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百九十 後周紀一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盡玄黓困敦(壬子)八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聖神恭肅文孝皇帝廣順元年(辛亥、九五一年)

  春,正月,丁卯,漢太后下誥,授監國符寶,卽皇帝位。監國自皋門入宮,卽位於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後,國號宜曰周。」改元,大赦。楊邠、史弘肇、王章等皆贈官,官為斂葬,仍訪其子孫敍用之。凡倉場、庫務掌納官吏,無得收斗餘、稱耗。舊所進羨餘物,悉罷之。犯竊盜及姦者,並依晉天福元年以前刑名,罪人非反逆,無得誅及親族,籍沒家貲。唐莊宗、明宗、晉高祖各置守陵十戶,漢高祖陵職員、宮人、時月薦享及守陵戶並如故。初,唐衰,多盜,不用律文,更定峻法,竊盜贓三匹者死;晉天福中,加至五匹。姦有夫婦人,無問強、和,男女並死。漢法,竊盜一錢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誅、籍沒。故帝卽位,首革其弊。

  初,楊邠以功臣、國戚為方鎮者多不閑吏事,乃以三司軍將補都押牙、孔目官、內知客,其人自恃敕補,多專橫,節度使不能制,至是悉罷之。

  帝命史弘肇親吏上黨李崇矩訪弘肇親族,崇矩言:「弘肇弟弘福今存。」初,弘肇使崇矩掌其家貲之籍,由是盡得其產,皆以授弘福;帝賢之,使隸皇子榮帳下。

  戊辰,以前復州防禦使王彥超權武寧節度使。

  漢李太后遷居西宮,己巳,上尊號曰昭聖皇太后。

  開封尹兼中書令劉勳卒。

  癸酉,加王峻同平章事。

  以衞尉卿劉皞主漢隱帝之喪。

  初,河東節度使兼中書令劉崇聞隱帝遇害,欲舉兵南向,聞迎立湘陰公,乃止,曰:「吾兒為帝,吾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驤陰說崇曰:「觀郭公之心,終欲自取,公不如疾引兵踰太行,據孟津,俟徐州相公卽位,然後還鎮,則郭公不敢動矣;不然,且為所賣。」崇怒曰:「腐儒,欲離間吾父子!」命左右曳出斬之。驤呼曰:「吾負經濟之才而為愚人謀事,死固甘心!家有老妻,願與之同死。」崇幷其妻殺之,且奏於朝廷,示無二心。及贇廢,崇乃遣使請贇歸晉陽。詔報以「湘陰公比在宋州,今方取歸京師,必令得所,公勿以為憂。公能同力相輔,當加王爵,永鎮河東。」

  鞏廷美、楊溫聞湘陰公贇失位,奉贇妃董氏據徐州拒守,以俟河東援兵,帝使贇以書諭之。廷美、溫欲降而懼死,帝復遺贇書曰:「爰念斯人盡心於主,足以賞其忠義,何由責以悔尤,俟新節度使入城,當各除刺史,公可更以委曲示之。」

  契丹之攻內丘也,死傷頗多,又值月食,軍中多妖異,契丹主懼,不敢深入,引兵還,遣使請和於漢。會漢亡,安國節度使劉詞送其使者詣大梁,帝遣左千牛衞將軍朱憲報聘,且敘革命之由,以金器、玉帶贈之。

  帝以鄴都鎮撫河北,控制契丹,欲以腹心處之。乙亥,以寧江節度使、侍衞親軍都指揮使王殷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領軍如故,仍以侍衞司從赴鎮。

  丙子,帝帥百官詣西宮,為漢隱帝舉哀成服,皆如天子禮。

  慕容彥超遣使入貢,帝慮其疑懼,賜詔慰安之,曰:「今兄事已至此,言不欲繁,望弟扶持,同安億兆。」

  戊寅,殺湘陰公於宋州。

  是日,劉崇卽皇帝位於晉陽,仍用乾祐年號,所有者幷、汾、忻、代、嵐、憲、隆、蔚、沁、遼、麟、石十二州之地。以節度判官鄭珙為中書侍郎,觀察判官滎陽趙華為戶部侍郎,並同平章事。以次子承鈞為侍衞親軍都指揮使、太原尹,以節度副使李存瓌為代州防禦使,裨將武安張元徽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陳光裕為宣徽使。

  北漢主謂李存瓌、張元徽曰:「朕以高祖之業一朝墜地,今日位號,不得已而稱之;顧我是何天子,汝曹是何節度使邪!」由是不建宗廟,祭祀如家人,宰相月俸止百緡,節度使止三十緡,自餘薄有資給而已,故其國中少廉吏。

  客省使河南李光美嘗為直省官,頗諳故事,北漢朝廷制度,皆出於光美。

  北漢主聞湘陰公死,哭曰:「吾不用忠臣之言,以至於此!」為李驤立祠,歲時祭之。

  己卯,以太師馮道為中書令,加竇貞固侍中,蘇禹珪司空。

  王彥超奏遣使齎敕詣徐州,鞏廷美等猶豫不肯啟關,詔進兵攻之。

  帝謂王峻曰:「朕起於寒微,備嘗艱苦,遭時喪亂,一旦為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乎!」命峻疏四方貢獻珍美食物,庚辰,下詔悉罷之。其詔略曰:「所奉止於朕躬,所損被於甿庶。」又曰:「積於有司之中,甚為無用之物。」又詔曰:「朕生長軍旅,不親學問,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有益國利民之術,各具封事以聞,咸宜直書其事,勿事辭藻。」帝以蘇逢吉之第賜王峻,峻曰:「是逢吉所以族李崧也!」辭而不處。

