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六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

洪武十八年冬十月己丑朔,《御制大诰》成,颁示天下。初,元氏以戎狄入主中国,大抵多用夷法,典章疏阔,上下无等,政柄执于权臣,任官重于部族,断狱迷于财贿,黜陟混于贤愚,奢而僭上者无罪,奸而犯伦者不问,辫发左衽,将率而为夷。至元天历之时,虽称富庶,而先王之制荡然矣。至顺帝荒淫昏弱,纪纲益废,内之奸臣乱政,外之强将跋扈,典兵者崇空名,牧民者无善政,仕进者尚阿附而轻廉耻,读书者重浮华而乏节行,庶绩不凝,四民失序,加以舞文之吏玩法于上,豪强之家兼并于下,事无统纪,民无定志,一遇凶荒而乱者四起,由法制不明而彝之道坏也。上尝叹曰:“华风沦没,彝道倾颓,自即位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别,章服正,纲常明,上下尽复先王之旧,使民晓然,知有礼义,莫敢犯分而挠法。万机之暇,著为大诰,以昭示天下。”且曰:“忠君孝亲,治人修己,尽在此矣。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颁之臣民,永以为训。”

赐湘、潭、鲁、蜀四王《十七史》等书。

诏免北平今年官租之半。

庚寅,享太庙。

夜,客星犯军门,彗星扫天庙。

壬辰,册永昌侯蓝玉女为蜀王椿妃。

癸巳,翰林待诏孔希善言孟氏子孙有以罪输作京师者二人。上曰:“大贤之后虽有罪,亦当屈法以宥之。即命遣还。”

诏徵天下致仕武官赴阙。

乙未,以赐进士出身胡昌龄等十人为监察御史及各府推官,赐同进士出身李烜等二十人为各部试主事及各县丞。

丙申,太白昼见,自癸巳至于是日。

筑钦天监观星台于鸡鸣山,因雨花台为回回钦天监之观星台。

丁酉,免广东经寇乱郡县逋租。

降大理寺卿边泰为监察御史。

夜,荧惑犯进贤。

庚子夜,太阴犯天囷。

辛丑,太白昼见,自戊戌至于是日。

壬寅,汀州卫指挥佥事吴广卒。广字继先,庐州合肥人。壬辰兵乱,广亦从众起,已而为敌所获,系太平狱。未几,上兵克太平,广得释,遂从破陈野先兵,授帐前银牌先锋。辛丑正月,以功自左先锋府镇抚迁管军百户,守巢县。甲辰秋,从丞相达复攻庐州。明年,下安丰,就留广守之。戊申,命为温州卫指挥佥事。是年秋,永嘉南溪贼啸聚为乱,广调兵讨之,贼众惧而降,广取其首恶三人诛之,余皆释不问。洪武二年正月,调守汀州。十七年,以老致仕而以其子铭袭职。至是病卒。

癸卯,召征虏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于北平之通州。

甲辰,上谕工部臣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朕闻即命释之。假令朕不知之,或致死亡,则贤者之后寖以微灭,是岂礼先贤之意哉?尔等宜加询问,凡有圣贤之后在输作者,依例释之。”

乙巳湘王柏之国荆州府

丙午,命蜀王椿居凤阳。

皇第二十二孙尚煜生,秦王第三子也。

己酉,诏鲁王檀之国兖州府。

壬子夜,太白犯亢宿。

癸丑,赐云南士卒二万一百六十九人钞二十四万锭。

乙卯,敕谕岷州、河州、巩昌、西宁、临洮诸卫武臣曰:“比者,命大将军北征军者乏战马,皆云骁腾可用者无踰陕西。今遣荥阳侯郑遇春即各卫谕诸将校,但留己所乘马,余悉送官,每马一匹给白金三锭,若非有余及有余而驽弱者,皆勿送。”

是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唐铎为刑部尚书。

改滁州守御千户所为滁州卫指挥使司。

征虏将军信国公汤和等进兵古州,分遣将士讨上黄诸洞,以计诱擒吴面儿,械送京师诛之,诸洞悉平。凡俘获九溪等处蛮獠四万余人,寻诏楚王桢还国,和等仍驻兵,抚辑其民。

升宜兴县主簿王复春为常州府同知,遣吏科庶吉士杨靖赍敕劳之曰:“朕观历代名臣,其流芳至今而不泯者,由其竭忠以事君,务公以福民,生不苟且以营利,死不屈节以丧名,其泛泛之徒,弗厉名节,是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世,深可惜哉。今尔宜兴县主簿王复春,不肯朘民之利以徇上官之欲,观其所言,实为公论,方今有司鲜有如者,特遣使赍礼以劳,就升尔奉议大夫、同知常州府事。尔其竭乃心力,以光初志。”

