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劫(左女右冤)案
原文:
【敢讞】之:十八年八月丙戌,大女子(左女右冤)自告曰:[七月爲子小走馬羛(義)占家訾(貲)。羛(義)當□大夫建、公卒昌、士五(伍)積、喜、遺錢六萬八千三百,有券,(左女右冤)匿不占吏爲訾(貲)。(左女右冤)有市布肆一、舍客室一。公士識劫(左女右冤)曰:『以肆、室鼠(予)識。不鼠(予)識,識且告(左女右冤)匿訾(貲)。』(左女右冤)恐,即以肆、室鼠(予)識;爲建等折棄券,弗責。先自告,告識劫(左女右冤)。]
(左女右冤)曰:[舆羛(義)同居,故大夫沛妾。沛御(左女右冤),(左女右冤)产羛(義)、女㛍。沛妻危以十歲時死,沛不取(娶)妻。居可二歲,沛免(左女右冤)爲庶人,妻(左女右冤)。(左女右冤)有(又)産男必、女若。居二歲,沛告宗人、里人大夫快、臣、走馬拳、上造嘉、頡曰:『沛有子(左女右冤)所四人,不取(娶)妻矣。欲令(左女右冤)入宗,出里單賦,舆里人通歠(飲)食。』快等曰:『可。』(左女右冤)即入宗,里人不幸死者出單賦,如它人妻。居六歲,沛死。羛(義)代爲户、爵後,有肆、宅。識故爲沛隷,同居。沛以三歲時爲識取(娶)妻;居一歲爲識買室,買(價)五千錢;分馬一匹、稻田廿(二十)畝,異識。識從軍,沛死。來歸,謂(左女右冤)曰:『沛未死時言以肆、舍客室鼠(予)識,識欲得。』(左女右冤)謂:『沛死時不令鼠(予)識,識弗當得。』識曰:『(左女右冤)匿訾(貲),不鼠(予)識,識且告(左女右冤)。』(左女右冤)以匿訾(貲)故,即鼠(予)肆、室。沛未死,弗欲以肆、舍客室鼠(予)識。不告(左女右冤),不智(知)户籍不爲妻、爲免妾故。]它如前。識曰:[自小爲沛隷。沛令上造狗求上造羽子女䶃爲識妻。令狗告羽曰:『且以布肆、舍客室鼠(予)識。』羽乃許沛。沛巳(已)爲識取(娶)䶃,即爲識買室,分識馬、田,異識,而不以肆、舍客室鼠(予)識。識亦(?)弗(?)求(?),識巳(?已)受它。軍歸,沛巳(已)死。識以沛未死言謂(左女右冤):『(左女右冤)不以肆、室鼠(予)識,識且告(左女右冤)匿訾(貲)。』(左女右冤)乃鼠(予)識,識即弗告。識以沛言求肆、室,非劫(左女右冤)。不智(知)(左女右冤)曰劫之故。]它如(左女右冤)。
建、昌、積、喜、遺曰:[故爲沛舍人。【沛】織(貸)建等錢,以市販,共分赢。市折,建負七百,昌三萬三千,積六千六百,喜二萬二千,遺六千。券責建等,建等未赏(償),識欲告(左女右冤),(左女右冤)即折券,不責建。]它如(左女右冤)。㛍、快、臣、拳、嘉、頡言如(左女右冤)。狗、羽、䶃言如識。羛(義)、若小不訊。必死。卿(鄉)唐、佐更曰:[沛免(左女右冤)爲庶人,即書户籍曰:『免妾。』沛後妻(左女右冤),不告唐、更。今籍爲免妾。不智(知)它。]詰識:[沛未死雖告狗、羽,『且以肆、舍客室鼠(予)識』,而後不鼠(予)識,識弗求,巳(已)爲識更買室,分識田、馬,異識;沛死時有(又)不令,羛(義)巳(已)代爲户後,有肆、宅,識弗當得。何故尚求肆、室曰:『不鼠(予)識,識且告(左女右冤)匿訾(貲)』?(左女右冤)即以其故鼠(予)識,是劫(左女右冤),而云非劫,何解?]識曰:[□欲得肆、室,(左女右冤)不鼠(予)識。識誠恐謂且告(左女右冤),(左女右冤)乃鼠(予)識。識實弗當得。上以識爲劫(左女右冤),辠(罪)識,識毋(無)以避。毋(無)它解。辠(罪)。]它如前。問:[匿訾(貲)税及室、肆,臧(贓)直(值)各過六百六十錢。]它如辤(辭)。
