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禧传

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宁人。年青时有志向,博览群书周游各地,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弊,不事科举。熙宁初年,王安石颁行新法,徐禧写《治策》二十四篇进献,当时吕惠卿管领修撰经义局,徐禧于是以布衣的身份充当检讨。神宗见到他所上的策论,说:“徐禧说朝廷用经术变士,已收到十之八九的功效,但这些人中,但偷袭他人之语,不求心灵相通占到半,这话是对的。应试任于有用之地。”随即被授任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户房习学公事。一年之后皇帝召对,询问了很长时间,说:“朕省视过很多人,没有见到有像你这样的。”升任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

徐禧与御史中丞邓绾、知谏院范百禄共同处理赵世居狱案。有叫李士宁的,挟持方术出入地位贵显的人之间,曾见赵世居的母亲康,以仁宗御制诗赠给她。又答应给世居宝刀,而且说:“非你不能当受这把宝刀。”赵世居与他的党羽都以之为神异,说:“李士宁是二三百岁的人。”解释他所赠的诗,认为它是至宝之祥。等到审讯赵世居时得到此诗,逮捕李士宁,但宰相王安石以前与李士宁友善,范百禄弹劾李士宁以妖妄迷惑赵世居,导致他越出常轨。徐禧上奏:“李士宁赠给康的诗确实是仁宗御制诗,现在狱官认为李士宁谋反,我不敢苟同。”范百禄说:“李士宁有可死的罪状,徐禧故意开脱他以献媚大臣。”朝廷以御史杂知、枢密承旨参加处理,而范百禄因上报不实贬官,提升徐禧为集贤校理、检正礼房。

王安石与吕惠卿感情破裂互相憎恶仇恨,邓绾说吕惠卿过去居父丧时,曾借贷华亭富人五百万的钱买田,诏令徐禧参予审讯。徐禧暗中庇护吕惠卿,邓绾弹劾他,恰逢邓绾贬官,于是狱案也被解除。徐禧出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元丰初年,召为知谏院。吕惠卿在..延,打算改变蕃汉兵战守条约,众老将不以为然,皇帝却颇为采纳听取,将要在他路推行他的办法,派徐禧前往经划。徐禧肯定吕惠卿的意见,渭州主帅蔡延庆也不以为然,皇帝就把蔡延庆召回朝廷,加徐禧官直龙图阁,让他前往代替延庆,因母亲去世没能行成。丧期满,召试知制诰兼御史中丞。元丰新官制颁行,解除知制诰之职,专为御史中丞。邓绾镇守长安,徐禧分条陈述邓绾的过错,皇帝知道这是因为吕惠卿的缘故,虽然改邓绾守青州,也把徐禧降职为给事中。

种谔西讨,夺得银、夏、宥三州但不能把守。延州主帅沈括打算在横山全部修筑城墙,俯瞰平夏,筑永乐城,诏令徐禧与内侍李舜举前去视其事,命令沈括总兵以从,李稷负责供应粮饷。徐禧说:“银州虽然据明堂川、无定河交汇之处,但旧城东南已被水所吞没,其西北又为天堑所阻,实在不如永乐的形势险阻。私下认为银、夏、宥三州,在陷没一百年之后,一日兴复,这在边将事功中,确实是俊伟之功,军锋士气,固然已藉此增长百倍;但是若在此置州,则建州之始,烦杂费用不可计量。如果选择要会,建置堡栅,名义上虽然不是州,实际上拥有其地,旧有的疆土边塞,仍在腹心。已经与沈括商议修筑砦堡各六个。大砦周围九百步,小砦五百步;大堡周围二百步,小堡一百步,用工二十三万个。”于是修筑永乐城,十四天而修成。徐禧、沈括、李舜举回到米脂。

第二天,几千西夏骑兵直赴新城,徐禧及时前去视察。有人劝徐禧说“:开始你只是受诏命辅佐筑城,抵御敌人,不是你的职责。”徐禧没有听从,与李舜举、李稷一起前行,沈括独自镇守米脂。先是,种谔从京城返回,极言修筑永乐城不是计谋,徐禧发怒变色,对种谔说“:你独独不怕死吗?敢误成功之事。”种谔说“:筑城必败,败则死,抗拒上级节制也是死;因此而死,总算强过丧失国家军队而沦陷异国。”徐禧估计种谔不可屈服,上奏种谔专横跋扈持不同意见,诏命种谔留守延州。

