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贼盗律

【五门】律条十五并疏敕条一起请条二

盗亲属财物将人盗己家物

因盗杀伤人

贸易官物取人山野刈伐积聚物

略卖良贱和诱良贱略卖亲属詃诱雇卖良口

共盗并赃依首从法同谋行盗三度行盗公取窃取皆为盗部内有盗及容止盗

盗亲属财物将人盗己家物

诸盗缌麻小功亲财物者减凡人一等大功减二等周亲减三等杀伤者各依本杀伤论此谓因盗而误杀者若有所规求而故杀周以下卑幼者绞余条准此

【疏议曰】缌麻以上相盗皆据别居卑幼于尊长家强盗已于恐喝条释讫其尊长于卑幼家窃盗若强盗及卑幼于尊长家行窃盗者缌麻小功减凡人一等大功减二等周亲释曰周亲大功小功缌麻服具在假宁令后丧服制度内减三等杀伤者各依本杀伤论谓因盗误杀伤人若杀伤尊长卑幼名依本杀伤法注云此谓因盗而误杀者谓本心只欲规财因盗而误杀人者亦同因盗过失杀人依斗杀之罪不言伤者为伤罪稍轻听从误伤之法但杀人坐重虽误同斗杀论若实故杀自依故杀伤法若有所规求故杀周以下卑幼者绞即此条因盗是为有所规求故杀周以下卑幼者绞误杀者自依本斗杀伤论余条谓诸条奸及略和诱但是争竞有所规求而故杀周以下卑幼本条不至死者并绞故云余条准此

诸同居卑幼将人盗己家财物者以私辄用财物论加二等他人减常盗罪一等若有杀伤者各依本法他人杀伤纵卑幼不知情仍从本杀伤法坐之

【疏议曰】同居卑幼谓共居子孙弟侄之类将外人共盗己家财物者以私辄用财物论加二等案户婚律同居卑幼私辄用财者十匹笞十十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他人减凡盗一等谓卑幼将人盗物虽多罪止徒一年半他人减常盗罪一等其于首从自依常例若有杀伤者各依本杀伤法谓依故杀伤尊长卑幼法纵不知情他人亦依强盗杀伤法注云他人杀伤纵卑幼不知情仍从本杀伤法坐之谓卑幼不知他人杀伤之情仍从故杀伤法称坐之者不在除免加役流之例若他人误杀伤尊长卑幼不知情亦依误法其被杀伤人非尊长者卑幼不知杀伤情唯得盗罪无杀伤之坐其有知情并自杀伤者各依本杀伤之法

【问曰】卑幼将人盗己家财物以私辄用财物论加二等他人减常盗一等若卑幼共他人强盗者律无加罪之文未知更加罪以否

【答曰】强之与窃罪状不同案职制律贷所监临财物强者加二等余条强者准此诸亲相盗罪有等差将人盗己家财物者加私辄用财物二等更无强盗之文止明杀伤之坐若杀伤罪重从杀伤法科如杀伤坐轻即准强者加二等此是一部通例故不条别生文

因盗杀伤人

诸因盗而过失杀伤人者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得财不得财等财主寻逐遇他死者非其共盗临时有杀伤者以强盗论同行人不知杀伤情者止依窃盗法

【疏】诸因盗而过失杀伤人者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注云得财不得财等财主寻逐遇他死者非【议曰】因行窃盗而过失杀伤人者以其本有盗意不从过失收赎故以斗杀伤论其杀伤之罪至死者加役流注云得财不得财等释曰等犹同也谓得财与不得财并从斗杀伤科财主寻逐遇他死者非谓财主寻逐盗物之贼或坠马或落坑致死之类是遇他故而死盗者唯得盗罪而无杀伤之坐

又云其共盗临时有杀伤者以强盗论同行人不知杀伤情者止依窃盗法【议曰】谓共行窃盗不谋强盗临时乃有杀伤人者以强盗论同行人而不知杀伤情者止依窃盗法谓同行元谋窃盗不知杀伤之情止依窃盗为首从杀伤者依强盗法