  初,契丹主北歸,橫海節度使潘聿撚棄鎮隨之,契丹主以聿撚為西南路招討使。及北漢主立,契丹主使聿撚遺劉承鈞書;北漢主使承鈞復書,稱:「本朝淪亡,紹襲帝位,欲循晉室故事,求援北朝。」契丹主大喜。北漢主發兵屯陰地、黃澤、團柏。丁亥,以承鈞為招討使,與副招討使白從暉、都監李存瓌將步騎萬人寇晉州。從暉,吐谷渾人也。

  郭崇威更名崇,曹威更名英。

  二月,丁酉,以皇子天雄牙內都指揮使榮為鎮寧節度使,選朝士為之僚佐,以侍御史王敏為節度判官,右補闕崔頌為觀察判官,校書郎王朴為掌書記。頌,協之子;朴,東平人也。

  戊戌,北漢兵五道攻晉州,節度使王晏閉城不出。劉承鈞以為怯,蟻附登城;晏伏兵奮擊,北漢兵死傷者千餘人。承鈞遣副兵馬使安元寶焚晉州西城,元寶來降。承鈞乃移軍攻隰州。癸卯,隰州刺史許遷遣步軍都指揮使孫繼業迎擊北漢兵於長壽村,執其將程筠等,殺之。未幾,北漢兵攻州城,數日不克,死傷甚衆,乃引去。遷,鄆州人也。

  甲辰,楚王希萼遣掌書記劉光輔入貢于唐。

  帝悉出漢宮中寶玉器數十,碎之於庭,曰:「凡為帝王,安用此物!聞漢隱帝日與嬖寵於禁中嬉戲,珍玩不離側,茲事不遠,宜以為鑑!」仍戒左右,自今珍華悅目之物,無得入宮。

  丁未,契丹主遣其臣{鳥衣}骨支與朱憲偕來,賀卽位。

  戊申,敕前資官各聽自便居外州。

  陳思讓未至湖南,馬希萼已克長沙;思讓留屯郢州,敕召令還。

  丁巳,遣尚書左丞田敏使契丹。北漢主遣通事舍人李{巩言,凡改几}使于契丹;乞兵為援。

  詔加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中書令,遣翰林學士魚崇諒詣兗州諭指。崇諒,卽崇遠也。彥超上表謝。三月,壬戌朔,詔報之曰:「向以前朝失德,少主用讒,倉猝之間,召卿赴闕,卿卽奔馳應命,信宿至京,救國難而不顧身,聞君召而不俟駕;以至天亡漢祚,兵散梁郊,降將敗軍,相繼而至,卿卽便回馬首,徑反龜陰;為主為時,有終有始。所謂危亂見忠臣之節,疾風知勁草之心,若使為臣者皆能如茲,則有國者誰不欲用!所言朕潛龍河朔之際,平難浚郊之時,緣不奉示喻之言,亦不得差人至行闕。且事主之道,何必如斯!若或二三於漢朝,又安肯忠信於周室!以此為懼,不亦過乎!卿但悉力推心,安民體國,事朕之節,如事故君,不惟黎庶獲安,抑亦社稷是賴。但堅表率,未議替移。由衷之誠,言盡於此。」

  唐以楚王希萼為天策上將軍、武安 武平 靜江 寧遠節度使兼中書令、楚王;以右僕射孫忌、客省使姚鳳為冊禮使。

  丙寅,遣前淄州刺史陳思讓將兵戍磁州,扼黃澤路。

  楚王希萼旣得志,多思舊怨,殺戮無度,晝夜縱酒荒淫,悉以軍府事委馬希崇。希崇復多私曲,政刑紊亂。府庫旣盡於亂兵,籍民財以賞賚士卒,或封其門而取之,士卒猶以不均怨望;雖朗州舊將佐從希萼來者,亦皆不悅,有離心。

  劉光輔之入貢于唐也,唐主待之厚,光輔密言:「湖南民疲主驕,可取也。」唐主乃以營屯都虞候邊鎬為信州刺史,將兵屯袁州,潛謀進取。

  小門使謝彥顒,本希萼家奴,以首面有寵於希萼,至與妻妾雜坐,恃恩專橫。常肩隨希崇,或拊其背,希崇銜之。故事,府宴,小門使執兵在門外;希萼使彥顒預坐,或居諸將之上,諸將皆恥之。

  希萼以府舍焚蕩,命朗州靜江指揮使王逵、副使周行逢帥所部兵千餘人治之,執役甚勞,又無犒賜,士卒皆怨,竊言曰:「囚免死則役作之。我輩從大王出萬死取湖南,何罪而囚役之!且大王終日酣歌,豈知我輩之勞苦乎!」逵、行逢聞之,相謂曰:「衆怨深矣,不早為計,禍及吾曹。」壬申旦,帥其衆各執長柯斧、白梃,逃歸朗州。時希萼醉未醒,左右不敢白;癸酉,始白之。希萼遣湖南指揮使唐師翥將千餘人追之,不及,直抵朗州;逵等乘其疲乏,伏兵縱擊,士卒死傷殆盡,師翥脫歸。

