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关于在君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李祖鸿先生写的《留学时代的丁在君》(《独立》第二○八期)有很详细很动人的纪录。在君自己的《苏俄旅行记》的“楔子”第四段(《独立》第一○七期),写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路过伦敦时“偷空到我十八岁进中学的乡镇去了一趟”的一个下午,足足写了四千字,真是写的有声有色,细腻亲切,是最有趣味的一篇文字。我现在写他留学英国的七年,全靠这两件资料。

在君自己有一段概括的叙述:

我是1904年到英国去的。……幸亏〔在蔼丁堡〕无意中遇见了一位约翰斯密勒医生。(李文误作“司密士”,又注英文Smith,似应作JohnSmiller?)他是在陕西传过教的,知道我是穷学生,劝我到乡下去进中学。于是我同我的朋友李祖鸿同到英国东部司堡尔丁(Spalding)去。这是一个几百户的乡镇,生活程度很低。我一个星期的膳宿费不过十五个先令(合华币不过三十元一月),房东还给我补袜子。中学的学费一年不过一百余元,还连书籍在内。我在那里整整的过了两年:书从第一年级读起,一年跳三级,两年就考进了剑桥大学。

斯密勒先生是本地的绅士,他不但给我介绍了学校,而且因为他的关系,所有他的亲戚朋友都待我如家人一样。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不是这家喝茶,就是那家吃饭,使我有机会彻底的了解英国中级社会的生活。

我是1906年离开中学的,以后只有1909年去过一次。

他在二十四年后又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去,还有不少的老朋友很热烈的欢迎他,很亲切的同他叙述二十九年前的旧人旧事。有几段故事是应该收在这篇传记里的。

例如这一段:

出了学校向右手转不几步就到了维兰得河边的小桥。当年我住在河的右岸,每天要经过此桥四次。从寓所到学校不过十分钟,但是遇到雨雪也就很狼狈。记得第一年冬天,鞋子穿破了,没有钱买新的。一遇下雪,走到这座桥,袜子一定湿透了。从学校回家,当然可以换袜子的。可是袜子只有两双,一双穿在脚上,一双在洗衣坊里。没法子,只好把湿袜子脱下来在火上烘。吃中饭的时候,往往湿袜子没有烘干,就得穿上跑回学校上课去。

又如这一段:

出了药房门,沿河走去,早望见法罗(Farrow)在门前等我。他欢天喜地的接着我进去。……他同我向各处看了一遍:“这是你以前睡过的房子。这是你教我解剖田鸡的临时试验室。……你同班最要好的几个人都很好。司金诺得了文学博士,现任沙赖省最大的中学校长。……你记得吗?当你没有升级以前,第一都是他考的。等到你考在他前面,他不服气,到教员桌子去偷看你的卷子。看了之后,他反特别同你要好起来。”

又如这一段:

梅(May)贝迟同我去看……班奈儿夫人,她今年八十二岁了。一进门看见她和她的第三第五两个女儿坐在家里做活。……班奈儿夫人的第五个女儿对我说:“你还练习钢琴吗?我记得你跟我学了两星期就能够弹Home!SweetHome!”我笑道:“你不要挖苦我了。你难道不记得:后来在钢琴上弹那个调子的时候,我一点听不出。你气极了,就不肯再教我了?”“不错。你的耳朵是差一点!”

在君和我都没有音乐的耳朵,他曾亲口告诉我这个笑话。

他在中学时,不但曾学弹钢琴,还曾学骑马。那天他去拜访一位顾克(Cook)先生,老先生已成了疯子,老太太也龙钟了,都不认识他了。他惘然的走了出来。

到了门口,一个白头的老仆对我说道:“老太太不认得你了,我却没有忘记你。你记得我在这边草地上教过你骑马吗?”“怎么不记得!你故意的把马打了乱跑,几乎把我摔死!”“哈哈!他们那时都说你如何聪明。想不到你骑马那样不中用!”

