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方孝孺传

方孝孺,字希直,另有一字叫希古,宁海人。他父亲名叫克勤,洪武年间的循吏。《明史》中另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就机警聪明,目光炯炯有神。读书每天都有长进,人们都称他为“小韩子”。长大后,方孝孺拜宋濂为师。但宋濂门下的知名学士都不如他,就连前辈胡翰、苏伯衡都自认不如。方孝孺没有拘泥文学、艺术,常以彰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方孝孺曾经患病,家中无粮,家人告诉他,谁知他却笑着说:“古人有三十天只食九天的先例,贫穷难道只我一人吗?”他的父亲克勤因“空印”案而被杀,他护丧葬归故里,路人都为之哀痛。待丧事一完,他又立即从学宋濂,直至毕业。

洪武十五年(1382),由于吴沉、杨枢的推荐,方孝孺得到皇上的召见。太祖看他举止端整,十分高兴,就对太子说:“这个年青人,今后应该发挥他的才华。”并礼节性地把他遣送回去。后来因仇家连累,方孝孺被逮送到京城,太祖看到他的名字后,下令释放他。二十五年,又因推荐被召到京城。太祖说“:现在还不是使用方孝孺的时候。”任命他为汉中教授。方孝孺每天对儒生讲学孜孜不倦。蜀献王得知他的贤良,就聘任他为王子的老师。每每见到他,都和他陈说道德伦理,蜀献王对他十分尊重,并把他读书的屋子命名为“正学”。

到了惠帝即位,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第二年升为侍讲学士,国家遇有大事常常向他咨询。惠帝喜欢读书,每当遇到疑问时就召他讲解。上朝奏事,君臣在朝廷面议可否,有时就命令方孝孺到屏风前批答。当时明廷正在编撰《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总裁。变更官制后,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燕王起兵以后,朝廷商议征讨,诏令、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三年(1401),燕兵侵占了大名。燕王听说齐泰、黄子澄已逃窜,上奏请求罢免盛庸、吴杰、平安的兵权。方孝孺建议说“:燕兵久住大名,天气很热又下雨,不打仗他们自己也会疲劳。应立即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真定,诸将过卢沟桥进攻北平,对方一定会回救。我方用大兵断其后,这样就可以擒拿贼王。现在燕王奏书刚到,应暂且答书,这样,往返需要一个多月,敌方将士心理懈怠。当我方谋划已定,形势又极为有利,便可一举克敌。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皇上觉得十分有理,于是就命令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岩飞马驰送诏书到燕,完全赦免燕的反叛之罪,要求他们收兵回归藩地。又给薛岩带上皇上数千言的手谕,让他带到燕王的军队中,秘密散发到将士手中。但事到临头,薛岩隐藏宣谕不敢取出,燕王也不遵奉皇帝的诏令。

五月,吴杰、平安、盛庸带兵骚扰燕军的粮道。燕王再次派遣指挥武胜上书请求皇上罢前线军队。皇帝准备同意撤兵。但方孝孺说:“撤兵容易,再次集聚军队就难了,不要被燕王的言语所迷惑。”皇帝于是下令杀了武胜,以此来断绝和燕国的交往。没多久,燕军侵掠沛县,并烧毁粮船。当时黄河以北的军队疲累而无战功,而德州的运粮道路又被截断。为此,孝孺深感忧虑。燕世子仁厚,他的弟弟高煦狡诈,得宠于燕王,曾想争夺嫡长子之位。方孝孺想用计挑起他们内乱。于是方孝孺向建文帝禀明计划,并派锦衣卫千户张安带着盖有皇帝印章的书信,赐封燕世子。世子拿到信函并不拆封,并将张安一起送到燕王军帐里。于是离间之计失败了。

第二年五月,燕军打到了长江以北,皇帝下诏书征集全国的军队。方孝孺说“:事情已经十分紧急。可派人前往说和,许以割地,争取拖延几天时间。东南募兵已逐渐云集,北方的军队不擅长水战,如果两军在长江上决战,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建文帝派庆成郡主前往燕军中,陈说了孝孺的意思。但是,燕王不听。建文皇帝命令众将率水师汇集在长江上,但明战将陈蠧率领战舰向燕军投降了。燕军于是渡过了长江,当时是六月三日。建文帝忧虑惧怕,有的劝说皇上移宫他处,再图复兴大业。方孝孺力请皇上坚守京城等待援兵的到来。即使失败,也是为社稷而亡。十三日,京城的金川门被打开了,燕军入城,建文帝自焚而死。当日,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这以前,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向成祖请托方孝孺时说:“兵临城下那一天,孝孺一定不会投降,请不要杀他。如果杀了方孝孺,就会断绝天下的读书人。”成祖点头答应。攻下南京后,想让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殿后,悲恸之声响彻大殿。成祖从殿座走到方孝孺的身边安慰他说“: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问:“成王在哪里?”成祖回答说:“他已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皇呢?”成祖回答说:“老百姓信赖年长的君王。”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为皇呢?”成祖回答说“:这是我们家庭内部的事。”要左右把笔和纸拿给方孝孺,说:“诏告天下,非先生起草的诏书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会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斩首示众。方孝孺从容就义,临死前做绝命词说“:天降大乱啊又有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臣得计谋夺国家,忠臣发愤啊又血泪交流,以身来殉先君又还有何求。唉!如此这般方能死无怨尤。”当时方孝孺年仅四十六岁。他的学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和他的弟弟廖铭把方孝孺的尸体殓葬于聚宝门外的山上。

方孝孺的哥哥叫方孝闻,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他比方孝孺先死。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同时被杀,临死前也赋诗一首。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先后上吊身亡,两个女儿也投秦淮河而死。

