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末封汾阳郡公,领军屯驻定州。太祖五年(1210),玉随独吉思忠、仆散揆领兵筑乌沙堡,太师木华黎军忽至,打败金兵三十余万,思忠等逃走,宝玉投降蒙古。木华黎引见太祖,问取中原之策,宝玉回答说:“中原势力大,不可轻视。西南诸蕃人勇敢,最好先取西南,借诸蕃之人来取金,必可成功。”又建议在建国之初颁布新法。太祖均听从,于是据宝玉所陈,拟定约法五章颁布施行:出军不准妄杀;罪犯惟重者处死,其余量情施杖刑;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为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以一人为军;年十五以上为丁,六十为老,站户与军户同;民匠限地一顷;僧道无益于国,有损于民者,悉行禁止。

太祖准备征伐西蕃,但考虑到西蕃之城多依恃山险,难于用兵,问宝玉攻取之策。宝王回答说“:若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大军至必取。”帝授他抄马都镇抚之职。太祖八年,随木华黎取永清,破高州,降北京、龙山;又率抄马从锦州出燕南,破太原、平阳诸县。

太祖九年,随太祖讨契丹遗族,历经古徐鬼国讹夷朵等城,击败敌兵三十余万。宝玉胸部中箭昏倒,醒后再战,攻克别失八里、别失兰等城。在忽章河又大败敌军,追杀几尽。攻克扌寻思干城。进军至暗木河,敌沿河筑堡垒十余座,列战船于河中。忽然风涛聚起,宝玉令以火箭射其船,一时火势大起,宝玉挥军乘胜前进,破两岸守军五万,斩大将佐里,收马里四城。

太祖十五年,可弗叉国唯算端罕攻破乃满国,占据扌寻思干,闻太祖将至,弃城南走,入铁门,屯大雪山。宝玉追击,他们又逃往印度。太祖十七年(1222),随从柘柏、速不台二先锋收西辽濒海诸国,有功升断事官,卒于贺兰山。其次子德山为万户,攻破陕州,攻潼关时牺牲。

郭德海,字大洋,郭宝玉之子。体貌奇伟,通天文、兵法,金末为“谋克”,在山东击败宋将彭义斌。知其父宝玉北降蒙古,便躲进太行山中,蒙军至出降,任抄马弹压。随先锋柘柏西征,渡过乞则里八海,攻铁山,斩首三万级。越过雪岭,进军平定答里国。太祖二十年还至峥山。吐蕃帅尼伦及回纥帅阿必丁反叛,被德海平定。

太祖崩后第二年(1228)春,德海随元帅阔阔出游骑袭击关中。金军闭关坚守,德海引骑兵五百斩关而入,杀守关将士三百人,直捣风陵渡寨,因后续军未至而退还。太宗元年(1229)秋,破南山八十三寨,平定陕西。德海引导大将魁欲那拔都,借道汉中,经荆、襄而东,与金将武仙军十万遇于白河。德海领孤军转战,武仙败走,斩首二万余级。又于邓州击败金朝移剌粘哥军。冬十一月进至均州。太宗三年正月,睿宗由洛阳来,与德海会师于三峰山。受金军包围,蒙军突围而出,金军战死者三十余万,其统帅完颜哈达、移剌蒲兀逃匿于塔上,被德海烧死。完颜斜烈单骑逃至洛阳。蒙军又破金将合喜军于中牟,完颜斜烈再率军十万抵抗,会战于郑州。德海攻下郑州,杀金军都尉左崇,因功升右监军。太宗四年正月,破金军于黄龙冈。五年,攻取申、唐二州。六年,河南复起兵反蒙古,德海领兵征讨,炮伤其足,不久而卒。

太宗曾诏令大臣忽都虎等考试天下僧尼道士,挑选精通经文者千人,其中有工艺技术者,令小通事合住管领,其余还为民。又诏令天下设立学校粮仓,培育人才,设立学习科目,从学校诸生选拔官吏。这些都是德海的建议。

郭侃,字仲和,郭德海之子。幼年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在他家中教养。二十岁即任百户,有勇有谋。太宗四年(1232),金将伯撒再度攻取卫州,郭侃奋力抵抗,在新卫州破金军四万。渡过黄河袭击金朝皇帝,行至归德,败金军于阏伯台,随即在速不台指挥下攻汴京西门,金元帅崔立降,因功授总把。随天泽屯军太康,后因攻克德安之功而升为千户。

