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洪武十七年夏四月戊辰朔。

己巳,享太庙。

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王宝为府军左卫指挥同知,府军卫正千户张刚、单德、府军右卫正千户李祥皆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豹韬卫副千户张荣、龙骧卫副千户陆福、府军右卫正千户蔡昇皆为鹰扬卫指挥佥事,水军左卫副千户冯福、庄兴皆为江阴卫指挥佥事,留守右卫副千户叶旺、留守左卫副千户史斌皆为横海卫指挥佥事。时宝等以年劳,故特升之。

诏以故元云南平章段世、宣慰段名随侍齐王,给千户禄。

庚午,上谓侍臣曰:“朕观《大学衍义》一书有益于治道者多矣,每披阅,便有警省,故令儒臣日与太子、诸王讲说,使鉴古验今,穷其得失,大抵其书先经后史,要领分明,使人观之容易而悟,真有国之龟鉴也。”

甲戌,云南诸酋长和宁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诏赐锦绮、钞锭,以和宁为阿迷州知州,弄甥为宁州知州,陆羡为蒙自县知县,普少为纳娄茶甸副长官,普赐为马龙他郎甸副长官,俱授以诰敕、冠带。

丙子,给武昌护卫将士千五百九十人钞有差。

夜,太阴犯轩辕、御女。

辛巳,以前山西按察司佥事郭桓试户部右侍郎,寻升试尚书。

壬午,论平云南功,进封颍川侯傅友德为颍国公,副总兵永昌侯蓝玉、安庆侯仇成、定远侯王弼等先为有功,身受侯封,今功著南征,当爵及子孙,食禄二千五百石,后军都督府佥事陈桓、右军都督佥事胡海、前军都督佥事郭英、张翼,开国以来,屡效勤劳,今从征云南功勋尤著,亦当加以封爵,陈桓封普定侯,胡海东川侯,郭英武定侯,张翼鹤庆侯,俱令子孙世袭,食禄各二千五百石,尔其敬之,仍各赐铁券,其余将校递升有差。友德,其先宿州人,徙居颍州,后徙砀山。元末,从山东李喜喜起兵,转攻剽入蜀,李喜喜败,归明玉珍,玉珍不能用,乃率所部走武昌,从陈友谅。辛丑八月,上攻江州,至小孤,友德率众降,上知其才,用为将,命从常遇春援安丰,攻庐州,还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大战,友德以楼船犯其前锋,身被数创,战益力。从征武昌,先登夺高寇山,面中一矢,镞出脑后,胁下复中一矢,友德不为沮,人服其勇,以功擢雄武卫指挥使。从徐达攻庐州,拔之,复从常遇春下襄阳,攻安陆,身被九创,擒其守将任亮。又从达取泰州,进攻淮安,破张士诚兵于马骡港,获战船千余。后击安丰,大破竹贞之众,所过焚元军积聚。吴元年,命守徐州,元将王保保遣骁将李二来寇,友德坚壁,伺其出掠,乃将步骑二千至吕梁,舍舟登陆,李二遣裨将韩乙盛兵迎战,友德即跃马奋矟,剌韩乙坠马,趋入城,开门出兵,陈于城外,令士卒皆卧枪以待,闻鼓声,即起击。顷之,李二兵至,友德击鼓,士卒皆奋跃,冲其前阵,李二军溃溺死者无筭,遂擒李二,献俘京师。上嘉劳之,命以鼓吹送还第,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洪武元年,从大将军达平沂州,斩其将王宣,下青州,遇元将也速兵,达命友德率骑士五百与战,佯败走,也速追之,达麾后军齐进,俘斩甚众。继从取开封、洛阳、卫辉、彰德,遂下磁州、广平、临清等县,进克通州,下元都,还趋太原,击王保保。兵未及交,万骑突至,友德率敢死士五十骑冲击之,因夜伏兵袭其营,保保遁去。追至天门关,获人马万计,复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击走四大王,逐竹贞,兵次宣德府,败元将脱列伯,西攻张思道于鹿台,遂下巩昌,还拔庆阳。三年,从大将军达败王保保于定西,乘胜下巴蜀,友德为前锋,夺略阳关,擒夏平章蔡乙,克汉中。既而以馈运不继,退守长安,夏将吴友仁围汉中,友德率精锐救之,友仁宵遁师还。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文曰:“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崇报之礼,所宜及也。咨尔友德,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秋,目群雄无所定,故择我以来归,事朕有年,扈卫京畿,移镇安吉,战鄱湖,收鄂渚,征取江右,致讨淮东,功烈为多。