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月鲁不花传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族人,姓逊都思氏。容貌魁伟,年少随父亲脱帖穆耳在江浙时,拜韩性先生为师,能下笔成文。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右榜第一。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官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见该路各县无学校,他首建孔庙为学校,聘请儒士为师,教育后生。父亲去世,他辞官服丧于家。

至正元年(1341),朝廷设立行都水监,选月鲁不花为行都水监经历,不久升为广东廉访司经历。朝廷议定治理黄河,召他回京任行都水监丞,但刚到又改任集贤待制,后委任为吏部员外郎。月鲁不花在任吏部员外郎期间,奉命到江浙购买粟二十四万石。到江浙后,他按家产之贫富来定籴粟之多寡,这样不扰民而能把粟收买上来。后来因军饷不足,他再度奉命到江浙收买粮食,不到一月就完成了这次征粮任务。母亲去世,月鲁不花服丧在家,中书省派人送去钱财以助丧事,并起用他回朝为官,他因孝期未满,不肯出仕。

不久,太师、右丞相脱脱南征,召月鲁不花参与军务,负责督运粮饷。升吏部郎中,不久拜监察御史。上任后首先提出“天子应亲自至南郊祭天,常到太庙祭祖”。又建议“任命老成重臣为太子辅导,以培育太子的德行”。这些意见都受到顺帝的嘉奖并加采纳。升吏部侍郎,去江浙选任官吏,当时人都称赞他大公无私。朝廷有人建议在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月鲁不花上书指出此事不妥,因而违反了中书省某人的主张而被调为工部侍郎。他视察彰德,路过河间时,百姓成群结队拦路拜谢他:“如果没有您说话,我等小民就没命了。”

朝廷遴选各地地方长官。因保定紧靠京畿,选月鲁不花为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每年输送粮食数十万石于新乡,苦于运输不便,月鲁不花请求输往京城仓库。不久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保定父老数百人到朝廷挽留,于是月鲁不花以尚书之职来主持保定路政务。反元义军北渡黄河,月鲁不花在保定修城挖壕做御敌准备。朝廷计划征调五省八卫军队去戍守外镇,月鲁不花上疏请求留本郡兵马镇守本郡,获得批准。于是他统本郡兵马及黑军数千人,还团结西山八十二寨共同防卫,义军进攻不利,撤走。朝廷升月鲁不花为中奉大夫,赐上尊四、马百匹,其他有功军佐均有赏赐。朝廷召他回京任详定使,保定百姓绘其像膜拜,表示怀念。月鲁不花离开保定仅一月,保定为义军攻陷。朝廷因月鲁不花深孚民望,令他去保定招安反元义军,但未成功,只有一些百姓偷偷出城来拜谒他。

月鲁不花改任大都路达鲁花赤,又转任吏部尚书。反元义军程思忠占据永平,其副将雷帖木儿不花伪降,被发觉而遭杀害,思忠坚守永平。月鲁不花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奉诏去招降了义军。回京后转任翰林侍讲学士,很快又再任大都路达鲁花赤。顺帝在宣文阁面谕他道“:朕因知京畿地区百姓劳苦不堪,特选派你去安抚,你对百姓不要太严厉,也不要任他们违法,若有人恃权非法干预你的政务,立即报告朝廷。”到职后,果有权臣来要他免其应服劳役,月鲁不花当面斥责说:“有圣训在,我不敢违抗。”后任资善大夫,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他由海道到达绍兴。月鲁不花在江南为政宽严适当,朝廷诏令进他为荣禄大夫,官阶一品,不久委为浙西肃政廉访使。

这时,反元义军张士诚据有浙西,称诚王。月鲁不花看到他不可与张士诚并立,令其侄同寿备舟,全家迁至庆元。不久,改任山南道廉访使,自庆元从海路北上,在铁山遇倭寇,月鲁不花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被俘遇害,同舟死者共八十余人。朝廷闻讣,赠摅忠宣武正宪殉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忠肃。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宇文懋昭
  八四九 军机大臣奏请旨将承办《通鉴长编》未行敬避庙讳各员交部议处片·佚名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刘黑闼传·刘昫
  郑赐传·张廷玉
  胡大海传·张廷玉
  秦使赵攻魏·佚名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李灿基·周诒春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潘熊飞·唐圭璋

      待考。   南乡子   十日后重阳。甘菊阶前满意黄。生日无饯留贺客,何妨。尚有儿曹理寿觞。   双鬓已沧浪。休问金门与玉堂。二仲相期三径在,徜佯。何用功成似子房。

