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贤上第八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

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猜你喜欢
  卷十九·杨士勋
  卷一 释诂第一·邢昺
  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黎靖德
  卷二十八·陆陇其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孔子
  卷三十三·纳兰性德
  经礼补逸卷九·汪克宽
  卷二十一·冯复京
  提要·江永
  卷十二·秦蕙田
  卷六·严粲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致王一亭居士书·太虚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吕·唐圭璋

      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宣和四年(1122)。年四十即弃科举。庆元四年(1198)卒,年七十七。有澹轩集七卷、词一卷。   一落索   送游君安解绵竹尉   琢成玉树。谁解著、云斤月斧。短箠羸骖,朴木敕一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 皇太后制谕宗室亲王及中外文武群臣仰惟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开创帝业统御华夷仁宗昭皇帝继述鸿猷大敷治理承传至我 宣宗章皇帝克宽克仁万邦允怀不幸蚤弃臣民遗命于吾爰立嫡长子祁镇为 皇帝已历

  • 续后汉书音义卷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音义卷一    宋 萧常 撰 纪一胜子贞元朔二年封陆城侯【陆城亭名隶涿郡按前书表贞以元朔二年封而陈夀蜀书作元狩六年误也若此类皆刋正之夀云封亭侯表无亭字】延熹【

  • 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暨前购各书正缮写装印折·佚名

    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暨前购各书正缮写装印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五日闽浙总督臣钟音、福建巡抚臣余文仪、福建学政臣汪新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案准礼部咨,钦奉上谕,采访遗书,臣等钦遵办理。业将已购书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闵王灭宋战国防宋与楚为兄弟齐攻宋楚王言救宋宋因卖楚重以求讲于齐齐不聴苏秦为宋谓齐相曰不如与之以眀宋之卖楚重于齐也楚怒必絶于宋而事齐齐楚合则攻宋易矣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説许救

  • 附录二·佚名

    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英钦差阿礼国请饬台湾地方官查办壮勇等扰害教士一案照会英钦差阿礼国请行知闽浙总督速派大员前往台湾将扰害救士案办结照会英钦差阿礼国照复并

  •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

  • 颜延之传·沈约

    颜延之字延年,山东琅王牙郡临沂县人,曾祖父颜含官至右光禄大夫;祖父颜约,官至零陵太守;父亲颜显,官至护军司马。延之少失双亲,家境贫寒,他住在城郭边上,房屋简陋。但颜延之却很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在当时算首屈

  • 汉文·胡宏

      胡子曰:汉文之顾命曰:朕不敏,无以佐百姓,常畏过行,惟年久长,惧于不终。此干之健,天行之所以无息也,此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所以万世不灭也。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惧人君之自满。自满,则上失此心也。  汉景以郅都、

  • 卷五·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五宋 高闶 撰桓公二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按长历正月甲申朔月内无甲戌而太岁乃在甲戌恐纂年者误加之或疑甲戌在去年冬十有二月而去年不书秋冬误着此月或疑此日下书陈佗杀太子事其简编脱

  • 卷四十一·佚名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布施波罗蜜多。不行布施波罗蜜多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是

  •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佚名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退坐一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于中何者是五种痛断。见佛痛断。闻法痛断。见僧痛断。法中顺行痛断。一切法寂灭痛断。是为五痛断。复有余五断诸痛。何等为五。善知识者断诸痛。不生烦恼处者断诸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末)·窥基

        基撰    第七卷   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立三地别。不依彼种现起有无等者。瑜伽释略有三解。有义。三地就二前后相应建立。谓欲界地.及初静虑粗心.心所。前后相续可有寻伺共相应故。名有寻有伺地。静虑中间粗

  • 太上妙始经·佚名

    太上妙始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首先论述宇宙天她万物之起源,即所谓「妙始」。内称:道以虚无为宗,以清微玄元之气为本,合则为元气,散则为天地。「天地之气交合,然后人民、禽兽、草

  • 奋迅王问经·佚名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与《自在王菩萨经》同本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佚名

    全一卷。金刚智译。略称要略念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大日经之供养法,系大日经卷七之同本异译。

  • 心经随喜·胡兰成

    《心经随喜》的作者是胡兰成。讲述了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