及抚安彭城,前锋大利,威声远振,参佐外省,遂从征齐、鲁、燕、冀、关、陕,尔绩尤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昔马援归汉,尔能效之,其勋过矣,尚期慎终如始,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保于永世。”四年,命佩征虏前将军印,总河南、陕西诸道兵征西蜀,遂由阶州取文、绵二州,进克成都,得士马三万。五年,命副征西将军冯胜北征沙漠,出金兰,友德先率骁骑五千趋西凉,遇元失剌罕之兵,战败之,至永昌,又败元将朵儿只巴,获马羊十余万,攻甘肃,射死元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获马万匹,至瓜沙州,败其守将,获金银印三、马羊二万。六年,大军复出鴈门西北,巡长城外,友德为前锋,虏闻之,绝塞而遁,追获故元平章邓孛罗帖木儿,军还,留友德镇北平。岁旱,躬自祷雨。又疏陈五事:“一,转输之法,宜令河间军自长芦运至通州,北平军自通州运入北平城,则民不劳而事集矣;又永平府民接运军储,由雅洪桥至北平,道里颇远,宜通清河涞水故道漕运,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二,流民越境,甚为边患,宜招抚安辑,宽其赋役,优免三年则民力自苏,彼得安居矣。三,古北口等处兵民,一夫守关,二夫供输,有名无实,莫若放还民夫,俾力田亩,各令官军千人代守,彼专其责则边戍宁矣。四,关外新附之民多贫无生理,宜给以衣粮,厚加存恤,则户口日增矣。五,北平府县连年供亿大军,宜少纾其力,使民日富庶,彼将乐于趋事赴功矣。”上嘉其言,寻诏还,从皇太子、诸王猎于荆山,以讲武事。九年,命副汤和备伯颜帖木儿于延安,伯颜帖木儿请和,命诸将悉还,独留友德屯兵以备之。伯颜帖木儿果犯边,友德设伏,大破之,获士马、辎重无筭,蕃兵缚伯颜帖木儿以降。上将平云南,命友德巡行川、蜀、永、宁、雅、播等处,修治城郭关梁,于是金筑、普定、中坪、乾溪等砦酋长皆相率来降。还京,献马五百,上以内厩良马十五赐之。十三年,蕃将乃儿不花寇边,命友德为征虏右副将军,从大将军达出塞,师至北黄河,夜袭灰山,获其人马而还。十四年,以西南夷弗遵声教,命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兵三十万,耀武于沅州,讨普定土酋安瓒,遂进兵曲靖,败元平章达里麻及女官实卜之众,元梁王走死滇池。云南平,友德因其土俗,定租赋,兴学校,瘗战骨,广屯田,奏凯还京。至是,进封颍国公。制曰:“稽古赏功,惟开疆者赏重。朕臣傅友德,每从大将军征讨,累有战功,已封侯爵。乃者,率诸军越崇山,西取巴蜀,功尤著焉。洪武十四年,命率甲士三十万,又西取云南,转战二年。今已平定,宜受上赏。特封颍国公,子孙世袭,食禄三千石。”

上谕礼部臣曰:“州县之官,于民最亲,其贤、不肖,政事得失,视民之安否可见。朕尝命县考于州,州考于府,府考于布政司,各以所临精其考核,以凭黜陟,昭示劝戒。今上下之政惟务苟且,县之贤否,州不能知,州之贤否,府不能察,府之贤否,布政司不能举,善无所劝而恶无所惩。朕今命以八事,尔礼部其为榜示天下。其一,州县之官宜宣扬风化,抚字其民,均赋役,恤穷困,审冤抑,禁盗贼,时命里长,告戒其里人敦行孝弟,尽力南亩,毋作非为,以罹刑罚,行乡饮酒礼,使知尊卑、贵贱之体,岁终察其所行善恶而旌别之;其二,为府官者当平其政令,廉察属官,致治有方,吏民称贤者优加礼遇,纪其善绩,其有阘茸及蠹政病民者,轻则治之以法,重则申闻黜罚,然不得下侵其职,以扰吾民;其三,布政司官宜宣布德化,考核府州县官能否,询知民风美恶及士习情伪,奸弊甚者具闻鞫之,如所治不公,则从按察司纠举;其四,凡民有犯笞杖罪者,县自断决,具实以闻;其五,犯徒流罪者,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定拟;其六,有犯死罪者,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布政司达刑部定拟,杂犯者准工赎罪,真犯者奏闻,遣官审决;其七,凡诸司狱讼,当详审轻重,按律决遣,毋得淹禁;其八,民间词讼务自下而上,不许越诉。以上八事,颁布天下,永为遵守。”

