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七

弘治十七年十月戊午朔孟冬享 太庙

○遣驸马都尉马诚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遣内官祭司井之神

○庚申命万全都司故立功署都督佥事李澄之孙世荣袭原职阳和卫指挥使

○辛酉衡阳王府晋宁郡君仪宾萧琏父先告其不孝已而息词复欲释之久之父死巡按湖广监察御史包泽以为父虽有息词恐非本意竟拟绞罪以请琏继母徐氏击登闻鼓诉冤谓琏实无骂父事因往年尝妄奏荆州知府吴彦华刁吏李鹗赂其父使妄告父老耄误从之耳琏二女亦上疏辩且乞代父死法司以为二女孝义虽可矜但琏罪状明白于法难宥 上以琏父曾有息词命杖之百革职发回餋亲

○壬戌广西按察司佥事仲本丁忧服阕复除河南按察司

○以岐王所遗田赐寿王三百顷荣王六百顷

○命豊城侯李玺岁支禄米一千五百石本色一千石折色五百石

○分守居庸关都指挥佥事吴琦与分守太监梁嵩争坐不协嵩奏之命调琦分守黄花镇以守备黄花镇署都指挥佥事罗杰代之

○免云南元江蒙化丽江镇沅四府土官知府明年朝觐以巡抚都御史陈金言地方未宁故也

○兵科给事中张弘至以复命失仪下锦衣卫狱赎杖还职

○初韩府通渭王徵銶薨其长子偕浢已得旨袭封然未受封册其教授杨德显乃以得旨之日为始移文平凉府冒支禄米千五百余石至是布政司奏其事谓德显及左右长史等官俱当逮问从之

○甲子裁革南京国子监掌馔一员

○监察御史刘淮奏殚忠效义二营舍余共一万五千有奇先时选建特以备一时调遣今二十年来曾不一试而糜费粮赏以百万计乞选其壮勇送团营操练余皆罢去兵部覆奏从之

○丙寅礼科给事中葛嵩奏各边要害之地既有镇守总兵参将又有监枪提调把总分守守备等官岁时馈献上下交征一切取于军士乞下兵部通行各边镇守重臣正己率下如有不悛治以重典 上从之命巡按监察御史访实明白以闻

○命忠义前卫指挥同知杨恭守备山海关

○戊辰大学士刘健援例乞荫其孙成恩为国子监生 上曰健事朕春宫及今辅导勤劳年久成恩可授中书舍人健具<锍-釒>辞复批答曰卿辅导年久贤茂著兹特录用一孙以示嘉奖宜勉承朕命不必固辞

○礼科给事中葛嵩奏边方军民田土凡邻近牧马草场及皇亲庄田者輙为侵夺致使流移困苦上干和气乞敕都察院禁革今后军民有诉称田地被侵者务令所司从公究勘若军民得业在先每年纳税者则断归军民若草场皇亲庄在先果被军民侵占者则亦断归其主都察院覆奏以为燕蓟等处地广收薄永乐间许人尽力开种轻其税歛故迩年以来怀奸贪得者往往以无粮荒地为词因而吞并乞命所司凡军民奏诉即与审究归断其税粮当蠲除者如数除之仍揭榜戒谕使各安其分毋得争扰从之

○庚午江西道监察御史王冠丁忧服阕复除福建道

○授翰林院庶吉士鲁铎温仁和李畤滕霄赵永毕济川何瑭为编修周祯为检讨吉时薛金李贯王廷相王萱俱为给事中时吏科金户科贯礼科廷相兵科萱刑科朱衮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巡抚保定等府都御史王沂奏滹沱河在真定城南比年大水城内外几为巨浸以此建议改挑新河筑内外护城二堤水患始息知府熊达实有监督之绩请增其秩俾继续修理庶成功不至隳废吏部核实以请命升达山西布政司右参政仍掌府事赏沂纻丝二表