方孝孺工于文章,其文清纯深邃,雄伟豪迈。他的每一篇文章问世,海内都争相传诵。永乐年间,凡藏有方孝孺文章的都论以死罪。方孝孺的学生王禾余暗中把他的文章收集编写成《侯城集》,方孝孺的文章因此得以流传后世。

仁宗即位,示谕礼部:“建文时的各位大臣,已经蒙受了杀戮之祸,他们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并归还田土。其外亲戍边者,除留一人戍所外,其余的都遣放回家。”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释放了因方孝孺案株连而戍边者的后代,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共计一千三百多人。方孝孺已经没有后代了,唯独方克勤的弟弟方克家有个儿子叫方孝复。洪武二十五年(1393),方孝复曾经上书朝廷,请求减免信国公汤和给宁海所增加的赋税,被贬戍庆远卫,株连时因军籍免。方孝复的儿子名叫方琬,后被释放为民。世宗时,松江人俞斌自称是方孝孺的后代,一时士大夫深信不疑,编纂《归宗录》。后来方氏发觉俞斌不是方孝孺的后代,于是就将实情告诉了官府,这一骗局也就结束。神宗初年,下诏令褒奖建文时的忠臣,在南京建立表忠祠,排位第一的是徐辉祖,排位第二的是方孝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 虞荔 傅縡 顾野王 姚察·李延寿
  列传三·薛居正
  卷六十二·志第十五·五行一下·脱脱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脱脱
  卷二百八十 熙寧十年(丁酉,1077)·李焘
  卷三十 端拱二年(己丑,989)·李焘
  第八十八回 宠阉竖屈死萧望之 惑谗言再贬周少傅·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八回 朱耀华乘虚袭长沙 鲁涤平议和诛袁植·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铁围山丛谈卷第五·蔡絛
  后汉书补逸卷八·姚之骃
  第二十五回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纪昀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彭定求

        卷490_1 【登长安慈恩寺塔】卢宗回   东方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寒光摇藻井,   玉峰晴色上朱阑。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金界望长安。   卷490_2 【古镜歌】

  • 第三出 仙舟放游·丁耀亢

    (且扮舟子上)千丈艟艨百尺蓬,一帆高挂海天空。醉眠一任风吹去,只在丹山碧水中。俺渔翁来此与何生驾舟,邀请高人绝色,泛海狂游。今日诸客俱到,风动开船,不免将海中光景与船上筵席,细说一番:只见碧澄澄万顷清波,绿沉

  • 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魏收

    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进

  • 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七十七·赵尔巽

      贾桢 周祖培 朱凤标 单懋谦   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人。父允升,乾隆六十年进士,由检讨历官兵部侍郎。   桢,道光六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讲。十六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读。累擢侍讲学士。十九

  • ◎周幼海的艳史·佚名

    伪府在“全盛时期”有所谓“三脚猫”之说,即是三个巨头把持着一切,哪三个巨头呢?是汪,是陈,是周。汪逆在曰本一命呜呼以后,“三脚猫”变了“两个和尚挑水吃”,“三脚猫”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戌。二月。戊辰朔。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以镶红旗满洲精奇尼哈番硕塞纳、为护军参领  ○升陕西分守关内道参议宋杞、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洮岷道。  ○己巳。厄鲁特部落阿巴赖诺

  • 卷之三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二·张资平

    因为有一位从堂兄在美国浸信会附设的学校里读书,父亲像有所解悟了。他以为新学纵令如何的新,也新不过外国人。因为新学章程是从外国人那里抄来的。于是父亲决意送我们进美国教会所办的学校了。在官立中学未开办之前,在城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九·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工部左右侍郎张允文不知何许人由荐举洪武元年任杨翼安直隶灵璧人由举人才元年任二年出为河间知府朱守仁直隶徐州人元末入仕三年任唐宗鲁浙江建德人由通经秀才四年任本年以疾归王虎不知何许人由举

  • 卷第十二·董仲舒

    阴阳终始第四十八天之道,终而复始,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冬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

  • 律吕阐微卷六·江永

    婺源江永撰象数声律实起于象数河图洛书其本原句股方圆幂积乗除开方律之倍半长短广狭左旋右旋隔八相生起钧用调其理数悉其图书之中前人论律未有究其本原者惟郑世子谓黄钟十寸者法河图之体数约十为九寸者法洛书之用数此

  • 卷一百四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一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四十一【宋板】谨按第四十一卷明堂位防下宋板备矣而足利学后人所补至丧服小记者为重复尔又按补本无第四十卷题目盖其所

  • 卷十四·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四檀弓下第四之三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於路画宫而受吊焉曾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齐庄公袭莒於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

  • 贺俞交通部长电·太虚

    南京交通部俞部长勋鉴:复员伊始,邸报传来,先生荣长交通,得人有庆!将见羊肠西转,能回九折之溪;牛尾东来,定鉴五丁之路!舟车所至,声气咸通,化荆棘为康衢,涉巨川有攸济。祥和在望,毋任贺忱!太虚叩径。(见海刊二十七卷八期)

  •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七(译经东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东晋录者。宣帝曾孙。琅玡武王后。恭王瑾之子。名睿字景文。初生之晨内有神光一室尽明。白毛生于目角之左。眼有精曜[目*需]睇眄炜如也。累官使持节安东将军

  •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上·玄沙师备

    光化三年岁次庚申 参学小师智严集师上堂。示众云。你诸人还委得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也未。若未委得。只如诸人相聚在此。还见面前青山么。若道见。且作么生见。若道不见。青山作么生说不见。还会么。诸上座。只是你

  • 绎史·马骕

    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六十卷。马骕撰。成书于清初。马骕,字宛斯,又字聪御。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淮安推官,改灵璧知县。平生研究先秦历史,有“马三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