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

洪武二十六年冬十月癸酉朔。

甲戌,享太庙。

乙亥,大理寺奏:“四川民以输粮违期及移易者,坐法当诛。”上曰:“四川水陆险峻,输挽良难,故有失期,彼移易者,或两取便利,求无逋欠可矣,岂得遽论以死?甚失爱民之心。其悉宥之。”仍给道里费遣还,病不能至者,遣内官就道给赐,税粮未足者令就本处输之。

丙子,以崔士先为户部主事。士先,兵部吏也,有才干,为吏十年,未尝有过,吏部以闻。上曰:“吏能如此,可谓难矣。其擢用之,以激劝为吏者。”

丁丑,命致仕武官有才干、精力未衰者为都指挥等官。指挥王鼐为浙江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高德、邓义为都指挥同知,千户张文、孙成为都指挥佥事,张翠为江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郑显为都指挥佥事,张聚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邓武为都指挥佥事,陶瑾为广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蒋成为都指挥佥事,魏平为四川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赵德、谢贵为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朱真、李信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吴旺、许方为陕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李实为山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朱彦为贵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张敬为北平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袁成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熊兴为山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窦义为湖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乔成为广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

定诸王来朝及还国祭祀礼。其礼:于端门用豕一、羊一、荤素各一坛,不用制帛。先是,诸王来朝,还国祭真武等神于端门,用豕九、羊九、制帛等物,祭护卫旗纛于承天门,亦如之。至是,上以其礼太繁,故有是命。寻又罢端门祭祀,唯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戊寅,给北平都指挥使司所属卫所并三护卫将士九万一千七百余人布三十五万九千八百余匹、绵花十三万七千五百余斤。

壬午夜,太阴犯外屏。

丙戌,宥朝鲜国海寇罪。先是,有寇百余人入金州新市屯劫掠,获其一人张葛买者,乃朝鲜国海州民,诈为倭国人服。辽东都司遣人械至京,上命宥之,遣还其国。

己丑,革中都国子监,以其师生并入国子监。

壬辰,诏国子监祭酒胡季安选国子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二百四十一人,命吏部除授教谕等官。

夜,太白与填星同度。

丙申,擢国子生刘政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邓志和为右布政使,萧礼敬为左参政,姜谦为右参政,江寿祖为左参议,杨允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罗钟为左参政,李文华为右参政,陈旼海为右参议,杨镛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刘达为左参政,颜钝为北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申逵为右布政使,张杰为左参政,张贯为右参政,周振为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张琏为右布政使,蒋彦瑛为左参政,徐德源为右参政,魏全为左参议,许铭惠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房吉为左参议,吴复为右参议,王允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陈嘉为右布政使,孙炳为左参政,乔诚为右参政,邵礼为左参议,薛郁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董伦为右布政使,郭燧为左参政,王春为右参政,单铉为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裕为广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何慈为右参政,邢政为右参议,方温为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班平为右参议,龙镡为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朱源黄寿为副使,郑隐为佥事,阮友章为福建按察司按察使,陈镛、闻人善庆为副使,王礼为北平按察司按察使,张琏为副使,高勉为佥事,李皓为山西按察司按察使,刘准为副使,曹汝舟为佥事,曲能为山东按察司按察使,王尚宾、孙逢吉为佥事,梁志道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张忠为佥事,李温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李文宪为佥事,李赓为河南按察司副使,张健为佥事,罗远、郑珉为江西按察司佥事,汪同、张泰为陕西按察司佥事。

己亥,皇第四十孙逊煓生,代王世子也。

更给天下府州县工匠轮班勘合。先是,诸色工匠岁率轮班至京受役,至有无工可役者,亦不敢失期不至。至是,工部以为言,上令先分各色匠所业而验在京诸司役作之繁简,更定其班次,率三年或二年一轮,使赴工者各就其役而无费日,罢工者得安家居而无费业。于是给与勘合凡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人,人咸使之。

命总兵官宋国公冯胜:“凡将校有罪削爵听征者,悉复其职。”

是月,改建翰林院于皇城东南宗人府之后,詹事府居其次,太医院又次之。

十一月壬寅朔,赐国子监琉球生及云南生贺段志等袭衣、钞锭。

癸卯,召道士刘渊然于赣州,赐号高道,馆于朝天宫。

贵州水西土官遣把事阿夷、阿库贡马六十五匹。

丁未,遣使至山西大同、蔚、朔及北平密云、永、蓟诸州郡收籴黍、麦、荞、粟各九千石,俟明年发兵出塞,给种屯田。

戊申,监察御史奏:“稽核在京诸司洪武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案牍,得其隐没违错等事通一百二十四,刑部尚书杨靖等当逮问者二百余人。”诏宥之。

己酉,浙江观海卫千户吕祥之弟诉祥有罪,当黜官。上曰:“兄不友其弟,弟不恭其兄,岂可复使居官治人?”皆谪戍于边,仍诏其幼弟袭职。

庚戌,户部奏:“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的言水东所统异种蛮民,言语不通,虽承纳租赋,而近年逋负益,多逃徙邻境,无从徵纳。西平侯沐春亦言水西土官霭翠所纳税粮八万石,连年递减至二万石,然亦不能供也。”上曰:“蛮夷之人,其性无常,不可以中国治之,但羁縻之足矣。其贡赋之逋负者悉免徵,逃役者招谕复业。”

