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一

生徒七

外藩入学

外藩就学国子监者有琉球学有俄罗斯学俱不常设或该国王奏请奉

防俞允乃令其所遣陪臣子弟入学读书由监臣遴贡生为教习又派博士助教等官董之学成遣归

康熙二十三年册封使臣汪楫林麟焻自琉球还疏言中山王臣尚贞亲诣馆舎恳为转奏愿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得

防允行至二十七年琉球国王遣其子弟梁成楫郑秉均阮维新蔡文四人随贡使耳目官魏应伯至京

诏许其入监读书并

命所司安置得所寻选取肄业贡生一人令其教习博士一员専司董率祭酒司业时为稽察俾之讲习有成焉

三十年琉球国王臣尚贞疏奏前陪臣子弟入学已久乞许归养得

防遣归

五十九年册封使臣海寳等疏称中山王臣尚敬愿遣陪臣子弟入监读书得

防允行至雍正二年琉球国王遣其子弟郑秉哲郑谦蔡宏训至监秉哲等自陈愿学为四书五经义因遴防贡生李着为教习以训之时适博士缺员派学正顾防董率国子监堂上官以时稽察如旧制是年蔡宏训病故

特赐白金三百两以二百两交贡使附归其家以一百

两交礼部官于近京地方营塟

六年琉球官生郑秉哲等以父毋衰老倚闾望切请得归国终养经部议准前此琉球官生入监者由其国王疏请遣归始令其驰驿还国今郑秉哲等虽未经其国王疏请但恳乞归养乃人子之孝思且情词真挚可悯应请令其归国续奉

防照都通事例赏以大防縀各一匹里绸各一匹毛青布各四匹傔从二人亦赏毛蓝布各四匹礼部筵宴一次给驿令同贡使毛汝龙等返国又是年俄罗斯遣其陪臣子弟鲁喀佛多德宜畹喀喇西木米海拉等诣京恳请肄业

诏即旧防同馆设学

命王大臣简选助教引见以满洲助教胡什图汉助教

陈宪祖専掌教事学成遣归

乾隆六年定俄罗斯遣陪臣子弟入学习读清汉书国子监于满汉助教内简选二人専掌教事

十五年定俄罗斯学满汉助教遇有陞迁事故应更换者由监臣拣选八旗六堂助教文理明白者派令管理咨明吏部理藩院存案

二十二年册封使臣全魁周煌自琉球还疏言臣等奉使将旋中山王臣尚穆诣馆设宴送臣令陪臣通事向臣等致词恳请许其遣陪臣子弟入学部议应如所请令于应贡之年来学至二十五年礼部劄送琉球国陪臣子弟郑孝德梁允治蔡世昌金型入监本监选取防贡生潘相为教习以训廸之并派博士张鳯书助教林人櫆董率堂上官稽察如定制

二十五年梁允治金型相继病故

诏从雍正二年例赒防

二十六年恭遇

皇太后七旬万夀圣节琉球官生郑孝德等随国子监

肄业诸生恭

进诗册又呈请随班迎

驾时监臣为之代奏得

防允行十一月二十五日

皇上亲奉

安舆由

圆明园还

宫国子监官率诸生恭迎于西直门内时孝德等派助教二员率之跪于道左

上霁顔顾问

驾还宫

特赐孝德等縀匹

二十八年郑孝德蔡世昌在学三年颇知文艺所作性理论并骈体文俱有可观书法亦端楷时琉球国王臣尚穆遣耳目官马国器正议大夫梁煌等赍表请

防遣归部议如所请

诏赏赐筵宴如定制

外藩入学附

嘉靖五年琉球中山王遣官生蔡廷美等四人入学十一年归国【续文献通考】

【谨按元之启疆最为濶逺译之臣服者纷纶于史册而遣子入学独未之有故缀辑止自明始苐明自洪武初即有高丽琉球中山王山南遣子入学其后来者络绎又明史选举志载日本暹罗皆有官生入学嗣后沿为故事以皆在南监肄业与今国子监无渉故不详録】嘉靖十七年琉球中山王遣梁□等四人入国学至二十三年归国【同上】

嘉靖二十九年琉球来贡携陪臣子五人入国学【明史外国】

【谨按明永乐时滇蜀蛮官皆遣其子弟入监然徼内土官本属声教所暨则其向化来学分所应然而当时辄诧为盛事何所见之小也又其时太学前有交趾号舎盖成祖设以处交趾官生者考永乐时南交曽为郡县非外藩入学者比故并从刋削焉】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脱脱
  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三·柯劭忞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诛僧辩再立晋安王·蔡东藩
  第二十六回 许敬宗构陷三家 刘仁轨荡平百济·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司法部·费行简
  卷四十六·苏辙
  光绪五年·佚名
  澄斋日记 宣统三年辛亥·恽毓鼎
  卷五十六·杨士奇
  ●牧令须知卷四·刚毅
  卷三十八·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袤·唐圭璋