癸未,赏征南将校。先是,诏礼部曰:“赏赐,国之重事,所以报贤劳而厉士气,权度毫发,一失轻重,则上为失礼而下无所劝。朕有天下十有五年,云南越在万里,负固不服,故命大将率师讨之,诸将士冒瘴疠,踰险阻,雾雨薄肌体,沾汗濡甲胄,而能效忠宣力,搴旗斩将,登城拔垒,使天诛无留,良善附顺,甚者身委矢石,为国效命。《司马法》曰:‘军赏不踰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尔礼部其核实,定议行之。”至是议上,上以为赏薄,曰:“将士甚劳苦,此非所以报有功也,其重赏之。”于是,正总兵赏织金及杂色彩段二十表里、钞一百锭,副总兵十八表里、钞九十锭,国公十六表里、钞六十锭,侯十四表里、钞五十锭,都督、平章十二表里、钞四十锭,指挥钞一百锭、织金及杂色文绮十匹、绢二十匹,千户卫镇抚钞八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八匹、绢十六匹,百户所镇抚、司仗钞七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七匹、绢十四匹,散骑舍人钞三十锭,病故官与见在同。伤残:指挥钞五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五匹、绢十匹,千户卫镇抚钞四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四匹、绢八匹,百户所镇抚、司仗钞三十五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三匹、绢七匹,散骑舍人钞十七锭。被伤:指挥钞三十五锭、织金及杂色文绮四匹、绢八匹,千户卫镇抚钞二十五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三匹、绢五匹,百户所镇抚、司仗钞二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二匹、绢四匹,散骑舍人钞十锭。征回:指挥钞三十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三匹、绢五匹,千户卫镇抚钞二十五锭、织金及杂色文绮二匹、绢四匹,百户所镇抚司仗钞二十锭、织金文绮一匹、绢二匹,散骑舍人钞十锭。军士赏钞、布:至大理、建昌者,人赐钞九锭、布二匹;至楚雄、云南、临安、曲靖者,人钞八锭、布二匹;至沾益、乌撒、东川者,人钞七锭、布二匹;至毕节、七星关、芒部者,人钞六锭、布二匹;至贵州、普定、盘江、黄平、平越者,人钞五锭、布二匹;至重庆、泸州、叙南、永宁及疾病寄留并守船者,人钞二锭;其舍人、力士、军吏、兽医,各以所至之地给赐,并与军士同逃而复征者各半之;至常德、沅州等处未征战者,不给发;守大理等处已曾就彼给赐而还者,照其所至地方如数给之,仍发原卫守御。其战亡及病而死有父母、妻子、弟侄者,人钞十六锭、布四匹,止有妻子者半之,被创重者,人钞十二锭、布二匹,轻者止依所至地方给之。

