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学曾传

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魏学曾进驻山海关,下令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于是,他调换将吏,招纳降将,规范屯田二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后因病离任。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张居正大怒。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诸臣来访,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征召为右都御史,督察仓场。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万历十八年(1590),顺义王扯力克西赴青海,火落赤、真相进犯洮河,副总兵李奎、李联芳先后被杀。朝廷命尚书郑洛经营管理七镇并兼任总督,郑洛坚持推辞任总督之职。第二年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于是,魏学曾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当时郑洛一心一意主张议和。魏学曾到来后,与他意见不合。陕西巡抚叶梦熊帮助魏学曾。起初,顺义王受封时,叶梦熊因为直言劝谏阻止而获罪。魏学曾也向高拱说不便于这样做。这时,扯力克帮助叛乱,魏学曾、叶梦熊想征讨他们,抨击郑洛不认真对待敌人。恰好扯力克东归,火落赤诸部也迁走,魏学曾上奏认为扯力克虽然归去,暗地里却留了两万精兵在嘉峪,想帮助火落赤、真相。这个话本来是道听途说,朝廷官吏却争相附和。王锡爵心里后悔,上疏奏明,又送信责备叶梦熊。兵部尚书石星以为顺义王既然东归,宣府大(同)事情就很紧急。将郑洛召回商议安抚事宜,不理魏学曾的奏疏。没有多久,河套部落首领土昧明安完成互市交易,要求增加赏赐。魏学曾命令总兵杜桐、神木参将张刚、孤山游击李绍祖出其不意斩杀明安,俘杀四百八十余首级,夺马匹器械无数。魏学曾因功加封为太子少保。而明安的儿子摆言太声明要复仇,号召各部落。

第二年,継拜反叛,于是煽动诸部落叛乱。継拜,西部人,嘉靖中得罪其部落首领,父亲兄弟都被杀死,継拜逃脱投降朝廷,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前任督抚王崇古、石茂华先后奏请加封他为副总兵,于是多收集一些亡命之徒。其子承恩,是継拜梦到妖物进入他的妻子施的肋骨后而出生的,身体像狼,啼哭像枭,性格凶狠、乖戾。継拜老了,承恩承袭他的爵位。万历十九年(1591),洮河有警报,御史周弘礻仑推举承恩及指挥土文秀、継拜义子継云等。巡抚党馨下令文秀西援,継拜谒见经略郑洛,表示愿意与儿子承恩一同出师。党馨讨厌他的自荐,故意压制他,継拜因此心生怨气。到金城,看见各镇士兵都出于他的手下。等到击退叛贼,取道塞外回来,敌人骑兵遇到他都避开,于是有轻视中原内外之心。党馨数次裁制継拜,并且按治承恩罪行鞭打了他二十下,継云、土文秀也因为其他原因怨恨党馨。恰好戍卒请求衣服、粮食,很久都没有得到。継拜就唆使军队先锋刘东阳、许朝犯上作乱。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杀死党馨及副使石继芳,逼迫总兵官张维忠自杀。継云、土文秀杀死游击梁琦,守备马承光、刘东..,自称总兵,推举継拜为主谋,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継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承恩于是攻陷玉泉营、中卫、广武,黄河以西地带望风而降。只有土文秀进攻平虏,参将萧如党坚守不投降。叛贼已经夺取了黄河以西四十七座城堡,而且渡过了黄河,又诱使河套著力兔、宰僧进犯平虏、花马池,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日句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自己进驻花马池,正当叛贼的冲要。李煦等渡过黄河,叛将大多逃跑,四十七座城堡全都收复,只有宁夏镇城还被叛贼盘踞。著力兔等部落与明兵叛军遥相呼应,継拜、土文秀进攻赵武于玉泉。継云引导著力兔攻平虏,如薰设下埋伏射死継云。李日句回救赵武,围困才解除。四月,李日句领兵与前任总兵牛秉忠抵达宁夏镇城下。皇上已提拔董一奎为总兵,李贲为副职。不久,又提拔如薰代替董一奎,以麻贵代替李贲。他们还没有到,李日句等已经攻城。叛贼从东西二个门各出骁勇善战的骑兵三千迎战,步兵排列火车为阵营。官军冲上来,夺得战车百辆乘胜追击,将叛军逼入湖内,叛军淹死的不可胜计。副总兵王通作战尤其卖力,他的家丁高益等乘胜进入北门,后因援兵没到而被杀死,王通也负了伤,榆林游击俞尚德力战而死。第二天,许朝、土文秀胁迫庆王登上东城,乞求暂时罢兵,诡称愿意献出首倡叛乱者的脑袋。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领兵退去,在附近城堡休整。