十一月己未朔。

甲子,上谕侍臣曰:“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自昔昏主恣意奢欲,使百姓困乏,至于乱亡,朕思微时兵荒饥馑,日食藜藿,今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未尝一日忘于怀,故宫室器用一从朴素,饮食衣服皆有常供,惟恐过奢,伤财害民也。”

丁卯,以进士高铎为刑部左侍郎。

戊辰,以监察御史彭祥为兵部左侍郎。

己巳冬至,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庚午,以西平侯沐英子春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革城门、郎门,禁锁钥、铜牌,中军都督府掌之。

甲戌,以进士秦逵为工部右侍郎。逵字文用,宁国宣城人,由国学生登进士第,历事都察院有能声,遂擢侍郎。

乙亥,以会稽县知县淩汉为监察御史。

湖广常德府奏言:“今岁大水,涝伤塘田一千三百五十顷,为租一十万一百十五石。”诏并免徵。先是,河南水患及山东、北平大雨,涝伤民田。上曰:“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朕极意安抚,数年始苏,不幸加以水涝,朕甚悯之。”至是,诏凡被水之处,免今年田租。河南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余石,山东、北平二百五十五万五千九百余石。

丁丑,以致仕淮安卫指挥佥事储兴署中都留守司事。

置江浦、镇江左、扬州左、仪真左四卫,隶左军都督府,无为、太平、和州、滁州四卫隶中军都督府。

是月,以莱州卫指挥佥事陶遇为广东都指挥同知。

十二月戊子朔。

己丑,命户部:凡天下有司官禄米,以钞代给之,每钞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

庚寅,潭王梓之国长沙府。

丁酉,甃京都城垣。

癸卯,以吏科庶吉士杨靖为户部右侍郎。

甲辰,命徐州卫指挥使郭敬署山西都指挥使司事。

乙巳,以给事中秦昇为户部试侍郎,进士徐谅试户部度支员外郎,高起试工部屯部员外郎,彭庆试工部总部郎中,聂震试户部总部员外郎,姚复试工部屯部郎中。

丙午,诏举孝廉之士。上谕礼部臣曰:“朕向者令有司举聪明正直之士,至者多非其人,甚孤所望。朕闻古者选用孝廉,孝者忠厚恺弟,廉者洁己清修,如此则能爱人守法,可以从政矣。其令州县:凡民有孝廉之行,著闻乡里者,正官与耆民以礼遣送京师。非其人,勿滥举。”

召河南都指挥使徐司马赴阙。

丁未,西番僧人参旦藏卜输马七百八十二匹于河州卫。

戊申,降户部尚书茹太素为北平道监察御史。

高丽王王禑遣判门下事曹敏脩上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己酉,以建阳县知县郭伯泰为泉州府同知,县丞陆镒为福州府通判。时伯泰等为政建阳,不避权势,上闻而贤之故,皆升用,且遣行人赍敕谕之曰:“曩古,人臣立忠君之志者,在内则和而不同,在外则不避权势,所以上昭君德,下福黎民,载诸史册,历历可考。朕居帝位十有八年,鲜见其人,顷者,通政司言‘建阳知县郭伯泰、县丞陆镒持法爱民,不避权势’。呜呼!古人臣之道,朕今见之,诚可嘉尚,特遣行人王本赍朕,命往升尔伯泰为奉议大夫、泉州府同知,镒承直郎福州府通判,劳以醴酒。尔其益坚乃志,始终惟一,为国安民。”

辛亥,太阴犯西咸。

壬子,礼部言高丽咨请《大统历》,诏以十本赐之。

癸丑,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率百夷之众寇景东,土官知府俄陶奔白崖川,都督冯诚率师击之。值天大雾,猝遇蛮寇,我师失利,千户王昇死之。

丁巳,享太庙。

皇第二十三孙贤焌生,齐王第二子也。

是月,以黄州卫千户王兴子镇为宁海卫指挥佥事。兴自癸巳从军,累功至千户,守黄州,后又从征云南,克大理,皆有劳绩。至是,年老告归,故升用其子。

石柱宣抚司同知陈世显遣其子兴潮等、田州府知府岑坚遣其使江州知州黄威庆孙黄肇,各奉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

是岁,徵天下田租二千八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七石有奇。

太仆寺奏:“滁阳等八监是岁籍马凡二万五千九百一十五匹,秦州、河州茶马司及叙南、贵州、乌撒、宁川、毕节等卫市马六千七百二十九匹。”

建鸡鸣寺于鸡鸣山,以祠梁僧宝公,命僧德瑄住持,瑄卒,道本继之。初有西番僧星吉监藏为右觉义,居是山,至是别为院寺西以居之。

罢各布政使司煎炼铁冶,以其劳民故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三·毕沅
  东都事略卷六十四·王称
  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雍正
  目录·丁耀亢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纪昀
  五六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据实覆奏将徐述夔父子戮尸及仆毁沈德潜墓碑等情·佚名
  卷四十三·朱轼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四·刘凤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佚名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奚康生传·魏收
  第十八章海埔租·佚名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一·胡传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王羲之