宪宗二年(1252),押送军械至和林,改任抄马那颜。随宗王旭烈兀西征。三年,大军进至木乃兮,侃破敌军五万,克城一百二十八座,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算滩”汉语意为王。

宪宗六年,大军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必悬梯上下,守军皆精兵悍卒。侃令筑夹城围攻,还是不能下,又架炮轰击,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旭烈兀遣侃去劝说兀鲁兀乃王来降。兀鲁兀乃王据守西城,为侃攻破;王又拒守东城,又被侃攻破被杀。七年正月进至兀里儿城,设伏兵,令闻鸣锣即发起进攻。敌兵果来,伏兵四起,杀尽敌兵,海牙王投降。西进至阿剌汀,击破游兵三万,礻马拶答而王降。大军进至北印度乞石迷部,忽里王降。又西至报答国,报答是个大国,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精兵数十万。侃兵破其七万,屠其西城,又攻破东城。东城宫殿都是檀香木建成的,蒙军点火焚烧,香闻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架。东西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桥以防敌军逃跑。城破之后,合里法王企图乘舟逃走,见河中有浮桥拦住,不得已到郭侃军营门前请求投降。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亲领军追十余里才止,第二天捕获纣答儿,斩首示众。此次用兵,共攻克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按即麦加),其将住石致书请降,一般都以为住石请降是诚意的,可不设防。侃则认为,敌军多诈,若中其计,是最大耻辱,主张严为防备。住石后来果然阻击蒙古军,为侃所败,巴儿王降,蒙军攻下城一百八十五座。又西行四千里至密昔儿(即埃及)。至日暮,顿驻休息,夜间突然发起袭击,可乃王大惊,以为郭侃是神人,遂投降。

太宗八年,旭烈兀命侃西渡海,征服富浪,兀都王降。回师往西南至石罗子,一鼓作气战胜敌军,换斯干阿答毕王降。至宾铁,侃以奇兵大败敌军,加叶王降。九年,击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王降,得城一百二十座。西南至乞里弯,忽都马丁王来降。至此,已完全平定西域。郭侃至钓鱼山报捷,恰逢宪宗驾崩,于是他回到邓州,进行屯田。

世祖即位,侃上疏提出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的策略。关于平宋,他说:“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荆襄为其要地。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若攻下了襄阳,扬州、庐州诸城只不过弹丸之地,可置之不顾,大军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趋临安,而江淮、巴蜀不攻自平。”后来攻宋就是按这一战略进行的。

中统二年(1261),升郭侃为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三年二月,益都李王..及徐州总管李杲哥都起兵反叛,宋夏贵也来犯边。史天泽荐举郭侃去平定。世祖召侃问作战方略,侃曰:“群盗反叛,犹如笼中之虎,内乏粮草,外无援兵,我筑城包围他们,他们坐以待困,指日可擒。”帝以为然,赐尚衣弓矢。侃出兵徐州,斩李杲哥。夏贵也南撤,侃追过宿迁县,夺军民万余人而还。朝廷赐金符,任他为徐、邳二州总管。杲哥之弟驴马再与夏贵率三万兵来扰边境,侃出战,斩首千余级,夺战舰二百艘。

至元二年(1265),有人提出应解除史天泽的兵权,于是将天泽调任别官,侃也调任滕州同知。三年,侃上言:“宋人拘留我使臣,应兴师问罪。淮北可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置牛三百六十具,计每一屯所产粮食足供全军一日之需。”四年,调为高唐令,兼管夏津、武城等五县。五年,高唐人吴乞儿、济南道士胡王反叛,侃发兵镇压。七年,改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叛,为侃讨平。世祖因侃习于军务,升为万户,随大军攻克襄阳,由阳罗上游渡江。东南平定后,调宁海州知州,居一年而卒。

侃行军有纪律,野餐露宿,虽风雨也不入民舍。凡所到地方,兴办学校,考察农业,无论官吏百姓,无不畏服。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房玄龄
  卷下·李肇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五·乾隆
  卷上·郑亦邹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关外王势压李大少·宣南吏隐
  稽古录卷十四·司马光
  西汉年纪卷二十·王益之
  二、辽西之战事·汪荣宝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慎国政·朱元璋
  67.卫青和霍去病·林汉达
  54.萧何追韩信·林汉达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 二卷·钱德苍