贸易官物取人山野刈伐积聚物

诸以私财物奴婢畜产之类余条不别言奴婢者与畜产财物同贸易官物者计其等准盗论官物贱亦如之计所利以盗论其贸易奴婢计赃重于和诱者同和诱法

【疏议曰】以私家财物奴婢畜产之类或有碾硙邸店庄宅车船等色故云之类注云余条不别言奴婢者与畜产财物同谓反逆条中称资财并没官不言奴婢畜产即是总同财物又厩库律验畜产不以实者一笞四十三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若以故价有增减赃重者计所增减坐赃论即无验奴婢之文若验奴婢不实者亦同验畜产之法故云余条不别言奴婢者与畜产财物同贸易官物者谓以私物贸易官物计其等准盗论假将私奴贸易官奴其奴各直绢五匹其价虽等仍准盗论合徒一年注云官物贱亦如之谓私奴直绢十匹博官奴直绢五匹亦徒一年计所利以盗论谓以私物直绢一匹贸易官物直绢两匹即一匹是等合准盗论监主之与凡人并杖六十一匹是利以盗论凡人亦杖六十有倍赃若是监临主掌加罪二等合杖八十应累并者皆将以盗累于准盗加罪之类除免倍赃各尽本法注云其贸易奴婢计赃重于和诱同和诱法假有监临之官以私奴婢直绢三十匹贸易官奴婢直绢六十匹即是计利三十匹监临自盗合绞凡人贸易奴婢计利五十匹即合加役流以本条和略奴婢罪止流三千里虽监临主守亦同即于此条贸易不可更重故云同和诱法并流三千里

诸山野之物已加功力刈伐积聚而辄取者各以盗论

【疏议曰】山野之物谓草木药石之类有人已加功力或刈伐或积聚而辄取者各以盗论谓各准积聚之处时价计赃依盗法科罪

略卖良贱和诱良贱略卖亲属詃诱雇卖良口

诸略人卖略略卖人不和为略十岁以下虽和亦同略法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因而杀伤人者同强盗法和诱者各减一等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皆流二千里卖未售者减一等下条准此即略和诱及和同相卖他人部曲者各减良人一等

【疏】诸略人略卖人注云不和为略十岁以下虽和亦同略法又云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注云因而杀伤人者同强盗法【议曰】略人者谓设方略而取之略卖人者或为经略而卖之注云不和为略十岁以下虽和亦同略法为奴婢者不共和同即是被略十岁以下未有所知易为诳诱虽共安和亦同略法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并绞略人为部曲者或有状验可凭堪诘知实不以为奴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为弟侄之类亦同徒三年注云因而杀伤人者同强盗法谓因略人拒斗或杀若伤同强盗法既同强盗之法因略杀伤旁人亦同因略伤人虽略人不得亦合绞罪其略人拟为奴婢不得又不伤人以强盗不得财徒二年拟为部曲徒一年半拟为妻妾子孙者徒一年在律虽无正文解者须尽犯状消息轻重以类断之为奴婢者即与强盗十匹相似故略人不得唯徒二年为部曲者本条减死一等故略未得徒一年半为妻妾子孙者减二等故亦减强盗不得财二等合徒一年

又云和诱者各减一等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皆流二千里卖未售者减一等注云下条准此又云即略和诱及和同相卖他人部曲者各减良人一等【议曰】和诱谓和同相诱减略一等为奴婢者流三千里为部曲者徒三年为妻妾子孙者徒二年半若和同相卖谓元谋两和相卖为奴婢者卖人及被卖人罪无首从皆流二千里其数人共卖他人自依首从之法卖未售释曰卖了为售者减一等谓和同相卖未售事发各徒三年注云下条准此谓下

条得逃亡奴婢而卖未售及卖周亲卑幼及子孙之妇等为奴婢未售者亦减一等故云准此即略和诱和同相卖他人部曲者谓略他人部曲为奴婢者流三千里略部曲还为部曲者合徒三年略为妻妾子孙徒二年半和诱者各减一等和诱部曲为奴婢徒三年还为部曲徒二年半为妻妾子孙徒二年若共他人部曲和同相卖为奴婢减流一等徒三年为部曲者徒二年半故云各减良人一等其略和诱缌麻以上亲部曲客女者律虽无文令有转事量酬衣食之直不可同于凡人亦须依盗法而减缌麻小功部曲减凡人部曲一等大功减二等周亲减三等

