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端毅奏议后序

新刋介庵奏议后防

大冢宰三原王公清忠大节着天下章缝士识与不识莫不知推尊之顾其平生章奏往往闻于人而全帙多未之覩慕公者盖日企焉久矣侍御东鲁王公往使闗中以风节髙峻为公所期重且道雅相合因録得疏草二百余篇每携自随兹奉命按江南激扬之暇思欲广之以资有志事功者因谓我郡守林侯曰三原公一代耆徳固今后辈楷模况敭歴既久所建明多地方事亦司风纪者之所宜习也盍刻而之侯励精郡政雅志逺大欣然请捐俸督其成以余之居郡下也遂授而俾编焉鲁鱼亥豕防效刋正得八十六篇厘为六巻其再起为吏部时撰又不在是大凡校编事宜皆请质二执政而后定焉末学直董书而巳既成复承命志所由刻古语云惟贤知贤信然哉公之大勲业自笔太史固非愚生之所敢论侍御公按兹周稔执法秉公始终一心而侯笃尚恵爱以风化率下皆所谓三原公之徒欤且公桃李满门晚得相知乃更在四海之内则知君子道同则合虽千载犹金兰契非是邻墙旦暮而后相为谋也侍御公言公引年家居后在邑城外数里许筑草堂日著书其中以为课今年垂九十而聪明强健好学不衰且増广古今章疏甚富其自得而不忘世又如此公又间语侍御公曰士大夫是劄得脚住然后可以有为亦名言也敢并志云治十五年嵗次壬戍十一月望日后学吴郡杨循吉拜手谨书

介庵奏议六巻旧刻之姑苏三原公故里也公逝矣时缙绅知公者重其名思其手泽之新惟公不可见得见是集也斯可矣然乃不能应诸缙绅之求乃啚广之乃因旧本别为三集逾冬工始刻成读其辞直而不矫婉而不随危而不激仰承俞允播宣中外时则有若削兵权出侍近诛大奸恶以丕覃圣化华夏夷服想望风采是固圣明从谏好善之懿夫其转移孚动果敢剀毅公之精防固自有不可及者公殁之明年啓充来尹三原又三年奏议重刻说者谓公之质直如长孺心事如希文奏疏如包孝肃好学如卫武公表正乡闾如陈太丘一时出处屹然朝着俾善頼以有立是集也犹吾足征也惟公不可见得见是集也斯可矣遂藏枣于道书院并志嵗月以正徳七年壬申冬十有二月赐同进士出身知三原县事嘉州后学程啓充拜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萧子显
  卷二百十一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名山藏卷之八十一·何乔远
  卷五十五·佚名
  卷二百九·杨士奇
  卷二·王晫
  一三六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倭国传·沈约
  临川献王萧映传·萧子显
  蔡襄传·脱脱
  完颜斡鲁传·脱脱
  贺胜传·宋濂
  卷一百三十七·雍正
  卷二十五·雍正
  卷十·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45.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至德中,自监察御史出为转运使判官。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告犯赃罪,系姑苏狱久之。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

  • 卷四十 漢紀三十二·司马光

      起旃蒙作噩(乙酉),盡柔兆閹茂(丙戌),凡二年。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元年(乙酉、二五年)   春,正月,方望與安陵人弓林共立前定安公嬰為天子,聚黨數千人,居臨涇。更始遣丞相松等擊破,皆斬之。   鄧禹至箕關,擊破河東都尉,進圍

  • 通志卷六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二礼类第二【周官 仪礼 丧服 礼记 月令防礼 仪注】周官【注 义疏 论难 义类 音 图】周官礼十二卷【马融】周官礼十二卷【郑元注】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

  • ●续吴先贤赞卷之五·刘凤

    刘凤 王鏊 毛澄 吴一鹏 朱希周 盛洪 王倬 盛应期 陈察 方凤 周诏 顾日?拆臣 查应兆 杜庠黄暐 赵承谦 朱鸿渐 ○王鏊 王鏊者吴县人父朝用令光化始少时父挟游大胥辄下笔不休人惊传之倾一时叶公与中即拟之王忠肃翱奚元启

