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艾轩诗钞

林光朝

送别湖北漕李秘监仁甫

文字眇烟云,过眼徒浩浩。所有未见书,惜哉吾已老。子云客长安,陈迹如一扫。同叔向来人,我生苦不早。亦闻青城山,斯翁为有道。瞿塘不可上,秋梦长颠倒。白日来西昆,一见自应好。纵谈百代前,至竟非枯槁。多为开口笑,明月生怀抱。黄鹤有高楼,恍如事幽讨。揽辔逢道州,听书下下考。周南勿留滞,掇拾供史藁。分手重酸辛,璠玙众所宝。十日不得面,何为太草草。

送别姚国博知处州分韵得绿字

铜盘白露下,松桂净如沐。娈彼菊花团,西风吹醽醁。长安多别离,此别苦不足。人物如使君,容易等潘陆。一自海东头,清飚起谣俗。馆下欲何言,联翩如破竹。功名不徒尔,无乃相迫逐。双日访延英,行矣公勿卜。括苍烟雨前,寒光贯岩腹。大叫出银罂,邂逅聚百族。要携三月粮,所厌惟一掬。幸心忽开张,何曾畏笑僇。单父勿长吁,来者犹可续。道旁有抵壁,天下轻结绿。一夕洲渚言,令我沉心曲。

代陈季若上仓使

大块始开凿,娲皇为补天。天平雷雨正,后稷诲之田。大浸十二岁,流金复七年。幸哉尧汤民,以手摩抚然。徂丘虐焰起,秦俗相焚煎。官租夺以半,饱食何夤缘。自从汉道昌,敦朴乃其先。初开常平议,聚粟如源泉。年登穀价贱,散以大农钱。旱潦或艰食,用之如转圜。悠悠百王心,皎皎三代前。井田日以坏,此法当磨镌。公侯希世珍,秀色媚长川。官学有根株,诵诗《三百篇》。风土无隐情,是为大夫贤。抟饭哺赤子,当食长尔怜。江东百万户,凋俗生春妍。持节闽岭初,有如病者痊。刘晏取予术,夷吾轻重权。义仓有粟腐,物价敢喧阗。斯助阜民政,南风吹五弦。昼日公侯门,客车动百千。下吏走尘土,从容愧执鞭。岂不随吹嘘,譬彼乘风船。长技非卓鲁,主德奚由宣。松竹伴孤吟,敢怀岁月迁。终酬国士知,未甘长弃捐。

石渠行送别福建参议李著作器之

我来石渠五十六,双鬓如蓬腰未曲。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谁解辛苦续子虚,长安有客四十馀。已成老翁不肯去,青藜当户夜读书。东观丈人起遐想,无为岁月空踟蹰。去作诸侯老宾客,可无绿水兼红蕖。我家东下才百里,钓螺一曲清无滓。草堂为筑荔枝斜,濯锦江头有如是。子思子方道为尊,南国佳人如秋云。不知公侯有朱箔,要问常州李著作。

资中行奉寄临邛守宇文郎中

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即今原隶见颠末,仍於画上分锱铢。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鞭春行

辘轳罥寒田雀饥,江梅落蛀兔脚肥。枯肠一夜转双毂,眼光吹上虾蟆衣。岩腹新晴山鬼哭,女娲坟外春风归。茧村纸帘大如席,拆拆藜杖金雀飞。

痴顽不识字歌许叔节来诗有此句因以名篇

平生读书,如风过耳。岁月共流转,如磨复如蚁。一如人嚼蜡,而不见其味。又如弄孤杵,连夜不成米。又如过羊肠,十步复一止。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见君诗,舌如黐,愧我为人师。怪怪奇奇,如悬崖万仞龙盘古树枝。又如生马不施鞚而驰,又如锦苔封漫岘山千年堕泪碑。又如玉关客血上老犀衣。卢仝孟郊骨已朽,眼睛头颅何人相传授。与君往还岁月久,比来春风入我牖,便觉岩前草木,件件有生意。跨蹇驴,出古寺,欲访子云问难字。