【问曰】部曲客女被人所诱将为妻妾子孙而和同遂去诱者已有罪名去者合得何罪

【答曰】名例律共犯罪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背主受诱即当此条准其罪坐减诱者罪一等自余受诱律无正文者并合从坐科罪若逃亡之罪重者依律例当条虽有罪名所为重者自从重

诸略奴婢者以强盗论和诱者以窃盗论各罪止流三千里虽监临主守亦同即奴婢别赍财物者自从强窃法不得累而科之若得逃亡奴婢不送官而卖者以和诱论藏隐者减一等坐之即私从奴婢买子孙及乞取者准盗论乞卖者与同罪虽以为良亦同

【疏】诸略奴婢者以强盗论和诱者以窃盗论各罪止流三千里注云虽监临主守亦同又云即奴婢别赍财物者自从强窃法不得累而科之【议曰】略奴婢者亦谓不和经略而取计赃以强盗论和诱者谓两共和同以窃盗论各依强窃为罪其赃并合倍备各罪止流三千里注云虽监临主守亦同谓虽是监临主守应加亦同罪止流三千里即奴婢别赍财物者谓除奴婢身所著衣服外剩有财物自从强窃法因略者一尺徒三年二匹加一等和诱者一尺杖六十一匹加一等各从一重科之并不得将奴婢之身累并财物同断故云自从强窃法不得累而科之其奴婢身别赍财略诱者不知有物止得略诱本罪赃不合科如其知者财虽奴婢将行合同强窃法其略诱良人或部曲客女衣服外有财者亦同强窃盗法不取入己者良人部曲合有资财不在坐限

又云若得逃亡奴婢不送官而卖者以和诱论藏隐者减一等坐之即私从奴婢买子孙及乞取者准盗论乞卖者与同罪注云虽以为良亦同【议曰】凡捉得逃亡奴婢依令五日内合送官司其有不送而私卖者以和诱论计赃依盗法即私藏隐者减盗罪一等坐之即私从奴婢买子孙及乞取者或买或乞各平所乞买奴婢之价计赃准盗论并不在除免倍赃监临加罪加役流之例乞卖者与同罪谓奴婢将子孙乞人及卖与人并与买乞者同罪注云虽以为良亦同谓乞买者虽将为良人亦与充贱罪同诸略卖周亲以下卑幼为奴婢者并同斗殴杀法无服之卑幼亦同即和卖者各减一等其卖余亲者各从凡人和略法【疏议曰】周亲以下卑幼者谓弟妹子孙及兄弟之子孙外孙子孙之及从父弟妹并谓本条杀不至死者假如斗杀弟妹徒三年杀子孙徒一年半若略卖弟妹为奴婢同斗杀法徒三年卖子孙为奴婢徒一年半之类故云各同斗殴杀法如本条杀合至死者自入余亲例无服之卑幼者谓已妾无子及子孙之妾亦同卖周亲以下卑幼从本杀科之故云亦同假如杀妾徒三年若略卖亦徒三年之类即和卖者各减一等谓减上文略卖之罪一等和卖弟妹徒二年半和卖子孙徒一年之类其卖余亲各从凡人和略法者但是五服之内本条杀罪合至死者并名余亲故云从凡人和略法

【问曰】卖妻为婢得同周亲卑幼以否

【答曰】妻服虽是周亲不可同之卑幼故诸条之内每别称夫为百代之始敦两族之好本犯非应义絶或准周幼之亲若其卖妻为婢原情即合离异夫自嫁者依律两离卖之充贱何宜更合此条卖周亲卑幼妻固不在其中只可同彼余亲从凡人和略之法其于殴杀还同凡人之罪故知卖妻为婢不入周幼之科

【又问】名例律云家人共犯止坐尊长未知此文和同相卖亦同家人共犯以否

【答曰】依例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依本条此文卖周亲卑幼及兄弟子孙外孙之妇卖子孙及已妾子孙之妾

各有正条被卖之人不合加罪为其卑幼合受处分故也其卖余亲各从凡人和略法既同凡人为法不合止坐家长

诸知略和诱和同相卖及略和诱部曲奴婢而买之者各减卖者罪一等知祖父母父母卖子孙及卖子孙之妾若已妾而买者各加卖者罪一等展转知情而买各与初买者同虽买时不知买后知而不言者亦以知情论