  逵等黜留後馬光贊,更以希萼兄子光惠知州事。光惠,希振之子也。尋奉光惠為節度使,逵等與何敬真及諸軍指揮使張倣參決軍府事。希萼具以狀言於唐,唐主遣使以厚賞招諭之;逵等納其賞,縱其使,不答其詔,唐亦不敢詰也。

  王彥超奏克徐州,殺鞏廷美等。

  北漢李{巩言,凡改几}至契丹,契丹主使拽剌梅里報之。

  丙子,敕:「朝廷與唐本無仇怨,緣淮軍鎮,各守疆域,無得縱兵民擅入唐境;商旅往來,無得禁止。」

  己卯,潞州送涉縣所獲北漢將卒二百六十餘人,各賜衫袴巾履遣還。

  加吳越王弘俶諸道兵馬都元帥。

  夏,四月,壬辰朔,濱淮州鎮上言:「淮南飢民過淮糴穀,未敢禁止。」詔曰:「彼之生民,與此何異,宜令州縣津鋪無得禁止。」

  蜀通奏使高延昭固辭知樞密院,丁未,以前雲安榷鹽使太原伊審徵為通奏使,知樞密院事。審徵,蜀高祖妹褒國公主之子也,少與蜀主相親狎,及知樞密,政之大小悉以咨之。審徵亦以經濟為己任,而貪侈回邪,與王昭遠相表裏,蜀政由是浸衰。

  吳越王弘俶徙廢王弘倧居東府,為築宮室,治園圃,娛悅之,歲時供饋甚厚。

  契丹主遣使如北漢,告以周使田敏來,約歲輸錢十萬緡。北漢主使鄭珙以厚賂謝契丹,自稱「姪皇帝致書於叔天授皇帝」,請行冊禮。

  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將軍姚漢英等使于契丹,契丹留之。

  辛未,北漢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鄭珙卒于契丹。

  甲戌,義武節度使孫方簡避皇考諱,更名方諫。

  定難節度李彝殷遣使奉表于北漢。

  六月,辛亥,以樞密使、同平章事王峻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樞密副使 兵部侍郎范質、戶部侍郎、判三司李穀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穀仍判三司。司徒兼侍中竇貞固、司空兼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蘇禹珪並罷守本官。癸丑,范質參知樞密院事。丁巳,以宣徽北院使翟光鄴兼樞密副使。

  初,帝討河中,已為人望所屬;李穀時為轉運使,帝數以微言諷之,穀但以人臣盡節為對,帝以是賢之,卽位,首用為相。時國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盡心,知無不為,軍旅之謀,多所裨益。范質明敏強記,謹守法度。李穀沈毅有器略,在帝前議論,辭氣忼慨,善譬諭以開主意。

  武平節度使馬光惠,愚懦嗜酒,不能服諸將;王逵、周行逢、何敬真謀以辰州刺史廬陵劉言驍勇得蠻夷心,欲迎以為副使。言知逵等難制,曰:「不往,將攻我。」乃單騎赴之。旣至,衆廢光惠,送于唐,推言權武平留後,表求旄節於唐,唐人未許;亦稱藩于周。

  吳越王弘俶以前內外馬步都統軍使仁俊無罪,復其官爵。

  契丹遣燕王述軋等冊命北漢王為大漢神武皇帝,妃為皇后。北漢主更名旻。

  秋,七月,北漢主遣翰林學士博興衞融等詣契丹謝冊禮,且請兵。

  八月,壬戌,葬漢隱帝于穎陵。

  義武節度使孫方諫入朝,壬子,徙鎮國節度使,以其弟易州刺史行友為義武留後。又徙建雄節度使王晏鎮徐州,以武寧節度使王彥超代之。

  戊午,追立故夫人柴氏為皇后。

  九月,北漢主遣招討使李存瓌將兵自團柏入寇。契丹欲引兵會之,與酋長議於九十九泉。諸部皆不欲南寇,契丹主強之,癸亥,行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軋及偉王之子太寧王漚僧作亂,弒契丹主而立述軋。契丹主德光之子述律逃入南山,諸部奉述律以攻述軋、漚僧,殺之,幷其族黨。立述律為帝,改元應曆。自火神淀入幽州,遣使告于北漢,北漢主遣樞密直學士上黨王得中如契丹,賀卽位,復以叔父事之,請兵以擊晉州。

  契丹主年少,好遊戲,不親國事;每夜酣飲,達旦乃寐,日中方起,國人謂之睡王。後更名明。

  壬申,蜀以吏部尚書、御史中丞范仁恕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楚王希萼旣克長沙,不賞許可瓊,疑可瓊怨望,出為蒙州刺史。遣馬步都指揮使徐威、左右軍馬步使陳敬遷、水軍都指揮使魯公綰、牙內侍衞指揮使陸孟俊帥部兵立寨于城西北隅,以備朗兵。不存撫役者,將卒皆怨怒,謀作亂。希崇知其謀,戊寅,希萼宴將吏,徐威等不預,希崇亦辭疾不至。威等使人先驅踶齧馬十餘入府,自帥其徒執斧斤、白梃,聲言縶馬,奄至座上,縱橫擊人,顛踣滿地。希萼踰垣走,威等執囚之。執謝彥顒,自頂及踵剉之。立希崇為武安留後,縱兵大掠。幽希萼於衡山縣。