乞竹鸡

疏篱短短花枝阑,鸠妇不鸣天雨寒。鸠妇离家二百日,亦有姊妹依故山。黄粮不肯啄,欲去羽衣残。主人一见一怜汝,抱取东家竹鸡来戏聚。孤村落日不相识,各各哀鸣求其主。两鸟勿惊遽,低头听我语。鸠妇入我家,必杀入我口。床头瓶罂无馀粒,养汝一到十日后。东堂数竹夹新蹊,儿童牢落惟爱一竹鸡。堂心有眢井,饥则哺其泥。主人缘窗安净几,丹碧相依安用此。竹鸡慎勿傍人飞,我屋三间沉白蚁。

冬至

横枝冻雀昨夜死,水底黏鱼吹不起。小伶叨玉孤凤愁,九寸之管传生意。舞雩山下逢丈人,植杖无语空逡巡。再拜丈人欲识桑麻生长力,鬼蝶翻覆梅花春。我於万物亦一物,何时春风到肌骨。空山铁镝年月深,一语不破天地心。

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

百纸梅花赋,声名出渚东。向来惟李贺,胜处是扬雄。绕屋看书带,逢人说刺桐。尚书旧时履,只合步春风。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雁塔新题墨未乾,去年灯火向秋阑。趣看天禄青藜杖,怕着王孙紫绮冠。好在三山寻浩渺,何如一纸问平安。觚棱放月无人到,玉糁初成许共餐。

次韵呈胡侍郎邦衡并引

某窃观侍讲侍郎先生大书著作之庭,其形摹滥觞发於小篆,岂八分未出已有此书。又蒙传示银杏兼简之什,谨次韵奉和。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九日同出真珠园再用前韵

来自清源葛已覃,君王问猎我犹堪。百年耆旧如重见,九日登临得纵谈。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长在大江南。明珠照夜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

送别傅郎中安道持节闽中

忽然乡思若为收,莫到三茅最上头。二月东瓯看负弩,一天南荡想行舟。过家上冢从今数,落絮飞花合昼游。料得甘泉来奏计,定应前席莫迟留。

八月十五日道出南昌寄龚帅实之兼呈程泰之刘文潜二漕

未应双井即尘埃,似此衣冠得几回。国子先生还并驾,洪都新府却重开。再三为问滕王阁,第一须登孺子台。定向此中修玩事,江边不道故人来。

闰月九日登越王台次韵经略敷文所寄诗

闲陪小队出山椒,为有吴歌杂楚谣。纵道菊花如昨日,要看汤饼作三朝。千重岭海供横槊,一带风烟听采樵。凭仗折冲如此好,不应东去更乘轺。

再次前韵

却趁秋旻别九韶,扶胥直下听风谣。澜翻对酒还终夕,火急催诗在诘朝。南国更逢陶令菊,西江莫扞楚人樵。自应幕下文书少,节制如今属汉轺。

前岁过真阳初识子钦今道出曲江不忍遽分手偶成长句以志两处山川人物之胜亦少慰别来耿耿耳

秋崖一夕卷炎蒸,那更挥斤为斫冰。碧落旧寻烧药灶,白芒长对读书灯。相期大庾何多日,似出浮屠向上层。纵有分张吾未老,定从台阁看飞腾。

送别奉常林使君黄中易守延平

去时胡不到瓜时,上日多应柳絮飞。卧辙只缘滕壤少,怀章须要越人肥。三千仪礼非绵蕝,五十行春尚彩衣。莫爱传经似齐鲁,石渠长是待公归。

枕疾逾旬蒙丞相访问仍辱宠示名篇辄搜枯肠次严韵以塞来使

丞相严装似燕居,为怜消渴到相如。病多得艾三年远,歌杂成琴十日馀。绿野忽传春草句,白头还对朵云书。若为追逐园林胜,百转愁肠亦少舒。

芹斋诗并引

往时从林删定时隐为招提之集,语某以“吾於九仙作见一菴,邱壑之念未尝一日去心”。比挂冠得请,又欣然相语曰:“吾将作屋数间,老於芹下。吾老矣,从此皆空闲日子,所未能忘书卷一事耳。”吴兴别乘代者以期告,而公有是举,壮矣哉!夹漈唱酬之什,皆一时显者,於其最后也,作《芹斋》诗。