【疏】诸知略和诱和同相卖及略和诱部曲奴婢而买之者各减卖者罪一等【议曰】谓知略和诱和同相卖等情而故买之者各减卖者罪一等谓各依其色准前条减卖人罪一等假有人知略卖良人为奴婢而买之者从绞上减一等合流三千里之类

又云知祖父母父母卖子孙及卖子孙之妾若已妾而买者各加卖者罪一等注云展转知情而买各与初买者同虽买时不知买后知而不言者亦以知情论【议曰】若略和诱他人而卖得罪已重故买者减卖者罪一等若知祖父母卖子孙以下得罪稍轻故买者加卖者罪一等假有父祖卖子孙为奴婢依斗杀法合徒一年半知而买者加罪一等徒二年之类注云展转知情而买有甲知他人祖父卖子孙而买复与乙乙又卖与丙展转皆知卖子孙之情而买者各与初买者同谓甲乙丙俱合徒二年若初买之时不知略诱和同相卖之情买得之后访知即须首告不首告者亦以知情论各同初买之罪

【问曰】知略和诱充贱而取为妻妾合得何罪

【答曰】知略和诱和同相卖而买之者各减卖者罪一等其略为部曲客女减为贱罪一等为妻妾子孙又减一等即是从贱为妻妾减罪二等通初买减三等假有知略良为婢合绞买为婢减一等买为客女减二等娶为妻妾减三等举斯一节即买余色减罪可知

诸知略和诱及强盗窃盗而受分者各计所受赃准窃盗论减一等知盗赃而故买者坐赃论减一等知而为藏者又减一等

【疏议曰】知略和诱人及略和诱奴婢或强盗窃盗若知情而受分者为其初不同谋故计所受之赃准窃盗论

减一等假有知人强盗受绢五匹者减窃盗一等合杖一百之类其知盗赃故买坐赃论减一等谓知强窃盗赃故买十匹合杖一百知而故藏又减一等合杖九十其余犯赃故买及藏者律无罪名从不应为流以上从重徒以下从轻

【准】唐天成元年十月三日敕节文京城诸道若不是正口不得私书契券辄卖良人臣等参详请应有詃诱良口勾引逃亡奴婢与货卖所盗资装者其詃诱勾引之人头首处死从减一等良口奴婢并准律格处分如居停主人不是詃诱勾引之人庸行科断其或分受赃物请准建隆三年二月十一日窃盗敕条科断计赃钱满五贯文足陌者减死一等如有将良口于蕃界货卖者其居停主人知情不告官者亦处死

共盗并赃依首从

同谋行盗三度行盗公取窃取皆为盗部内有盗及容止盗诸共盗者并赃论造意及从行而不受分即受分而不行各依本首从法若造意者不行又不受分即以行人专进止者为首造意者为从至死者减一等从者不行又不受分笞四十强盗杖八十若本不同谋相遇共盗以临时尃进止者为首余为从坐共强盗者罪无首从主遣部曲奴婢盗者虽不取物仍为首若行盗之后知情受财强盗窃盗并为窃盗从【疏】诸共盗者并赃论造意及从行而不受分即受分而不行各依本首从法【议曰】共行盗者并赃论假有十人同盗得十匹人别分得一匹亦各得十匹之罪若造意之人或行而不受分或受分而不行从者亦有行而不受分或受分而不行虽行受有殊合依本首从为法止用一人为首余为从坐假有甲造意不行受分乙为从行而不受分仍以甲为首乙为从之类

又云若造意者不行又不受分即以行人专进止者为首造意者为从至死者减一等从者不行又不受分笞四十强盗杖八十【议曰】假有甲造意行盗而不行所盗得财又不受分乙丙丁等同行乙为处分方略即行人专进止者乙合为首甲不行为从其强盗应至死者减死一等流三千里虽有从名流罪以下仍不得减其共谋窃盗从

者不行又不受分笞四十若谋强盗从者不行又不受分杖八十

又云若本不同谋相遇共盗以临时专进止者为首余为从坐注云共强盗者罪无首从【议曰】行盗本不同谋相遇共盗者即以临盗之时专进止者为首余皆为从注云共强盗者罪无首从谓强盗虽本不同谋但是同行并无首从

