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三

宋 赵汝愚 编

帝系门

公主

上仁宗论福康公主选尚乞依五礼之名存

其物数       吴 奎

臣闻古者婚姻始用行人告以夫家采择之意谓之纳采问女之名归夫庙卜而获吉以告女家谓之问名纳吉今选尚一出朝廷不待纳采又公主封爵已行诞告不待问名而卜之若纳成则既有进财请期则有司择日宜稍依五礼之名存其物数俾知古者婚姻之事重而夫妇之际严如此则亦不忘古礼之义也欲俟公主出降日令李玮家主婚之人具合用鴈币玉马等陈於内东门外以授内谒者进入内中付掌事者受之其马即不入【嘉佑二年同宋敏求韩维上奎时判太常寺敏求维知礼院】

上仁宗论皇女生疏决赐予 刘 敞

臣伏见今月二十八日疏决在京系囚虽恩出一时然在外羣情皆云圣意以皇女生故施此庆泽恐非王者之令典也去年闰月已曾减降尚未半年复行此恩传称民之多幸则於国不幸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前世明君贤臣论此详矣虽成事不说臣愿朝廷戒之又闻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臣谓无益之赐无名之赏殆无甚於此若夸示奢丽为世俗之观则可矣非所以轨物训俭也宰相台谏以道德辅主为职柰何空受此赐曾无一言焉遂事不谏臣愿陛下戒之伏惟皇天开佑圣德故後宫有多子之祥陛下当明谨政令深执恭俭以答上天之贶建无疆之基不宜行姑息之恩以损政体出浮冗之费以隳俭德臣虽鄙贱窃独惜此故敢触冒陈闻唯赐裁幸【嘉佑四年四月上时知制诰】

上仁宗论兖国公主议行册礼胡宿

臣今月二十一日草福康公主特进兖国公主制窃闻议行册礼然於事体颇有未便祖宗以来公主长主未有行此礼者昔汉明帝封皇子悉半诸国明德马皇后曰诸子食数县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敢与先帝子等也唐正观中太宗长乐公主将出降帝令有司资送倍於永乐公主魏徵曰不可引汉明帝之言为对且曰天子姊妹称长公主加长字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相踰越太宗然其言入告长孙皇后后遣使赐徵金帛陛下即位以来累曾进封楚国魏国二大长主亦不曾行册礼今施於兖国公主是与大长公主相踰越兼以贵主之故贤妃亦蒙殊典有旨令进纶告不行册礼是母子之间一行一不行礼意尤不相称书於史册後世将有讥议必谓陛下偏於近情亏圣德之美臣愿陛下采汉明之言开文皇之听遵祖宗旧典如国朝公主曾行此礼行之粗且无嫌如其不曾则宜且罢臣以陛下好忠谏纳至言臣职在论思不敢缄默【嘉佑六年六月上时为翰林学士】

上仁宗论召还兖国公主宅内臣

司马光

臣近闻有圣旨令召前管干兖国公主宅内臣二人复还本宅臣与杨畋龚鼎臣同有论列以为非宜未蒙允纳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於邪公主生於深宫年齿幼穉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臣谓陛下宜导之以德约之以礼择淑谨长年之人使侍左右朝夕教谕纳诸善道其有恃恩任意非法邀求少加裁抑不可尽从然後慈爱之道於斯尽矣此二人向在主第罪恶山积当伏重诛陛下寛赦斥之外方中外之人议论方息今仅数月复令召还道路籍籍口语可畏殆非所以成公主肃雝之美彰陛下义方之训也臣实愤悒为陛下惜之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嘉佑六年十一月上时同知谏院】上仁宗论兖国公主宅内臣 司马光