更定宫官六尚局品秩、内官诸监库局及外承运等库局品职。尚宫局尚宫一人,正五品,司记、司言、司簿、司闱正六品,掌记、掌言、掌簿、掌闱正七品,女史六人;尚仪局尚仪一人,正五品,司籍、司乐、司宾、司赞正六品,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正七品,女史二人;尚服局尚服一人,正五品,司宝、司衣、司仗、司饰正六品,掌宝、掌衣、掌仗、掌饰正七品,女史二人;尚食局尚食一人,正五品,司膳、司酝、司药、司饎正六品,掌膳、掌酝、掌药、掌饎正七品,女史二人;尚寝局尚寝一人,正五品,司设、司舆、司苑、司灯正六品,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正七品,女史二人;尚功局尚功一人,正五品,司制、司珍、司彩、司计正六品,掌制、掌珍、掌彩、掌计正七品,女史二人;宫正司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一人,正六品,女史二人;内官监通掌内史名籍,总督各职,凡差遣及缺员,具名奏请,设令一人,正六品,丞二人,从六品,典簿一人,正九品,所掌文籍以通书筭,小内使为之;神宫监掌太庙、祭器及祭祀、洒扫,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一人,正八品;尚宝监掌御宝、图书,凡用御宝则奏请,然后付尚宝司官用之,毕则捧入,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尚衣监掌御用冠冕、衣服、靴履,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四人,正八品;尚膳监掌御膳,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司设监掌御用仪仗、辇辂、舆帐、裀褥、张设,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四人,正八品;司礼监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御马监掌御厩马匹,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直殿监掌各殿洒扫、陈设,设令一人,正七品,丞四人,从七品,小内使一十五人。宫门承制掌传奉、宣召,设奉御五人,正八品;宫门守门官掌宫门洒扫时其开阖,讥察出入,设门正一人,正八品,副四人,从八品;内承运库掌供御金银、段匹等物,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司钥库掌皇城各门管钥,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四人,从九品;巾帽局掌造内府冠帽,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针工局掌造内府衣服,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织染局掌织染段匹,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颜料局掌烧造银朱,等顷颜料,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司苑局掌种莳蔬果,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司牧局掌牧餋孳牲,设大使一人,正九品。皆于内官内选用。外承运库掌收金银、段匹等物,甲字库掌收铜钱、布匹、颜料,乙字库掌收衣服、衾帐、纸札等物,丙字库掌收丝绵、纱线,丁字库掌收铜、铁、锡、香、茶、蜡诸物,戊字库掌收氊衫、胡椒并支收军器,广源库掌收贮宝钞,广惠库掌收支宝钞,每库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皆于流官内选用,隶户部。皮作局掌硝熟皮张,成造靴鞋鞍辔;兵仗局掌造各顷军器;宝源局掌鼓铸铜器;每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皆于流官内选用,隶工部。

济南卫指挥使何诚言早失父母,其伯父餋以为嗣,例应承重,而所生父母先已受封,复乞推恩伯父,以报餋育之恩。事下礼部议,礼部援宋右仆射李昉为叔承重,既封赠其叔,复赠其所生以为言,上命依所请。

甲申,故元大王搠思监等自云南来降,命居于庐州。

乙酉,长河西军民安抚使剌瓦蒙等来朝,贡方物,诏赐冠带、袭衣及钞锭、绮帛有差。

云南金齿土酋段惠、楚雄土酋阿星遣把事及其子弟等来朝,诏赐绮、帛、钞有差。

脩筑苏州府城。

给山西大同诸卫军士御冬皮袄。

丙戌,建宁国公主等五公主府。

召大名府通判王钝为吏部选部试郎中。

己丑,上谓谏议大夫唐铎曰:“人有公私,好恶不齐,故其言有邪有正,正言务规谏,邪言务谤谀。谤言近于忠,谀言近于爱,惟不惑于谤言则听日聦而谗人自去,不眩于谀言则智益明而佞人自绝矣。”铎对曰:“听言之难,从古为然,惟不为眩惑则谗佞自远。陛下圣谕,深得其情。”上曰:“朕日总万几,所行有得失,非资人言,何由以知?故广开言路,以来众言,言有善者则奖而行之,言之非实亦不之罪,惟谗佞面谀者决不可容也。”

礼部言:“开封府钧州民张宗鲁四岁失明,二十遭乱,负母路氏逃难,其妻扶掖以行。岁饥,宗鲁卖卜以为餋,日给不足,则妻采野菜以继之。天下既定,宗鲁奉母还故乡,竭力供餋,母卒,仍求其前母曹氏、沈氏、吴氏三人遗骸,合葬父墓。宗鲁以瞽子而孝行如此,请表其门曰‘孝行’。又许州长葛县民胥子敬妻王氏、钧州民王恒礼妻孟氏、密县民朱让妻陈氏、李诚妻马氏、临江府新喻县民章伯高妻沈氏、阮尚德妻张氏、赣州府雩都县民李宗仁妻袁氏、九江府湖口县民徐仲名妻方氏、彭泽县民毕彦仁妻郑氏,皆自少孀居,操行完羙,请各表其门曰‘贞节’。陈州顷城县郭可大妻张氏,夫亡自缢以殉,请表其所居曰‘贞烈’。”诏并从之。