西平侯沐春奏:“永宁宣抚司招徕土官禄肇所部蛮民四百六十五户,诛其逆命者七十余人。”初,蛮民作乱,官军进讨,既降复遁,数为边患,至是始平。

辛亥冬至,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奉天门。

癸丑,诏建銮驾库于皇城东长安门之外。

甲寅,诏发汉中等府民丁修栈道凡三百二十桥。

乙卯,广东东莞县民黄廷辅等聚众作乱,广东都指挥使司发兵讨平之。

夜,有大星起自参旗,南行至游气中没,有二小星随之。

丙辰,以右军都督寗正子忠为鹰扬卫指挥使,后军都督袁洪子宇为骁骑右卫指挥使。

辽东遗民流寓女直境内者二十五户男女凡百一十六人来归,诏东宁卫给粮抚绥而居之。

朝鲜国械送逋逃军民百二十二户三百八十八人及马牛百余至辽东。

济南府沾化县典史杜濩坐事当徒,县民诣阙言濩廉干爱民。上曰:“典史,幕官耳,迺能得民心,必有善政可称。”命复其官。

戊午,诏辽东都指挥使司:“凡朝鲜人至,止令于革河互市,不许入境。”

夜,太阴犯鬼宿。

己未,东莞叛寇何迪伏诛。迪,东莞伯真之弟也,真次子宏以罪诛,迪自疑祸及,遂聚众作乱。南海卫以兵捕之,迪伏众狙杀官军三百余人,遁入海岛。广东都指挥使司发兵追,击败之,械迪送京师,诛之。

庚申,曹国公李景隆奏还庄田六所,凡田地、山塘、池荡二百余顷。

辛酉,特授故百户李思明嫡子顺为副千户,赐冠带、袭衣、靴袜、白金二百两、钞三百锭、文绮帛二十匹,其庶兄成亦赐袭衣,以其父讨叛贼月鲁帖木儿之功也。

丙寅,电。

丁卯,辽东都指挥使司获朝鲜谍者李敬先等六人至京师,命锦衣卫给庐舍居之。

爪哇国遣使僧阿烈等贡方物。

是月,青州、兖州、济宁三府水。

革庆远裕民司。

十二月壬申朔,降工部尚书严震直为监察御史,左侍郎田春为本部主事,署右侍郎、司务王昇仍为司务,命都给事中冀凯署工部左侍郎,卓敬署右侍郎。

定六部司务为从九品,每部添设二员,复设吏二人,掌出入文书簿籍。

夜,有大星赤色,自西南行流至近浊没。

癸酉,皇第二十六子楠生。

己卯,山东济南府长山县水,伤民田。

罢越巂卫商人中盐。初,以盐井、建昌、苏州、越巂、会川五卫土地硗瘠,军食不敷,故令商人输米中盐。至是,以越巂稍近成都,粮饷可给,故罢之。

丙戌,命礼部中禁军民人等不得用太孙、太保、太师、待诏、大官、郎中等字为名称。

庚寅,暹罗斛国遣使冒勾来贡方物。

癸巳,广西太平府太平州知州李圆泰贡白金器皿及马,田州府知府岑坚等贡马及方物。

乙未,赏建昌卫袭职百户雷贵安白金五十两、钞八十锭、文绮、帛各二匹,以其父复死于战阵故也。

丙申,四川石柱宣抚使马良、龙州土官同知李昭等贡马及方物。

己亥,西平侯沐春奏:“丽江府土民每岁输白金七百六十两,皆摩紫洞所产,土民以马易金,不谙真伪,请令以马代输为便。”许之。

庚子,享太庙。

刑部言:“天下诸司比年以来,勘合不报者积至千数,请因官吏来朝罪之。”上曰:“勘合不完固有罪,但不可因其来朝而治之也。其移文趣完之。”

蜀王椿进马。

云南乌蒙、芒部、临安、大理、普定、广西、金齿、景东、丽江等府土官俱入贡。

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的等、安顺州及十二营长官司各遣人贡马。

卢番、韦番、小平伐三长官司土官卢朝等来朝,贡马。

结伦州土官冯志威、安平州土官李贵、万承州土官许郭安、泗城州土官岑振、南丹州土官莫金各遣其弟侄来朝,贡马及方物。

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铿、云南鹤庆府土官董信、龙州土官同知李昭、松潘军民指挥使司指挥使牟力结、陕西河州卫番僧纲辇占班各贡马,俱赐以绮帛及钞。

太仆寺奏是岁孳生马驹万七百余匹。

命右军都督府榜谕河州等处禁民毋鬻官马。先是,朝廷以言者谓陕西各处军民往往有过河贩鬻马匹,既遣使往甘肃、西凉、西宁印烙系官之马,宜俾关吏禁绝过河私贩之弊。既又有言:“西人所赖者,畜牧为生,旧常以马过河鬻售,今既禁遏之,恐妨其生计。”上然其言,乃命右军都督府给榜谕守关者:“今后止禁官印马匹不许私自贩鬻,其西番之人自己马无印者及牛羊杂畜之类不问多寡,一听渡河售易,关吏阻者罪之。”