臣光曾上言为前管干兖国公主宅内臣等过恶至大乞不召还近闻传宣入内内侍省令押上件内臣梁怀吉赴公主宅依旧干当外议喧譁无不骇异臣闻太宗皇帝时姚坦为兖王宫翊善王有过失坦辄尽言谏正王及左右皆患之左右教王诈疾踰月不朝太宗甚忧之召王乳母入宫问王起居状乳母曰王本无疾但以翊善姚坦检束太严王举动不得自由郁郁成疾耳太宗怒曰朕选端士为王僚属固欲导王为善今既不能纳用规谏而又诈疾欲使朕逐去正人以求自便其可得乎且王年少不知出此皆汝辈教之耳命捽至後园杖之数十召坦慰勉之太宗非不爱其子也诚以爱之则莫若纳之於善若纵其所欲不忍谴诃适所以害之也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太宗皇帝之子真宗皇帝之妹陛下之姑於天下可谓贵矣然献穆公主仁孝谦恭有如寒族奉李氏宗亲备尽妇道爱重其夫无妬忌之行至今天下称妇德者以献穆公主为首献穆公主岂不知其身之贵哉诚以贵而不骄然後能保其福禄全其令名故也臣谓陛下教子以义宜以太宗皇帝为法公主事夫以礼宜以献穆公主为法则风化流於四方声誉施於後世今陛下曲徇公主之意不复裁以礼法使之无所畏惮陷入於恶触情任性以邀君父憎贱其夫不执妇道将何以刑四方之风垂後世之则易曰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此言家道严不可专以恩治也伏望陛下斥逐梁怀吉等复归前来贬窜之处其公主左右之人欲使陛下召还梁怀吉等者皆教导公主为不善之人也悉宜治其罪而逐之别择柔和谨愿者以补其缺仍戒敕公主以法者天下之公器若屡违诏命不遵规矩虽天子之子亦不得而私庶几有所戒惧率循善道可以永保福禄不失善名不然衆人所云甚可畏也【嘉佑七年十月上时同知谏院】

上仁宗论主壻无过被谴隶臣有罪得还

傅尧俞

臣伏闻差驸马都尉李玮知卫州事事出仓遽惊骇物听皆云李玮素行循谨不闻有过一旦忽然斥逐居外梁怀吉本以罪谪非时召还朝廷事体乖戾为甚惟李玮夫妇之际外人非所晓知在陛下父子之间贱臣不当开说然主壻无过而被谴隶臣有罪而得还使万口籍籍传相讥议非所以日新天德光裕时政者也恭惟陛下选玮尚主之意盖以宠荣舅家用报章懿皇太后顾复之恩耳当时天下闻之莫不感叹凄恻相劝以孝今闻者未达陛下之心不得不为惊骇况诸主以次成长举动尤宜重伏望陛下屈意深念不使怀吉徼幸以严後戒不使李玮危疑以全初宠精择宫嫔以道理磨切贵主则陛下之孝心增广贵主之浮谤将息区区之心冀陛下加察【嘉佑十年二月上时为监察御史里行】

上仁宗论兖国公主入居禁中 司马光

臣窃闻驸马都尉李玮出知卫州兖国公主入居禁中玮所生母杨氏归玮兄璋之宅其公主宅祗应人等悉令散遣外议籍籍无不怪愕伏以陛下始者追念章懿皇太后选玮使之尚主欲以申固姻戚富贵其家今以公主之故使李氏母子离析家事流落大小忧讋殆不聊生岂始所以结婚之意哉近者章懿太后忌日陛下閲奁中之故物思平生之居处独无雨露之感凄怆之心乎臣愚以为陛下宜且留李玮在京师其公主宅祗应人等除作过者远加窜逐出外其余并令如旧储偫什物皆按堵不移以俟岁月之间徐以义理晓谕公主庶几囬意易虑率德遵礼复归本宫则中外之情无不释然公主必无复归李氏之志者则今日致此衆议纷纭烦渎圣听皆由公主纵恣胸臆无所畏惮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岂可使李玮独蒙斥逐出外而公主爵邑请受全无贬损非所以示天下至公之道也【嘉佑七年二月上有旨公主降封沂国】