  劉言聞希崇立,遣兵趣潭州,聲言討其篡奪之罪,壬午,軍于益陽之西。希崇懼,癸未,發兵二千拒之,又遣使如朗州求和,請為鄰藩。掌書記桂林李觀象說言曰:「希萼舊將佐猶在長沙,此必不欲與公為鄰;不若先檄希崇取其首,然後圖湖南,可兼有也。」言從之。希崇畏言,卽斷都軍判官楊仲敏、掌書記劉光輔、牙內指揮使魏師進、都押牙黃勍等十餘人首,遣前辰陽縣令李翊齎送朗州;至則腐敗,言與王逵等皆以為非仲敏等首,怒責翊,翊惶恐自殺。

  希崇旣襲位,亦縱酒荒淫,為政不公,語多矯妄,國人不附。

  初,馬希萼入長沙,彭師暠雖免死,猶杖背黜為民;希崇以為師暠必怨之,使送希萼于衡山,實欲師暠殺之,師暠曰:「欲使我為弒君之人乎!」奉事逾謹。丙戌,至衡山,衡山指揮使廖偃,匡圖之子也,與其季父節度巡官匡凝謀曰:「吾家世受馬氏恩,今希萼長而被黜,必不免禍,盍相與輔之!」於是帥莊戶及鄉人悉為兵,與師暠共立希萼為衡山王,以縣為行府,斷江為柵,編竹為戰艦,以師暠為武清節度使,召募徒衆,數日,至萬餘人,州縣多應之。遣判官劉虛己求援于唐。

  徐威等見希崇所為,知必無成,又畏朗州、衡山之逼,恐一朝喪敗,俱及禍,欲殺希崇以自解。希崇微覺之,大懼,密遣客將范守牧奉表請兵于唐,唐主命邊鎬自袁州將兵萬人西趣長沙。

  冬,十月,辛卯,潞州巡檢陳思讓敗北漢兵於虒亭。

  唐邊鎬引兵入醴陵。癸巳,楚王希崇遣使犒軍。壬寅,遣天策府學士拓跋恆奉牋詣鎬請降。恆歎曰:「吾久不死,乃為小兒送降狀!」癸卯,希崇帥弟姪迎鎬,望塵而拜,鎬下馬稱詔勞之。甲辰,希崇等從鎬入城,鎬舍於瀏陽門樓,湖南將吏畢賀,鎬皆厚賜之。時湖南饑饉,鎬大發馬氏倉粟賑之,楚人大悅。

  契丹遣彰國節度使蕭禹厥將奚、契丹五萬會北漢兵入寇;北漢主自將兵二萬自陰地關寇晉州,丁未,軍于城北,三面置寨,晝夜攻之,遊兵至絳州。時王晏已離鎮,王彥超未至,巡檢使王萬敢權知晉州,與龍捷都指揮使史彥超、虎捷指揮使何徽共拒之。史彥超,雲州人也。

  癸丑,唐武昌節度使劉仁贍帥戰艦二百取岳州,撫納降附,人忘其亡。仁贍,金之子也。

  唐百官共賀湖南平,起居郎高遠曰:「我乘楚亂,取之甚易。觀諸將之才,但恐守之難耳!」遠,幽州人也。司徒致仕李建勳曰:「禍其始於此乎!」

  唐主自卽位以來,未嘗親祠郊廟,禮官以為請,唐主曰:「俟天下一家,然後告謝。」及一舉取楚,謂諸國指麾可定。魏岑侍宴言:「臣少遊元城,樂其風土,俟陛下定中原,乞魏博節度使。」唐主許之,岑趨下拜謝。其主驕臣佞如此。

  馬希萼望唐人立己為潭帥,而潭人惡希萼,共請邊鎬為帥,唐主乃以鎬為武安節度使。

  王峻有故人曰申師厚,嘗為兗州牙將,失職飢寒,望峻馬拜謁於道。會涼州留後折逋嘉施上表請帥於朝廷,帝以絕域非人所欲,募率府供奉官願行者,月餘,無人應募,峻薦師厚於帝。丁巳,以師厚為河西節度使。

  唐邊鎬趣馬希崇帥其族入朝,馬氏聚族相泣,欲重賂鎬,奏乞留居長沙,鎬微哂曰:「國家與公家世為仇敵,殆六十年,然未嘗敢有意窺公之國。今公兄弟鬬鬩,困窮自歸,若復二三,恐有不測之憂。」希崇無以應,十一月,辛酉,與宗族及將佐千餘人號慟登舟,送者皆哭,響振川谷。

  帝以北漢、契丹之兵猶在晉州,甲子,以王峻為行營都部署,將兵救之,詔諸軍皆受峻節度,聽以便宜從事,得自選擇將吏。乙丑,峻行,帝自至城西餞之。

  楚靜江節度副使、知桂州馬希隱,武穆王殷之少子也。楚王希廣、希萼兄弟爭國,南漢主以內侍吳懷恩為西北招討使,將兵屯境上,伺間密謀進取。希廣遣指揮使彭彥暉將兵屯龍峒以備之。希萼自衡山遣使以彥暉為桂州都監、在城外內巡檢使、判軍府事,希隱惡之,潛遣人告蒙州刺史許可瓊。可瓊方畏南漢之逼,卽棄蒙州,引兵趣桂州,與彥暉戰於城中,彥暉敗,奔衡山,可瓊留屯桂州。吳懷恩據蒙州,進兵侵掠,桂管大擾,希隱、可瓊不知所為,但相與飲酒對泣。

