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鲁不花传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族人,姓逊都思氏。容貌魁伟,年少随父亲脱帖穆耳在江浙时,拜韩性先生为师,能下笔成文。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右榜第一。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官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见该路各县无学校,他首建孔庙为学校,聘请儒士为师,教育后生。父亲去世,他辞官服丧于家。
至正元年(1341),朝廷设立行都水监,选月鲁不花为行都水监经历,不久升为广东廉访司经历。朝廷议定治理黄河,召他回京任行都水监丞,但刚到又改任集贤待制,后委任为吏部员外郎。月鲁不花在任吏部员外郎期间,奉命到江浙购买粟二十四万石。到江浙后,他按家产之贫富来定籴粟之多寡,这样不扰民而能把粟收买上来。后来因军饷不足,他再度奉命到江浙收买粮食,不到一月就完成了这次征粮任务。母亲去世,月鲁不花服丧在家,中书省派人送去钱财以助丧事,并起用他回朝为官,他因孝期未满,不肯出仕。
不久,太师、右丞相脱脱南征,召月鲁不花参与军务,负责督运粮饷。升吏部郎中,不久拜监察御史。上任后首先提出“天子应亲自至南郊祭天,常到太庙祭祖”。又建议“任命老成重臣为太子辅导,以培育太子的德行”。这些意见都受到顺帝的嘉奖并加采纳。升吏部侍郎,去江浙选任官吏,当时人都称赞他大公无私。朝廷有人建议在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月鲁不花上书指出此事不妥,因而违反了中书省某人的主张而被调为工部侍郎。他视察彰德,路过河间时,百姓成群结队拦路拜谢他:“如果没有您说话,我等小民就没命了。”
朝廷遴选各地地方长官。因保定紧靠京畿,选月鲁不花为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每年输送粮食数十万石于新乡,苦于运输不便,月鲁不花请求输往京城仓库。不久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保定父老数百人到朝廷挽留,于是月鲁不花以尚书之职来主持保定路政务。反元义军北渡黄河,月鲁不花在保定修城挖壕做御敌准备。朝廷计划征调五省八卫军队去戍守外镇,月鲁不花上疏请求留本郡兵马镇守本郡,获得批准。于是他统本郡兵马及黑军数千人,还团结西山八十二寨共同防卫,义军进攻不利,撤走。朝廷升月鲁不花为中奉大夫,赐上尊四、马百匹,其他有功军佐均有赏赐。朝廷召他回京任详定使,保定百姓绘其像膜拜,表示怀念。月鲁不花离开保定仅一月,保定为义军攻陷。朝廷因月鲁不花深孚民望,令他去保定招安反元义军,但未成功,只有一些百姓偷偷出城来拜谒他。
月鲁不花改任大都路达鲁花赤,又转任吏部尚书。反元义军程思忠占据永平,其副将雷帖木儿不花伪降,被发觉而遭杀害,思忠坚守永平。月鲁不花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奉诏去招降了义军。回京后转任翰林侍讲学士,很快又再任大都路达鲁花赤。顺帝在宣文阁面谕他道“:朕因知京畿地区百姓劳苦不堪,特选派你去安抚,你对百姓不要太严厉,也不要任他们违法,若有人恃权非法干预你的政务,立即报告朝廷。”到职后,果有权臣来要他免其应服劳役,月鲁不花当面斥责说:“有圣训在,我不敢违抗。”后任资善大夫,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他由海道到达绍兴。月鲁不花在江南为政宽严适当,朝廷诏令进他为荣禄大夫,官阶一品,不久委为浙西肃政廉访使。
这时,反元义军张士诚据有浙西,称诚王。月鲁不花看到他不可与张士诚并立,令其侄同寿备舟,全家迁至庆元。不久,改任山南道廉访使,自庆元从海路北上,在铁山遇倭寇,月鲁不花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被俘遇害,同舟死者共八十余人。朝廷闻讣,赠摅忠宣武正宪殉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忠肃。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宇文懋昭 八四九 军机大臣奏请旨将承办《通鉴长编》未行敬避庙讳各员交部议处片·佚名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刘黑闼传·刘昫 郑赐传·张廷玉 胡大海传·张廷玉 秦使赵攻魏·佚名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李灿基·周诒春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