○巡抚苏松等处都御史魏绅奏在外有司凡问故杀斗杀其助杀之人俱拟为从坐以流罪又窃盗临时拒捕不得财者止作犯罪拒捕科断其拒捕不系临时者或反坐斩罪皆与律意不合乞通行天下问刑衙门凡故杀助杀之人若知故杀之情者宜引谋杀人从而加功律坐以绞斗杀助杀之人若同谋者引用同谋共殴余人律罪止杖一百若初不知故杀之情本无同谋之意而偶助之者俱止问不应杖罪窃盗拒捕在临时不问得财与否皆坐以斩若弃财逃去事主追捕因而拒之者则止依罪人拒捕科断盖窃盗临时拒捕情类乎强故附于强盗律内律意重在临时二字初不论其财之得否也于是刑部会都察院大理寺覆议谓律称谋者率二人以上故谋杀人有造意从而加功不加功之分同谋共殴人有下手原谋余人之别若乃故杀斗杀止由一人一时忿怒所发故不言首从其窃盗拒捕自有临时及追逐之异律意皆已明备但在外有司奉行未至宜令各处问刑衙门今后凡故杀斗杀正犯坐拟斩绞其有同行之人本非同谋而但不劝阻者止问不应杖罪窃盗若临时拒捕虽不得财亦坐以斩庶律意不违而刑罚得中从之

○是日辰刻日生左右珥色赤黄○辛未兵科给事中王承裕等奉敕清理山东河南屯田还奏河南彰德卫额内地二百八十七顷山东青州左卫额内外地六十八顷先年俱因王府陈乞因而赐之宜令退还给军领种户部覆议从之

○壬申总督漕运都御史张缙奏扬州淮安一带运河七月以后雨水不通至今乾浅恐深冬无雪来年运船必至阻碍乞令所司<锍-釒>浚及将清江口筑塞淮安府仁信等坝修完以蓄水利命所司知之

○甲戌升开平卫指挥使穆荣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大同游击将军

○初巡按山东监察御史余濂奏巡抚辽东都御史张鼐偏听致谗纵子为恶又如抚顺一所实边关重地自成化间奏调招集军余千三百人补其缺伍迄今二十七年矣顷因招首屈勤七妄奏鼐不究其实遂欲尽散诸军臣固执不可乃止调勤七所领百人于泛河操守又以兴作劳扰官军致虏寇数侵莫之能御乞徵还京师更择堪任者代之于是鼐上疏言兵部昔尝移文谓屈勤七等自陈初以捐赀募兵授冠带总旗统其所募之卒隶于都司别为操练以备征调其后乃补抚顺所军伍之缺以他官领之宜改正仍旧前巡抚都御史韩重审究得实仍令统摄诸军操调如故属者泛河有警臣遂调勤七等剿之盖以抚顺边情视泛河为缓而余濂仍批行都司云勤七等官军恐难轻率动调其粮赏当于本所类造支给都司其即呈巡抚并总理粮储衙门不许恣意擅变成法臣窃惟都御史之于御史名器不无上下之别今余濂批语皆以上临下之词且臣若果恣意变法濂自当指实劾奏岂可不顾名分有失大体乞将臣放归田里仍命大臣及科道官辩别是非复斟酌巡抚巡按公会礼仪及移文体式通行遵守 上下其章于刑部仍命与礼兵二部议濂亦上疏自辩以为臣所谓不许擅变成法者乃为都司卫所而言鼐因臣劾奏乃捃摭他词欲致诬害且巡抚巡按事有关涉行令所司转达亦事体因袭之旧于是礼兵刑三部议今后巡抚巡按公会文移宜各遵礼制都御史正坐御史旁坐都御史劄付御史御史则具呈都御史或有各属相关事情应转行者则抄案转行其有事干军马粮饷彼此相关仍行知会余濂奏张鼐偏听致谗纵子为恶未见指实张鼐所奏亦未免出于有意皆当有罪濂今以他事下镇抚司狱宜候事完之日逮问张鼐候边情宁日取回问罪或量加罚治 上从之命特宥鼐罪

○乙亥 诚孝昭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献陵

○录用故吏部尚书李秉之孙邦彦于中书舍人习字出身从其请也

○升致仕琼州府知府石璧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仍致仕初璧以不职考察去官至是自陈其在任时尝有剿平夷黎之功吏部议谓功过不相掩故有是命