  南漢主遺希隱書,言:「武穆王奄有全楚,富強安靖五十餘年。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尋戈,自相魚肉,舉先人基業,北面仇讎。今聞唐兵已據長沙,竊計桂林繼為所取。當朝世為與國,重以婚姻,覩茲傾危,忍不赴救!已發大軍水陸俱進,當令相公舅永擁節旄,常居方面。」希隱得書,與僚佐議降之,支使潘玄珪以為不可。丙寅,吳懷恩引兵奄至城下,希隱、可瓊帥其衆,夜斬關奔全州,桂州遂潰。懷恩因以兵略定宜、連、梧、嚴、富、昭、柳、象、龔等州,南漢始盡有嶺南之地。

  辛未,唐邊鎬遣先鋒指揮使李承戩將兵如衡山,趣馬希萼入朝。庚辰,希萼與將佐士卒萬餘人自潭州東下。

  王峻留陝州旬日,帝以北漢攻晉州急,憂其不守,議自將由澤州路與峻會兵救之,且遣使諭峻。十二月,戊子朔,下詔以三日西征。使者至陝,峻因使者言於帝曰:「晉州城堅,未易可拔,劉崇兵鋒方銳,不可力爭。所以駐兵,待其氣衰耳,非臣怯也。陛下新卽位,不宜輕動。若車駕出汜水,則慕容彥超引兵入汴,大事去矣!」帝聞之,自以手提耳曰:「幾敗吾事!」庚寅,敕罷親征。

  初,泰寧節度使兼中書令慕容彥超聞徐州平,疑懼愈甚,乃招納亡命,畜聚薪糧,潛以書結北漢,吏獲其書以聞。又遣人詐為商人求援於唐。帝遣通事舍人鄭好謙就申慰諭,與之為誓。彥超益不自安,屢遣都押牙鄭麟詣闕,偽輸誠款,實覘機事。又獻天平節度使高行周書,其言皆謗毀朝廷與彥超相結之意,帝笑曰:「此彥超之詐也!」以書示行周,行周上表謝恩。旣而彥超反跡益露,丙申,遣閤門使張凝將兵赴鄆州巡檢以備之。

  庚子,王峻至絳州;乙巳,引兵趣晉州。晉州南有蒙阬,最為險要,峻憂北漢兵據之,是日,聞前鋒已度蒙阬,喜曰:「吾事濟矣!」

  慕容彥超奏請入朝,帝知其詐,卽許之;旣而復稱境內多盜,未敢離鎮。

  北漢主攻晉州,久不克。會大雪,民相聚保山寨,野無所掠,軍乏食。契丹思歸,聞王峻至蒙阬,燒營夜遁。峻入晉州,諸將請亟追之,峻猶豫未決;明日,乃遣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仇弘超、都排陳使藥元福、左廂排陳使陳思讓、康延沼將騎兵追之,及於霍邑,縱兵奮擊,北漢兵墜崖谷死者甚衆。霍邑道隘,延沼畏懦不急追,由是北漢兵得渡。藥元福曰:「劉崇悉發其衆,挾胡騎而來,志吞晉、絳。今氣衰力憊,狼狽而遁,不乘此翦撲,必為後患。」諸將不欲進,王峻復遣使止之,遂還。契丹比至晉陽,士馬什喪三四;蕭禹厥恥無功,釘大酋長一人於市,旬餘而斬之。北漢主始息意於進取。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衆。

  唐主以鎮南節度使兼中書令宋齊丘為太傅,以馬希萼為江南西道觀察使,鎮洪州,仍賜爵楚王。以馬希崇為永泰節度使,鎮舒州。湖南將吏,位高者拜刺史、將軍、卿監,卑者以次拜官。唐主嘉廖偃、彭師暠之忠,以偃為左殿直軍使、萊州刺史,師暠為殿直都虞候,賜予甚厚。湖南刺史皆入朝于唐,永州刺史王贇獨後至,唐王毒殺之。

  南漢主遣內侍省丞潘崇徹、將軍謝貫將兵攻郴州,唐邊鎬發兵救之;崇徹敗唐兵於義章,遂取郴州。邊鎬請除全、道二州刺史以備南漢。丙辰,唐主以廖偃為道州刺史,以黑雲指揮使張巒知全州。

  是歲,唐主以安化節度使鄱陽王王延政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更賜爵光山王。

  初,蒙城鎮將咸師朗將部兵降唐,唐主以其兵為奉節都,從邊鎬平湖南。唐悉收湖南金帛、珍玩、倉粟乃至舟艦、亭館、花果之美者,皆徙於金陵,遣都官郎中楊繼勳等收湖南租賦以贍戍兵。繼勳等務為苛刻,湖南人失望。行營糧料使王紹顏減士卒糧賜,奉節指揮使孫朗、曹進怒曰:「昔吾從咸公降唐,唐待我豈如今日湖南將士之厚哉!今有功不增祿賜,又減之,不如殺紹顏及鎬,據湖南,歸中原,富貴可圖也!」

  太祖廣順二年(壬子、九五二年)