魏学曾日夜办理粮草,调动延绥、庄浪、兰、靖、榆林的部队。道路遥远,打造的船只也没有准备好,于是驻于花马池,等部队一到就移到灵州。很快,延绥游击姜显谟、都司萧如蕙,甘州前任总兵张杰及麻贵军都到了,又抵达宁夏镇城进攻。叛贼考虑到延绥、榆林兵士出来后,城内空虚,便勾结黄台吉的妻子,命令他儿子舍达夫、侄子火落赤、土昧铁雷攻掠旧安边、砖井堡以牵制官兵。継承恩又以计谋集合叛贼兵力,埋伏在延汉渠,抢掠二百辆运粮的车子。魏学曾从花马池回灵州,被叛贼包围,救援部队到后才解围。麻贵等数次攻城未能攻下,叛贼杀死庆王的妃子,将宫人、金帛一抢而空。朱秉忠在战斗中右腿负伤,于是官军再次将部队撤回。皇上听从尚书石星的建议,赐给魏学曾尚方宝剑督战。正好宁夏巡抚朱正色、甘肃巡抚叶梦熊、监军御史梅国桢,各位大将刘承嗣、董一奎、李如松先后到来,六月再一次攻城,连战不下。

起初,魏学曾想招降刘东..、许朝,命令他们杀死継拜父子以赎罪,派遣部下叶得新前去。刘东..等四人相约同日同月死,于是折断叶得新的小腿,将他关在狱中。巡抚朱正色听信叛贼诡称请求投降的话,张杰曾总管过宁夏兵,过去与継拜很要好,于是,朱正色派他进城招降。许朝于是命令叶得新与张杰见面,叶得新大骂叛贼,被杀死,张杰也被扣压不让他回去。魏学曾以叛贼要求安抚为之请求,皇帝严厉地予以责备。等到这时,镇城中百户姚钦、武生张遐岭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火点后,城外的官军未到,叛贼将与姚钦同谋的人五十余人杀死。姚钦逃了出来,投奔魏学曾。当时,叛贼对外假意要求抚恤以缓兵,暗地里与盗匪勾结,然而粮食已吃完,形势更为不利。七月,魏学曾与叶梦熊、梅国桢定下计策,决黄河大坝让黄河之水灌城,水达到城下。此时,河套盗匪卜失免、庄秃赖率三万骑兵进犯定边、小盐池,以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另外派遣宰僧领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进攻,声援継拜。麻贵在右沟阻击,其士气稍稍有些挫折,分路赴下马关及鸣沙州。魏学曾命令游击龚子敬扼守沙湃口,征召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毁土昧铁雷的巢穴,斩首一百三十余级,盗寇大惊而走。在沙湃口遇上龚子敬,将他重重包围,龚子敬战死,外寇也离开了,叛贼的援军没有了。魏学曾增大坝水决口。八月,黄河决口,大堤毁坏,又修治大堤,城外水深有八、九尺,东西城崩塌百余丈。著力兔、宰僧又进入李刚堡。李如松、麻贵等打败他们,将他们一直追赶到贺兰山。叛贼更加害怕,要求和议,悬而未决时,魏学曾因得罪被罢官。朝廷命令叶梦熊代替他,叶梦熊于是取得成功。

起初,魏学曾遣人招降刘东..、许朝,曾在固原停留十余日等待消息,皇帝责备他玩忽职守。李日句渡黄河又迟了点,松山、河套的盗匪先进入,官军由是再次失利。魏学曾曾上疏要求监军不要参与兵事,皇上命令梅国桢遵守这一点,梅国桢颇不满意。等他来到军队,梅国桢弹劾诸将观望,而定魏学曾玩忽职守罪。给事中许子伟也弹劾魏学曾为招抚所迷惑,耽误了国家大事。梅国桢又说佥事随府从城上逃下,叛贼命令四个人下来捉拿,我军距离咫尺却不敢上前救援,又北边盗匪数万人截断我军粮道,杀戮无数,却隐匿而不上报。皇上于是大怒,将魏学曾逮至京城。魏学曾逮捕不到一个月,宁夏城破,明朝大军乘势而入,叛贼被灭。

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是他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皇上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赵、张二位极力为魏学曾辩解,尚书石星以下多说魏学曾无罪。梅国桢也上疏说:“魏学曾应变稍慢,臣请求责备诸将是要振奋士气,而逮捕魏学曾的命令,发自我的上疏,我暗暗地感到悔恨,魏学曾不昭雪,我将受到万世的讥讽。”李如松也说:“魏学曾被逮捕时,三军将士泪如雨下。”叶梦熊也将功劳归于魏学曾。皇帝开始不听,后恢复他的官职。魏学曾在家乡居住数年后死去。叶梦熊因为功劳提拔为右都御史。