○己卯哈密忠顺王狭巴等遣使臣满剌阿力克等来贡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

○南京吏部都察院奉旨考察南京五品以下官太医院院使孙泰并户部主事甘振等十五人俱不谨太常寺丞陈昂罢软户部郎中滕槟等四十五人俱年老通政司经历裴霖等十一人俱有疾户部郎中张克恭及监察御史杨蹇等七人俱才力不及请各如例令致仕闲住调用吏部覆奏从之

○升辽东苑马寺卿梁泽为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户部郎中贾璇为狭西左参议

○以旱灾免山东济南府等处七十九州县卫所夏税有差

○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复以老疾乞致仕 上曰章懋学行老成允宜师保令用心职务以副委任不允所辞

○庚辰刑科给事中于瑁奏法司会审重囚情真凌萧凌毕二人情皆可矜下法司覆议而刑科三覆奏疏失除二人名 上览之怒命萧毕减死充军至是早朝毕召刑部尚书闵圭等至暖阁前面诘之曰人命至重乃者于瑁奏凌萧等可矜令法司看详何为延至临决之期然后覆奏刑科既知有前旨三覆疏内何不为之别白圭等顿首言日期促迫之故退而具疏请罪 上宥之仍罚圭俸一月瑁两月盖 上之好生慎罚重恤人命如此

○壬午巡抚南直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魏绅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刘宇各乞致仕不允

○兵部奏武举取中许泰等八人答策俱优马步共中六箭以上例宜升署职二级陈宽等三人马步中箭合式但答策未优韩玺等二十四人答策可观但中箭未尽如式例各宜升署一级请如文举引见赐宴主席等故事以礼振作 上曰武举重事将材须从此出可特引见赐宴光禄寺仍送羊酒令尚书刘健主席今后三年一次举行不中者许再试不必拘定次数其礼制有未悉者尔兵部仍酌处以闻

○南京兵部尚书韩文等陈四事一量减税银谓南京军民耕种空闲草场亩纳银一钱者请亩减三分以为定则一助买官马谓南京领马官军每苦办桩头朋合银两其灾伤地方请特免一年一减牛只谓南京 寝庙供用牲牛纳时多弊请量减三分之一仍查数约束一减快船谓南京水军左卫快船数倍他卫役及幼寡请暂免补造兵部覆奏从之

○癸未总制狭西军务户部尚书秦鋐复以老疾辞管部事且乞休致 上曰朕以卿耆旧重望特兹简任乃屡以疾乞休情词恳切勉从所请仍赐敕奖劳有司月给米二石岁拨夫四名应用

○裁革直隶淮安等府所属崇河僮阳兴国上庄东海王坊等六驿

○赐沈府渭南郡君并仪宾栗瑗宁府通安郡主并仪宾王谨镇海郡主并仪宾熊琼诰命冠服如制

○丙戌实授江西道试监察御史赵时中为本道监察御史

○户部会议各巡抚等都御史及漕运事宜一淮安府明年春夏及扬州府春季钞关银俱请存留本处赈济一山东平山等七卫运军每年冬初诣水次兑米至明年夏末方回原卫其卫所官有假作票子贴头等名色尽将月粮扣支者请令抚按官禁治一顺天府州县折徵草束米五升请减一升一兴州中屯卫官军折色俸粮原在京库关领者请改于涿州官库一松江府夏税丝绵解南京内府者仍存留本府以备织造上供之用一湖广当阳县旧增守御官军一百名请仍归原所一荆州府军民杂居每清理屯田多妄指民田抵数请命管屯副使及巡守官勘量夺军职之隐占者以足其额取刁军之妄指者以归之民并从之

○增设湖广监利县毛家口巡检司

猜你喜欢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少帝纪二·薛居正
  卷十七·黄以周
  ●卷七·王锜
  一○七八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并挖出字迹数目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二下·马骕
  乐运传·令狐德棻
  周奉叔传·李延寿
  刘义庆传·李延寿
  虞世基传·李延寿
  毛修之传·李延寿
  钱易传·脱脱
  卷一百二十·佚名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赵晋卿·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邹应龙·唐圭璋