春风芹下足迟留,白鸟平田忆旧游。说尽轩裳还过眼,读残书卷复从头。偶逢隐几何须问,不到投簪便拟休。平世声名如皦日,欲将何地置巢由。

奉题游洋张明府流香亭时以荐章数下涉秋月马首且欲西矣因以寄意云

封题青李数绯桃,处分园林意自豪。旋出篇章陪乐府,更凭花木续《离骚》。酴醿架下提春榼,薝卜林中滴夜槽。却是秋风生马耳,未应老大笑牛刀。

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并引

【某窃观蔡公侍郎尝大书於洛阳桥之上,侍郎过洛阳,当摩挲此石,彷佛为同日事也。某送别到惠安道中,因以赋诗云。】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傅使君安道再有治莆之命取道城外还泉南得来书云已出十里

何事风流旧使君,江边听说下朱幡。逢迎要问平津邸,准拟来呼垤泽门。竹马已喧明月浦,篮舆却出杏花村。不知锦瑟流传遍,欲愈头风好细论。

挽李制干子诚

千金治产似孙吴,珠箔银觥只自如。问我长风当夕起,数他极浦落帆初。自知汗简今千轴,更说生犀有几株。赤壁当年遇黄盖,周郎何惜借吹嘘。

文字纷纷更问兵,秋灯束发尚青荧。便令三子成门户,却许诸孙说典刑。隔水忽传朝露曲,行人长数夕阳亭。河东健笔惟诸薛,梅子岗边为勒铭。

别方次云

姑苏台上姑苏馆,共说南山竹火炉。湖上相逢又相别,不知何处说姑苏。

代陈季若上张帅

柳堤九曲暗青丝,画戟丛中昼影迟。传说姑苏新乐府,只缘太守例能诗。

直甫见示次云乞豫章集数诗偶成小绝因以自喻

修水佳人白玉栏,花前何似妾容颜。从来未省伤春意,犹自楼头画远山。

莫怪骚人太颉颃,曾闻阿母语刘郎。神仙本自无言说,尸解由来最下方。

吴容州仲一挽词

竹屋绳桥自有村,牛山箫笛不堪闻。碑前更问何年月,为借容州旧使君。

哭徐删定德襄

修文巷里莫春前,欲上旗亭问客船。忽有短笺无寄处,渔梁却在泪痕边。

忽然白昼自生哀,立马桥东唤不回。惊起何波理残梦,十年灯火上心来。

哭伯兄鹊山处士蒿里曲

窃观之,近古葬显者则歌《薤露》,又有《蒿里》之曲,施诸闾巷,乃取鹊山号哭之声作是曲。

残云衰草趁人愁,生即团栾死便休。悲泣声中裁此曲,鸡啾山外鹊山头。

长记藜床发问初,翩翩出语自无馀。斯翁胸腹平如水,不在尘埃数卷书。

桐棺三寸更何疑,却取江枫短作碑。惟有一般《蒿里曲》,长箫欲断更教吹。

猜你喜欢
  陈造·唐圭璋
  ●四编·上卷·沈瘦东
  卷四·丁绍仪
  ◆朱处士希晦(云松巢集)·顾嗣立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张四维
  林外野言卷下·郭翼
  卷三·陆游
  古诗镜卷八·陆时雍
  阵雨·刘半农
  卷六十六·高棅
  提要·高棅
  卷一·方回
  巻十四·宋绪
  卷八·文珦
  陈尧佐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五调五十五体,起九十六字至九十七字塞垣春四体 望云间一体 步 月二体 早梅香一体 八声甘州七体又名甘州、萧萧雨、宴瑶池 迷神引二体 醉蓬莱二体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风月 凤凰台上忆