猜你喜欢
  卷六 刺奢第六·刘向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七·李心传
  1923──中華民國十二年癸亥·郭廷以
  卷十三·王夫之
  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蔡东藩
  卷第二百二十九·胡三省
  七国考卷七·董说
  江上遗闻·沈涛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纪昀
  卷十三·傅恒
  第68章 随便乱杀公务员的蒋介石·冯玉祥
  闲谈笔记·徐一士
  来知德传·张廷玉
  邝煦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348_1 【公子行】陈羽   金羁白面郎,何处蹋青来。马娇郎半醉,躞蹀望楼台。   似见楼上人,玲珑窗户开。隔花闻一笑,落日不知回。   卷348_2 【古意】陈羽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人言此是

  • 甲集第十一·钱谦益

    陶学士安五十六首【送程子厚还新安(子厚精阴阳家,尝教授铅山阴阳学,调太平)】於穆苍灵运,元化无始终。垂象炳躔逡,积闰成岁功。茫茫万古余,坐致理则同。清台窥玉管,缇帷侯律筒。教筵分列郡,设官效儒宫。新

  • 五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一百三首【戊申三】山西巡抚明兴奏报得雨诗以志慰春雨如膏弗易施晋疆获得驿牋驰孟维廿七两日继三属郊原数寸滋【明兴奏正月二十七日省城地方细雨连绵

  • 二集卷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五古今体七十八首【庚午二】恭奉皇太后西廵瞻礼五台发轫京师即目得句廵方指西晋行令发春旗洒路前旬雨省耕二月时觐光来岳牧观俗切畴咨治理思臻厚慈宁愿祝厘芳郊供揽结旭景渐舒迟排日成新什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二贺知章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转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知

  • 列传十七·薛居正

    李建及,许州人。本姓王,父质。建及少事李罕之为纪纲,光启中,罕之谒武皇于晋阳,因选部下骁勇者百人以献,建及在籍中。后以功署牙职,典义儿军,及赐姓名。天祐七年,改匡卫军都校。柏乡之役,汴将韩勍追周德威至高邑南野河上,镇、定兵

  • 卷一百九十九·毕沅

      ◎元纪十七 ∷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二年年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辛巳,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   辛丑,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以上,从七流官致仕,六

  • 卷三十二·黄以周

      徽宗   △政和三年(癸巳,一一一三)   1、正月甲寅朔,(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同。) 议礼局奏:“州郡贡士有鹿鸣燕,古者宾兴贤能,行乡饮酒之遗礼,请易其名如古。”诏:“稽古者不必循其迹。州郡鹿鸣燕,乃古乡饮酒之意,可止以

  • 东林列传卷二十二·陈鼎

    ○明丁元荐传丁元荐字长孺号慎所浙江长兴人万厯丙戍进士质刚骨劲见大识超厯挫抑甘厄穷百折而终不馁其浩然之气初官中翰矢口而陈当世之弊时以为贾谊之疏与世遂不相臭味一斥而归沉寂田间者数年再起仪部复矢口而陈当世之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八月。壬午。谕内阁、边宝泉奏、□□□尔□劾知县等官等语。陕西吴堡县知县袁启豸、才欠开展。办事竭蹶。着开缺另补。前署佛坪厅同知试用同知吕懋深、怠惰偷安。虚诈不实。前署淳化县知县候补知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马正惠公知节神道碑王安石推忠保顺同徳翊戴功臣彰徳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谥曰正惠马公以天禧三年十月戊戌葬开封祥符县

  • 唐景思传·薛居正

    唐景思,秦州人。小时以杀狗为业,很会玩顶牛的游戏。开始时任伪蜀军军校。后唐同光年间,唐庄宗命魏王李继岌领军伐蜀,当时唐景思带领部下戍守在固镇,最先献城向李继岌投降,于是授他为兴州刺史,后任贝州行军司马。遇上契丹人进

  • 卷十七·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七衍圣公孔毓圻率五经博士孔毓埏等恭迎皇子于德州叩请圣安请皇太后安皇太子安及请皇子安毕皇子赐坐赐茶毓圻等叩谢讫即驰归侯于曲阜十一月初三日壬寅皇子至兖

  • 刘寰伟·周诒春

    刘寰伟 年二十六岁。生于美国旧金山。兄琳。业商。未婚。初学于广州广仁小学堂。及岭南学校。毕业。充岭南学校训导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政治经济学。民国二年。习土木工程。民国三年。得学士

  • 第十五章 17·辜鸿铭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将一生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所有的事情都经过正确思维与判断;谈吐谦虚谨慎;做事真心实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聪明而高尚的人。”

  •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现在流行于人世间之佛法,所以开导人生者最为深切,故先就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分别明之。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从佛法出发点言,佛法不独为此地球人类而说,是普为一切而说,所谓普为尽虚空无边世界一切众生之类而说。但现今流传此世界

  • 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佚名

    述净明道授仙职,后附《神仙辟谷服柏叶方》。

  • 法镜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