      应龙字景初,泰宁人。乾道八年(1172)生。庆元二年(1196)进士第一。庆元六年(1200),秘书省正字。开禧元年(1205),著作佐郎。嘉定三年(1210),起居舍人,出知赣州。嘉熙元年(1237),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三年(1239)罢。进

  • 雅道机要 全文·徐寅

      明六义:歌事日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功成曰颂。  大雅体。变小雅体。正风体。变风体。  南宗体。北宗体。  诗有三格:情。意。事。  明题目否臧,如曰引、吟,乃刺忠臣遭佞而离散也。 

  • 卷十·乾隆

    卷十襄阳杜甫诗二喜晴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柯劭忞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阿剌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九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所蚀仅四分未几复退故事日食不视朝吕颐浩言今车驾巡幸事务至繁乃以晚朝进呈公事上谓颐浩曰太史所奏日蚀早而分深朕适以油盆观之食浅而退速颐浩曰陛下严恭寅畏感格如此 宣义郎

  • 卷第四十八·胡三省

    【汉纪四十】起玄黓执徐,尽旃蒙大荒落,凡十四年。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九二)〕①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绶,〔校,户教翻。鞬,九言翻。〕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任,音壬。〕初,庐江周荣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四)·陈寅恪

    河东君与汪然明尺牍第贰伍通云:率尔出关,奄焉逾月。先生以无累之神,应触热之客,清淳之語,良非虚饰,而弟影杯弥固,风檄鲜功,乃至服饵清英,泳游宗极,只溢滞淫靡,间恬遏地,(寅恪案:“溢”疑当作“益”。“淫

  • 五十二 曹寅奏江宁上江雨水粮价摺·佚名

    此摺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奏进全唐诗集摺内 江宁府属,并镇江、扬州所属,当大雨时行之时,未免少迟数日,始得甘霖大沛,因此收成七分,以至八分不等。淮安所属,因有被水之处,收成五六分不等。 上江所属安庆等七府,广德等三州

  • 回忆鲁迅·许寿裳

    郁达夫鲁迅作故的时候,我正飘流在福建。那一天晚上,刚在南台一家饭馆里吃晚饭,同席的有一位日本的新闻记者,一见面就问我,鲁迅逝世的电报,接到了没有?我听了,虽则大吃了一惊,但总以为是同盟社造的谣。因为不久之前,我曾在上海会

  • 令狐腍传·刘昫

    令狐腍字子直,文宗太和四年(830)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弘文馆校书郎。开成初年(836)任左拾遗。二年(837),其父令狐楚去世,守丧免职。服丧期满,授予原官职,不久,改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加官晋职为库部、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五年(84

  • 卷九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宁宗时知潼川府魏了翁上疏曰臣闻三代而下经制不立故天下之弊常伏於救弊之初汉自吴楚之变分封以弱侯国而末年之弊乃起於同姓弱而外戚强唐自安史之乱裂地以授诸

  • 卷四十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三 仪仗 按格物论虎山兽之君状如猫而大如黄牛黑文鈎爪锯牙两脇及尾端皆有骨如乙字长一二寸许即其威也横行妥尾吼声如雷百兽爲之震恐风从而生豹毛赤黄色其文

  •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晏婴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

  • 卷八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襄公五年考异足利本注此鲁大夫故书巫如晋此作比宋板永怀堂同 穆叔使鄫人听命于会于作于永怀堂同故告愬于盟主无于字宋板正嘉于作于释文棣

  • ·“一以贯之”的功夫··王守仁

    薛侃&middot;录薛侃(?&mdash;&mdash;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扬人。王阳明的学生,力倡阳明心学。进士,后困上疏获罪下狱。见《明儒学案》卷三十。【原文】侃问:&ldquo;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rdquo;先

  • 念庵集·罗洪先

    二十二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深喜之。欲往受业,被其父阻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1529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 海陬冶游录·王韬

    《海陬冶游录》即为王韬描绘上海青楼的冶游笔记,是书依余怀《板桥杂记》体例分上中下三卷。作者自言:“旅窗无俚,因病得闲,枨触旧怀,抽毫暝写,姑循余曼翁《板桥杂记》之例,以雅游、丽品、轶事分隶之。“上卷”雅游“,绘沪上青

  •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居简

    全一卷。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