故元将校王哈歹等自辽东来归,命赐布、钞有差。

庚寅,上谕兵部臣曰:“曩以云南诸蛮凭恃险阻,弗遵声教,扰我疆场,纳我逋逃,边鄙之民荐罹其害,遂命将出师讨其不臣。今西南诸夷悉已平定,凡从征将士已各加封赏,酬其勋劳,独念死者永违乡土,不得收葬,诚可哀悯。尔兵部即移文有司,凡征南将士有死者,悉为收其遗骸,具棺葬之。”

命增筑国子生房舍五百间于集贤门外,谓之“外号房”。时天下府州县岁贡生员及四夷酋长遣子入学者凡数千人,学舍不能容,故有是命。

癸巳,复造大驾车辂。

德庆侯廖权卒。权,永忠子也,初以功臣子为散骑舍人。洪武九年,从宋国公冯胜练兵西安。十一年,从御史大夫丁玉征松、叠等州,克之。十三年,袭封德庆侯。十四年,从頴川侯傅友德征云南。十五年,领兵守毕节,寻守泸州。十六年夏五月,召还,至是以疾卒,赐葬安德门外。

甲午,置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儒学,设教授一员、训导四员。

乙未,翰林院检讨吴伯宗卒。伯宗,抚州金溪人,洪武四年进士第一。时初开科取士,得伯宗,上甚喜,赐袍笏冠服,擢礼部员外郎,命与学士宋濂等同脩《日历》。胡惟庸方用事,欲人附己,伯宗性刚直,不肯与之相降屈,惟庸每衔之。八年,竟坐忤惟庸中伤,以事谪居凤阳。伯宗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以事,恐久为国患”,辞甚剀切。上得其奏,即召还,赐袭衣、钞锭,奏使安南,得驯象、方物以归,除国子助教。十二年,命进讲东官,首陈正心诚意之说,皇太子嘉纳之。明年,改为翰林典藉,御制十题命赋之,伯宗援笔立就,词语峻洁。上嘉其才敏,赐织金锦衣。十四年,除太常寺丞,辞不拜。十五年,除国子司业,复固辞。由是忤旨,贬陕西金县教谕,至淮安召还,除翰林简讨。未几,拜武英殿大学士。十六年冬,坐弟仲寔为三河知县荐举不以实,伯宗为所累,复降为翰林检讨。至是,卒。伯宗为人温厚详雅,博学能文章,所著有《南宫集》、《使交集》、《成均玉堂》等集。

丙申,播州宣慰使杨鉴来朝,贡马。上谕之曰:“尔与田弘正皆世守思播,而尔之忠勋视弘正为多。”命赐以织金文绮,并其属赏赉有差。

是月,擢巩昌府宁远县典史王尚贤为广西布政使司参议。尚贤,山西闻喜人,由解州吏目改晋宁县典史,寻改宁远县,以廉能称,故升擢之。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柯劭忞
  第三十六回 促就道副座入京 避要路兼督辞职·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六·乾隆
  第二十八回 湖上浮宫·德龄
  卷十四·张九成
  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第三禀光绪九年七月十三日一一一○五-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纪昀
  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序·鄂尔泰
  唐纪七十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887)·司马光
  唐纪四十七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兴元元年(甲子、784)·司马光
  卷六十三·雍正
  卷六十·陆宗楷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六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五首【起元佑壬申秋杪自扬州召还为兵部尚书寻迁礼部尚书至明年癸酉九月出京以前作】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

  • 义丰集序·王阮

    观士大夫言行当于其大节不颛于文艺也刘禹锡桞宗元述作雄深法度严宻发纎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然坐王叔文党君子惜之士大夫欲为君子者苟人不已知世不吾以则有致命遂志而已穷居不损焉乃若俛仰随时侥幸得志虽有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宋濂

        ◎儒学一   前代史传,皆以儒学之士,分而为二,以经艺颛门者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为文苑。然儒之为学一也,《六经》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故经非文则无以发明其旨趣;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