西夏兵二十万驻扎在泾原北,听说在永乐修筑城墙,就来争夺边地。驰马来报告的有十多人,徐禧等人都不相信,说“:它如果大举而来,这是我立功取得富贵的日子。”徐禧急忙赶到永乐城,大将高永亨说“:城小人少,又没有水,不能驻守。”徐禧认为这是沮丧士气,打算斩杀高永亨,不久把他拘系送入延州监狱。等到达永乐,西夏兵倾国而至,高永亨的兄长高永能请求趁西夏没有列阵前袭击。徐禧说:“你知不知道,王师不鼓不成列。”徐禧亲自持刀率领士兵拒战。西夏人越来越多分成阵式,轮番攻击抵到永乐城下。曲珍在水滨列阵对敌,与西夏军交战不利,将士均面带惧色。曲珍报告徐禧说:“现在众人的斗志已动摇,不能战斗,战必败,请收兵入城。”徐禧说“:你身为大将,怎么遇敌不战,自己先退却呢?”不一会儿西夏骑兵渡水进犯宋兵兵阵。..延先锋军最为骁勇锋锐,都是以一当百,银枪锦袄,光彩耀目,首先接战而败,奔走入城,践踏后阵。西夏人乘胜追击,宋军大溃败,死亡及弃甲而南逃的几乎占据了一半。

曲珍与残兵入城,崖险峻路窄小,骑兵沿崖而上,丧失八千匹马,于是被西夏兵围困。水砦为西夏人所占据,挖井不及泉水,士兵渴死的人过半数。夏人像蚂蚁一样附墙登城,曲珍还带伤拒敌战斗。曲珍估计不能抵挡,又报告徐禧,请求突围而南走;高永能也劝李稷全部捐出金钱布帛,招募敢死勇士力战以突围,都不听从。晚上天下大雨,永乐城陷落,四将逃走免去一死,徐禧、李舜举、李稷死亡,高永能也死在战场上。

开始,沈括上奏西夏兵来逼近永乐城,见官兵严整,所以返归。皇帝说“:沈括料敌疏浅,彼来没有出战,怎肯马上退走呢?一定有大兵在后。”不久果然如此。皇帝听说徐禧等死亡,涕泣悲愤,为之吃不下饭。赠徐禧为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谥号叫“忠愍”。以其家二十人为官。赠李稷为工部侍郎,以其家十二人为官。

徐禧粗犷有胆略,喜欢谈论兵事,每每说西北可以唾手而取,恨将帅怯懦。吕惠卿极力引荐他,所以得到越级任用。自从灵武之败,秦、晋困急,天下企望停止用兵,但沈括、种谔陈述进取的策略。徐禧向来以边事自任,狂谋轻敌,突然与强大的敌人相遇,以至于全军覆没。从此之后,皇帝才知道边臣不可以信任倚重,深自后悔自责,于是不再用兵,无意于对西讨伐了。儿子徐俯自己有传。

猜你喜欢
  宗室传第六·陈寿
  卷一百九十三·毕沅
  卷五十八·谷应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李心传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一·刘健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七·倪在田
  ◎女画家李青萍的秽史·佚名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黄士衡
  ●革除遗事六·黄佐
  绎史卷一百五十四上·马骕
  绎史卷一百二十·马骕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氏·唐圭璋

      氏,丁宥侧室,号得趣居士。   瑞鹤仙   和丁基仲   画楼帘卷翠。正柳约东风,摇荡东霁。缃桃雨才洗。似妆临宝镜。脂凝铅水,云遍髻子。坠钗梁、羞看燕垒。最堪怜,锦绣香中,早有片红飘砌。   闲记。琴弹古调,曲按清

