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形势第二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铉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槛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踰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刑,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几于不亲;见哀之役,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猜你喜欢
  春秋辨义卷二十六·卓尔康
  卷九·夏僎
  卷一·邵宝
  卷三十三·沈廷芳
  尚书七篇解义卷二·李光地
  甫田·佚名
  提要·吴澄
  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卷一·佚名
  卷四·普济
  南宋元明僧宝传后叙·自融
  菩 萨 学 处·太虚
  佛说尊上经·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二·佚名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克成·唐圭璋

      蝶恋花   怀旧   梦断池塘惊乍晓。百舌无端,故作枝头闹。报道不禁寒料峭。未教舒展闲花草。   尽日帘垂人不到。老去情疏,底事伤春瘦。相对一樽归计早。玉山不减巫山好。

  • 卷三·董解元

     【中吕调】【碧牡丹缠令】“是须休怕怖,请夫人放心无虏。乱军虽众,张珙看来无物。俺有个亲知,只在蒲关住。与俺好相看、好相识、好相与。○祖宗非亻此々,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袭门荫,应中贤良科举。是杜如晦的重孙,英烈

  • 第二十四出至第三十四出·方成培

    ●第二十四出 谒禅【仙吕入双调 哭岐婆】〔丑上〕胜传浮玉,江流浩浩,化城缥缈,劳生胶扰。钟声两岸送昏朝,不识何人惊欲觉。小僧乃金山寺中一个监寺慧澄的便是。今早禅师吩咐,有个施舍檀香的居士到来,着我领他先拜过世

  • 《词综》(卷二十三)·朱彝尊

    宋词五十一首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文天祥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送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八·荀悦

      四年春正月。封萧何孙建为酂侯。诏民有太父母父母丧。勿徭事。夏五月。山阳济阴雹如鸡子。地深一尺五寸。杀二十余人。飞鸟皆死。诏曰。自今子有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太父母。皆勿治。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太

  •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蔡东藩

      却说公孙瓒部下的骁将,姓赵名云,表字子龙,乃是常山郡真定人氏。本属冀州管辖,袁绍据住冀州,士多趋附;独云往依公孙瓒。瓒且喜且嘲道:“闻贵州人多愿从袁氏,君独何心,乃来依我?”云答说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百姓方苦倒悬,但

  • 史佚书·史佚

    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子小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师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或入。武王在祀,太师商王纣悬首白旗,妻二首赤旗,乃以先馘,入燎于周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

  • 张承业传·欧阳修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的宦官。本姓康,幼年被阉,当内常侍张泰的养子。晋王军进攻王行瑜,承业数次来往军中,晋王喜欢他的为人。到昭宗被李茂贞所迫,准备出奔太原,就先派承业到晋说明原因,派他当河东监军。后来,崔胤诛宦官,宦官在

  • 卷五十·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命相七郑朗平章事制崔慎由平章事制萧邺平章事制刘琢平章事制夏侯孜平章事制杜审权平章事制夏侯孜平章事制杨收

  • 第六章 3·辜鸿铭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辜讲有一次,当孔

  • 卷五·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五盘庚上盘庚乃有商之君自成汤都亳以来世有河患国都屡迁至祖乙都耿盘庚时又圯于河水故欲迁都于殷以避之其时小民荡析离居而世家大族安土重迁胥为浮言以惑民聴盘庚

  • 解蔽第二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 第14章&nbsp;明堂位·戴圣

    过去周公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其位置是:周公代表天子,背着斧依,面朝南而立。三公在中阶之前站成一排,面向北,以靠东边者为尊;侯爵的诸侯在昨阶东面站成一排,面向西,以靠北边者为尊;伯爵的诸侯在西阶之西站成一排,面向东,以靠北边者

  • ○净修三业第三·玄觉

      贪嗔邪见意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杀盗淫身业。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云何净修身业。深自思惟。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检摄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六复次计诸极微常住论者。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汝为观察已计极微常。为不观察计彼常耶。若不观察者。离慧观察而定计常。不应道理。若言已观察

  • 爾瞻尊禪師語錄卷下·尔瞻达尊

    侍者本虔記錄拈古舉:「洞山价禪師因請泰首座喫茶次乃問:『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你道過在甚處?』座云:『過在動用中。』山乃令掇卻果桌。」師拈云:「洞山老人秪有殺人刀,且無活人劍。何不當時

  • 诂训柳先生文集·柳宗元

    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唐柳宗元撰。柳宗元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可分为:议论文、传记文、寓言、山水游记四种。著作有多种。现存有 《柳宗元集》等。此书由宋韩醇音释。韩醇,字仲韶,临邛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