  • 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七十·赵尔巽

      觉罗武默讷 舒兰拉锡 拉锡子旺札尔 孙博灵阿 图理琛 何国宗   觉罗武默讷,正黄旗人,景祖第三兄索长阿四世孙也。顺治四年,授世职拖沙喇哈番,累进三等阿达哈哈番,擢一等侍卫。康熙六年,授内大臣,管佐领。   十六年,命

  • 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丽 魏主焘攻克姑臧·蔡东藩

      却说燕主冯弘,为后燕中卫将军冯跋弟。跋尝得罪后燕,亡命山泽。后燕主慕容熙即慕容宝之叔。氵㸒荒失德,跋即乘势作乱,推慕容氏即慕容宝。养子高云为主,弑慕容熙。云自称天王,寻复遇弑,由跋代定国乱,继为燕主,定都龙城,史家

  • 鸿猷录卷八·高岱

    高岱 长驱金陵 入正大统 三犂虏庭 ○长驱金陵 辛巳十二月 成祖复率师南征谕将士曰靖祻难者在安黎庶诛乱贼者必先仁义予出师为诛奸恶扶社稷安生民而巳凡今生民皆我 皇考赤子尔曹慎勿有所侵害苟佯吾命必不相宥矣乃驻

  • 卷之六十·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十月。丁酉。谕内阁。谭钟麟奏、营弁胁勇溃逃。立擒正法。余众就抚一摺。前道员黄鼎。所带蜀军彝字各营。经谭钟麟将新左营派赴邠州长武屯扎。乃行至泾阳。该营哨官江明中等。胆敢胁勇闯进城内。放

  • 卷五·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五元 胡一桂 撰周诸侯鲁鲁周公旦周武王弟也王伐商周公佐王定天下封於少昊之虚曲阜【今兖州仙源县】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王子伯禽代封於鲁伯禽即位之後管蔡反淮夷徐戎并兴伯禽率师伐之肸【

  • 第17章 把救国会七君子下狱·冯玉祥

    先是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这篇文章,真是震动了全中国各界的人们的心。大家都希望按照他们这篇文章去做,并且希望马上就实行。到了十一月廿三

  • ●魂南记·易顺鼎

    易顺鼎哭盦撰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夏五月辛未朔,余甫自京师还唐山大营。初,余与岘帅约:战则留,和则归。至是,和议成,赔款二万万,割辽东、割台湾,皆从来所无。余墨絰从戎,志在殉母;今时局如此,不入山披发何时!因岘帅挽留,不得已,约再缓月

  • 卷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四 朱批杨琳奏摺 雍正元年正月十八日两广总督【臣】杨琳谨 奏为叩谢 天恩事【臣】差齎盐政摺子并奏销本章差官回粤知奉旨传问正红旗佐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高晋

    目録海塘【六】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海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一日闽浙总督三寳浙江巡抚王亶望奏言窃照仁和海宁二州县一带海塘工程沙水情形例应按月绘圗恭进兹据布政司国栋杭嘉湖海防道董世宁将二月分望汛情形禀报到【

  •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已知要得佛。要中竟要作要并得要已竟并要已,更无当要。当礼应无所著。名闻无有量。所语言说譬如明月明为弟子得明知畏脑罪从生能坏幹已知五种阴得明成败如有当稽首听。佛言:行道者当知。五阴出入成败。譬如人命欲尽在呼

  • 抗战五周年之新意义·太虚

    ──三十一年七月作──一 已为同盟国击溃轴心重建世界和平的主力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抗战起,至二十七年纪念第一周年之七七,已粉粹了敌人速战速决的梦想;第二周年之七七,则令敌人失却利用汉奸以结束战争的希望;第三周

  •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千二百人。皆得陀罗尼辩才无滞。获无染智游无碍境。善权方便摄引众生。观察世间。心行平等。饶益慈悲意乐

  • 俱舍论疏 第九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九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二论。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下第三有五颂义门分别中有就中。前一颂明中有所趣。及明形状。次两颂明天眼等见。及明通等。后两颂明中有入胎。此第一也颂前有两问。一问

  • 华影吹笙阁遗稿·戴小琼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

  • 郑忠肃奏议遗集·郑兴裔

    二卷。宋郑兴裔 (1126—1199)撰。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兴裔乃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因皇戚恩授成忠郎,历官江东路钤辖,迁均州防御使,保静军节度使、召领内祠,武康军节度使。赠太尉。卒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