    金貂记北诈疯(外引四小军上)片丹心扶社稷,两条眉锁庙堂忧。老夫徐绩,奉旨取尉迟老将军剿铁勒金牙,不免前去走遭。军士们。(众)有。(外)你们在村口伺候,唤你们纔来。(众)晓得。(外)正是:国家有难思良将,人到中年想子孙。(齐下)(老旦上)天有

  • 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柯劭忞

      ○隐逸   张特立 郑思肖 谢翱 吴思齐 方凤 唐钰 林景熙 王炎午 张宏毅龚开 汪元量 孙潼发 赵友钦 陆钊 张庆之 王义端 王昌世 杜瑛 杜本 王鉴   《易·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后汉严子陵、魏

  • 卷四百七十七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辛巳朔,熙河蘭岷路經略使范育言:「準朝旨,具本路如何接援。今相度,西賊並邊嘯聚,雖未測所嚮,本路可豫于通遠軍界屯兵為備。若賊犯秦鳳,本路擇便出奇撓擊,或斷其糧道,或擊其惰歸。若本路

  • 卷第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纪第二弘光(下)弘光(下)顺治元年冬十月乙卯朔,我大清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是日,明铸「弘光通宝」钱;以总兵官郑芝龙镇守福建、罗联芳镇守贵州。丁巳(初三日),钱谦益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年五月庚申朔礼部言十五夜月食该监推算差一日宜究奉旨救护改正行监官李钦等各罚俸二月○壬戌进士熊应占乞旌庶祖母李氏孀节奉旨表扬重典陈乞非例着礼部通行各抚按官核实奏闻无滥○升四川都司杨威为湖广分守镇

  • 卷四·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      宋 萧常 撰章武以来吴魏年表第二 按昭烈以建安二十四年走曹操於汉中秋羣下表为汉中王明年操子丕簒国又明年昭烈从羣臣请即

  • 第二十三卷 元·缪荃孙

    加封至圣父母及王夫人制在句容学宫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字,字径七分许。制词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上天眷命,皇帝圣旨: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敷求往哲,惟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纪昀

    职官略 【八】历代王侯封爵○历代王侯封爵 【公主井官属附】宋爵一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 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

  • 卷五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 唐 张守节 撰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五十 楚元王刘交者【年表云都彭城】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

  • 卷九、明朱成功之事迹·黄鸿寿

    世祖顺治二年,明绍宗隆武元年也。夏闰六月,明赐南安侯郑芝龙子森国姓,名成功。森即芝龙娶日本肥前人田川氏女所生子也。生之夕,火光烛天,芝龙心异之。芝龙以平海贼刘香功,官都督。森在日本已七岁,屡请于日人,始遣森还,而留翁氏

  • 卷三·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三婺源江永撰朝聘通考诸侯相朝聘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歳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注小聘曰问殷中也乆无事又扵殷朝者及而相聘也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卽位大国朝焉小国聘焉此

  • 诗序卷上·佚名

    宋 朱子 辨説诗序之作説者不同或以为孔子或以为子夏或以为国史皆无明文可考唯后汉书儒林以为卫宏作毛诗序今传于世则序乃宏作明矣然郑氏又以为诸序本自合为一编毛公始分以寘诸篇之首则是毛公之前其传已久宏特增广

  •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听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著意。听说如言。诸比丘从贤者舍利曰。请愿欲闻。

  • 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杂法之六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不失男根得女根。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应与灭摈。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不失女根得男根。诸比丘尼

  • 卷第十二·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二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七世 碧眼开禅师法嗣 石霜憨峰南翁慧禅师 佛殿小参。刬却竹筋鞭。趁开三脚驴。扬下乾矢橛。拈退麻三斤。佛聻。喝一喝曰。几成话

  • 陶学士集·陶安

    二十卷。明陶安 (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 (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年 (1368)命为知制诰

  •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天师及其弟子说佩带北斗诸星神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天师真人述北斗神符,遣六甲将军为人益算,济度众人。

  • 论书表·虞龢

    南朝宋虞龢著。1卷,叙二王书事,搜访名迹情形及所得字数,编次二王、羊欣等人书事,另有文房用具的使用等等,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道德经》换鹅、掣笔不脱等遗闻佚事,成为书林佳话,久为传颂。有《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