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章付委动议

一百三十四节付委付委即付事件于委员以筹备或审查也。此动议之作用,乃欲将事件措置裕如,或将事件考求详尽者也。其顺序居附属动议之五,只在修正动议及打消动议之前而已。其受前列附属动议之影响,同于一百二十九节之所陈,即为停止讨论动议断绝,而为他附属动议所暂搁耳。此付委之议,可以讨论,但不能延期,不能打消,不能搁置,而更不能复付委也。其单纯付委之动议,不能修正。但有训令之付委,或指出人数之委员,及如何委任之动议,则可修正。此议之复议只可立即行之;若委员已定,而开始办事,则决不能复议矣。若付委之动议失败,则隔一事之后,可以再行提出也。其受停止讨论动议之影响,同于六十三节。

有同于付委之动议,则以“全体会员为委员”之动议是也。此乃以全体改为委员会,而对于所议之事作一度公式之谈话也。若欲全体为委员之时,当提出动议“以全体为委员会”。若得通过,则主座请他会员为委员主座,而彼则下场为一委员。于是,委员主座请众就秩序,而开议付委之问题焉。在寻常社会,鲜有用全体委员之机会。全体委员会事另详于一百四十节。

一百三十五节付委议之效力当事件在议中,而有付委议提出,若得通过,则其效力为以在讨议之全案暂由议场抽出,而付托于委员之手。于是而成立委员会及授训令与之,为必要之事矣。委员即接受其事,依训令而行,酌量办理,为各种之准备,而后乃报告于下次之会。至于付委之时,若有修正之议当前,而为付委议所收束者,则此修正议委员当照办理,而并报告之。若得赞成,则加入本题,否则删之。若为压止之议,则委员当除去之。此外则无他种之附属议矣。盖其馀之四者,当必先行处决,而后方次及于付委之议也。

(演明式)筹备注册之议,正在讨论中(如一百十八节),癸君讨地位而发言曰:“我动议付委。”或:“将事付托与委员。”主座曰:“已动议付委矣,诸君准备处分此问题否?赞成者请曰……”云云。宣布曰:“已得通过矣。本会筹备注册之议已付委员等办矣。但委员会应用几人?”

戊君曰:“我动议以五人为率。”众乃从而讨论之。若有他数提出,则照一百零十节式而投票表决之。主座遂曰:“委员如何委任,由主座委之,抑由会众委之?”会员于是动议曰:“由主座委任!”或曰:“由会众指名!”随呈表决。若为前者,则主座当于立时或稍间而委任五人为委员,其首名则为临时主座。至委员会集,乃选举其主座。若由众指名之议得胜,则照六节与十五节所详之手续办理。此时委员当授以各种训令,或假以全权。例如有动议如下:其一,“令委员与律师商酌本会注册之事,而下期报告之”。此授训令者也。其二,“委员当授以全权,以筹备本会注册之事”。此付全权者也。(参看一百四十一节)

若有问题当付于常务委员者,其正式之动议为“将问题付某种常务委员”。如此若得通过,则其事归于此种委员。盖付常务委员之议,其顺序在特务委员之议之先也。

对于单纯付委之议,有以定限付委之议代之者。即如“以事件付之于主座所委五人之委员会”,此可以一动议而提出之。但有以之分为三动议(参观四十二节),而每议单独提出之为更妥者。定限动议之提出式及其效力,皆与单纯付委动议无异,而受同一法例之约束,而其讨论与修正可分段行之。

一百三十六节带训令之付委议若有提出之付委动议而带有特种训令于委员者,此等训令,不能由动议内分开,而必须与付委动议同呈表决。若欲除去训令,即为无训令之付委,则当动议“修正删去训令”。设使有动议“将事件付之主座所委之五委员,而训令赴律师请教”。此动议不能分为四段,只可分作三段:一、动议付委而训令之使赴律师请教;二、委员之数为五人;三、委员由主座委任。而第一动议,可提议“修正删去训令”,如是则成为一单纯付委议,而此后其他之训令随便可加或不加也。总之,带有训令之付委议不能分开,实为成例也。

一百三十七节问题之一部分问题内之任何一部分,皆可付委,其他部分同时仍可继续进行。但最终之处决,当待至付委之部分报告回答之后乃可。

一百三十八节委选之事宜向有流行之成见,以为提出议案者为同案之委员,则必当委之为委员长。但近来遵此成见者少,而不遵者恒多,盖以其有碍于自由平等之则,故渐渐不用也。无论由主座委任或由众指名,皆当就会员之留意其事者,或就才干之适于其事者,而兼委一二新手以与有经验者同办事,为最适宜也。若提案者为一适宜之人,固当选为委员,而但不必定为之长。前曾言之,首名委员,除召集第一会外,不必定为委员之长。而委员人数,当以奇零为妙,以免表决之同数也。受委之人若不在场,当由书记通知。所有被委之人,当由首名委员通告召集第一会。

