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开传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他的父亲柳承翰,在宋太祖乾德初年(963)任监察御史。柳开年幼时就聪明颖异,有胆略和勇气。后周显德末年(959),他父亲在南京做官,一天夜里,柳开与家人立庭中,有盗贼入屋偷盗,大家都害怕得不敢动,柳开当时刚十三岁,立刻一个人取剑去追赶强盗,盗贼爬墙出来,柳开挥剑砍他,斩断他的两个脚趾头。
既上学读书,柳开喜欢讨论经书的义理。五代时文章风格浅薄柔弱,柳开仰慕韩愈、柳宗元做的文章,因给自己取名肩愈,字绍先。不久之后又改名开,以为能辟圣道的途径。他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并写了这样的两篇传奇表现自己的志向。他崇尚气节自由豪放,不拘小节,所交结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豪俊。范杲喜好古学,尤看重柳开的文章,当时称为“柳、范”。王佑知大名,柳开以文章作为初次的见面礼,大受王佑的赏识和激励。杨昭俭、卢多逊都对他加以引进和赞赏。宋太祖开宝元年(968)他考中进士,补宋州司寇参军,因治理刑狱能够胜任,调本州录事参军。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擢升赞善大夫。适逢太宗征太原,柳开负责督办楚、泗八州的粮运。后选拔知常州,调任殿中丞,又转知润州,拜监察御史。奉诏还朝,又知贝州,转任殿中侍御史。太宗雍熙二年(985),犯与监军忿争罪,贬为上蔡令。
碰到宋军大举北征,柳开率领部下送军粮,将要到涿州,有一契丹族酋长率领一万骑兵与宋将米信交战,双方相持不下。不久,契丹酋长派人来谎说请求投降。柳开对米信说“:兵法说‘:没有相约而请求和好,必有阴谋。’他们将有阴谋,我们现在赶快进攻一定会取得胜利。”米信听了他的话迟疑犹豫不决。过了两天,敌人再又引兵挑战,后派侦察员探听到,敌人果然是由于箭用完了,要等到幽州去取箭,因此才用这个计谋。北征大军回来后,柳开到朝中上书,表示愿意参加边防的军队为国家效死,宋太宗怜爱他,再授予他殿中侍御史。
太宗雍熙中,他出使河北,因上疏请求说“:臣受陛下非常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我现年才四十,胆量和精力都正壮。今天契丹没有消灭,希望陛下赐给臣步骑数千人,委任臣担任河北这个用兵的地方的长官,臣一定能够出生入死,为陛下收复幽、蓟,即使因此战殁沙场,也是臣所心甘的。”太宗以为自五代战争以来,从节度使到州刺史都用的是武官,这些人都不知道政事,人民受到了这种弊端的伤害。因此想兼用文人,于是以侍御史郑宣、户部员外郎赵载、司门员外郎刘墀为如京使,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柳开为崇仪使、知宁边军。
后柳开转徙全州。全州西面的溪洞有一个粟氏家族,聚族五百多人,经常抄掠人口、粮食和牲畜。柳开为他们做衣服、带子和帽子,又挑选手下官吏武勇和善言辞的三个人,派他们到粟氏家族告诉他们说:“你们能够归附政府,就可以得到厚赏,给田和修建房屋来安置你们,不然的话,政府就发兵深入你们村,把你们全部消灭。”粟氏家族非常害怕,就留下两个官吏做人质,粟氏的首领亲自率领四个酋长与另外一个官吏一起来见柳开。柳开给他们优厚的赏赐,官吏和老百姓都争着以鼓乐欢迎他们,并款待他们以酒食。柳开把他们留着住了几日才送他们回去。到时候,他们就按期把全族男女老幼都带了来。柳开就为他们安排好田地和居室,并做《时鉴》一篇,刻在石碑上以惩戒他们。又派他们的首领入朝,委任他为本州的上佐。柳开也因处理这件事情有功,皇帝赏给他钱三十万。
太宗淳化初年(990),柳开调知桂州。起先,柳开在全州时,有士卒状告柳开,柳开把士卒杖背和黥面然后遣送朝廷。朝中司法官认为这个士卒的罪过达不到判处徒刑,因此柳开被召回朝廷,而且被劾下御史狱系囚,并削去两种官职。后罢黜为复州的团练副使,又移滁州。不久,恢复旧官,知环州。在环州三年,又调知..州。这时正值调发..州的老百姓用车运送军粮到环、庆二州,已经一再运送,老百姓皆倾家荡产。可是转运使还督促老百姓继续运送,老百姓几千人跑到州衙门哭诉。柳开当时便投书给转运使说“:柳开最近才离开环州,知道那里的草料和粮食就是数量不增加,也可以支持大军四年。现在养蚕和农作刚刚开始,一再运送军粮有一半人被征发,男女老幼都感到很疲惫,牲畜和车辆也感到困乏和枯竭,为什么还要害苦他们呢?如果你不停止,我柳开就要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向皇帝劾奏这件事情。”转运使见信后心里有些寒,终于下令停止了运输。后柳开又担任过曹、邢二州的知州。
真宗即位后,柳开加授如京使,回到了朝廷,后又命知代州,他上疏说:
“我们国家创立将近四十年,陛下继承前面两个圣君的皇位,诚心地想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只墨守旧的规章制度,这就不可能达到尽善;只有能建立新的章法,才能显现出神妙的机能。