  • 第十七出 岛夷入寇·王世贞

    【番卜算】〔净扮汪上〕五岛并钦从。一言招寇叛。男儿志气欲图王。败则依山险。海岛经营二十年。中原激我上番船。从今仗起龙泉剑。霹破东南一半天。自家姓汪。原是通番主人。出没江洋。招引来船去棹。埋藏岛屿。贸

  • ●滿洲實錄卷四·佚名

      癸丑歲至天命三年四月   ◆癸丑歲至天命三年四月   【太祖招撫扈實木繖坦(見圖)】   太祖謂諸王大臣曰為國之道心貴忠謀貴密法令貴嚴至於洩密謀慢法令者無益於至道乃國之祟也吾所言果皆是歟若有拂戾處汝等勿

  • ●卷三·王栐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无为之建,在淳化四年十二月戊戌,至大中祥符二年,建军方十有六年。灾异变怪忽发,八月中,有青蛇长数丈,出郡治;十六日,风雨,林木、城

  • 筹饷篇第十六·王闿运

    冯唐有言:赵将李牧之居边也,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古之用兵其费至巨也,然以赵国区区,李牧偏郡,仰给市租,不闻匮乏,未有行军而乏兴,护众而忧馕者也。明代则不然,平时征赋半以养兵。四海之富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玉传(附王忱传)·宋濂

    王玉,赵州宁晋人,金末为万户,镇守赵州。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下中原,王玉率所部归附,命他仍领本部人马,随大军攻邢、氵名、磁三州及济南诸郡。因其体长,人称他为“长汉万户”。又随大军攻泽、潞诸州。唯潞州久攻不下,王玉奋力死

  • 魏纪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司马光

    魏纪十 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 [1]秋,八月,乙酉,吴主立皇后朱氏,朱公主之女也。戊子,立子为太子。 [1]秋季,八月,乙酉(十六日),吴王立皇后朱氏,她是朱公主的女儿。戊子(十九日),立孙为太子。 [2]汉大将军姜维将出军,右车骑将军

  •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赐进士出身授承事郎一、虎理翰贯奉元,弘吉解 【[八] 解,疑系■〈碍,角代石〉之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蒙古七十二种中有瓮吉歹,当即此弘吉■〈碍,角代石〉之异写。萧启庆《校注》径改解为剌。】 人氏。字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阳陵侯【集解】:地理志云冯翊阳陵县。傅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索隐】:按:横阳,邑名,在韩。韩公子成初封横阳君,张良立为韩王也。【正义】:括地志云:“故横城在宋州宋城县西南三十里,按盖横阳也。”从攻安阳、【

  • 《明史》中的小说·吴晗

    《明史》所包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368—1644),三百年。《明史》的纂修时期是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1645—1739),前后约共百年。因此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书所记载的是从十四世纪后半期到十七世纪

  • 戒子益恩书原文·郑玄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埶,坐党禁锢,十有四

  •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一世祖皇帝玉音一百段。出弘教集。实帝师大臣钦承对旨。谨置于编一帝师所说彰所知论。冠于篇者尊之也一吾佛世尊未生以前时代。本不与书。欲便初学。卷自太古始一往古帝王。即位改元崩殂及僭国之主。宰臣护教尊法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四之一·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化城喻品竟。次释五百弟子受记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此品具记千二百。而但标五百者。五百得记名同。五百口陈领解故也。(己)因缘说周中。二授下根记二。初此品。授千二百记。二学无学品。授二千人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八若非我我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有身见摄。见苦所断。问何谓非我。答一切法。问何缘外道于彼计我。答愚去来等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   

  •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佚名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经文前半篇为神仙图像,有大像五幅,小像四十余幅。其中有部分宫殿楼阁图。图像之后为《九宫紫房三丹田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