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童传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之长子。

中统初年(1260),世祖追录元勋时,召安童入宫掌管宿卫军,这时才十三岁,而爵位在百官之上。母姓弘吉剌氏,世祖昭睿皇后之姊。

中统四年,朝廷将惩处阿里不哥党徒千余人,太祖问安童:“朕欲把他们处以死刑,你以为如何?”安童回答说:“人各为其主,陛下刚平定大难,立即以个人恩怨而杀人,将何以使未归附者臣服。”世祖闻言大惊:“卿年少,为何说话如此老成,这话正合朕意。”因此对安童十分器重。

至元二年(1265)八月,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加供其赋税的民户至四千户。安童辞谢道:“今三方虽然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臣年少负此重任,恐四方会轻视朝廷。”太祖不禁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才说:“朕已考虑成熟,再没有别人有过于你的了。”是年冬,召许衡入中书省议事,衡托病推辞,安童立即亲到许衡在京下榻的馆驿去拜访,与许衡谈了很久,回来数日还念念不忘。三年,世祖告谕许衡:“安童尚幼,阅历不深,你要好好辅导。你有良策,可先奏与朕,朕再选择施行。”衡回禀道:“安童聪敏,有定见,对他讲古贤人的话,都能领会,臣不敢不尽心辅导。但怕有人从中离间,还怕外面强行把人安置于中书省内,如果这样,事情就不好办。臣入中书省时间不久,所见如此。”四年三月,安童奏“:内外官员须用老成人,应令儒臣姚枢入省议事。”世祖道:“此人虽然赋闲,还应好好奉养,可令他入省议事。”

五年,朝中有些大臣秘密商议要建立尚书省,而且以阿合马为首,奏请让安童位列三公。这件事令诸儒臣讨论。商挺首先表示异议,他说:“安童是国家的柱石,若为三公,在名义上是尊崇他,实际上是夺他的权,完全不可。”大家都以为然,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七年四月,安童奏道:“臣近来说过,‘尚书省、枢密院照常各奏其事,但大政方针,必须与臣等议定后再上奏。’皇上已批准这样做。今尚书省一切直接上奏,不与臣等商议,这似乎有违以前的规定。”世祖说“:莫不是阿合马见朕颇信任他,因此专权?不与卿商议,是不对的。”诏令按以前规定办事。

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议,近来因闹饥荒,盗贼横行,若不公开处决一二就不足以惩戒其他人。安童奏道“:强盗与窃贼都处以死刑,恐怕是不恰当的,凡处以死刑者,应该按原规上报待批。”皇帝采纳这个意见。

十年三月,安童奏请以玉册玉宝上皇后弘吉剌氏,以玉册金宝立燕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兼管枢密院事。十月,世祖谕安童和伯颜等:“近来史天泽、姚枢编纂一部《新格》,朕已亲自审阅过,是一部可行的法典,你们也应该一一留心参考,看有没有可增减一二者。”令各自讨论施行。当时,全国判死罪奏报待批的有五十人,安童奏明其中十三人是因斗殴杀人,不应判处死刑。于是诏准所奏这十三人免死,改为充军。十一年,安童奏报阿合马害国殃民数事;又奏报各部与大都路的官员大多是不称职,请予裁撤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世祖同意。

十二年七月,诏令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官职随太子北平王去镇守边疆。安童在边疆十年,至二十一年三月才随北平王回到朝廷。太祖召见他并加慰劳。安童叩谢道:“臣奉使边疆,未能做出成绩,有损皇上圣德。”太祖把他留在寝殿,谈到四更才出来。十一月,复拜为中书右丞相,加金紫光禄大夫。二十二年,右丞卢世荣倒台,朝廷诏令安童将卢世荣所任用的人罢职,所行有害于民的事一律停办。

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陈所拟漕运司诸官姓名。世祖说“: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自选择,其余卿等决定,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奏道“:近闻皇上意图依赖左右近臣为耳目。臣本无才,勉强担任现职,所作所为若有违法,听从举奏,罪之轻重,由陛下裁处。如今近侍臣僚乘机援引些不称职人,并说某人应居某官某职,将名单交付中书省执行。臣认为选任官吏本有一定制度,凡不符合制度者,臣不执行。但恐这些人在陛下前说我的不是,望陛下详察。”世祖说:“卿言正确,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拒不执行;有胡言乱语的,立即奏报。”

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反叛朝廷,世祖亲征讨平。有些受到牵连的宗室,命安童审问,大多数得以平反。这些得到平反的人,在安童退朝回府时,争相前去致谢,安童并不理会。有人向皇帝离间说:“诸王虽有罪,但都是皇室近亲,丞相虽然位尊,毕竟还是臣子,怎敢如此傲慢。”太祖沉吟了许久才说:“你们这些小人,怎能理解安童所为,他是故意傲慢以使他们改过。”这年,复立尚书省,安童恳切劝谏道“:臣无回天之力,不能阻止,只是恳求不要用桑哥,用贤者为相,还可能不至于害民误国。”世祖不听。安童见天下大权尽归尚书省,于至元二十五年多次辞职,朝廷不准。二十八年才罢去相位,仍旧管理宿卫事。