所有付委之案,暂时当停止进行,而会中决从事其他问题。委员报告手续,下章另详之。

一百三十九节独立之付委议除凡关于各本题之附属动议之外,当无他案再议之时,随就任何时而提出付委之议,此为独立之付委议,而不享受顺序之优先权,且更受各附属动议方法动作之约束,以其自身为一本题也。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司马光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雍正
  卷十三·商辂
  卷五·金履祥
  首卷二 凡例·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二·佚名
  今献备遗卷九·项笃寿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佚名
  提要·佚名
  晋纪十八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司马光
  卷二十一斗讼律·窦仪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四·佚名
  梁敦彦·周诒春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一·彭定求

        卷501_1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姚合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 倪偁·唐圭璋

      偁字文举,吴兴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常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有绮川词。  临江仙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天回春色到平芜。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非君思我更谁欤。

  • 卷四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四十 宋 陆游 撰 夜雨 浓云如泼墨急雨如飞镞激电光入牖犇雷势掀屋漏湿恐败书起视自秉烛移牀顾未暇盆盎苦不足不如卷茵席少忍待其复飞萤方得意熠熠相追逐姑恶独何怨菰丛声若哭吾歌亦已悲老

  • 王昌龄诗中密旨·佚名

    诗中密旨 旧题唐 王昌龄《诗中密旨》一卷,旧题王昌龄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称:“王昌龄诗格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以其为伪托。但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地卷论体势类十

  • 卷第一百八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一〔起着雍摄提格(戊寅)正月,尽七月,不满一年。〕〔唐,古国名。陆德

  • 第九回 御膳房·德龄

    太后这一次出去,“衣”,“住”,“行”三者,可算是已经圆满解决了。还有那个最紧要的问题——食的问题,又是怎样呢?在宫中,当然是尽量的富丽,尽量的考究;但是在火车上,却不得不亏待伊一些了!第一个原因,就是地位不够。  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佚名

    嘉靖二年正月癸卯朔 上谒 奉先殿 奉慈殿 昭圣皇太后 兴国太后 武宗皇帝几筵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兵部尚书彭泽以科道官交章劾其沮塞言路上乞休得旨卿所论关系国体非有沮塞言路之意其安心供

  • ●下篇卷三·陈洪谟

    钱塘倪公岳庚申夏以南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一时极有风裁,人畏奉之恐后,惟为都御史张公敷华一沮。盖公从南来,假锦衣官之宅以居,后欲偿以值,坚不受,云:“有盐在淮,乞一书与张,获支则已矣。”公从之,张得书,云:“我

  • 吴益传·脱脱

    吴益,字叔谦;吴盖,字叔平,都是宪圣皇后的弟弟。吴益在建炎末年因恩荫补官,历迁干办御辇院、带御器械。吴盖在绍兴五年(1135)因恩荫补官,历迁宣赞舍人。皇上与皇后都喜欢翰墨,故而吴益、吴盖兄弟也效法,均有擅长书法的名声。皇

  • 谭襄敏奏议巻五·谭纶

    明 谭纶 撰交代疏臣任兵部右侍郎隆庆二年三月十六日伏防圣恩陞臣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谨于十七日廷谢臣以军旅重务不敢迟缓于三月二十九日辞朝领勅起程前到顺义县四月初四日与原任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

  • 卷十四·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四宋 崔子方 撰凡外事门例月诸侯盟【离盟则不月】隐二年冬十月纪子帛莒子盟于密【离盟不月承伯姬归月】隐三年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离盟不月为葬宋公月】隐八

  • 第七十九則 投子一切聲是佛聲·胡兰成

    第七十九則投子一切聲是佛聲舉:僧問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一切聲是佛聲是否?投子云:是。僧云:和尚莫撒尿壺作沸碗鳴聲。投子便打。又問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是否?投子云:是。僧云:喚和尚作一頭驢得麼?投子便打。雖說一切聲是佛聲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四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四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须弥山王。凡有四顶。东西南北。其东顶者。真金所成。其西顶者。白银所成。其北顶者。琉璃所成。其南顶者。颇梨所成。复有一切众宝所成。复多七

  • 紫团丹经·佚名

    古代内丹术书。宋紫团道人撰。一卷。作者力主通过内修,运炼精、气、神而成丹药,以益寿延年。全书分为《金丹秘诀》、《古仙秘方》、《偃月玄金篇序》、《神室炼养金丹》、《采红雪炼为阳丹》、《采取阴阳真丹》、《还

  • 竹屋痴语·高观国

    一名《竹屋词》。词别集。南宋高观国撰。一卷。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未详。与著名词人史达祖友善,为“南宋十杰”之一。《书录解题》著录“《竹屋词》一卷”。传世版本有汲古阁刊本,毛扆校本(北京图

  • 相宗络索·王夫之

    佛学著作。王夫之著。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共29节。收入《船山遗书》(太平洋书店本)和《船山全书》(岳麓书社本)。依《成唯识论》、《解深密经》等经典,对法相宗的主要概念、范畴,如八识、九缘、十二支、五位唯识

  • 譬喻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佛陀于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所说之譬喻。谓往昔有一人,于旷野为恶象所逐,乃依树根而入空井中,以避恶象。时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井四边有毒蛇,井底复有毒龙。其人心畏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