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出 救美

〖步蟾宫〗(生冠带、三髯,引军士上)掀髯一怒波涛震,谈笑处,河清江润。遇明王、拱手便称臣,狡悍翻为忠荩。

自家镇海大将军是也。雄名盖世,义胆包身。帐中子弟三千,麾下貔貅十万;昔号海边之天子,今为化内之藩臣。自从受事以来,且喜时和岁稔,海不扬波。近日闻得有一伙草寇扎住建宁,断八闽之咽喉,为一方之残贼。欲待提兵前往征剿,又恐风闻不确,三军过处,惊扰地方。已曾差人侦探去了,待有确报,然后发兵。分付辕门军士,有报贼情的,即便放他进来。

(众应介)

(副净持书上)山路行来几千里,草鞋穿破百来双。门上的爷,代传一声:杭州江相公有书。

(众)老爷不得闲,要等那探贼情的塘报,没有工夫看书。

(副净)这一封书就是报贼情的。

(众)这等,快传!

(进传介)

(生)取书进来。

(副净付书扇,先下,众送生,生先看扇介)原来是陈眉公的亲笔。我曾托江大哥先容,要得他一言为重;如今有了这首赠诗,明日刻在他文集之中,我的姓名也就可以不朽了。可喜,可喜!(看书介)呀!原来陈眉公的爱妾陷在贼营之中,要我提兵往救。这等看起来贼情是实了。此时不去征剿,更待何时?分付大小三军:各人励兵秣马,就此启行。

(众应介)

(生戎装毕,起马行介)

〖神仗儿〗(合)军机电迅,军机电迅,军声雷震!一个个威扬勇奋,要将佳人救拯。交锋对垒,留心识认;愁玉石,两难分,愁玉石,两难分。

〖步蟾宫〗(副净戎装,引众上)兵多粮足山溪峻,先计守,后图前进。(小旦巾服上)暂相安、羽扇共纶巾,帏幄假筹须运。

(见介)

(副净)林先生,自从你入幕以来,我这边粮饷愈增,兵威日盛。若不乘此举事,更待何时?今乃黄道吉日,我就要从此起兵,先据了建宁一府,扼住八闽咽喉,然后渐图进取。你心下如何?

(小旦)正该如此。

(丑扮探子,急上)泰山压卵,非同小可;我要避他,他来寻我。报大王:镇海大将军亲自督兵前来,要与大王厮杀。

(小旦背介)或者是陈郎请来的救兵,也不可知?打点几句话儿,到临阵之时,求救于他便了。

(副净)我今日正要起兵,就把他来发个利市。大小喽罗,一齐奋勇争先,杀上前去,不可有违!

(众应,行介)

〖神仗儿〗(合)弯弓露刃,弯弓露刃,预先把军威顿整。大家帮衬,杀教无头可奔!他来寻我,不思安分,只怕他蛇口窄,象难吞,蛇口窄,象难吞!

(生、众上,迎杀介)

(贼众败走,生、众赶着擒副净、小旦介)

(小旦)将军,念我是个妇人,被他掳在军中做书记的。

(生)莫非就是林美人么?

(小旦)不敢。

(生)军士放了。

(众放介)

(生)江、陈二兄曾有手札见示,知道美人陷在贼营,故此星夜出兵,赶来相救。

(小旦)多感将军活命之恩,容奴家拜谢。

(生)不劳。分付军士,讨一乘轿子,送林美人回松江去。

(小旦)奴家原为葬亲而来,还要回到莆田安厝了二亲,然后转去。

(生)这等,暂且同行,到分路之处,再遣人相送便了。

(众)禀老爷:贼头还是就斩,还是解去请功?

(生)幺麽小寇,何用解京,枭斩示众便了!

(杀介)

(生)就此班师。

〖降黄龙〗卤莽兴师,谈笑挥戈,咄嗟临阵。看幺麽授首,桴鼓收藏,烽烟消尽。回军,听凯歌声里,隐约约带些娇韵。都只为扬眉吐气,有个佳人!