是月,《永鉴录》成。其书辑历代宗室诸王为恶悖逆者,以类为编,直叙其事,颁赐诸王。又辑历代为臣善恶可为劝惩者,别为一书,名曰《世臣总录》,以颁示中外群臣。

户部计是岁天下钱粮金帛之数:凡粮储三千二百七十八万九千八百余石,钞四百一十二万四千余锭,布帛五十一万二千二匹,金二百两,银二万五百余两,丝绵、茶、铅、铁、硝、矾、水银、朱砂诸物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余斤,盐一百三十一万八千余引,海贝己三十一万六十余索。

是岁,建岷王府于云南,谷王府于宣德府。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五·刘昫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欧阳修
  卷第四十一·胡三省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四·佚名
  ●卷二·赵釴
  京口耆旧传卷八·刘宰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八·阿桂
  第56章 朝朝夕夕都在算计着打共产党的蒋介石·冯玉祥
  王俭传·李延寿
  盛以恒传·张廷玉
  职官六五·徐松
  卷六十一、藩属之丧失·黄鸿寿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一·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鲍溶诗集卷六·鲍溶

    寒夜吟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霜飚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逺人归梦既不成畱家惜夜欢心发罗幕画堂深皎洁兰烟对酒客防人战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白苎长袖歌闲闲岂识苦寒损朱颜采莲曲二首弄舟朅来南塘水荷

  • 二集卷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六古今体八十三首【庚午三】回銮即事祝厘礼化城台顶陟峥嵘迎喜一天雪驻当三日晴趂闲寻奥境蒇事返行旌佳处留余兴前诗偶静评【丙寅秋来五台回驾时有不教吟兴尽佳处每留余之句】降旨廵抚阿里

  • 卷四十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一目録故实类宋太祖蹴踘图【元王恽三首】题太祖太宗蹴踘图【元吴澄】赵太祖蹴踘图【明倪敬】陶学士驿舍图【元黄溍】陶谷邮亭图【元唐肃】题陶

  • ●附录三·劳格

    ○御史台精舍碑题名(王昶)◎碑阴及两侧题名(阴高二尺七寸,广二尺五寸,三十一行,分作三截书,每截字数自十二至三十三不等。其两侧一五行,行五十七字:一行,行六十字,各不等。正书。)▲侍御史并内供奉卢怀慎 郑 贾虚舟 李福业 张守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闰五月甲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翰林院侍讲学士杨捷三奏、藩司轻改旧章激民生变。请派员查办一摺。河南钱粮

  • 卷之五百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丁巳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照例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皇极殿。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内记  ○诣大

  •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臣高晋谨奏,为遵旨开单覆奏事。窃臣前接廷寄钦奉上谕:各省进到书籍,着交总裁督同总纂、提调、纂修等通行查检,开列清单,行知督抚酌委妥便之员,赴翰

  • 钦定兰州纪略·阿桂

    天章四月朔日作【辛丑】王狗鸿龙顺斗迁春消九十夏初旋已欣时泽利麰麦更幸大田起陌阡红雨緑云方烂熳青山碧水未留连问书旁午勤批答慙愧番回蠢动边【昨据勒尔谨奏兰州撒拉尔番回因争立新教抗官拒捕杀害知府杨士玑副将新

  • 陈居仁传·脱脱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他的父亲太府少卿陈膏,娶明州汪氏的女儿为妻,于是家住在明州。陈膏开始为汾州教授,辅佐守臣张克戬抵御金人。后来任惠州知州,单人匹马到曾衮的营垒中,用比喻讲明道理使他归降。鄞县的和尚王法恩谋反

  • 张肯堂传·张廷玉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浚县知县。崇祯七年(1634),他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打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到战火威胁,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

  • 文王官人第七十二·戴德

    王曰:“太师,慎维深思,内观民务,察度情伪,变官民能,历其才艺,女维敬哉。女何慎乎非伦,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王曰:“于乎,女因方以观之。富贵者观其礼施也,贫穷者观其有

  • 论语纂疏卷九·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九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如字一作馈】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

  • 丧服小记·姚际恒

    朱仲晦曰:「仪礼丧服,子夏作传,小记是解传中之曲折。」按:丧服传为子夏作,斯言岂可信?且丧服既以有传,焉得传又有记?必无此理。况篇中于传有合有否,岂是解传者乎?为此记者,徒见篇名丧服二字相同,遂云然,实未尝读二篇之文耳。今以文

  • 第三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尔时天子。念其天宫。还于天上是时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言。此诸地某天某天之所摄受。或作诸论。或作赞叹。如是林中。所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之敬重。头面顶礼。但观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实知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二之二如上所言。色等五蕴名有为法。色蕴者何。颂曰。色者唯五根  五境及无表论曰。此中色言显色蕴义。五根谓眼耳鼻舌身。五境谓色声香味触。眼等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佚名

    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

  • 入楞伽心玄义·法藏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