    卷之一书 二二六三 遗殷浩书报殷浩书 与会稽王笺与尚书仆射谢安书 与谢安书又 与桓温笺诫谢万书 与谢万书与人书 又章草帖 与所知书飞白帖 又又 辞举帖辞郡帖  恭命帖殊遇帖 会稽帖此郡帖

  • 第一折·杨梓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某家臣絺疵。某与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氏,世执晋国之政,职任六卿,惟

  • 巻四·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四明 李蔉 编蘓轼纵笔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顔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题惠州范氏溪隂堂白水满时双鹭下緑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里隂题织锦图上廻文春晚落花余碧草

  • 卷一百四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九仪器类五言律铜仪          【元】掲傒斯法象坤仪重来从汴水迁飞龙纒四极黄道界中天望絶秋毫永循环太古前荒台明月夜厯厯应星躔五言排律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 御选明诗卷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八五言古诗三周浈始发建邺登龙江山祠感懐有作去国思旧防寻山发幽眺遥淩天门石恍对临海峤神闗列雄镇粉堞抱遗庙天水逺自空云霞近争耀客行始多感世事纷难料同俗岂懐素趋时固殊调既为达士耻复被

  • 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宠 唐明宗焚香祝天·蔡东藩

      却说唐主李嗣源,宠任枢密使安重诲,连他矫制与否,亦未尝过问。重诲冤杀任圜,才行奏闻,唐主反诏数圜罪,说他不遵礼分,潜附守殷,应该处死。惟骨肉亲戚仆役等,并皆赦罪云云。在唐主的意见,还算是格外矜全,其实已为重诲所蒙蔽,枉

  • ●卷四·姚元之

    太学石经凡一百九十碑,为江南拙老人蒋衡书,乾隆五十七年始勒石。先是五十六年,高庙欲勒石经于太学,初命彭文勤公元瑞司校雠,金司空简司工。五十九年高庙启跸,幸避暑山庄,文勤不随扈,命每晨携笔砚至乾清官遍校内府所┑宋刻各本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咪唎■〈口坚〉条款四月初一日十六日五月十八日俄夷和约咪夷约和二十三日夷和约六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八日咸丰九年三月

  • 二〇五 拾遗巳·周作人

    十七,俗曲与玩具 我不懂戏剧,但是也常涉猎戏剧史。正如我翻阅希腊悲剧的起源与发展的史料,得到好些知识,看了日本戏曲发达的径路也很感兴趣,这方面有两个人的书于我很有益处,这是佐佐醒雪与高野斑山。高野讲演剧的书更后出,

  • 谯国夫人传·魏徵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 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 夫人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 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军布阵,镇服百越。 常常鼓励亲族多做好事,因此在本乡信义卓著。 越人的风俗是爱互相攻

  • 职官三二·徐松

    〔殿前司〕【宋会要】殿前司,掌殿前诸班诸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及训练之政令。国初,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使之上,后不复置。其属吏之名并如侍卫司,而都指挥使、都虞候三局吏人之数各有差降。《两朝国史志》:殿前

  • 十年·佚名

    (甲子)十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卯,流星出織女星下,入北方。1月3日○己巳,公除。○以尹拯爲大司憲,李端夏爲左參贊,金構爲持平。○諫院以工曹參判李選曾爲大諫時,營救金煥,至引文晦事爲證。都承旨沈梓頃於入診,欲陳

  • 双桥随笔卷七·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晋宋时人虽放诞不羁而情关父子处天性切挚亦可以观如谢虎子尝上屋熏防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戯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

  • 例言·顾镇

    例言一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备录古义是书一遵彚纂引据经传及诸家义疏以证明之一序说惟首句为古序余则经师各录所闻以缀其下先儒论之已详今惟以序首一句为主序下之言则择其合者取焉一毛传持义正而语未详郑笺引据博而择未精

  • 四念处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分章为三。大意。停心。念处。大意者。前性共缘只见生灭之理。发真断结乃至极果。犹是四枯拙度。今无生四圣谛即事而真。粗细等观皆如幻化。四荣巧度。大经云。声闻有苦有苦谛

  • 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葛士浚

    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

  • 太清修丹秘诀·佚名

    太清修丹袐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书分三节,言内丹法:首为《采神灵砂修丹法》。其法先服美食药物补气,导引行气、漱咽津液以种砂,然后用白细瓷盆淘取金砂,密封贮之,然后依法服

  • 梅花诗·邵雍

    《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其与刘伯温烧饼歌、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诸葛亮马前课、姜太公乾坤万年歌、步虚大师预言并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预言。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