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史考

先秦已前,佚事惟见于《世本》,后世捃摭子传为书,有《三皇本纪》及《路史》,《通鉴外纪》诸书皆滥觞于蜀人谯周,周书久之与《世本》俱亡,苏氏辙,金氏履祥之反行于世,益无足观矣!余尝惜绎史,尚史搜罗古书之不精不备,欲为尚书翼传,以纪唐虞三代之事,载明出典,未有暇日,因捡故友章孝廉所辑《古史考》一册,略为整理,付之剞劂,俾考古者有所资焉。章孝廉名宗源,字逢之,以对策博赡中乾隆丙午科举人,好辑佚书,欲依《隋书经籍志》目为之考证,所辑书满十馀笈,始欲售之毕督部,会楚中有兵事而止,时官山东兖沂曹济道,欲购之,未果,君旋惑于广慧寺,僧素食诵经,予告以素食为丧节,诵经非先生法言,不悔也。已而僧以贿败牵连及君,故事斥革科甲,应上请,故相擅权,变乱旧章曰:“我吏部也,去一举人名易耳。”君既不得与礼部试,意境寥落,所馆居停厌薄之,焚其所授书。尝言:“吾教学,令学徒集十三经中夏殷二代轶礼,借为主人毁之矣!”其笃好古学犹类此。迕于嘉庆某年某月某日,遗书遂为古书叶君继雯所得,其波及予者,十之一二,亦无经史要帙,此其手定稿之一也。呜呼!惜哉!嘉庆十一年六用二十一日孙星衍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馆。

《蜀志‧谯周本传》:“著《法训》、《五经论》、《古史考》。”按:《史通外篇》称晋散骑常侍巴西谯周以迁书周秦已上,或采家人诸子,不专据正经,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其谬,今则与《史记》并行于是代焉。观知几所言,虽与《史记》并论,证以《史考》之名,检其逸篇,体例实异正史,《唐志》列于杂史者,是也。《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引,公孙述窃位,蜀人任永记目盲一事,蔚宗书亦载之,是又兼及后汉事,不独纠迁书矣。《史记集解》诸书所引,或祇称谯周,或称《史考》,或称《考古史》,今以本传为正。《晋书‧司马彪传》言彪复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家纪年》之义,《隋‧唐志》俱不着录,其轶文亦无引之者。乾隆丙午科举人宛平章宗源。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

案:《五帝本纪索隐》云:谯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征,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所著《古史考》之说也。

以唐封尧之子,以虞封舜之子。《史记集解》,同上。又《史记正义》亦引以虞封舜子句。

殷凡三十一世,六百馀年。《史记‧殷本纪‧集解》。

《史记》: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史记‧周本纪‧集解》。

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故为周公。《史记‧鲁世家‧集解》。

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谓之召公。《史记‧燕世家‧集解》。

案:《尚书‧君奭序正义》亦引“召公,周之支族”句。

世家:自宣侯已下,不说其属,以其难明故也。《史记集解》,同上。

案:《燕世家‧索隐》云:“谯周曰:《系本》谓燕自宣侯已下,皆父子相传无及,故系家桓侯已下不说其属,以其难明故也。”此所引较详。刊本《集解》“世家”或作“世本”,误。又“宣侯”亦宜作“桓侯”。

按:《春秋传》燕与子颓逐周惠王者,乃南燕姞姓也。世家以为北燕,失之。《史记集解》,同上。

案:《燕世家索隐》云:“谯周云据左氏燕与卫伐周惠王,乃是南燕姞姓,系家以为南燕伯,故著《史考》云“北燕是姞姓也”。

老童即卷章。《史记‧楚世家‧集解》。

苏秦,字季子。《史记‧苏秦列传‧集解》。又索隐云:“嫂呼小叔为季子。”允南即以为字,未之得也。

益州天苴读为苞黎之苞,音与巴相近,以为今之巴郡。《史记‧张仪列传‧集解》。

案:《张仪列传‧索隐》云:“谯周,蜀人也,知天苴之音读为芭黎之芭。”

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史记‧平原君列传‧集解》。

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史记‧鲁仲连列传‧集解》。

右《史记集解》引十二事,其《陈杞世家》谓佗即五父事,详见《索隐》。又《赵世家》引《古史考》曰:“内其女曰娃”又云:“《年表》及《史考》赵迁皆无谥。”语不能整,故不编八正文,后仿此。