但是在君骑马的本事并不是“那样不中用”。这一点,我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他在《漫游散记》的第七节(《独立》第十四期),曾详细的叙述他学骑马的经验:

我十几岁在日本的时候,就到体育会去学骑马。教授站在场子中间,拿一根长绳子拴住马,再拿一根很长的鞭子把马打了转圈子跑。初学时,马跑的慢。以后逐渐加快。等到练习了许多时,马跑快了也掉不下来,教授就叫你把脚蹬去了骑。再等几天,不但脚蹬去了,缰绳也得放下,两只手先交叉在前胸,再交叉在后背,单靠两条腿夹住马背。我初学的时候进步的很快。但是到了把脚蹬去了,就常常要掉下来。等到把缰绳放了,一两分钟之内一定摔在地上。学来学去,一点进步也没有,一失望就不学了。

这是他在日本学骑马的经验,可以补充李祖鸿、汤中两位先生的追忆。以下他叙述他在英国学骑马的经过:

“到了欧洲,七年不骑马”——他忘了那个仆人在草地上教他骑马的事了。“从前所学的一点工夫都忘记了。一直等到要回国来的那一年,为预备旅行,又到马术学校去上课。那里的教法没有日本的复杂。你骑上马,教员在旁边看着。先颤着小走,再颤着大走,再学奔驰。等到奔驰不至于容易摔下来,就教你打着马跳过一根离地二三尺高的木杠。我学的成绩和从前一样,起初学的很快,但是到了奔驰的时候总不免要摔几交。一到跳木杠子,没有一回能够骑住!”

他自己的结论是:“一个人为天才所限,纵然积极训练,到了相当的程度以后,很难再向前进一步的。”

在君说他在中学两整年,“一年跳三级,两年就考进了剑桥大学。”但他在剑桥大学只住了半年,就决定离开了。他离开剑桥,主要原因是经济上支持不了。他那时还只靠家中寄钱,其中一部分是泰兴县的公费。他曾上书给两江总督端方,端方曾指令泰兴县每年津贴几百元的公费(见文涛先生文)。但剑桥大学的生活不是一个穷学生担负得起的,所以在君在1906年的年底就决定不再进剑桥了。因为英国学校的学年中间不能改进别的大学,他就到欧洲大陆去游历,在瑞士的罗山(Lausanne)住的最久。

1907年夏天,他到苏格兰的葛拉斯哥(Glasgow),他自己在本城的工科学院(TechnicalCollege)预备明年考伦敦大学的医科,又邀他的朋友李祖鸿来进本地的美术学校。

1908年,在君考伦敦大学的医科,有一门不够及格。这是他一生不曾有过的失败。他从此抛弃了学医的志愿,改进了葛拉斯哥大学,专习动物学,以地质学为副科之一。到了第三年(宣统二年,1910),他的主科动物学之外,还有余力,他又添了地质学为主科,地理学为副科。“到1911年,他是葛拉斯哥大学的动物学和地质学双科毕业”。(见李祖鸿文)

他在葛拉斯哥大学的时期,得中国驻英公使汪大燮的帮助,补了每月十镑的半官费。到最后的一年,他有补全官费的希望。但他因为将要回国,请求把官费让给李祖鸿。李君不但补了全官费,还领得1911年1月到5月追补的官费一百多镑。李君和在君留英七年,总是有无相通的,他知道在君性好游历,屡次游历欧洲大陆,还想回国时游历中国内地,所以他就把这补领的一百多镑送给在君,作为旅行中国内地的游资。于是丁在君就在1911年的4月离开英国,5月初经过西贡海防,搭最近刚通车的滇越铁路,进入云南,5月10日到劳开——滇越路的第一天的宿站,在红河的右岸,对岸的河口就是云南的地方了。他在那一天记着:

我在1911年5月10日……到了劳开,距我出国留学的时候,差不多整整的七年。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并序)·温睿临
  二百一十九 曹(兆页)奏报杭州各属被灾情形摺附单一件·佚名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第二节鱼塭·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李焘
  五四 秋瑾·周作人
  卷六·杨大雅
  勿吉传·魏收
  任圜传·薛居正
  韩企先传·脱脱
  尤时熙传·张廷玉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司马光
  清末京报琐谈·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彭定求