鞫之:[(左女右冤)爲大夫沛妾。沛御(左女右冤),(左女右冤)産羛(義)、㛍 。沛妻危死,沛免(左女右冤)爲庶人,以爲妻,有(又)産必、若。籍爲免妾。沛死,産羛(義)代爲户後,有肆、宅。(左女右冤)匿訾(貲),税直(值])過六百六十錢。先自告,告識劫。識爲沛隷。沛爲取(娶)妻,欲以肆、舍客室鼠(予)識。後弗鼠(予),爲買室,分馬一匹、田廿(二十)畝,異識。沛死,識後求肆、室。(左女右冤)弗鼠(予),識恐謂(左女右冤):且告(左女右冤)匿訾(貲)。(左女右冤)以故鼠(予)肆、室。肆、室直(值)過六百六十錢。得。]皆審。疑(左女右冤)爲大大夫妻、爲庶人及識辠(罪)。繫。它縣論。敢讞之。吏議:[(左女右冤)爲大夫□妻;貲識二甲。]或曰:[(左女右冤)爲庶人;完識爲城旦, 足輸蜀。]
译文:
【冒昧請示】如下:(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二二九年)八月丙戌(二十一日),成年女子(左女右冤)自動投案如下:[七月份,爲我兒子未成年走馬義申報家産。義應該向大夫建、公卒昌、士伍積、(士伍)喜、(士伍)遺□(索還?)債款(共)六萬八千三百錢,有契據(爲証),(但)我隠藏(這批債權)未向官方申報爲産業。我(又)有一家賣布店和一間出租房。公士識勒索我說:『把店鋪和房子給我。不給的話,我要告發你隠藏産業。』我害怕了,就把店鋪和房子給了識;(同時)給建等毁棄了契據,不索還債款了。我(在没被控告之前)先自動投案,(並)告發識勒索我。]
(左女右冤)說:[我和(兒子)義同居,(我)原來是大夫沛的女奴。沛讓我侍寢,我生了(兒子)義和女兒㛍。沛的妻子危在十年前死了,(其間)沛没(再)娶妻。過了大約兩年,沛放免我爲庶人,(並)把我立爲妻子。我又生了兒子必和女儿若。(又)過了兩年,沛告訴宗人和同里的大夫快、(大夫)臣、走馬拳、上造嘉、(上造)頡說:『我跟(左女右冤)有了四個孩子,不(再)娶妻了。我想讓(左女右冤)進入宗族,承擔里僤分派的奠儀,(並)和里人互通飲食。』快等說:『可以。』我就進入了宗族,有里人不幸死亡時我承擔了里僤分派的奠儀,像其他人的妻子一樣。過了六年,沛死了。義代替(沛)成爲户和爵的繼承人,擁有了店鋪和房子。識原來是沛的奴隷,(和沛)同居。沛於三年前爲識娶了妻子;(又)過一年爲識買了房子,價錢爲五千錢;(還)分(給他)馬一匹、稻田二十畝,把識從户中分出去了。識參軍(時),沛死了。(識)回來(後),對我說:『沛生前講過,把店鋪、出租房給我,我(現在)想要拿到。』我(對他)說:『沛死時没有遺嘱(把店鋪和房子)給你,你不應該得到。』識說:『你隠藏産業,如果不給我,我要告你。』由於隠藏産業的缘故,我就把店鋪和房子給了(他)。沛生前,不想把店鋪和出租房給識。(另外,因爲沛)没告訴我,(我也)不知道户籍(爲什麼)不(登記我)爲妻子而爲放免女奴的原因。]其他如前(即如同投案時所述)。識說:[我從小是沛的奴隷。沛讓上造狗求取上造羽的女兒䶃給我爲妻。(他)讓狗告诉羽說:『將要把布店和出租房給識。』(如此)羽才答應沛(此事)。沛已爲我娶了䶃(之後),就爲我買房子,分給我馬和田地,(並)把我從户中分出去,却没把店鋪和出租房給我。我也没有索取,我(畢竟)已經得到其他(産業)。我服兵役回來(時),沛已經死了。我凴沛生前的話對(左女右冤)說:『你不把店鋪和房子給我,我要告發你隠藏産業。』(左女右冤)於是(把店鋪和房子)給了我,我就没告她。我是根據沛的話索取店鋪和房子的,並不是勒索她。不知道她爲什麽說(我)勒索(她)。]其他如同(左女右冤)所述。
