。显示大般涅槃。讲说大经。受大功德。为成熟故来拘尸那城。云何纯陀而有疑

  • 卷第四十一(金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四十一(金字号) 甲子(元泰定元年起)戊辰(改致和又天历)庚午(文宗至顺元年)癸酉(顺帝元统元年)乙亥(重纪至元元年)辛巳(改至正)戊申(皇明 高祖皇帝洪武元年)癸亥(皇明洪武十六年止) (甲子)行端禅师传法

  • 爾瞻尊禪師語錄卷上·尔瞻达尊

    侍者本開記錄住瀏陽石霜禪寺語錄據室:「從上老凍膿,盡向者裏刮龜毛、截兔角,移星換斗、鬼面神頭,直得盡大地人望風乞命。今日山僧到來,又作麼生?」拈拄杖卓一下。掃諸禪師塔拈香:將謂遍界不藏,依舊埋身荒艸,數百季前向此出沒,自

  • 原强·严复

    中国严复著。原发表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津《直报》。系甲午战争后,作者主张自强变法一系列论文中之最重要者。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进化论观点和积极提倡西学思想。阐明国家强弱存亡之大要在民力的强弱、民智的高

  • 阿閦佛国经·佚名

    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