又云主遣部曲奴婢盗者虽不取物仍为首若行盗之后知情受财强盗窃盗并为窃盗从【议曰】主遣当家部曲奴婢行盗虽不取所盗之物主仍为行盗首部曲奴婢为从若部曲奴婢私自行盗主后知情受财所受多少不限强之与窃并为窃盗从假有部曲等先强盗窃盗得财主后知情受绢五匹合杖一百之类

【问曰】有人行盗其主先不同谋乃遣部曲奴婢随他人为盗为遣行人元谋作首欲令部曲奴婢主作首

【答曰】盗者首出元谋若元谋不行即以临时专进止为首今奴婢之主既不元谋又非行色但以处分奴婢随盗求财奴婢之此行由主处分今所问者乃是他人元谋主虽驱使家人不可同于盗者元谋既自有首其主即为从论计入奴婢之赃准为从坐假有奴婢逐他人总盗五十匹绢奴婢分得十匹奴婢为五十匹从徒三年主为十匹从合徒一年之类

诸共谋强盗临时不行而行者窃盗共谋者受分造意者为窃盗首余并为窃盗从若不受分造意者为窃盗从余并笞五十若共谋窃盗临时不行而行者强盗其不行者造意受分知情不知情并为窃盗首造意者不受分及从者受分俱为窃盗从

【疏】诸共谋强盗临时不行而行者窃盗共谋者受分造意者为窃盗首余并为窃盗从若不受分造意者为窃盗从余并笞五十【议曰】假有甲乙丙丁同谋强盗申为首临时不行而行者窃盗甲虽不行共谋受分甲既造意为窃盗首余行者并为窃盗从甲若不受分复不行为窃盗从从者不行又不受分笞五十前条窃盗从不行又不受分笞四十此条笞五十者为元谋强盗故也

又云若共谋窃盗临时不行而行者强盗其不行者造意受分知情不知情并为窃盗首造意者不受分及从者受分俱为窃盗从【议曰】同谋行窃盗临时有不行之人而行人自为强盗其不行者是元谋造意受强盗赃分不限知情不知情并为窃盗首其造意者不受分及从者受分俱为窃盗从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三盗止数赦后为坐其于亲属相盗者不用此律

【疏议曰】行盗之人实为巨蠹屡犯明宪罔有悛心前后三入刑科便是怙终其事峻之以法用惩其罪故有强盗窃盗经断更为三犯徒者沆二千里三犯流者绞亦谓断后又为者其未断经降虑者不入三犯之限注云三盗皆据赦后为坐谓据赦后三犯者不论赦前犯状为数亲属相盗者不用此律谓自依亲属本条不用此三犯之律案职制律亲属谓缌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假有于堂兄弟妇家及堂兄弟男女婚姻之家犯盗徒流以上并不入三犯之例

【问曰】有三犯死罪会降皆至流徒或一两度止犯流徒或一两度从死会降总成三犯亦同三犯流徒以否

【答曰】律有赦后之文不言降前之犯死罪会降止免极刑流徒之科本法仍在然其所犯本坐重于正犯徒流准律而论总当三犯之例臣等参详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如已经官司两度断遣至第三度更犯不问赃物多少处死所犯度数并取赦后论坐

诸盗公取窃取皆为盗器物之属须移徙阑圈系闭上属须絶离常处放逸飞走之属须专制乃成盗若畜产伴类随之不并计即将入己及盗其母而子随者皆并计之

【疏议曰】公取谓行盗之人公然而取窃取谓方便私窃其财皆名为盗注云器物之属须移徙者谓器物钱帛之类须移徙离于本处珠玉宝贷之类据入手隐藏纵未将行亦是其木石重器非人力所胜应须驮载者虽移本处未驮载闲犹未成盗但物有巨细难以备论略举纲目各准临时取断阑圈系闭之属须絶离常处谓马牛駞骡之类须出阑圈及絶离系闭之处放逸飞走之属谓鹰犬之类须专制在已不得自由乃成为盗若畜产伴类随之假有盗马一匹别有马随不合并计为罪即因逐伴而来遂将入己及盗其母而子随之者皆并计为罪