  春,正月,庚申,夜,孫朗、曹進帥其徒作亂,束藁潛燒府門,火不然;邊鎬覺之,出兵格鬬,且命鳴鼓角,朗、進等以為將曉,斬關奔朗州。王逵問朗曰:「吾昔從武穆王,與淮南戰屢捷,淮南兵易與耳。今欲以朗州之衆復取湖南,可乎?」朗曰:「朗在金陵數年,備見其政事,朝無賢臣,軍無良將,忠佞無別,賞罰不當,如此,得國存幸矣,何暇兼人!朗請為公前驅,取湖南如拾芥耳!」逵悅,厚遇之。

  壬戌,發開封府民夫五萬脩大梁城,旬日而罷。

  慕容彥超發鄉兵入城,引泗水注壕中,為戰守之備。又多以旗幟授諸鎮將,令募羣盜,剽掠鄰境,所在奏其反狀。甲子,敕沂、密二州不復隸泰寧軍。以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昭武節度使曹英為都部署,討彥超,齊州防禦使史延超為副部署,皇城使河內向訓為都監,陳州防禦使樂元福為行營馬步都虞候。帝以元福宿將,命英、訓無得以軍禮見之,二人皆父事之。

  唐主發兵五千,軍于下邳,以援彥超;聞周兵將至,退屯沭陽。徐州巡檢使張令彬擊之,大破唐兵,殺、溺死者千餘人,獲其將燕敬權。

  初,彥超以周室新造,謂其易搖,故北召北漢及契丹,南誘唐人,使侵邊鄙,冀朝廷奔命不暇,然後乘間而動。及北漢、契丹自晉州北走,唐兵敗於沭陽,彥超之勢遂沮。

  永興節度使李洪信,自以漢室近親,心不自安,城中兵不滿千人,王峻在陝,以救晉州為名,發其數百。及北漢兵遁去,遣禁兵千餘人戍長安;洪信懼,遂入朝。

  壬申,王峻自晉州還,入見。

  曹英等至兗州,設長圍。慕容彥超屢出戰,藥元福皆擊敗之,彥超不敢出。十餘日,長圍合,遂進攻之。

  初,彥超將反,判官崔周度諫曰:「魯,詩書之國,自伯禽以來不能霸諸侯,然以禮義守之,可以長世。公於國家非有私憾,胡為自疑!況主上開諭勤至,苟撤備歸誠,則坐享太山之安矣。獨不見杜中令、安襄陽、李河中竟何所成乎!」彥超怒。及官軍圍城,彥超括士民之財以贍軍,坐匿財死者甚衆。前陝州司馬閻弘魯,寶之子也,畏彥超之暴,傾家為獻,彥超猶以為有所匿,命周度索其家,周度謂弘魯曰:「君之死生,繫財之豐約,宜無所愛。」弘魯泣拜其妻妾曰:「悉出所有以救吾死。」皆曰:「竭矣!」周度以白彥超,彥超不信,收弘魯夫妻繫獄。有乳母於泥中掊得金纏臂,獻之,冀以贖其主。彥超曰:「所匿必猶多。」榜掠弘魯夫妻,肉潰而死。以周度為阿庇,斬於市。

  北漢遣兵寇府州,防禦使折德扆敗之,殺二千餘人。二月,庚子,德扆奏攻拔北漢岢嵐軍,以兵戍之。

  甲辰,帝釋燕敬權等使歸唐,謂唐主曰:「叛臣,天下所共疾也,不意唐主助之,得無非計乎!」唐主大慙,先所得中國人,皆禮而歸之。唐之言事者猶獻取中原之策,中書舍人韓熙載曰:「郭氏有國雖淺,為治已固,我兵輕動,必有害無益。」

  唐自烈祖以來,常遣使泛海與契丹相結,欲與之共制中國,更相饋遺,約為兄弟。然契丹利其貨,徒以虛語往來,實不為唐用也。

  唐主好文學,故熙載與馮延己、延魯、江文蔚、潘佐、徐鉉之徒皆至美官。佑,幽州人也。當時唐之文雅於諸國為盛,然未嘗設科舉,多因上書言事拜官,至是,始命翰林學士江文蔚知貢舉,進士廬陵王克貞等三人及第。唐主問文蔚:「聊取士何如前朝?」對曰:「前朝公舉、私謁相半,臣專任至公耳。」唐主悅。中書舍人張緯,前朝登第,聞而銜之。時執政皆不由科第,相與沮毀,竟罷貢舉。

  三月,戊辰,以內客省使、恩州團練使晉陽鄭仁誨為樞密副使。

  甲戌,改威勝軍曰武勝軍。

  唐主以太弟太保、昭義節度使馮延己為左僕射,前鎮海節度使徐景運為中書侍郎,及右僕射孫晟皆同平章事。旣宣制,戶部尚書常夢錫衆中大言曰:「白麻甚佳,但不及江文蔚疏耳!」晟素輕延己,謂人曰:「金盃玉盌,乃貯狗矢乎!」

  延己言於唐主曰:「陛下躬親庶務,故宰相不得盡其才,此治道所以未成也。」唐主乃悉以政事委之,奏可而已。旣而延己不能勤事,文書皆仰成胥史,軍旅則委之邊將。頃之,事益不治,唐主乃復自覽之。