上哲宗论罢黜韩嘉彦  彭汝砺

臣闻治国者自家始治家者自夫妇始夫夫妇妇天地之道也隂阳之义也夫妇之分不正欲其家治家之政不行欲其国治未之有也周之王姬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系其夫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诗人美之曰曷不肃雝王姬之车言王姬车服之盛宜以贵骄人而犹执妇道乃所以为美也其事在下然本乃在乎上故其诗曰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惟有平德故其人化之而有所不能踰惟有齐德故其人畏之而有所不敢违周之盛盖始乎此夫妇父子君臣其义一也今嘉彦以不能下长公主而废是妇得以胜其夫矣妇得以胜其夫是子可以胜父臣可以胜君其源一开其流有至於不可塞此不可不谨比闻朝廷无故而除三团练今又以私事而窜一都尉人皆以为政在房闼矣赏罚天之命也故虽朝廷之大人君之尊有不得而专之者天命何在至公而已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事至微者天犹监之况其大者乎此不可不畏或曰皇帝陛下仁孝深至出於天性内思所以致皇太妃之敬外思所以致长公主之爱故有此行遣臣闻以道事其亲之谓孝以义爱其骨肉之谓仁今使妇得以蒙其夫则人伦悖於上风俗坏於下必非皇太妃所欲为者也今虽能逐韩嘉彦然使谤议归於朝廷讥诮行於後世所谓爱之适所以伤之也夫妇之情贵贱一也故虽有朝夕之小隙实未伤终身之大爱此惟陛下有以矜而察之而已夫天下至大一安一危指顾之间而已今陛下不欲拂於亲而安行之大臣不敢拂陛下而顺承之如此欲安天下国家未之有也惟陛下谨之毋忽【绍圣元年春正月上时为吏部侍郎】

郡县主

上仁宗论李绶冒国亲事 包 拯

臣窃闻旧开矾铺进纳授官人李绶男与故申王宫承俊为亲将就婚卺中外传闻莫不骇愕检会御史台编敕节文应皇属议亲并令其门阀次第委宗正寺官审覆须的是衣冠之後非闒冗庸贱之伍富商大贾之门差涉不实会赦不原其罪仍仰抨弹之官常加采听又太常礼院敕大宗正司奏不是工商技俳之家听许为亲其李绶男正碍条制窃以伉合之序贵於匹敌氏族之选属在名胜盖礼教之重所宜谨严人地之华必资参择按李绶闒冗之余轩裳所絶向缘进纳已滥宠恩岂可更冒渎国婚尘鄙公族使天支之季下偶非类汨紊国制亏损朝美臣请罢其婚姻别求德阀仍乞申命有司今後国亲并须依敕选定【皇佑三年上时知谏院】

上神宗乞郡县主祗於见任文武官中选择

为亲        刘 述

臣窃以方今之患在乎官冗官冗由乎入流之衆所以贤不肖混淆耗蠧帑廪而困弊生灵者也今不早为裁节日引月长将如之何伏见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夫并白身授殿直内有阎闾之人但富於财者往往认他人三代有官职者冒为婚姻紊乱国经尘秽天属莫斯为甚近制亦许就文资恩泽参以士人渐复唐制亦捄弊之一端也以臣愚管见今後欲乞祗於见任文武官寮中元非进纳出身者选择为亲内京朝官武臣与不隔磨勘特转一官幕职官三考以上於铨格不妨磨勘者与转京官州县官令録资序与两使职官判官簿尉斋郎监簿之类与初等职官该说不尽者乞从朝廷比类相度指挥所冀稍塞滥源渐清仕缀【熙宁元年上时为侍御史知杂事】

上仁宗乞详定袒免亲婚姻条贯

彭汝砺

臣十二月论石有隣与宗室议婚事後所闻益衆乃知上下安於此久矣而臣亦惑之不敢复置论体问宗正司条制虽言袒免亲不得与非士族之家为婚然不知如何遂为士族又有不得与诸司出职工商杂类进纳恶逆为婚之文止絶於缌麻亲以上则既容袒免亲与工商进纳杂类为亲矣以进纳者为无碍则虽恶逆者亦可也臣伏思积厚者流长源远者泽厚盖以其有所自也天子之所亲推而上之至於七世而不忘则推而下之至於所远亦不可以不称也今宗室虽系袒免亲然皆出於祖宗而同系於国体乃使汚秽荒远皆得以货取此非所以为祖宗光荣也今士大夫之族议亲非以德望则犹以门阀或匪其耦则一族以为羞焉况於人君哉夫豪商大贾以财擅於乡今输金至三千及五千缗入为助教监簿而窃士族之名又捐数千缗求为宫亲而遂得列为官户窃宠蠧国依威陵弱岂止为国辱哉臣今欲乞详定袒免婚姻条贯惟陛下念之【元佑三年上时为起居舍人】

