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五巡防一

步队十七营皖省巡防,新订营制分中南北三路。安庆府为中路,省以南为南路,省以北为北路。三路共十七营,中路五营,南路四营,径隶营务处,不设统领。北路八营,分为左右翼,各四营,各设统领一员。南北镇道均兼营务处,各路皆归其节制调遣。所有各路营制、饷章、驻所列表如左。

巡防队中路驻所表

中路五营管带驻扎分防第一营一员驻省城内第二营一员驻省城外兼防沿江一带第三营一员驻省城,分扎营务处、军械支应局、制造厂、各署局所第四营一员驻铜陵县属大通镇青阳城内、竹木潭、九华山、铜陵县城内、顺安镇、大通、五福庙、繁昌县属荻港镇第五营一员驻含山县属运漕镇,复分一哨驻庐州和州属雍家镇及城内、无为州属二坝、巢县柘皋镇

中路安、庐、滁、和一带,地当南北之冲,控扼长江之险,上通九江,下接江宁,绵延千里,港汊纷歧,会匪私枭,往来出没,踪迹靡定,是以特设两路炮台,扼守险要。编立步队五营,分扼要隘,并驻防省会,以备居中策应。

巡防队南路驻所表

南路四营管带驻扎分防第一营一员驻芜湖第二营一员驻芜湖第三营一员驻宣城宣城县属水东镇、寒亭镇,芜湖,南陵,繁昌之三埠营第四营一员驻祁门分一哨驻屯溪、复分一哨驻广德

南路徽、宁等属,崇山峻岭,界连浙赣,防守宜严。芜湖为通商大埠,华洋杂处,四营中分驻芜湖二营,以一营驻宁郡,一营驻祁门等处,控扼浙赣门户。

巡防队北路驻所表

驻防

营号管带驻扎分防左翼第一营总领兼管带一员凤阳兼顾临淮淮湘河南岸、河北岸、灵璧县属冯家庙第二营管带一员寿州定远县属张桥镇第三营管带一员怀远盱眙、天长两县第四营管带一员泗州复分一哨驻盱眙、青阳镇黑塔子、界首集、大庄集、山南头、高家集续表

右翼第一营统领兼管带一员亳州亳州北关门神街及凤阳分关、古关帝庙第二营管带一员颍州复分一哨驻霍邱、太和县属界首集第三营管带一员涡阳复分一哨驻蒙城义门集、石弓山、丹诚集、玉皇庙、天主堂第四营管带一员宿州濉溪集、临涣集、时村集

北路凤颍等处,地方广衍,土瘠民贫,风俗强悍,盗贼充斥。设立八营,翼分左右,左顾凤泗,右镇颍亳,各分地界,以专责成。

北路左右两翼统辖职名薪饷表

单位均银一钱

职名员额

名额薪饷公费合计统领书记官会计兼

执事官司书生马弁护兵统计

三路各营营制饷章表

单位均银一钱

职名员额

名额薪饷公费合计管带续表

哨官哨官什长正兵书记长司书生官医枪匠号目号鼓手护目护兵火夫统计

现奉部章,每路统辖之制,共设二十五员名。而皖省旧制,每统领员下仅设文案、收支二员名,余均缺如,兹参酌改订如右表。又各防营原有官医二名、枪匠一名、哨书三名,此次奉行部章,无此名目。惟司书生列有五名,并参酌改订,节省司书生二名,添设官医、枪匠,仍符每营三百零一员名之数。据光绪三十四年营务处卷,以下同。

三路巡防营月支岁支额表

单位均银一钱

分路中路南路北路统计营数月支岁支统领月支续表

岁支南镇兼任北镇兼任营务处月支隶省岁支合计

附:陆军部咨奏定巡防队章程营制统表

各路统辖之制其营制先按该省编列号数,再按每路各营编列号数步队一营之制每营分三哨,分为左中右。每哨八棚,每棚正兵九名马队一营之制每营三哨,分为中左右。每哨四棚,每棚正兵九名名目额数名目额数名目额数统领官管带官管带官帮统官哨官哨官书记官哨长哨长会计官什长什长执事官正兵正兵司书生书记长书记长马弁司书生司书生护兵鼓号目鼓号目火夫鼓号兵鼓号兵护目护目护兵护兵火夫火夫马夫马统计员名181