      袤字延仲,南北宋间人。卒于绍兴年间。   临江仙   补李后主词   樱桃结子春归尽,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何时重听玉骢嘶。扑帘飞絮,依约梦回时

  • 全闽诗话卷七·郑方坤

    ○明郑善夫郑善夫字继之闽县人弘治乙丑进士除戸部主事理浒墅闗正徳初逆瑾乱政力告得请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作迟清亭以见志焉居六载起改礼部祠祭武皇南狩与诸曹郎黄巩等跪阙门泣谏杖阙下寻复乞归嘉靖初用荐起南刑部改稽

  • 卷六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杏花村集唐询字彦猷钱唐人天圣中赐进士及第除工部员外郎擢起居注知制诰出知杭苏青三州拜翰林学士卒赠礼部侍郎有集昆山昔有人如此兹山得美名岩扃锁积翠谷

  • 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脱脱

        ◎历下   ○步月离第五   转终分:一十四万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   转终日:二十七日,余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   转中日:一十三日,余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   朔差日:一,余五千一百四,秒三

  • 卷三 仁智传·刘向

      卷三之一 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魏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ldquo;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

  • 卷三十八·五代(梁、唐、晋、汉、周)·蒋一葵

    【陈抟】 〔字图南。亳州真源人,与老子同乡里,自号扶摇子。唐僖宗封清虚处士。历五代乱离,游行四方,后隐居华阴山,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祖赐号希夷。〕 陈希夷尝举唐长兴中进士不第,遂不复干禄,乃

  • 卷二百七十四·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癸卯朔 龙轝度开平○甲辰○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御马监少监海寿至自行在致 大行皇帝遗命 皇太子哭恸几绝强起拜受命进荣等问故复恸哭 皇太孙亲王皆恸哭易服宫中设几筵朝夕哭奠 皇太子命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弘治十年二月癸酉朔故镇守云南太子太傅黔国公沐琮夫人王氏奏琮曾有平苗贼功乞追封王爵吏部言琮功已加太子太傅及银币之赐此外别无奇功可录于例难以追封从之○罢镇守宣府总兵官右都督马仪以巡抚等官劾其衰老贪利也○户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弘治元年五月甲子朔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言狭西甘凉乃古左贤王之地汉武始取之立酒泉张掖等郡以断匈奴右臂然汉唐之末皆不能守宋则全失之至是我朝立行都司 太皇文皇帝命官镇守正统初虏酋朵儿只伯为患赖靖远伯王骥定西

  • 说卦卷九·孔颖达

    说卦第九。[疏]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

  • 春秋左传补注卷四·惠栋

    元和惠栋撰廿二年传焉用圣人 风俗通曰圣者声也言闻声知情故曰圣家语顔回曰武仲世称圣人何休膏肓曰说左氏传者春秋之志非圣人孰能脩之言夫子圣人乃能脩之御叔谓臧武仲爲圣人是非独孔子箴之曰武仲者述圣人之道鲁人称

  • (十)朱子论宇宙之神·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论此宇宙之仁,此下当再述朱子论此宇宙之神。亦可谓理与气乃此宇宙之体,仁与神则是此宇宙之用。必兼此体用四者来看,乃见朱子宇宙论之全貌。横渠有言: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伊川则谓:鬼神者,造化之迹。朱子论鬼神,大

  •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居官门(共计十科,七十有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万恶之首,实唯邪淫。况居高位,式化匪轻〖式化,以自身为榜样教化民众〗。作君股肱,纳诲宜勤。为民父母,训俗须殷。敢竭刍荛,献之公庭。扩而充之,存乎其人。  翼赞皇猷第一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佚名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六万比丘俱。菩萨七万三千人。一一尊复各从十方佛刹。来到是间。悉得陀邻尼法。其欲无所挂碍。其心所念羞惭。多所忍而行。从是而得成。其心如金刚无能断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房舍揵度之余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时有比丘在僧地中作私房,有上座客比丘来语言:“起避上座。”彼答言:“不起。”问言:“何故耶?”答言:“是我私房。”诸比丘白佛,佛言:“应语令起。若起者善,若

  • 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十二善知识。第一尊法宝髻长者。第二普眼长者。第三甘露火王。第四大光王。第五不动优婆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王道渊

    明王玠纂图解注。以周敦颐《太极图》和金丹说为引,主要以佛教四大假合释清静说。又劝人持诵。

  • 先觉宗乘·圆信

    凡五卷。明代僧语风圆信(1571~1647)校订,郭凝之汇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收录师承明确之居士一一一人,及无名之居士七十三人,共计一八四人之机缘语要。所列举诸先觉者之一机一境、一语一言足为后世学人之明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