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七·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脱脱
  卷三十六下·朱熹
  卷五十八·宋·蒋一葵
   第三节 母亲·老舍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第一三三保状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一一三一四—八·佚名
  卷四十八·温达
  史纠卷四·朱明镐
  ·寄浙抚梁楚香中丞书·丁曰健
  韦睿传·李延寿
  世宗本纪·脱脱
  郑遇春传·张廷玉
  五国约以伐齐·佚名
  卷六十上·雍正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石子章

    (梁尹上,云)老夫梁公弼。搬的那竹坞庵中郑道姑,在此白云观做个住持。只等我侄儿秦修然得第回来时,老夫自有个主意。昨日照会来,说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张干,等来时报我知道。(张千云)理会的。(秦修然上)(诗云)十载寒

  • 死尸(Une Charogne)·徐志摩

    我爱,记得那一天好天气你我在路旁见着那东西;横躺在乱右与蔓草里,一具溃烂的尸体。它直开着腿,荡妇似的放肆泄漏着秽气,沾恶腥的粘味,它那痈溃的胸腹也无有遮盖,没忌惮的淫秽。火热的阳光照临着这腐溃,化验似的蒸发,煎煮,消毁,解

  • 卷一百八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五乐律类五言古钧天曲         【齐】谢 朓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威凤来参差?鹤起凌乱已庆明庭乐讵慙南风弹观乐应诏 

  •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九杨凭杨凭字虚受弘农人与弟凝凌皆工文辞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称三杨凭重交游尚气节与穆质许孟容李鄘相友善号杨穆许李历事节度府召为监察御史累拜京兆尹与李夷简素有隙因擿发他罪欲抵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六景泰元年十一月辛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钦天监进景泰二年大统历 帝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百官颁行天下○赏五军神机等营拨守广昌守御千户所官军布绢○命开平等卫所官旗在三千营操备者本色俸

  • 卷之十四·佚名

    成化元年二月戊寅朔○己卯脩理先农坛并具服殿及脩饰国子监大成门彝伦堂以将有事于耤田并视学故也○内官监请佥补旧所省香烛军匠一百八十六人以应工役兵部尚书王竑言军匠自宣德十年减省已经三十年之久何可复佥工部尚书

  • 史记集解卷四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徐广曰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嵗百姓皆便之之幽王以为司徒【韦昭云幽王八年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

  • 幼主纪·李延寿

    齐幼主名恒,是后主皇帝的长子。母亲是穆皇后。武平元年(570)六月出生于邺城。当年十月,立为皇太子。  隆化二年(577)春正月初一,即皇帝位,年纪只有八岁。改年号为承光元年,大赦天下,尊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帝为太上皇帝,皇

  • 蔡懋德传·张廷玉

    蔡懋德,字维立,昆山人。从小仰慕王守仁的为人,写下《管见》一篇,以良知学说为主旨。后来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做了杭州推官。天启初年,吏部推荐召他进京。他的同乡顾秉谦当时掌着大权,懋德却不跟他来往,秉谦对他很恼火

  •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 [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 [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

  • 卷五十·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十     明 湛若水 撰 使众临民 易临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敎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臣若水通曰临卦上坤下兑故为泽上有地之象上临下者也君子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宗喀巴

    〔科〕巳二安受苦忍分三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午二引发此之方便午三处门广释今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如《入行论》云:「乐因唯少许,苦因极繁多。」我等恒有众苦随逐,故以苦为道不可不知。若不尔者,如《集学论》说,或生瞋恚,或于修

  • 卷第一·佚名

    弘赞法华传唐 惠详撰弘赞法华传卷第一  蓝谷沙门惠详撰  &middot;图像第一 第一卷&middot;翻译第二 第二卷&middot;讲解第三 第三卷&middot;修观第四 第四卷&middot;遗身第五 第五卷&middot;诵持第六(第六卷

  • 卷之一·别庵性统

    续藏经 续灯正统清 性统编集续灯正统卷一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临济宗大鉴下第十六世昭觉勤禅师法嗣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氏子。夙有英气。年十二入乡校。一日因与同窗戏。以砚投之。悞中先

  • 续书谱·姜夔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

  • 通幽诀·佚名

    通幽诀,撰人不详。书中称唐朝为「大唐国」,又称老子为「混元皇帝真君」,盖为唐宋间道士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炼丹之道,以外丹为主,兼及内丹。认为「日月二宝是

  • 史记集解·裴骃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