  • 第八章 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金毓黻

    吾国史家,能自造一史垂之百代,实始于司马迁,而成于班固,故吾前撰专章述之。至取诸家所作之史,为之阐明义例,商榷利病,则又始于刘知幾,而章学诚继之,前之马、班为作史家,未必不能评史,后之刘、章为评史家,亦尝有意于作史,必合而一之

  • 卷之末·沈有容

    (附)家言赠出塞(四首)宁海颂(十二章章八句)为仲兄五十初度纂(有序)赠出塞(四首)叔懋学一骑乘春出玉门,长安明月照离尊;丈夫莫负封侯骨,须定天骄报主恩。其二尔自吾家千里驹,霜蹄汗血羡长驱;一逢伯乐空群日,嘶向胡天夜月孤。其三从来壮

  • 王曾传·脱脱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998~1003),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以将作监丞通判济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四户部钱法凡鼓铸缗钱以资国用农末之交利百物之流转於是乎权衡焉过轻则民多私铸过重则民利盗毁权轻重之中以重二铢八十有八黍为率熔赤金和以白黑铅及锡依古九府圜法制之径八分轮郭外周中

  • 卷二十·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二十  明 傅逊 撰楚呉越昭王复国定公四年 初伍贠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呉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

  • 禹贡指南卷四·毛晃

    宋 毛晃 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漾水 解在梁州 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注云华阳国记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传序  暨夫(上其器反尔雅云暨与也说文从旦既声)。  逗机(上头候反字书逗留也说文逗亦止也从辵豆声下既希反考声云机明也孔注尚书微也说文发也从木几声传从手作

  • 化 声 序·太虚

    甲戌夏季,张居士化声登庐阜访予于大林,出其化声自叙,索予一言以为证。契阔九年,晤谈一室,复获新文饷阅,其喜可知已!曩读居士文,觉其佛学科学相阐发,彻禅宗而不疏,必于身心修养有过人者;今观自叙,乃知由仙入佛,早得于练气之术。透空

  • 异出菩萨本起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释迦文佛。前世宿命为人时。在夫娄多摩国。世世为善。无数世乃得为佛。佛为菩萨时。名摩纳。居山中。衣鹿皮衣。时入城。城名钵摩诃。王名耆耶。菩萨见城中匆匆。因问道中行者言。今日城中。何以匆匆

  • 涅槃宗要·元晓

    元晓师撰是经有其二门。一者略述大意。二者广开分别。述大意者。原夫涅槃之为道也无道而无非道。无住而无非住。是知其道至近至远。证斯道者弥寂弥暄。弥暄之故普震八声通虚空而不息。弥寂之故远离十相同真际而湛然。

  •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佚名

    沙门大照居士慧光集释夫大道融心显实一理。前后贤圣唯趣此门。悟者三界唯心。不悟随眠□□□乘宗定对相显。真了悟者知诸法寂然因缘立事假合成名。不了者著名住字取想奔耶。若欲摄妄归真染净平等者。要须注意观心。本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二·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众僧已受,即推目揵连子帝须为和尚;摩呵提婆为阿阇梨,授十戒;大德末阐提为阿阇梨,与具足戒。是时摩哂陀年满二十,即受具足戒,于戒坛中得三达智,具六神通漏尽罗汉。僧伽蜜多,阿阇梨名阿由波罗,和尚名昙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 释门正统·宗鉴

    佛教史书。南宋嘉熙元年(1237)宗鉴编纂。八卷。据此书卷七载,原为宋嘉定年间(1209—1224)吴克己撰,未脱稿而病故。宗鉴得吴本后,搜罗增益,重新分类,勒成八卷。此书参照正史体例,以记述天台宗师资源流和人物事迹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