  大理卿蕭儼惡延己為人,數上疏攻之,會儼坐失入人死罪,鍾謨、李德明輩必欲殺之,延己曰:「儼誤殺一婦人,諸君以為當死,儼九卿也,可誤殺乎?」獨上言:「儼素有直聲,今所坐已會赦,宜從寬宥。」儼由是得免;人亦以此多之。

  景運尋罷為太子少傅。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帝以曹英等攻兗州久未克,乙卯,下詔親征,以李穀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鄭仁誨權大內都巡檢,又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檢。

  唐主旣克湖南,遣其將李建期屯益陽以圖朗州,以知全州張巒兼桂州招討使以圖桂州,久之,未有功。唐主謂馮延己、孫晟曰:「楚人求息肩於我,我未有撫其瘡痍而虐用其力,非所以副來蘇之望;吾欲罷桂林之役,斂益陽之戍,以旌節授劉言,何如?」晟以為宜然。延己曰:「吾出偏將舉湖南,遠近震驚;一旦三分喪二,人將輕我。請委邊將察其形勢。」唐主乃遣統軍使侯訓將兵五千自吉州路趣全州,與張巒合兵攻桂州。南漢伏兵於山谷,巒等始至城下,罷乏,伏兵四起,城中出兵夾擊之,唐兵大敗,訓死,巒收散卒數百奔歸全州。

  五月,庚申,帝發大梁;戊辰,至兗州。己巳,帝使人招諭慕容彥超,城上人語不遜;庚午,命諸軍進攻。

  先是,術者紿彥超云:「鎮星行至角、亢,角、亢兗州之分,其下有福。」彥超乃立祠而禱之,令民間皆立黃幡。彥超性貪吝,官軍攻城急,猶瘞藏珍寶,由是人無鬬志,將卒相繼有出降者。乙亥,官軍克城,彥超方禱鎮星祠,帥衆力戰,不勝,乃焚鎮星祠,與妻赴井死。子繼勳出走,追獲,殺之。官軍大掠,城中死者近萬人。初,彥超將反,募羣盜置帳下,至者二千餘人,皆山林獷悍,竟不為用。

  帝欲悉誅兗州將吏,翰林學士竇儀見馮道、范質,與之共白帝曰:「彼皆脅從耳。」乃赦之。丁丑,以端明殿學士顏衎權知兗州事。赦兗州管內,彥超黨與逃匿者期一月聽自首,前已伏誅者赦其親戚。癸未,降泰寧軍為防禦州。

  唐司徒致仕李建勳卒,且死,戒家人曰:「時事如此,吾得良死幸矣!勿封土立碑,聽人耕種於其上,免為他日開發之標。」及江南之亡也,諸貴人高大之冢無不發者,惟建勳冢莫知其處。

  六月,乙酉朔,帝如曲阜,謁孔子祠。旣奠,將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也,不當以天子拜之。」帝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師,敢不敬乎!」遂拜之。又拜孔子墓,命葺孔子祠,禁孔林樵採。訪孔子、顏淵之後,以為曲阜令及主簿。丙戌,帝發兗州。

  乙未,吳越順德太夫人吳氏卒。

  丁酉,蜀大水入成都,漂沒千餘家,溺死五千餘人,壞太廟四室。戊戌,蜀大赦,賑水災之家。

  己亥,帝至大梁。

  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陳留王馮暉卒,其子牙內都虞候繼業殺其兄繼勳,自知軍府事。

  太子賓客李濤之弟澣,在契丹為勤政殿學士,與幽州節度使蕭海真善。海真,契丹主兀欲之妻弟也。濣說海真內附,海真欣然許之。澣因定州諜者田重霸齎絹表以聞,且與濤書,言:「契丹主童騃,專事宴遊,無遠志,非前人之比,朝廷若能用兵,必克;不然,與和,必得。二者皆利於速,度其情勢,他日終不能力助河東者也。」壬寅,重霸至大梁,會中國多事,不果從。

  辛亥,以馮繼業為朔方留後。

  樞密使王峻,性輕躁,多計數,好權利,喜人附己,自以天下為己任。每言事,帝從之則喜,或時未允,輒慍懟,往往發不遜語。帝以其故舊,且有佐命功,又素知其為人,每優容之。峻年長於帝,帝卽位,猶以兄呼之,或稱其字,峻以是益驕。副使鄭仁誨、皇城使向訓、恩州團練使李重進,皆帝在藩鎮時腹心將佐也,帝卽位,稍稍進用。峻心嫉之,累表稱疾,求解機務,以詗帝意。帝屢遣左右敦諭,峻對使者辭氣亢厲,又遺諸道節度使書求保證,諸道各獻其書,帝驚駭久之,復遣左右慰勉,令視事,且曰:「卿儻不來,朕且自往。」猶不至。帝知樞密直學士陳觀與峻親善,令往諭指,觀曰:「陛下但聲言臨幸其第,峻必不敢不來。」秋,七月,戊子,峻入朝,帝慰勞令視事。重進,滄州人,其母卽帝妹福慶長公主也。