  • 卷四十九·谷应泰

      ○江彬奸佞(钱宁附 )武宗正德七年冬十月,内旨欲调边兵入卫京师,大学士李东阳等及府、部、科、道力谏,不听。时幸竖有献密计者,言京军不习战阵,欲调宣府官军入卫京师,而以京军充数戍边,每岁春秋更调,如班操例。上遣司礼监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九·徐乾学

    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阏逢摄提格三月凡二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冬十月乙丑诏蔡京王黼门人实有才能者公举叙擢 参知政事李回罢回不为吕颐浩所喜乞罢政遂出为江南西路

  • 卷二百三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秋七月辛酉朔享 太庙○癸亥 命故孝陵卫指挥同知陆胜子文旗手卫指挥同知翁岩子贵俱袭职贵亦调孝陵卫食禄不视事○敕河南都司选步骑五千令都指挥张祯率领山西都司选步骑五千太原三护卫选步骑四千令都指挥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正统十一年秋七月丁卯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晋王钟铉奏本府仪宾高逊先因事住支禄米革去冠带今闲居日久已知改过乞赐恩宥从之○户部奏比岁两京文武官俸给每十月十一月准令折绢缘彼时寒冻难于练染不得及时服用

  • 二百八十五 赐曹颀等「福」字登记档·佚名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赐公玉一寿(中略)茶房章京马哈达、曹颀(略)以上一百人,每人御笔纸「福」字一张。高斌 [宫中.赏用纸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纪昀

    列传宋 【四十】○宋四十李迪【东之 肃之 承之 及之孝基】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李迪字复古 【隆平集作复吉】 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

  • 八七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征访遗书情形并初次赍送书籍折·佚名

    八七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征访遗书情形并初次赍送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奏明事。窃臣屡次钦奉谕旨,征访遗书,节经臣遍行各属访觅,业将楚省情形,奏蒙圣鉴。缘始办系就本地著述搜罗,致可入采取

  • 七十七、—天的临时记者·包天笑

      以后,我也常常回到苏州去,只不过一两天就回来了,沪宁路的特别快车已通,甚而至于早车去了,夜车回来,也是有的。可是有一次回到苏州去,似乎重要,却是带有戏剧性的。  有一天,吴讷士先生,到时报馆来访我,他说:“我们苏州

  • 卷二百·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明 杨士奇等 撰求言宋哲宗元佑元年殿中侍御史孙升上奏曰臣闻古人有言曰武王谔谔而昌桀纣默默而亡夫以一士之謇谔岂足致成周之昌一人之循默安能速夏商之亡积累然也何则謇谔之言达则壅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五 洪武三十年九月庚戌朔,沔县贼高福兴伏诛。初,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驻兵文县,武定侯郭英驻沔县,遣陕西、四川都指挥同知吴旺、俞琪等领兵分道入沔县之后河、土门,文县之茶峪沟、三仓、五

  • 234.李时珍上山采药·林汉达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

  • 卷之七·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七仁夫妇之仁孟子曰:舜之为天子也,被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录曰:愚观大舜雍雍在官,其气象有如此。当时好事者创为二嫂,使治朕栖之言,何其悖哉。故不铃辫其不然,而直以不如无书之为愈也。又曰:《诗》有云:琴瑟在御

  • 卷九·佚名

    △善业道品第六之二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瞋恚。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瞋恚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无明障。自

  • 毗尼日用切要·读体

      宝华山弘戒比丘 读体 汇集早觉(经律通制。出家弟子。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勿贪睡眠。懒惰放逸。故惺觉时。当诵此偈)。睡眠始寤  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鸣钟(凡晨昏鸣钟时。诣钟前。至诚合掌。诵

  • 积斋集·程端学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

  • 玄品录·张雨

    一名 《玄史》。道家人物传记汇编。五卷。元茅山道士张雨编。约成书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本书收编迄先秦至宋代一百三十余人,按时代先后,以道德文艺分作道德、道权、道化、道儒、道术、道隐、道默、道言、道质、

  • 喜讯·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文学》1934年2卷4号。写贫苦农民拔老爹盼望外出的儿子岛西出人头地、衣锦荣归,但最后得到的却是他被捕入狱的不祥消息,从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作品以反语命题,意在暗喻:在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