马匹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准陆军部咨奏,定巡防军新章,更厘兵制,用符定则。其章程十二:曰总则,曰编制,曰分路,曰驻扎,曰官长,曰责任,曰会防,曰会操,曰器械,曰服色,曰饷表,曰营制。要旨在各省旧有各军,除已遵章改编新军外,其余防军、练军并杂项队伍,均遵奏案统改名为巡防队,以归一律。无事之时,可以缉获盗贼,为地方捍御。有事之时,可以协力守御,为陆军声援。除军服一项应一律遵照外,其余各条,如以各省情形不能尽同,有须变通之处,准由各该省督抚随时咨商办理。皖省新订因地制宜章程,酌量办法,大端有六。

一、裁改编配。中路原有巡防一二旗、亲军一营,惟缉捕巡警,额数本少,汰巡警两营为一,择优补入省城缉捕营,以成中路五营。南路原有巡防三四旗、缉捕一营,汰巡警两营为一,以成南路四营。北路原有九营,以卓胜、威靖分左右翼,巡警两营各以原驻地段就近归并两翼,以成北路八营。

二、防段更订。大通虽在江南,形势便利,省城相近,仍归中路节制。各路分驻,总以一营或一哨屯扎一处,以便督操训练。所有分防地界,只令随时巡哨,不准零星分散,致懈操防。

三、饷项增给。皖省旧营,惟巡防四旗、缉捕两营,兵饷每名三两六钱。其巡警、卓胜、威靖等营,每名三两三钱。兹值百物昂贵,从优酌加,每月兵饷概给三两六钱,以示体恤。

四、枪械一律。枪械为军营利器,皖省旧营用枪,品类不一。十七营需枪四千八百支,各营已领九响毛瑟共计一千六百二十支。常备军第二标现用九响毛瑟,一俟新枪购到,即可将旧用毛瑟改发防营。仍缺若干支,以五响毛瑟配给。

五、军服制给。上年奉行部章,颁发衣制图说,声明军服应一律遵照,必按营统由公家制给,以助整肃。鼓号一律换给洋鼓洋号。随枪配用皮带子盒,备办发给。

六、教练新操。操典规则,悉照新章,陆军部所颁步兵暂行操法及北洋所编军队内务条例,颁发各营,通令改习新操,期成劲旅。新订巡防宗旨在与常备军同体而异用。常备之设,所以捍御外侮,巡防队则为缉匪安民。分之则为巡防队,足以保卫地方之治;合之即为常备,可备添练一镇之基础。其他巡防权责、巡缉赏罚等制,备见章程,不具载。