诸部内有一人为盗及容止盗者里正笞五十坊正村正亦同三人加一等县内一人笞三十四人加一等部界内有盗发及杀人者一处以一人论杀人者仍同强盗之法州随所管县多少通计为罪各罪止徒二年强盗者各加一等以长官为首佐职为从即盗及盗发杀人后三十日捕获他人自捕等主司各勿论限外能捕获追减三等若军役所有犯队正以上折冲以下各准部内征人冒名之法同州县为罪

【疏】诸部内有一人为盗及容止盗者里正笞五十注云坊正村正亦同又云三人加一等县内一人笞三十四人加一等注云部界内有盗发及杀人者一处以一人论杀人者仍同强盗之法【议曰】部内谓州县乡里所管之内百姓有一人为盗及容止盗者谓外盗入境所部容止所管里正笞五十注云坊正村正亦同谓得罪亦同里正三人加一等四人行盗合杖六十县内一人笞三十谓县内一人行盗县令笞三十四人加一等有五人行盗即笞四十之类注云部界内有盗发谓里正等以上部界之内有盗发及杀人者一处以一人论谓一处盗发同部内一人行盗一处杀人同一人行强盗故云一处以一人论杀人者仍从强盗之法下文强盗者加一等杀人者亦加一等与强盗同即是部内有一人强盗者里正等杖六十虽非部内人但当境内强盗发亦准此容止杀人贼者亦依强盗之法

又云州随所管县多少通计为罪各罪止徒二年强盗者各加一等注云皆以长官为首佐职为从【议曰】州随所管县多少通计为罪各罪止徒二年谓州县里正坊正村正等并罪止徒二年强盗者各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半上注云杀人同强盗之法故知杀人及发处若容止各准强盗加之其通计之法已于户婚律解讫注云以长官为首佐职为从但宣风道俗肃清所部长官之事故以长官为首即刺史县令阙者以次官当之既云佐职为从即罪不及主典

又云即盗及盗发杀人后三十日捕获注云他人自捕等又云主司各勿论限外能捕获追减三等若军役所有犯队正以上折冲以下各准部内征人冒名之法同州县为罪【议曰】谓部内有人行盗及当境盗发及部内人杀他人及境内人被他杀事发后三十日自捕获并他人捕获主司各勿论并得免罪若三十日限外能捕获者追减三等称追减者虽结正讫仍得减之若已经奏决者依捕亡律不在追减之例其军役有犯谓行军及领军人徭役之所有犯盗及杀人事发若容止盗者队正队副以上折冲以下得罪并准部内征人冒名之法同州县为罪谓队正队副团内一人为盗及容止盗者若有盗发之所窃盗者各笞五十若是强盗及杀人若被杀之处每事各加一等校尉旅师减队正队副一等折冲果毅准所管校尉多少通计为罪假如部内一人为盗及容止盗者里正笞五十三人加一等计队正同里正亦一人笞五十三人加一等计二十五人罪止徒二年旅师校尉一人笞四十二十五人罪止徒一年半折冲果毅假管三校尉三人笞四十七十五人徒一年半管四校尉者四人笞四十一百人罪止徒一年半同州县为罪长官为首佐职为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欧阳修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张廷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九·乾隆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张岱
  卷十五·张廷玉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提要·岳珂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七·吴任臣
  齐东昏褚皇后传·李延寿
  三十八年·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高茂卿

    (搽旦扮李氏同二净福童、安童上)(搽旦诗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老身姓李,夫主姓韩。夫主早年亡化过了,所生两孩儿,一个唤福童,一个唤安童。有个小叔叔是韩弘道,婶子儿张二嫂,泼天也似家私,他掌把着

  • 卷四·李贺

    艾如张锦襜褕,绣裆襦。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翦刻?中藏祸机不可测。上云乐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三千宫女列

  • 第五回 随驾大臣·德龄

    我时常在想:如果朝廷上没有了这些外貌似乎很端庄严肃的大臣之后,国家的一切政事,会不会就此停顿;或者只是象一头马丢掉了它的长尾巴一般的绝不发生影响,因为我瞧他们除掉在太后跟前端端整整地站着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情