        卷440_1 【江南谪居十韵】白居易   自哂沉冥客,曾为献纳臣。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   才展凌云翅,俄成失水鳞。葵枯犹向日,蓬断即辞春。   泽畔长愁地,天边欲老身。萧条残活计,冷落旧交亲。   草合门无

  • 卷一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178_1 【酬谈少府】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卷178_2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李

  • 卷四十·陈廷敬

    目  录 九调十二体,附编 清平调三首 水调歌十一首 凉州歌五首 伊州歌十首 陆州歌七首 调笑令十首又一体八首 又一体十二首 九张机十一首又一体九首 梅花曲三首 薄 媚十首

  • 卷五·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五明 李攀龙 编宋乐府丁督防歌【孝武帝】督防北征去相送落星墟帆樯如芒柽督防今何渠代放歌行【鲍照】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冠葢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素

  • 卷八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八器用鲸鱼灯赋         【魏】殷 臣横海之鱼厥号惟鲸普彼鳞族莫之与京大秦美焉乃观乃详写载其形托于金灯隆脊矜尾鬐甲舒张垂首俛眎蟠于华房状欣欣以竦峙若将飞而未翔懐兰膏

  • 卷四十六·黄以周

      徽宗   △宣和五年(癸卯,一一二三)   1、正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正月乙卯朔。) 丁巳,大金国使副李靖、王度剌、撒卢母以乙卯朔入国门,诏赵良嗣、周武仲复馆之。(《纪事本末》卷百四十三。案:马扩《自序》曰:朝廷差良

  • 卷十·连横

    典礼志连横曰:礼,所以辅治者也。经国家,序人民,睦亲疏,防祸乱,非礼莫行。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台湾为海上荒服,我延平郡王辟而治之,文德武功,震铄区宇,其礼皆先王之礼也。至今二百数十

  • 新倩籍·徐祯卿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多所博通。不为章句,属文务精思,气最峭厉。尝负凌轶之志,庶几贤豪之踪,侥仰顾眄,莫能触怀。家赀微羡,而餍习优汰,不能自裁,曰以单瘠,跼然处困,衔杯对友。引镜自窥辄悲,以华盛时荣,名不立,俟河

  • 卷之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九月。庚辰朔。总办庆典王大臣等奏、恭逢庆典。酌拟分设景物段落。得旨、照所拟办理。摺包  ○云贵总督王文韶等奏、云南各属续报水灾。暨筹办赈抚情形。得旨、即着饬属妥为抚恤。毋任失所。摺

  •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吕思勉

    语云:“大器晚成”,一人尚然,而况一国?中华民国的建立,虽已30年,然至今仍在革命的途中,亦无怪其然了。策励将来,端在检讨已往,我现在,且把这30年来的经过,述其大略如下:民国的成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

  • 西汉年纪卷六·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文帝三年冬十月呉王濞淮南王长来朝【史记年表】夏四月淮南王长杀辟阳侯审食其【本纪荀纪】初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张敖献美人长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栢人事发觉并逮

  • 形势第二·管仲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衔命者,君之尊也。

  •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覇晏子对以下贤以身第二·晏婴

    景公问于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好色无别,辟若此,何以能率诸侯以朝天子乎?”晏子对曰:“昔吾先君桓公,变俗以政,下贤以身。管仲,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故迎之于鲁郊,自御,礼之于庙。异日,君过于康庄,闻宁

  • 卷八十四 礼一·黎靖德

      ◎论考礼纲领   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必大〕   礼学多不可考,盖其为书不全,考

  •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孔子

    【原文】 子张问日:“令尹子文①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 【注释】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子文,姓斗,名豰于菟(gouwutu),字子文。根据《左传

  •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十三僧残法之三◎时尊者沓婆摩罗子去佛不远,世尊知而故问:“汝闻此比丘尼所说不?”答言:“闻!唯世尊当知之。”世尊告言:“今不应作如是报我,若实当言实,若不实当言不实。”时沓婆摩罗子闻世

  • 菜根谭译文·洪应明

    明代洪应明撰。书约成于万历年间,共536条。作者从文献中和口头流行的语言里搜集了大量的古籍名句、民间谚语、先哲格言、佛家警语,在字句上进行整理加工,使之成为音节和谐、字句整齐的短语,便于诵读与流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