巡抚冯煦改编巡防队原奏内称:前准陆军部咨,拟定巡防队章程,当即督饬营务处司道,就旧有练防各营,统行筹划。查皖省向分中南北三路,旧有步队计中路六营、南路五营、北路九营,共二十营。一切官弁兵夫各员名及军饷军械军服等项,不免多所参差。目前新军仅练两标,尚须接续添练,而缉获盗贼捍御地方,尚赖此项营队助新军所不及。今拟将中路改为五营,南路改为四营,北路改为八营,共为十七营。中南两路距省较近,即归营务处节制,不设统领。北路八营,分为左右翼,翼各四营,各设统领一员。南北镇、道皆兼营务处,有节制调遣之权。中路原有六营,内巡防一二两旗暨新兵一营,均早招募如额,无庸改编。惟缉捕一营、巡警两营,额数本短,现将巡警两营严加淘汰,并为一营。有余,则选其程度较优者补入缉捕营,照额编足,以成中路之五营。其区分之名,即以中路一营至五营别之。南路原有五营,本系因地制宜,酌定人数之多寡,故巡防第三旗与缉捕一营,视额为少,第四旗则视额为多,互相裒益,编为三营,亦正不相上下。巡警两营,额本未满,汰弱留强,并为一营,以成南路之四营。其区分之名,即以南路一营至四营别之。北路壤地较广,盗贼滋多,该处原有九营,为卓胜四营、威靖三营与巡警两营,编募之初,本未足额,今改为八营,尚须募补。现以卓胜改为左翼,威靖改为右翼,其巡警两营各以原驻地段就近并归两翼。翼各四营,各设统领一员率之,以成北路之八营。其区分之名,则以北路左翼一营至四营、右翼一营至四营别之。所有改编办法,臣已遴大员分途前往,会同各统领管带认真挑选,次第经理。其余细微节目,核诸部章,容有斟酌变通之处,而于大端仍不相背,此中南北三路改编十七营之大略情形也。至于驻扎之处,权衡地势,酌量营数,扼要分布,总以一营或一哨屯扎一处,不使零星散处,致懈操防,务于星罗棋布之中仍有首尾相应之势。从前各营饷项,略有不齐,现定每名月饷概给三两六钱,以归一律。官弁薪费,一仍其旧,通盘预算,计三路岁支之款共需银二十六万一千八百九十二两八钱。而卫队、马队、炮台、水师之未经改革者,不在此数。又,从前各营,枪械新旧杂糅,现拟就原有之九响毛瑟枪暂行改发,俟将来饷项充裕,另购新式五响快枪颁发各营,以资利用。此外,军服规制以及会防、会操各事宜,随时督同营务处司道各统领等,查照新章,殚心经理,以期养一兵得一兵之用,饷项不致虚糜。其余马队、卫队、炮台、水师,暂仍旧制,一俟步队改编竣事,再行体察情形,依次整顿。除将营制、饷章、驻所咨明陆军度支部查照外,所有皖省旧有步军遵照部章改编巡防队缘由,谨会同两江总督臣端方恭折具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奉朱批:"该部知道。钦此。"

自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巡抚冯奏准巡防十七营定制之后,十二月,巡抚朱以是年十月乱兵滋事,省防空虚,奏准添募巡防三营,委员赴河南、山东一带招募丁壮,督带回省,于宣统元年成军。皖省巡防步队向分南北中三路,中路原有五营,新招三营编入中路,共成八营,分为左右两翼,翼各四营。中路原有第一、三、四三营,仍编左翼巡防步队第一、三、四等营,以原有第五营改为左翼第二营。新招三营定为中路右翼一、二、三营,中路原有第二营拨归右翼,列为第四营。其营制饷章即照原订巡防队章制一律办理。以上据添募巡防三营卷。

按,添募巡防三营,合原有三路十七营,共二十营,兹将中路新募三营,合旧有五营为左右翼八营,列表于左。

中路新订三营合旧有五营为左右翼八营表

左翼四营左翼第一营仍旧左翼第二营中路原有第五营改左翼第三营仍旧左翼第四营仍旧右翼四营右翼第一营新募右翼第二营新募右翼第三营新募右翼第四营中路原有第二营改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班固
  卷二十七 昭宗·王夫之
  第一回 精测绘湖山入画 托寓言月夜逢仙·陈蝶仙
  ○毓屠户六则·许指严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王大娘小传·吴虞公
  七十一 曹寅奏报粜米已完恭进麦样摺·佚名
  卷二十一·苏辙
  一一六五 山西巡抚勒保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澄斋日记 光绪卅年甲辰·恽毓鼎
  ..求传·宋濂
  晋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289)·司马光
  凡例·佚名
  學爲偽書案·佚名
  顾馨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回 被妖僧擒拿主将·陈端生

    第六回被妖僧擒拿主将诗曰:妖僧隐定术高深,勇猛英雄竟被擒。蠖屈暂时羁异域,忠良原不改初心。话说皇甫敬,一到山东,早闻得朝鲜人马攻打登州甚急。飞提三户之师,到登州救护。早有守将殷耀先迎于道左。皇甫敬走马到衙,分付城

  • 卷三十一·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一 宋 王十朋 撰 和陶诗 追和陶渊明诗引【子由作】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啗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