  • 何梦桂·唐圭璋

      梦桂字岩叟,初名应祈,字申甫,淳安人。绍定元年(1228)生。咸淳元年(1265),省试第一,廷试一甲三名。授台州军事判官。咸淳十年(1274)冬,监察御史。至元中,屡徵不起,筑室小酉源,自号潜斋。有潜斋集。   声声慢   寿何思院母夫人

  • 卷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五 宋 陆游 撰 晓叹 一鸦飞鸣窗已白推枕欲起先叹息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主忧臣辱古所云世间有粟吾得食少年论兵实狂妄谏官劾奏当窜殛不为孤囚死岭海君恩如天岂终极容身有禄愧满顔

  • 卷三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王建宫词一百首蓬莱正殿压金【一作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一作开】着五门遥北望柘【一作赭】黄新帕【一作筑】御牀高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一作六】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

  • ●卷一百七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七。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四月。   诏遣使诣建康府佛寺为太上皇帝祈福。   刘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张浚屡荐兼文武两器真在将才至是行在平江府会侍卫马军司解潜与沿边制置

  • ◎食货二·徐天麟

    ○水利(杂录附)魏襄王时,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沟洫志,下同。)韩使水工郑国间说奏,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注填阏之水,溉舄卤

  • 卷之八十七·佚名

    洪武七年春正月丁卯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戊辰召四川按察司佥事茹太素郑思先入朝○柳州道村寨蛮寇韦布党等作乱广西都卫指挥佥事周谊率兵讨平之禽布党及从贼黄布寡等一百八十人事闻

  • 耶律欲稳传·脱脱

    耶律欲稳,字辖剌干,突吕不部人。祖父台押,在遥辇时任北边拽剌。简献皇后与诸子遭遇危难时,曾经靠他得以免祸。太祖追思其功劳不忘,又赞赏欲稳严肃稳重,有济世之志向,于是命他典司近部,以遏止诸族窥伺神器之念头。欲稳受器重之

  • 卷二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三宋 徐天麟 撰舆服上天子车旗【皇后子附】王车黄屋左纛【高纪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纛毛羽幢也在乘与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犁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文帝初立奉天子法驾迎代

  • 九经辨字渎防卷七·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先儒异读周易【易书诗三经异读皆据释文其出于注疏者各摽识之】造 【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刘歆父子作聚仁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宋唐荀爽董遇本作体信物 利物足以和义 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乎 不成乎

  • 卷五·佚名

    普智菩萨。复问普贤。何谓为观。何谓为顾视。何谓为嚬申。何谓师子吼。何谓施净。何谓戒净。何谓忍净。何谓进净。何谓禅净。何谓智净。何谓慈净。何谓哀净。何谓喜净。何谓护净。何谓为义。何谓为法。何谓积德。何谓

  • 毕业与休假·太虚

    ──二十九年六月在汉藏院讲──本院创办以来,已经有八学年、十六学期了,所以今天举行第十六学期休假和普通科第二届毕业的典礼。说到本院的教育编制,普通科是四年毕业。从前因编制尚未整齐,要待四年毕业再招第二班,所以八

  • 佛说铁城泥犁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佛在舍卫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诫诸沙门言。我以天眼视天下人。死生好丑尊者卑者人死得好道者得恶道者。人于世间身作恶口言恶心念恶。常好烹煞祠祀鬼神者。身死当入泥犁中。身常行善口常言善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优禅延国。住旃茶钵树提王园。其中多有诸娑罗树。多罗树。迦尼迦罗树。尼拘罗树。博叉树。优昙钵罗树。复有婆师华。陀腻迦华。阿提目多华。瞻婆华。阿叔迦树。波吒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显示世尊所说正理。如彼颂言。  如理言净性  亦然不可得  性无性违等  种

  •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胡兰成

    第二十八則百丈不為人說底法舉:南泉參百丈涅槃和尚(百丈懷海禪師之法子百丈惟政禪師。)丈問:從上諸聖還有不為人說底法麼?泉云:有。丈云:作麼生是不為人說底法?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丈云:說了也。泉云:某甲只恁麼,和尚作麼生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九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九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九梁萧代都建业(亦云前梁)自武帝天监元年壬午。至敬帝大平二年丁丑。凡经四主五十六年。缁素九人。所出经律论及诸传记等。并新集失译诸经。总四十

  • 龙筋凤髓判·张鷟

    四卷。唐张鷟(约660—741)撰。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授歧王府参军,累官至学士,四门员外郎,终于龚州长史。其事迹载于两 《唐书》其孙张荐传中。据说张鷟小时,曾梦见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