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元诗体要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元诗体要十四卷明宋绪编绪字公传以字行余姚人成祖时预修永乐大典时同邑被徴者五人及书成宋孟岳赵肤迪朱德茂张廷皆授官绪独辞不受是集録元一代之诗凡为体三十有六各体之中或以体分或以题分体例颇不画一其以体分者选体别于五言古吟叹怨引之类别于乐府长短句别于杂古体未免治丝而棼其以题分者香奁无题咏物既各为类则行役边塞赠答诸门将不胜载更不免于挂漏又第八卷杨维桢出浴絶句实唐韩偓七言律诗后四句采録亦间有疎舛然去取颇有鉴裁自明以来传本颇稀此本为秀水曹溶家所藏书中间有缺叶既无别本可校今亦姑仍其旧焉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彭定求
  赵彦逾·唐圭璋
  补遗 卷九·袁枚
  第二场·老舍
  第十三出 效款·许自昌
  楔子·佚名
  海叟集巻三·袁凯
  卷三十二·沈德潜
  天台前集巻上·李庚
  卷二十三·方回
  卷六十四·郭元釪
  卷四十四·陈廷敬
  序·徐倬
  御选宋诗卷七·康熙
  九思·屈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吴兢

    <史部,杂史类,贞观政要>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七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崇儒学第二十七【凡六章】 太宗初践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令平声】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

  • 第二十七回 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黄士衡

    词曰: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却说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今陕西巩昌府秦州是也。虞臯陶、周老聃、汉李广之

  • 乌台诗案·朋九万

    宋朋九万撰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札子御史台根勘所,元丰二年七月四日,准中书批送下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札子:臣伏见祠部员外郞直史馆知湖州苏轼谢上表,其中有言:「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愚弄

  • 豆卢钦望传·刘昫

    豆卢钦望,是京兆万年人。曾祖父豆卢通是隋相州刺史,封为南陈郡公。祖父豆卢宽,是隋文帝的外甥。隋大业末年(629),任梁泉令。到唐高祖平定关中,豆卢宽与郡守萧王禹率领豪绅大族奔赴京师,由此他被任命为殿中监,并招其子豆卢怀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四礼部祠祭清吏司中祀一凡朝日之礼兆阳位於东郊其制一成岁以春分迎日出祀大明甲丙戊庚壬年皇帝亲朝日奉大明位西向赤璧一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

  • 第五十四章 武汉保卫战·李宗仁

    一我长官部一行,脱离了敌人包围圈,随行的中央机关人员和新闻记者无不喜气洋洋,向我申谢保护之劳,随即分头赶路,向武汉而去。长官部则经阜阳、三河尖,入河南的固始,至潢川暂驻。潢川遂暂时成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

  • 榕村语录卷十六·李光地

    春秋二责当丧以朝礼晋其狄乎曰晋处父如介葛卢倪黎来之比耳【自记 文公二年】文不书八月雨后时也僖书六月雨及时也【自记 文公二年】跻僖公汪氏説斟酌于情理间极不可易盖惟兄弟同庙而意欲跻僖故迟迟作主者议未定也夫

  •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史记类论近世读史之失答赵几道此段谓史迁只是战国以下见识苏黄门古史于义理大纲领处见得极分明昔时读史者不过记其事实摭其词采以供文字之用而已近世学者颇知其陋则变其法务以考其形势之利害事情之得失而

  • 卷三十七·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七性理九仁义礼智信程子曰仁者公也人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也礼者别也智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此五常性也 仁义礼智信于性上要言此五事湏要分别出仁则固一一所以为仁恻隐则

  • 乐由中出(1)·戴圣

    ——以礼约取代兵刑【原文】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2),礼自外作故文(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4),礼至则不在争。揖让而治天下者(5),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6),兵革不试(7),五刑

  • 僖公·僖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夏,狄伐郑。秋七月。冬,天王出居于郑。晋侯夷吾卒。【传】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佚名

    一尔虞我诈不会绝迹 【原文】 楚子使申舟聘于(1),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2),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3),曰:“郑昭、宋聋(4),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5)。及宋,宋人止之(6)

  • 启发社会的力量·梁漱溟

    我们的运动,就在启发社会的力量;使殆死的散漫的社会,变成活的团聚的社会;从社会没有力量,变成社会有力量。要让社会有力量,须打通地方上有力量的人的心。现在最不了的是大家缺乏公共意识;要社会大家有公共意识,须先在一地方上

  • 卷第五十五(第九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五(第九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顺行法第五优波离问佛。颇有比丘。即是别住人。即是别住竟人。即是行摩那埵人即是行摩那埵竟人耶。答有。若比丘出精。得僧伽婆尸沙罪。是罪不覆藏。是人从僧

  • 艾轩集·林光朝

    宋代诗文别集。林光朝著。九卷,附录一卷。陈宓为本集写的序说:“初,先生从子成季裒其稿,不轻以示人。近族孙同叔搜罗略备,得诗文若干首为十卷”。刘克庄序称:“陈公宓所序者才十之二三,外孙方之泰访求裒拾汇为二十卷。”至

  • 用笔论·欧阳询

    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篇以假托翰林善书大夫和同寮故友无名公子对话形式,在语言往来中立论。所托的翰林善书大夫所谓用笔的立说,虽为真知灼见,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不易见诸笔端,故假以无名公子文赋一篇展而

  • 道教三字经·易心莹

    《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为普及道教知识、训导后学,应邹率一道长(原二仙庵监院,曾任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的恳请,于1937年著成的道教知识普及性读物。该书言语简洁,三字一句,以道教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详尽叙述了道教的

  • 荀子·荀况

    又名《孙卿子》、《荀卿子》。战国时荀况所撰的先秦理论散文作品。战国末期儒家重要著作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为33篇,但西汉刘向《荀卿新书叙录》中载其整理后得32篇。今传本是唐杨倞的译本,以文字繁多,分为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