  • 卷二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目録山水类题柴言冬景山水【宋陆游】冬景山水【明张以寜】题山水冬景【明贝琼】冬景【明金幼孜】为吏部师尚书题冬景【明金幼孜】题冬景画【明解缙】题冬景山水【明黄仲昭】山水图

  •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班固

    昔《书》称“蛮夷帅服”,《诗》云“徐方既俫”,《春秋》列潞子之爵,许其慕诸夏也。汉兴至于孝文时,乃有弓高、襄城之封,虽自外来,本功臣后。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亚夫守约而争。帝黜其议,初开封赏之科,又有吴、楚之事。武

  • 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五·赵尔巽

      冯光熊 陆有仁 觉罗琅玕乌大经 清安泰 常明 温承惠 颜检   冯光熊,字太占,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二年举人,考授中书,充军机章京。累擢户部郎中。三十二年,从明瑞赴云南,授盐驿道,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

  • 第四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蔡东藩

      却说李靖被军士推出,将要行刑,忽有一人入阻,此人非别,就是敦煌公李世民。世民与靖,曾有一面交,素知他才勇兼全,所以急忙阻住。当即入内白渊道:“大人不记得韩擒虎遗言么?擒虎曾谓靖可谈将略,若收为我用,必能立功。请大人不

  • 卷首·金履祥

    三皇纪【索隐曰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後代之纲纪也】总论【双湖胡氏曰三皇之号昉於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而不指其名其次则见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议秦去古未远意三皇之称此或庶几焉汉孔

  • 绎史卷六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灭庸舒左传【文公十二年】楚令尹大孙伯防成嘉为令尹羣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十四年】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羣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御定执中成宪八卷雍正六年春世宗宪皇帝勅撰雍正十三年夏书成奏进仰防裁定宣付武英殿校刋乾隆三年告蒇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帝尧以来至明孝宗嘉言善政后四卷皆唐虞至明诸臣论説有所禆于治道者其或奥防未显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谨 奏爲奏明事窃【臣】荷蒙 圣恩特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於上年十二月初三日接准吏部兼衔咨文因未奉有另给总督关

  • 卷八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五羣庙考【臣】等谨按本馆前进皇朝文献通考稿本奉上谕内宗庙考一门附入致祀历代帝王及臣下家庙体例不协当立羣庙门以隶之仰见我皇上折衷义理至

  • 迩言卷三·刘炎

    ○立志心无得则志不立志不立则事不成事不成则妄动轻举不根于素夫是之谓妄人昔者二帝三王志于仁天下汉祖唐宗志于定天下伊周自任以治孔孟自任以道下而荀卿扬雄期以言语文章成名于后世皆其素有得者也圣人有容天下之度故

  • 卷四·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四明 黄道周 撰甲戌八月朔二日乙夘为秋仲正防之期某又以省家入郡于时在防者五十三人自愧寡陋藏匿不深拟先一日为撤臯比奉诸长者请诸乡里先正左右辟咡至期未有至者而秋

  • 卷八十九(月婆首那译)·佚名

    △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之二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当来末世後五百岁。何等菩萨行於谄曲。尔时世尊告迦叶言:迦叶。多有众人行於谄曲。亲近恶友少读诵经为求衣食。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世尊,利益多人说彼谄曲。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佚名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

  • 第五 正勤相应·佚名

    第一 恒河广说[一~一二]第一~一二一~二舍卫城。于此,世尊对诸比丘说示曰:&ldquo;诸比丘!有四正勤。以何为四正勤耶?三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为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四为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起志欲

  • 大唐传载·佚名

    唐代笔记小说集。原称《传载》。 1卷。无名作者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著录《传载》1卷,无撰人姓名。《宋史·艺文志》始入小说家类。后世通行本又加“大唐”2字。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顺治四年(1647)孙明志抄本(藏

  • 太上老君内丹经·佚名

    太上老君内丹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以《阴符经》为本,叙述内丹修炼之道。谓长生之术有三:「上有神仙抱一,中有富国安民,下有强兵战胜。」所述丹法为以神运精,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