吕不韦为秦子楚行千金货于华阳夫人,请立子楚为嗣,及子楚立,封不韦洛阳十万户,号文信侯。刘义庆《世说‧言语篇》注。

庭坚,号曰皋陶,舜谋臣也。舜举之于尧,尧令作士,主刑。《世说‧政事篇》注。

右《世说注》引二事。

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刘昭《续汉郡国志》注。

郑厉公八栎即此也。阳翟,同上。

有曲仁里,老子里也。相有赖乡,同上。

赵衰居原,今原平县。同上。

舜居百揆,总领百事,说者以百揆,尧初别置于周,更名家宰,斯其然矣。《百官志》注。

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舆服志》注。又《艺文类聚‧舟车部》、《初学记‧器物部》。

案:《通典礼部》引《古史考》曰:“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及陶唐氏制彤车、驾白马,则马驾之制也。又《太平御览‧车部》所引与刘昭注同,惟末增“仲又造车,更广其制度也”二句。

右《续汉志注》引六事

伏羲作瑟。《毛诗谱序正义》。

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诗小雅正义》,又《尔雅释乐疏》。

案:张揖《博雅释乐注》引云:“有埙尚矣,周幽王时,辛公善埙。”《太平御览‧乐部》亦引此,而首句删“埙”字,并删“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二句。

右诗正义引二事

颛顼、帝喾,帝之身号;高阳、高辛,国氏土地之号;高阳次少昊,高辛次高阳,尧承高辛之后。《左传‧文公‧正义》。

右《左传正义》引一事,其少昊一事,详见《太平御览》,又昭公疏云:“谯周《考古史》以为炎帝与神农各为一人。”

秦杀其大夫李斯。《史通‧模拟篇》。

右《史通》引一事

禹作土堲以周棺,堲,音即七反。《后汉书‧赵咨传》注。案:堲音句,似章怀语。

案:《太平御览礼仪部》引,有“舜作瓦棺,汤作木棺”二句。

右《后汉书注》引一事。又案《邓骘传论注》云:“乐毅忠于燕昭王,其子惠王立而疑乐毅,乐毅惧而奔赵,赵王谓乐毅曰:燕竭力于齐,其主信谗,国人不附,其可图乎?毅伏而垂涕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也,臣若获戾于它国,没身不忍谋赵徒隶,况其后嗣乎?事见《古史考》。”刊本或脱事见句。

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为五帝。《史记‧五帝本纪‧索隐》。

案:《礼记‧曲礼‧正义》引《古史考》云:“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语较异。

契生尧代,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其母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元鸟遗卵,简狄吞之。《史记‧殷本纪‧索隐》。

死称庙主曰帝。索隐,同上。

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从契至汤凡十四代,故《国语》曰:“元王勤商,十四代兴。”元王,契也。索隐,同上。

弃,帝喾之胄,其文亦不著。《周本纪‧索隐》。

案《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亲弃之子,至文王千馀岁惟十四代,实亦不合事情。《索隐》,同上。

缪公名任好。《索隐》,同好。

初为军赋。《索隐》,同上。

步以人足,非独秦制。《始皇本纪‧索隐》。又《史记正义》引“步人以足为数,非独秦制然。”多为、数、然三字。

吕尚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齐世家‧索隐》。

吕望常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索隐》,同上。

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乃云:“成王少时病,周公祷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谗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策,乃迎周公。”《鲁世家‧索隐》。

系家襄伯生宣伯,无桓公。《燕世家‧索隐》。

《春秋传》谓他即五父,与此违者,此以他为厉公,太子免弟跃为利公,而《左传》以厉公名跃。他立未逾年,无谥,故蔡人杀陈他。又庄二十二年《传》云: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则他与五父俱为蔡人所杀,其事不异,是一人明矣。《史记》既以他为厉公,遂以跃为利公,寻厉、利声相近,遂误以他为厉公,五父为别人,是太公错耳。班固又以厉公跃为桓公弟,又误。《陈杞世家‧索隐》。

惠公生成公及桓公。《索隐》,同上。

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长子挚有疾,少子熊延立。《楚世家‧索隐》。

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卫,岂闻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赵世家‧索隐》。又《史记‧秦本纪‧正义》。

《系本》及说赵语者,并无其事,盖别有据。《赵世家‧索隐》:“弟武公立”。

以予所闻,所谓天之亡者,有贤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纣用三仁,周不能王,况秦虎狼乎?《魏世家‧索隐》。