至元三十年(1293)正月,病逝于京师乐安里,年四十六岁。世祖十分哀痛,诏令大臣监理丧事。大德七年(1303),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忠宪王。为之树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

安童之子兀都带,器度宏远,世祖时任近卫军长官。对母亲十分孝敬。成宗即位,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领太常寺事,常在宫廷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大德六年(1302)卒,终年三十一岁。至大二年(1309),赠输诚保德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简”。子拜住,另有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子粹 矩 子祐 羕 宗 熙) 楚隐王玮 赵王伦王冏(郑方) 长沙王乂 成都王颖 河间王颙 东海孝献王越·房玄龄
  闽世家第八·欧阳修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赵尔巽
  奢纵第二十五·吴兢
  卷第四十六·徐鼒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二·杨士奇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皇王大纪卷十六·胡宏
  卷九十中·郝经
  五九○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开国实录》图内字迹已分别派员缮写片·佚名
  象台首末卷五·胡知柔
  卷三十七·傅恒
  卷三十四·张守节
  提要·马文升
  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浩然·唐圭璋

      孙浩然,不详其人。王诜曾画其离亭燕词意,作江山秋晚图(见攻媿集卷七十)。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景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

  • 加二十一出 孤吟·孔尚任

    ◎康熙甲子八月〖天下乐〗(副末毡巾道袍,扮老赞礼上)雨洗秋街不动尘,青山红树满城新;谁家剩有闲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老客无家恋,名园杯自劝,朝朝贺太平,看演《桃花扇》。(内问)老相公又往太平园,看演《桃花扇》么?(答)正是。(内问)昨日

  • 唐诗镜卷一·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一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一 【唐之胜於六朝者以七古之纵七律之整七絶之调此其故在气局声调之间而精神材力未能驾胜以五律视昔相去远矣声不逮韶色不逮丽神不逮晬

  •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 卷之十六 粤纪(续)·计六奇

      安龙纪事  壬辰二月初六日,上自广西南宁移跸贵州安龙府(本安笼所)。时云、贵皆为孙可望所据;初阳尊朝廷,要封&ldquo;秦王&rdquo;,朝廷内外臣子稍忤其意,则击斩随之,以故□皆胁署伪职。及大清兵陷广西,可望随改安笼所为安

  • 卷二百四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秋九月辛酉朔○壬辰升左春坊左庶子邹济为詹事府少詹事右春坊右中允黄宗为右庶子○癸亥升工部给事中戴希文为太仆寺卿刑部郎中沈潼为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宿州知州徐崇威为山西按察司佥事○乙丑敕辽东总兵官

  • 卷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四年闰七月戊午朔升刑部郎中杨应魁为北京长芦盐运司运使王敬为山东盐运司运使户部郎中李溟为两浙盐运使李全为福建盐运司运使后军都督府经历伏伯安为两淮运司运使○己未 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师入安南

  • 吴贞毓传·张廷玉

    吴贞毓,字元声,宜兴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服侍唐王时担任吏部文选主事。事败,拥立永明王,升任郎中。永明王驻全州时,提升他为太常少卿,仍然掌管考选官员的事务。后来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随驾到肇庆,升为户部尚书。广州

  • 梁纪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505)·司马光

    梁纪二 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 [1]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贺及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

  • 卷二十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二十三月令第六之四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夏小正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日在柳淮南子作招摇指未火吕氏春秋淮南子作心】正义郑氏康成曰季夏者日月

  • 书传卷十七·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顾命第二十四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毕公高周之同姓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颒水发大命当齐戒沐浴今有疾不能洮颒水而已洮盥也颒颒面也相被冕服冯玉几相相礼者以衮冕服被

  • 墨子卷四·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四兼爱上第十四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

  • 诣如来品第九·佚名

    尔时严炽王及诸眷属作是言:萨遮善男子,师今应往诣如来所。见佛世尊,礼拜如来。供养如来。何以故?今佛世尊在我园中。为诸大众说微妙法。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大王。欲见如来。今正是时,可共国内城邑小王。诸聚落主。大臣王子。

  • 俱舍论记 第十三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三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业品第四之一分别业品者。造作名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业者。前品明果。此品明因。果不孤起必藉因生。望果是亲故次说业如前所说至由谁而生者。就此品中。一明业体性

  • 卷第二·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二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二 尔时世尊如象王回普观大众。复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会之中有二种人。一者成就二未成就。我今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

  • 卷第三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五 博山和尚传 弟子 智达刘日杲 撰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讳大舣。字无异。人咸称为无异禅师云。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輙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则不为食。越七月而母死。使它人

  •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著。五集(初版本),总二〇回,二十五万字。上接《蜀山剑侠传》五〇集第四回。未完成。香港地区曾流传十集总四七回本,据黄汉立等人考证,后六集二七回实属未知名者伪作。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上海正气书

  • 成实论·佚名

    梵名Satyasiddhi -s/a^stra 。凡十六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成实’即‘成四谛之实’之意。论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