(生)来此已是交界之处。分付旗鼓司:拨健丁十名,护送林美人。下官告别了。

(小旦谢介,先下)

〖黄龙衮〗分开岭上云,分开岭上云,遥望潮头蜃。却早的路入清漳,海逼三山近。貔貅归帐,将军入阃;人解甲,马卸鞍,苏劳顿。

〖尾声〗等闲一举全忠信,方知意气果如云。也亏他遥赋新诗退虏氛。

猜你喜欢
  萧某·唐圭璋
  黄铸·唐圭璋
  环溪诗话 全文·吴沆
  第二十四出 荣发·李渔
  第三十五出 计竦·李渔
  台湾诗乘苏序·连横
  卷之五·高启
  第四十四回 奉君言又生巧计·陈端生
  第十一回 华堂客佩紫衣朱·陈端生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邱瑞吾
  卷322 ·佚名
  卷十七·郭知达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张祜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一三·魏庆之

      三百篇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   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学诗者当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

  • 第四幕·老舍

    时间 前幕后四、五日,晚间。地点 西安,农业技术研究所的招待室。人 物 唐石青 杨柱国 王乐民 杜任先 栗晚成〔幕启:一间招待室。摆着一套沙发、两把椅子,还有一张铺着白桌布的圆桌。桌上放着一个小红磁瓶,并没有花

  • 远志斋词衷·邹祗谟

    ○长调音节有出入己丑庚寅间,常与文友取唐人尊前、花间集,宋人花庵词选,及六十家词,摹亻放僻调将遍。因为错综诸家,考合音节,见短调字数多协,而长调不无出入。以是知刻舟记柱,非善用赵座者也。○张程二谱多舛误今人作诗馀,多据

  • 卷十二·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二      休宁孙默编尤侗百末词上余以放废余生停骖吴市悔庵握手劳苦如平生各有近词一帙拟授无言较梓者迭为序之追维三十年以来世事沧桑功名荣落不可胜计独笔墨之缘少年积习老而不辍自髫

  • 卷三百二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臞翁诗集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张颠许我以神仙薛颠谓予可英杰丁生谓二俱无成世间那得此奇崛麒麟阁上森貂蝉龙虎鼎内飞大丹腰钱跨鹤谁不愿只有圮下先

  • 卷三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徐祯卿【五十首】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人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国子监博士有迪功集又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慙等集【李献吉云昌谷诸诗温雅以发情微婉以讽事

  • 卷八 茕斋歌诗四十一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八茕斋歌诗四十一首 赠 一 ○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一

  •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脱脱

        耶律棠古 萧得里底 萧酬斡 耶律章奴 耶律术者   耶律棠古,字蒲速宛,六院郎君葛剌之后。大康中,补本班郎君,累迁至大将军。性坦率,好别白黑,人有不善,必尽言无隐,时号“强棠古”。在朝数论宰相得失,由是久不得

  • 卷三百十九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一月癸未盡是月庚子   十一月癸未朔,日有食之。(兩紀并書。)   永興軍路安撫司言:「自發義勇保甲人夫赴邊,盜賊頗多,乞自軍興後應強盜三人已上并窩藏之家,捕獲並用重法。」從之。陝西路準此,命河東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九月按是月甲申朔丁亥侍御史萧振言近除发运使令籴米以待阙用其价虽随时低昂当使官价高于民间仍不加耗及即时支钱则有以助国<宀十见>民诏从之振又言古之贤将皆协力以成功今陛下举付之诸将使分屯近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二·乾隆

      宋  理宗皇帝  【癸己】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春正月金主守绪济河使完顔博索攻卫州与防古兵战大败金主走归徳博索伏诛金主遣使徴粮于归徳总帅什嘉纽勒緷送粮千五百石至蒲城【即春秋蒲邑注见前】东六军给粮尽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弘治十一年三月丁酉朔大学士徐溥等上 皇太子出阁讲学仪注一是日早内侍设书案于文华殿内东礼部鸿胪寺执事官于后殿行四拜礼毕鸿胪寺官请 皇太子升文华殿导引至殿升座三师三少并宫僚以次序于丹陛上行四拜礼从殿左右门入

  • 第二节鱼塭·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执照第三之一 谕示第三之二 合约字第四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五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七 卖杜尽根契字第八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九之一 卖尽契第九之二 典契字第一○ 典塭契字

  • 卷十七·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七宋 王质 撰生民一章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大率推本所从来多曰生民如绵民之初生此二句总起辞自此以下始列辞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

  • 禽经·师旷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

  • 三命通会·万民英

    十二卷。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只卷首题“育吾山人著”,《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此本卷数相合,惟以“通会”作“会通”。今考《星学大成》专论五行者为万民英所撰,此书专论徐子平命学,也应出万民英之手,是

  • 鱼·叶紫

    一种绝望的焦虑的情绪包围着梅立春。他把头抬起来。失神地仰望着芦棚的顶子,烛光映出几个肿胀的长短不齐的背影来,贴在斑密的芦苇壁的周围,摇摇不定。

  • 金刚般若经赞述·窥基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