按:春秋陈恒为人虽志大,负杀君之名,至于行事亦修整,故能自保,固非苟为禽兽之行,夫成事在德,虽有奸子七十,祇以长乱,事岂然哉。《田敬仲世家‧索隐》。

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贼急,乃改姓名,而韩先有张去疾及张谴,恐非良之先代。《留侯世家‧索隐》。

疑公伯缭是谗诉之人,孔子不责而云:“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也。”今亦列此在七十二贤之数,盖太史公误;且“缭”亦作“辽”。《仲尼弟子列传‧索隐》。

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苏秦列传‧索隐》。

观太史公此论,是其爱奇之甚。《孟荀列传‧索隐》。

人十月生,此过二月,故云大期。《吕不韦列传‧索隐》。

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馀年,轩辕氏代之。《补三皇纪‧索隐》。

右《史记索隐》引二十七事,其零句之不可编者,如《吴世家》“子转”作“柯转”、“颇高”作“颇孟”、“子卑”作“卑轸”;《齐世家》“祭公慈”、“哀公不辰”“芮姬”依左氏作“鬻姒”,“公骜”作“敬”,《陈杞世家》“德公”作“惠公”、平公名“郁”作“郁来”、“哀公谥懿”、“无康伯,而云子牟伯立”;《宋世家》宋公稽“未谥,故名。”;《晋世家》武侯“甯族”作“曼旗”、献侯作“苏”;《楚世家》“杨粤”作“杨越”、“灭夔”作“灭归”;《郑世家》武公“掘突”作名“突滑”;《赵世家》主父“开之”作“闭之”、“幽缪王迁”作“王迁”,无谥;《魏公子列传》“有能深得赵王阴事”作“探得”并足考异,至如《秦本纪》天赐处父石棺,谓事非实,谯周深所不信;《鲁世家》惠公为息娶宋女,夺而妻之,言谯周亦深不信;共孟生衰,言谯周以此为误;《管蔡世家》声公野隐公通,按谯周云:“《春秋》无其事。”;《楚世家》“中子红”有本作“艺经”二字,音挚红,《古史考》无;《赵世家》引《穆天子传》言西王母,谓谯周不信此事,而云:“余尝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或云地名,在西域,有何见乎?”《刺客传》与仲子为仇,云:“一作难,谯周亦同;”《司马相如传》引《淮南子》论乌号弓,谓“《古史考》同此说”;《自序传》引臣瓒言“司地官宜曰北正,谯周以为然”;补三皇纪云“谯周以燧人为皇”,此类虽引允南之言而变其本文,故并附后内,乌号一事,详见《选注》。又按:补三皇纪云:“按神农之后凡八代,事见《帝王代纪》及《古史考》,况谯、皇二代皆氏传前闻,君子考按古书而为此说,岂至今凿空乎?”此所云谯、皇当指周与皇甫谧,谧撰《帝王世纪》。惟“二代皆氏传”五字似刊本有讹。

柘树枝长而劲,乌集之,将飞,柘起弹乌,乌乃号呼,此枝为弓,快而有力,因名也。《文选‧七发》注、《太平御览‧兵部》名下多“曰乌号”三字。

案:此事《太平御览‧兵部》所引语与《选注》同。又木部引谯周曰:“野柘枝劲,乌集之,超翅弹枝,乌乃惊号,伐取为弓,故称乌号弓。”

公孙述窃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诛永,澡盥引镜自照曰:“时清则目明也”《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

伯夷叔齐,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文选‧辩命论》注

许由,尧时人也,隐箕山,恬泊无欲,于是尧礼待之,终不肯就,时人高其无欲,遂崇大之曰:“尧将以天下让许由,由耻闻之,乃洗其耳。”或曰,又有巢父与许由同志,或曰,夏当居巢,故一号巢父,不可知也。凡书传言许由则多,言巢父者少矣。《文选‧士衡演连珠》注。

右文选注引四事

谥礼待葬而谥,所以尊名也,其行善恶,恶为谥,所以勉为善也。《艺文类聚‧礼部》。

黄帝作弩。《艺文类聚‧军器部》。又《北堂书钞‧帝王部》、《广韵》注、《太平御览‧兵部》。

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艺文类聚‧食物部》。

神農時,民方食穀,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同上。

庖牺氏作,始有筮,其后殷时巫咸善筮。《艺文类聚‧方术部》。

案:《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庖牺作卦,始有筮。”