  •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李定夷

    鄂省女子师范学校三年级乙班师范生陈毓龄,系黄冈县人。年念岁,勤苦求学,素为同校所敬仰。日前忽在校中后园水池内溺毙,闻其致死原因,因有同班生李芳素与陈相善。某日轮李值日,例应与校监共桌饮膳。李惧见其金戒指,被责奢华。

  • 卷三·韩菼

    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史可法自白洋河失守,踉跄奔扬州,闭城御敌。至廿四日未破城前,禁门之内,各有守兵,予住宅新城东杨姓将守焉。吏卒棋布,予宅寓有二卒,左右邻舍亦然,践踏无所不至,供给日费银千余,将不能继,不得已共谋为主者觞。

  •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佚名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六日江南道监察御史臣莫瞻菉跪奏,为请就近重校三分书,以归画一事。恭照钦定四库全书,近屡蒙我皇上指示错谬,派令多员详加校阅,已可依限竣事。

  • 颜之推传·李延寿

    颜之推字介,琅笽临沂人,祖父颜见远,父亲颜协,都因忠义刚烈受到称赞。世代擅长《周官》和《左传》,《南史》都有传。  颜之推十二岁那年,遇见梁朝湘东王亲自讲解《庄子》、《老子》,颜之推就置身其学生之中。虚无的言谈不是

  • 卷一百九·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宋 宋敏求 编政事禁约下禁断锦绣珠玉勅禁断腊月乞寒勅禁别宅妇人诏禁止街坊轻浮言语勅禁杀害马牛驴肉勅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条贯立戟勅禁天文

  • 卷六十、法越交兵及和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九年,春三月,命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驰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节制广东、广西、云南三省防务。安南自故广南王裔孙阮福映得法人之援,以嘉庆七年,恹复旧领,受中国册封,改称越南国王,后法人至越南,索酬金,国王靳之

  • 四十六年·佚名

    (庚子)四十六年清康熙五十九年 二月2月4日○辛丑,右議政李健命請寢京城女巫驅逐之令。先是,妖巫肆行閭閻,民風日蠱,臺閣請依舊典逐去,漢城府旣盡驅出矣。爲大臣者,不思修舊典革巫風,而乃反汲汲招入,崇長之不暇,其與西門豹沈巫之

  • 春秋纂言总例卷五·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總例卷五   元 吳澄 撰軍禮伐【趙氏曰凡師稱罪致討曰伐】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桓五】【以上從伐者一左傳曰王以諸侯伐鄭永嘉陳氏曰春秋之法有天子在則其諸侯稱人有諸侯在則其大夫稱人曰蔡

  • 主席雪窦寺法语·太虚

    ──二十一年重阳日记──步抵山门下,说法语云:  八字打开,  一尘不立,  四明第一山,  中道从容入。暨向弥勒佛又说法语云:  摄化阎浮,  应居兜率,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复又转入弥勒佛龛后,向韦驮菩萨说法语

  • 撰集百缘经卷第四·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出生菩萨品第四  (三一)莲华王舍身作赤鱼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秋果熟时。将诸比丘。游行聚落。啖食果蓏。皆不消化。多有疟疾。种种病生。不能坐禅读诵行道。尔时阿难。前

  • 阿育王传卷第二(本缘之余)·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王又问言。庄严生时。其事云何。树神答言。语所不及。言不能宣。今当略说。便作偈言。  身出金色光  人天所乐见  大地山海动  如船在海浪  王以百千两金。置此处起塔而去

  • 卷第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二门第十子摄颂难陀因缘之余佛告难陀。凡胎生者是极苦恼。初生之时或男或女堕人手内。或以衣裹安在日中。或在阴处或置摇车。或居床席怀抱之内。由是因缘皆受

  • 溪蛮丛笑·朱辅

    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佬,风声气习,大略相似。”

  •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侯善渊

    古代内丹术书。宋侯善渊(太玄子)注。一卷。实为修炼时颂读的一篇咒词。据称颂读之可“护命养生,神明佑助”。咒词每句均加注解,以显明要义。如“我命著我”句注:“性命俱备,精气神全。颂曰:‘养气全神别有方,安魂定魄

  • 台湾郑氏纪事·川口长孺

    三卷。川口长孺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一书。凡事注出处所抵牾之处,辨析异同,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