  李穀足跌,傷右臂,在告月餘。帝以穀職業繁劇,趣令入朝,辭以未任趨拜。癸巳,詔免朝參,但令視事。

  蜀工部尚書、判武德軍郭延鈞不禮於監押王承丕,承丕謀作亂。辛丑,左奉聖都指揮使安次孫欽當以部兵戍邊,往辭承丕,承丕邀與俱見府公;欽不知其謀,從之。承丕至,則令左右擊殺延鈞,屠其家,稱奉詔處置軍府,卽開府庫賞士卒,出繫囚,發屯戍。將吏畢集,欽謂承丕曰:「今延鈞已伏辜,公宜出詔書以示衆。」承丕曰:「我能致公富貴,勿問詔書。」欽始知承丕反,因紿曰:「今內外未安,我請以部兵為公巡察。」卽躍馬而出,承丕連呼之,不止。欽至營,曉諭其衆,帥以入府,攻承丕,承丕左右欲拒戰,欽叱之,皆棄兵走,遂執承丕,斬之,幷其親黨,傳首成都。

  天平節度使、守中書令高行周卒。行周有勇而知義,功高而不矜,策馬臨敵,叱咤風生,平居與賓僚宴集,侃侃和易,人以是重之。

  癸卯,蜀主遣客省使趙季札如梓州,慰撫吏民。

  漢法,犯私鹽、麴,無問多少抵死。鄭州民有以屋稅受鹽於官,過州城,吏以為私鹽,執而殺之,其妻訟冤。癸丑,始詔犯鹽、麴者以斤兩定刑有差。

  

猜你喜欢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赵尔巽
  第三十六回 促就道副座入京 避要路兼督辞职·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三·乾隆
  康熙二十三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九六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挖补填写《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九一一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正月至三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第30章 忽然说出焦土抗战·冯玉祥
  氐传·李延寿
  卷三·顺治
  第三节 炀帝夺宗·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罗教授蒙正(希吕集)·顾嗣立

    蒙正字希吕,其先庐陵人。父稽叔,游学新会,因家焉。蒙正生有异质,博学强记,弱冠从肇庆罗斗明学诗,尽得其法,有名于时。县尹沈寿创古冈书院,礼之,从游者甚众。寻省檄为高州学正,秩满归。至正丁亥赴省试,遇开武铨,或劝其借注巡检,不屑

  • 三集卷九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五古今体一百十二首【辛卯三】恭奉皇太后巡幸山东唘程之作【有序】悉新龠唘胪八旬上夀之懽冒茆杓旋叶二月东巡之维此岱封壤接自燕南赵北以扬舲讵如江国途纡

  • 卷十五·毕沅

      ◎宋纪十五 ∷起屠维赤奋若四月,尽重光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己丑,九八九年   夏,四月,国子博士李觉上言曰:“昔李悝有言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目录·周天游

    谢承后汉书 卷第一 灵帝纪献帝纪礼仪志五行志郡国志兵志刑志卷第二 刘玄传邓晔李宪传邓晨传邓禹传岑彭传曾孙熙耿弇传弟国弟子恭铫期传 祭遵传从弟彤马武传马援传子廖鲁恭传魏霸传

  • 敬晖传·刘昫

    敬晖,绛州太平人。二十岁,参加明经科考试而中举。圣历初年(698),敬晖任卫州刺史。当时河北出现突厥的强盗,到了秋收季节还修城不止。敬晖到任就对大家说“:固若金汤的城墙并不是粮食,哪里有放弃收获而修城郭的?”下令停止修

  • 田琢传·脱脱

    田琢,字器之,蔚州定安人。明昌五年(1194)考中进士,调任宁边、花平主簿,潞州观察判官,中都商税副使。他父亲去世,守丧期满他便出任怀安令,替补尚书省令史。贞..二年(1214),中都被包围,田琢请命从偏僻小路去山西招集义勇兵士,他被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孔子生鲁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 洪武二年二月丙寅朔,诏修《元史》。上谓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乃诏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监修,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

  • 光緒十年·曾纪泽

    光绪十年甲申元日晴。已初起,茶食后,更衣,率僚属向阙行礼,叩贺元旦令节。发笔后,阅视饭厅等处,预备接客。午正,内人、女儿来,至正厅祀祖后,家人相庆。饭后,督仆役安排款客之酒果茶食。申初,新旧府守送匾来,即去年九月十三之颂词也

  • 浮邱子卷八·汤鹏

      训名上  浮邱子曰:名可倚杖乎?而不闻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乎?岂唯难副,又大枝离破碎之乎?《诗》曰:&ldquo;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rdquo;是故有以今之人冒古之人,有以今之人冒古之文。霍光

  • 卷五十七·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七    宋 卫湜 撰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郑氏曰竭犹负戴也言五行运转更相为始也五声

  •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刹利旃陀罗。辅相旃陀罗。少於善根不肯信向。谄曲愚痴自称多知。皆生憍慢不畏後世恶业果报离善智识。乃至趣向阿鼻地狱。为财利故。与此恶行诸比丘等。作非法朋党。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於未来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四十六叹佛出世。如上大威光童子偈声是告等。初施行者。即法施行。于中三。一见佛兴世。二以大下法施益生。三尔时下结所成益。二中四。初令闻名离惑益。二复更下见身起行益。三复为下赞希增敬益。四复于下展转增长益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世第一法品之二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及说所以名世第一法。未说

  • 水道提纲·齐召南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

  •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彭晓

    道家著作。3卷。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 永康人。曾官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 受御赐紫金鱼袋。全书分为90章, 以应“阳九”之数; 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于后, 以应“水一”之数。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