建、昌、積、喜、遺說:[(我們)原來是沛的舍人。【沛】貸給我們一筆款項,用来做買賣,(打算)一起分利潤。(後來)生意虧本了,建虧欠了七百錢,昌三萬三千,積六千六百,喜二萬二千,遺六千。((左女右冤))慿著契據向我們討債,(但)我們還没償還,識要控告(左女右冤),(左女右冤)就毁棄了契據,不(再)向我(們)索還債款了。] 其他如同(左女右冤)所述。㛍、快、臣、拳、嘉、頡所說如同(左女右冤)所述。狗、羽、䶃所說如同識說述。義和若太小,没訊問。必已死。鄉(嗇夫)唐和(鄉)佐更說:[沛把(左女右冤)放免爲庶人了,(我們)就登記其户籍爲:『放免女奴。』沛後來娶(左女右冤)爲妻,(但)没告訴我們。現在簿籍上(她)爲放免女奴。不知道其他(情况)。]詰問識(如下):[沛生前雖然告訴狗和羽:『將要把店鋪和出租房給識』,但後來没給你,你(也)没有索取,(沛畢竟)已經爲你另買了房子,分給你田地和馬匹,(並)把你從户中分出去;沛死時又没有遺嘱(把店鋪和房子給你),義已經繼承爲户主,擁有店鋪和房子,(你)就不應該得到。爲什麽還是索取店鋪和房子說:『不給我,我要去告發你隠藏産業』?](左女右冤)就因爲這個原因(把店鋪和房子)給了你,這是勒索她,你却說並非勒索,你怎麽解釋?]識說:[□想要店鋪和房子,(但)(左女右冤)不給我。我真的恐嚇(她)說要去告發她,她才給了我。我確實不應該得到。(如果)貴府認爲我勒索了她,(並以此)定我的罪,我是無法逃避的。没有其他解釋。我認罪。]其他如前所述。查詢(結果如下):[所匿藏産業的税款以及房子和店鋪,贓款都超過六百六十錢。]其他如同被告人供述。
審理(結果)如下:[(左女右冤)是大夫沛的女奴。沛讓(左女右冤)侍寢,(左女右冤)生了義和㛍。(後來)沛的妻子危死了,沛放免了(左女右冤)爲庶人,並把她立爲妻子,她又生了必和若。簿籍上((左女右冤)登記)爲放免女奴。沛死後,義繼承爲户主,擁有店鋪和房子。(左女右冤)隠藏産業,税額超過六百六十錢。(左女右冤)(在還没被控告之前)先自動投案,(並)控告識爲勒索罪。識是沛的奴隷。沛爲識娶妻(時),想把店鋪和出租房給識。後來没給,(但)爲他買了房子,分給他馬一匹和田地二十畝,(並)把識從户中分出去。沛死(後),識才索取店鋪和房子。(左女右冤)不給,識(就)恐嚇她說:『要去告發她隠藏産業。』因爲這個原因,(左女右冤)把店鋪和房子給了(識)。店鋪和房子價值超過六百六十錢。(他)是被捕(而非自動投案)的。](以上)都確鑿無疑。不能確定識的罪名以及(左女右冤)是大夫妻還是庶人。((左女右冤)、識現)在押。其他相關者由縣(負責)論處。冒昧請示如上。(縣廷)擔當人判决意見(如下):[(左女右冤)是大夫□妻;識處以貲二甲。]另有如下(判决意見):[(左女右冤)是庶人;識保全軀體貶爲城旦,並加上脚鐐送到蜀郡。]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七 成帝 康帝·房玄龄 志第十六 天文下·魏徵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柯劭忞 卷十四·黄以周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雍正 建康实録卷九·许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七·黄震 鲁迅先生年谱·许寿裳 侯·李延寿 公孙轨传·李延寿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雍正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