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      宋 萧常 撰列传一

昭烈承衰乱之余庶事草创嫔嫱之制阙焉未备方是时公族转徙四方疏封亦鲜陈夀复摈而不书是以後世无传焉姑因其旧而附益之

昭烈甘皇后沛人昭烈临豫州驻小沛纳以为妾昭烈数丧嫡室常摄内事从至荆州生少帝会曹操军至追及於当阳长阪时昭烈仓卒与后母子相失赖赵云卫护得免后薨葬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徙葬於蜀未至而昭烈崩丞相亮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为上将嫔配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笃义垂恩思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已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为恭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按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惠陵臣请太尉告宗庙布告天下太常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昭烈穆吴皇后陈留人兄懿少孤懿父与刘焉有雅故从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遂为子瑁纳后瑁死后寡居昭烈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羣下劝昭烈聘后昭烈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孰与晋文之於子圉於是纳后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朕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兴元年五月少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延熙八年崩葬惠陵

昭烈孙夫人权妹也昭烈为荆州牧权稍畏之进夫人以固好夫人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昭烈每入心常凛凛又多将吴吏卒纵横不法昭烈以牙门将军赵云严重命主内事权闻昭烈西征大遣舟舰迎夫人夫人欲将太子还吴诸葛亮使赵云张飞勒兵断江太子乃得留

少帝敬哀张皇后车骑将军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皇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崩葬南陵少帝张皇后敬哀皇后妹也建兴十五年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立为皇后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修中馈恪肃禋祀皇后其敬之哉炎兴後随帝北迁雒阳

少帝李昭仪不详所出入宫为昭仪国亡司马昭欲以汉宫嫔赐诸将之无妻者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赞曰事以正立以权济盖权者所以济正之不及苟无事乎权虽一於正可也昔者晋文公侨处於秦欲因秦而反国故秦伯纳怀嬴而不敢拒何则有求於人势不得不从不然则事何由济此岂得已哉昭烈之纳吴后方疑而未决法正乃援晋文之事以赞其成是所谓逢君之恶者也且夫妇人伦之始不可以不正匹夫且不可违礼况人主乎晋文之权以济事已不能逃议者之讥今焉内不偪於势外无事乎权奈何踵其违礼之失以权而废正哉古者一正君而国定昭烈之不能定天下其无贤臣以正之欤余观赵云以同姓之嫌不肯娶赵范之嫂其所守之正有汉廷诸公不能及者使其得与末议必能诋正之谬而纳君於正矣书曰仆臣正厥后克正讵不信然

甘陵王永字公夀昭烈庶子也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朕承天绪继统大业遵道稽古建尔国家封於东土奄有龟蒙世为藩辅鸣呼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人之好德世兹懿美王其秉心率礼绥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後以所封邑踰远建兴八年徙甘陵初永恶宦人黄皓皓既用事谮之於帝帝稍疏永不得朝请者至十余年炎兴後迁雒阳永加之乱永孙元奔蜀李雄封为安乐公使奉汉祀

安平悼王理字奉孝与永异母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为梁王策曰小子理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修典秩建尔於东为汉藩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建兴八年改封安平延熙七年薨谥曰悼子哀王【名犯太祖讳下一字】嗣十九年薨子殇王承嗣二十年薨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蚤夭国嗣颓絶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炎兴後东迁於雒太子璿字文衡少帝子也母王贵人延熙元年正月策曰在昔帝王继体立嗣副贰国统古今常道今以璿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绶其勉修茂质只恪道义咨询典礼敬友师傅斟酌衆善翼成尔德可不务修以自朂哉锺会之变为乱兵所害时年三十九璿弟瑶延熙初封安定王瓒十九年封新平王谌景耀二年封北地王恂新兴王璿上党王琮延熙十五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薨

北地王谌景耀二年封炎兴元年冬帝将从谯周之策谌怒曰若理穷势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地下可也帝不纳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其妻子而後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

续後汉书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卷六十四·志第四十·仪卫·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二·汪楫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蔡东藩
  序·史佚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卷之一千八·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佚名
  卷二十二·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纪昀
  李嗣业传·欧阳修
  程师孟传·脱脱
  卷第十五·佚名
  飞虎队与虎神营·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谷子敬

    (正末上,云)光阴好疾也。自离了岳阳楼,来山中住得一两日,世上早二十年也。自从城南桃、柳成其精灵,贫道故将宝剑留与老杨。着他手砍了他土木形骸,教柳树就托生在杨家为男子,教桃托生在邻舍李家为女子。他两个成人,结为夫妇。