“臣以为益州现在稍为平静,希望陛下能够选择贤能的人去那里镇守,这个人必须望重有威,使群小能够畏服。另外西面的党项虽然已经归附,但是以后未必可以保证不反叛,假如一旦有反复,须得有人能够制御,如果我们把党项和契丹相提并论,那就为害会更深。为什么?因为我们和契丹君臣之分久定,蕃、汉的界限也久分,它纵然产生南面侵略的野心,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顾虑。党项就有些不一样,它对我们的积恨并未消除,贪心一直不止,其下面都很猖狂,兢谋不轨和极其凶恶,他们对侵犯和渔利未必知道满足,对我们的姑息迁就也未必能够感恩,希望国家能够经常对他们防备。具体的方法是以精兵良将守其要害,以优厚的赏赐满足他们的贪婪,以慰劳安抚培养他们的感情,以宽大容忍平息他们的恶念。同时,多令人出使西部,进入甘、凉地区,想办法厚结那里人民的心,使他们为我们声援,一旦有动静,使他们从后掩袭,令党项有后顾之忧,这样才可以制止其轻举妄动。今天我们的军队人数虽然很多,可是不及太祖时期人人经常训练,而谋臣猛将跟那时相比则更加悬殊,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近年以来西北地区边境屡次遭到侵扰,把军队就这样养起来吧,每月耗费的费用非常大,征战吧又从来没有听到过捷报。我真诚地希望对我们的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加强纪律,使他们一如往日,行伍必须要求勇敢,指顾之间不能放纵他们的先后,无视纪律的一律要杀,有功的一律要奖赏,偏裨主将有不威严的坚决去掉。陛下在听政和决断事情的空闲,也应该亲临训练的殿廷视察,并召军中健儿,让他们比试,使他们击刺驰射,以光辉神武的盛德。
“臣又以为宰相、枢密使,都是朝廷的大臣,皇帝委任他们一定不要怀疑,使用他们必须至为妥当,让他们统率僚属,评定职官,对内则主管文武百官,对外则协助皇帝分治四海。今天我们的京朝官却别置审官,供奉、殿直则另立三班,刑部不会详断刑狱,而别设审刑的官,宣徽一司完全和散职一样,大臣得不到亲信,小臣却认为他们最公正。至于像银台一个司,过去隶属于枢密院,近年来改制,他的职责很多,加倍地增加人,可是事情却依然和过去一样,别无什么利害关系,空自进行一场变更。臣希望陛下停止审官和三班,把它们的职权仍交还给中书、枢密和宣徽院,银台司也仍归还给枢密院,审判院也恢复到刑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去掉繁杂琐细,减省机构。
“臣又以为京都是大都会,是全国的模范准则,希望仍按照过去的惯例,挑选委任亲信和贤能的人。今天皇族的宗子多数已经长大成人,只令他们优越安逸,没有办法试用他们的才能,应该委任他们出守外面的藩镇,选择一些有文武才能和忠贞正直之士,作为他们的左右手担任参赞辅佐的任务。
“臣又以为天下州县的官吏很不平均,有的州县的官吏猛烈增长,人数众多,而有的州县的官吏却经年久缺。希望陛下令四千户以上的县选朝官担任知县,三千户以上的县选京官担任知县。省去县里的主簿,由县尉兼管他的事。其余通判、监军、巡检、监临使臣都可酌量省减。这样,可以免去大量浪费的利禄,对其他职官也有好处。
“臣又以为现在人情贪鄙,时态轻浮,虽至亲的骨肉,碰到权势和利益也都发生变化,同僚里面,多数不和,一有机会就互相倾轧,碰到患难,则完全没有人相救,过去仁义之风完全荡然无存,希望陛下能够明确颁布谕告,使各能够改变,这样,庶几敦厚风化的本原,使政本永远厚实。
“窃认为太祖神武无敌,太宗文德圣明,他们光掩百王,威加万国,没有贤才不用,没有事情不知。希望陛下开阔豁达圣怀,像天一样广阔,像海一样深邃,遇到事情该决断的坚决决断,应该施行的立即施行,爱惜忠贞正直的臣子,体察奸佞谄谀的党羽。臣久居禄位,深蒙恩宠,这次上疏可能辞意狂妄道理笨拙,希望皇帝圣明能够加以原谅!”
柳开到代州后,立即修葺城堡和战斗工具,但是众将官多加以阻挠不与他合作。柳开对他的从事说“:我看到昴宿有光,天上的云都从北面来侵犯我们的境界,这些象征,说明敌人将要来了。我听说战争的胜利决定于上下的团结,现在众将官都怨我,一旦敌人来了,他们必定会首先谋害我。”于是他便向朝廷要求换郡,被调任为忻州刺史。等到契丹侵犯边境,柳开就向皇帝上书,请求皇帝御驾亲自观兵河朔。他在忻州四年后,又调迁沧州。在赴任路上头上部生疮竟至逝世,年五十四。他死后,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柳涉到三班供职。
柳开擅长射箭,喜欢下棋。他著有书十五卷。写《家戒》千余言,并刻在石上以教育他的几个儿子。他性格倜傥义气。在大名时,他曾到酒肆去饮酒,有一士人坐在他的旁边,言辞相貌都有些与众不同,他问其姓名,此人回答说“:我来自京师,由于贫困不能葬双亲,听到说大名知州王佑这个人很讲义气,将去求他。”柳开问他需要多少费用,士人回答说“:二十万足够了。”柳开就倾自己所有,得白金百多两,又凑钱数万送给他。
柳开的哥哥叫肩吾,官做到御史。肩吾有三个儿子,柳氵是、柳灏、柳沆都进士及第,柳灏任秘书丞。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徐梦莘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蔡东藩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二·唐仲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五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鲍士恭等五家呈献遗书等事折·佚名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李延寿 王世充传·刘昫 侯君集传·欧阳修 景祖昭肃皇后传·脱脱 王恕传·张廷玉 朱英传·张廷玉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卷一百五十七·雍正 卷12·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