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建入朝于秦
【提要】
与他的母亲相反,太子建却是一个优柔寡断、毫无胆识的君王。这可能与其母后独断国是、齐王建得不到锻炼有关。作为一个国君,弄到诱骗弃国、客死他国的境地,也是非常悲惨的。愿我们引以为戒。
【原文】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横戟当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即墨大夫与雍门司马谏而听之,则以为可与为谋,即入见齐王曰:“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齐王不听。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先是齐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容耶!”
【译文】
齐王建去秦国朝见秦王,齐都临淄西门的司马官横戟挡在他的马前,说:“请问,我们是为国家立王呢?还是为大王您而立王呢?”齐王说:“为国家。”司马说:“既然为国家立王,那末,您为何要抛弃国家而去秦国呢?”齐王便调转头回宫去了。
即墨大夫因为临淄西门的司马官劝谏齐王,齐王听从他的劝谏,以为可以与齐王共谋,于是进宫拜见齐王,说:“齐国土地方圆有数千里,大军数十万。赵、魏、韩三国的大夫们都不愿为秦国谋利,而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聚集了百数十人。大王如果与赵、魏、韩三国联合,就有10万之众,能收复三国被秦国占领的失地,还可以攻进秦国东边的临晋关;楚国大夫也不愿意为秦国谋利,在我国南部的城南之下聚集了百数十人,大王如果和楚国联合,又有十万大军去收复楚国被秦国占领的失地,还可以攻进秦国南边的武关。这样,齐国强大的威势就可以建立,还可以灭掉秦国。您舍弃称王于南方的机会,却甘愿向西方听命于秦,我认为大王这样做实在不足称道。”齐王没有听从。
秦王派宾客陈驰诱使齐王入秦,相约给他以500里土地进行欺骗。齐王不采纳即墨大夫的意见,却听从陈驰的诱骗,于是到了秦国,秦王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居处在荒僻的松柏之间,终于活活的饿死了。在这以前,齐国人作了一首歌谣:“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些善于变诈的宾客啊!”
【评析】
即墨大夫的一番慷慨陈词令人钦佩,只可惜是对牛弹琴。而临淄西门的司马官的一句问话倒是一时起到了作用。天下并非一家一姓的天下,君王只不过是国家社稷的管理者,人们设立这种管理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每个民众的利益,而非君王个人的利益。这种最基本最朴素的民主思想在战国时代就很有影响,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占居着主流地位。到了后世,这些思想和言论是万万不能想、不敢做的。今天的人们看到这种没受后世污染的本真的国家观念,会为我们树立正确、科学、进步的社会观念起到巨大的启迪作用。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张廷玉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六·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九十七·何乔远 卷之十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二·佚名 第三十一卷明正德·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纪昀 沈文季传·萧子显 曹鼐传·张廷玉 卷二十七·杨士奇 卷二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长孙无忌 二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