  • 花儿开过了·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果子结完了:一春的香雨被一夏的骄阳炙干了,一夏的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如今败叶枯枝,便是你的余剩了。天寒风紧,冻哑了我的心琴;我惯唱的颂歌如今竟唱不成。但是,且莫伤心,我的爱,琴弦虽不鸣了,音乐依然在。只要

  • 卷十·唐圭璋

    【李齐贤:词作53首】○沁园春将之成都堪笑书生,谬算狂谋,所就几何。谓一朝遭遇,云龙风虎,五湖归去,月艇烟蓑。人事多乖,君恩难报,争柰光阴随逝波。缘何事,背乡关万里,又向岷峨。幸今天下如家,顾去日无多来日多。

  • 卷九·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九 宋 陆游 撰 秋兴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螀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緑发成秋霜中原本是关情地幽州宁谓非吾乡荥河温洛底处所

  • 幽通赋译文·班固

    我是古帝颛顼的后裔,家族在中古时代就声势显赫,后来像南风飘荡、蝉脱外壳离开故土,又雄据北方而播扬声名。汉皇十世成帝时仕位逐渐高升,在京城有他自己的羽翼。王莽篡权,罪恶滔天,要泯灭华夏,我的父亲虽遭祸乱仍好古而诵唱风

  • 路史卷三·罗泌

    前纪三循蜚纪巨灵氏巨灵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权,乘太极而跖灏淑,立乎无间,行乎无穷,揣九变化而与物相弊<釒煞>,出于汾脽。挥五丁之士,驱阴阳,反山川,正流并生,神化大凝。惟无恒处,或云治蜀,盖以其迹躔焉。予既得丹壶名山之记,又

  • 卷之七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殿阁词林记卷四·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院学翰林院学士封姑孰郡公陶安陶安字主敬太平当涂人幼颕敏有大志通判马昂夫令赋喜雨诗立就竒之自是肆力问学博极羣书得程氏读书日程及吕舍人学规益究心濓洛沉潜道艺元至正甲申举浙江乡荐为明道书院山长

  •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佚名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旨:《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曹文埴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窦光鼐同办。钦此。(军机

  • 中俄天津条约·佚名

    大清国大皇帝,大俄罗斯国大皇帝依木丕业拉托尔明定两国和好之道及两国利益之事另立章程十二条。大清国大皇帝钦差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为全权大臣;大俄罗斯国大皇帝特简承宣管带东

  • 卷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雍正元年七月上谕共二十六道初六日谕八旗都统等八旗世袭佐领及世职官员有年幼者於供职之处未曾历练若不令人指敎何由谙习规矩以底於成就嗣後凡十六岁上朝之佐领着委令一员率领指敎

  • 卷三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五宋 宋敏求 编诸王除亲王官上秦王大尉陕东行台制秦王兼凉州总管制秦王益州道行台制秦王天策上将制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秦王兼中书令制齐王元吉司徒制荆王元景等子孙世袭刺史制郐

  • 卷八十一学堂四·冯煦

    绿营警察学堂绿营警察学堂为变通绿营改办警察之枢纽。皖省共设四所:皖南镇标、寿春镇标各一,安庆、游兵、潜山三营合为一,抚标左右二营合为一。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两江总督通饬三省各标营,一律仿照狼山镇标警察学堂章程变通

  • 卷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三礼部四十二祭祀四陵寝【国初追封诸王及外戚坟附】熙祖陵在今凤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尊号曰祖陵设泗州祠署置奉祀一员又望祭德祖懿祖二陵置陵户二百九十

  • 卷八 仲虺之诰第二·孔颖达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自三朡而还。大坰,地名。○夏,亥雅反。坰,故萤反,徐,钦萤反,又古萤反。仲虺作诰。为汤左相,奚仲之后。○虺,许鬼反。诰,故报反。相,息亮反。奚,弦鸡反。[疏]“汤归”至“作诰”○正义曰:汤归自伐夏,至于大坰之地,其

  • 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太虚

    我国男女老幼的人,尤其是青年的人,震于泰戈尔世界诗哲的大名,抬著头盼望泰戈尔来游者已久;今泰戈尔一来我国,所经过的地方,莫不大受群众的欢迎,请为讲演,而泰氏却处处表示其祗一诗人,不是一演讲的学者。遂凭其当下的情感,运其和

  • 壬归·佚名

    《壬归》七卷,卷一提纲例约、卷二壬占易简例约、卷三谋望门、卷四婚姻门、卷五农事门、卷六出行门、卷七三才门。按于公先生所言,大六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最为古老的绝学,《壬归》则堪称大六壬学术体系的纲领。《壬归

  • 无言童子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