右《艺文类聚》引五事

教民耕农。《北堂书钞‧帝王部》。

以勾龙为后土。《北堂书钞‧帝王部》。

命重黎氏为南正。同上。

庖牺作易,宏开大道。《北堂书钞‧帝王部》。

作釜甑,成火食之道。同上。

案:《广韵》云:“黄帝始造釜”、“黄帝始作甑”;《太平御览‧器物部》引“黄帝始造釜甑”。

神农作耒、耜。《北堂书钞》同上。又广韵注云:“神农作耜”。又云:“神农作耒”。又《太平御览‧资产部》同《书钞》。

虞卿蹑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 晉紀八·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四·李心传
  ○豹房故智五则·许指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九六二 军机大臣奏查《古玉图谱》载在子部谱录类并《简明目录》缮写情形片·佚名
  史记集解四十八·裴骃
  八十七、记上海晶报·包天笑
  顾琛传·李延寿
  术赤传·宋濂
  卷六·顺治
  卷三百十三·佚名
  卷13·吴缜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艺孙·唐圭璋

      艺孙字英发。有瑶翠山房集。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厌拖水。海蜃楼高,仙娥钿小,缈结成心字。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   芳杯恼人渐醉。碾微

  • 第一折·王实甫

    (末上,云)昨夜红娘所遗之简,约小生今夜成就。这早晚初更尽也,不见来呵,小姐休说谎咱!人间良夜静复静,天上美人来不来。 【仙吕】【点绛唇】伫立闲阶。夜深香霭、横金界。萧洒书斋,闷杀读书客。 【混江龙】彩云何在,月明如水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十月。辛亥。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议结琉球一案。又据右庶子陈宝琛奏、球案不宜遽结当经惇亲王等酌议。宜照总理衙门所奏办理。旋据左庶子张之洞奏、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复经惇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五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乱贼表春秋弑君二十有五称人者三称国者四三家杂然发左曰君无道也【文十六年】公羊曰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文十八年】谷梁曰君恶甚矣【成十八年】其大防略同啖氏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人名玛喇【勒 牝鹿也卷十三作密剌里卷二十二作马剌并改】哈扎【尔】齐 【司辔人也卷十三作火者赤卷一百三十五作合赞赤并改】托【

  • 卷五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集解

  • 虞集传·宋濂

    虞集,字伯生,宋朝丞相允文五代孙。其父汲,黄冈县尉。宋亡,寄居于临川崇仁,与吴澄为友,吴说他的文章明白朴实。虞集家境贫寒。晚年稍有发迹,后以翰林院编修官之职位隐退。娶国子祭酒文仲之女杨氏为妻。虞集三岁就知读书,至元十

  • 朱国祚传·张廷玉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第一,授职修撰。进为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升谕德。日本攻陷朝鲜,石星被沈惟敬的话所蛊惑,力主封贡。朱国祚当面责问石星:“这是乡党小人无赖,为获奸利之计,您为何独独不考虑国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同姓诸王表旨哉班固之引诗曰介人惟藩大宗惟翰懐德惟宁宗子惟城夫岂直以昭展亲敦睦之义葢首广树肺腑以夹辅王室有深长思焉然天子之号仅为王王畿不过千里诸侯之杀也十之故以至亲勋德无两周公而爵靳九命地

  • 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佚名

    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

  • 简介·子华子

    子华子经名:子华子。原题春秋时晋人程本着,疑系宋人伪托。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康熙

    训曰元旦乃履端令节生日为载诞昌期皆系喜庆之辰宜心平气和言语吉祥所以朕于此等日必欣悦以酬令节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

  • 郑氏诗谱·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郑氏诗谱         欧阳修补亡郑氏谱序云自共和以后得太史年表接于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诗诸国惟卫齐变风在共和前余皆宣王已后予之旧图起自诸国得封而止于诗止之君旁系于周以世相当而诗列右方依郑所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宗卷第三(八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宗说明教大师曰。能仁之垂教也。必以禅为宗而佛为祖。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大统不明则天下不得一其所诣。大范不正则天下不得质其所证。夫古今之学佛辈竞以其所学相胜者。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为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七(本)(论第九)·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论云。即依此前所说三性等者。解此前后。略为三释。一云无性先陈。三性后说。今释外难即指论。云即依此前所明三性中。世尊经中后时解说三种无性。虽前总说诸法无性。不为显说三种无性。后方分别

  • 读通鉴论·王夫之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及历史的议论。书成于王夫之晚年,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全书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