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

洪武十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申,祭大社、大稷。

己酉,置定远牧监,隶太仆寺,以宫门奉御李善为监副,御马司副胡清、尚衣奉御董兴为御良。

庚戌,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初,圜丘在钟山之阳,方丘在钟山之阴,上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有所未安。至是,欲举合祀之典,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敕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董工。

辛亥,置宝泉库。

壬子,定光禄司官、散官品秩。上即位以来,所用光禄司官,或内官,或流官,或庖人,出身不同,同于散官。至是,命吏部:凡内官除授者,照内官散官给授;流官除授者,照文官散官给授;庖人除授者,卿,从三品尚膳大夫,少卿,正五品奉膳大夫,司丞,从六品司膳郎,各署丞,从七品掌膳郎,监事,从八品执膳郎。

夜,太阴犯心宿。

癸丑,命大都督府官选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上谕之曰:“武臣从朕定天下,以功世禄,其子弟长于富贵,又以父兄早殁,鲜知问学,宜令读书,知古今,识道理,俟有成立,然后命官,庶几得其实用也。昔霍光功非不高,身死未久而子孙横肆,卒致夷灭者,不学故也;郭子仪中兴唐室,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而心常谦退,保全令名而福及后嗣者,识道理也。今武臣子弟,但知习武事,特患在不知学耳。”

命改建社稷坛。先是,上既改建太庙于雉阙之左,而以社稷国初所建,未尽合礼,又以大社、大稷分祭配祀,皆因前代之制,欲更建之为一代之典,遂命中书下礼部详议其制。至是,礼部尚书张筹奏曰:“臣等奉诏考社稷配祀、合祭、分祭之制及社主之设,谨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高辛、唐、虞、夏皆因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此社稷之祀所由始也。商汤以旱而迁社,以后稷代柱,欲迁勾龙无可继者,故止。然王肃谓社祭勾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神;而《陈氏礼书》又谓社所以祭五土之祗,稷所以祭五榖之神;郑康成亦谓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勾龙以有平水土之功,故配社祀之,稷以有播种之功,故配稷祀之。二说为不同。汉元始五年,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唐、宋及元则又以勾龙配社,周弃配稷,盖本郑氏之说。此配祀之说缘于古昔,初无一定之论也。至于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社于新邑’孔氏注曰:‘社稷共牢。’又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举社则稷从之。’如是则当时社与稷固已合而一之矣。《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以其同功均利而养人也。’而《山堂考索》则曰:‘土爰稼穑,其本一也,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榖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可岐而二之矣。’又曰:‘祭主乎诚而已,诚苟不至,分祭何益?’是则社、稷之祭合而一之,于古自有明证也。至于坛位,则考之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起大事,动大众,必先告于社而后出,其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汉建官大社、大稷,光武立大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唐因隋制,建于含光门之右,大抵皆本成周左祖、右社之意。社主之设,《周礼·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主,各以野之所宜木名其社,《小宗伯》立军社。郑氏注:社主用石为之,盖以石者,土地所生,最为坚实故也。《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米子》云:‘观古人意,正以树为主,如今人称神树之类。’又曰:‘社有主而稷无主,此不可晓,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唐神龙中,议立社,韦叔夏引郑玄议,以为社主用石。《韩诗外传》云:‘天子社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埋其半以象根在土中而本末均也。’宋初,祭社稷正配位用神位,版大社又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下半,其中植槐,是则木主、石主前代盖兼用矣。今拟社、稷合祭,共为一坛,皆设木主而丹漆之,祭则设于坛上,祭毕收藏,仍用石主埋坛之中,如唐、宋之制。至于以勾龙配社,以弃配稷,弃虽唐、虞农官而勾龙共工氏之子也,祀之无义,商汤欲迁之而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弃稷亦配享先农,请罢勾龙与弃配位。谨奉仁祖淳皇帝配享大社、大稷,以成一代之盛典,以明祖祀尊而亲之之道。”上览奏称善,遂命改作社稷坛于午门之右。其制:社、稷共为一坛,坛二成,上广五丈,下如上之数而加三尺,崇五尺,四出陛,筑以五色土,色如其方,而覆以黄土,坛四面皆甃以甓。石主崇五尺,埋坛之中,微露其末。外壝墙崇五尺,东西十九丈二尺五寸,南北如之。设灵星门于四面壝墙,各饰以方色,东青、西白、南赤、北黑,外为周垣,东西广六十六丈七尺五寸,南北广八十六丈六尺五寸,垣皆饰以红,覆以黄琉璃瓦。垣之北向设灵星门三,门之外为祭殿,以虞风雨,凡六楹,深五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祭殿之北为拜殿六楹,深三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拜殿之外复设灵星门三,垣之东、西、南三向设灵星门各一。西灵星门之内近南为神厨六楹,深二丈九尺五寸,连延七丈五尺九寸。又其南为神库六楹,深广如神厨。西灵星门之外为宰牲房四楹,中为涤牲池一、井一。

丙辰,夕月。

丁巳,更定京城及中都兵马指挥司俱为正六品。

三佛齐国王怛麻沙那阿者卒,子麻那者巫里立,遣其臣生阿烈足谏奉表,请印绶,贡犀牛、黑熊、火鸡、红绿鹦鹉、白猴、龟筒及胡椒、丁香、木香、肉豆蔻、番油子、米脑等,又贡小番奴一人。诏赐麻那者巫里及其臣生阿烈足谏等金织文绮、纱罗、靴袜等物有差。

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

己未,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纛。

壬戌,降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王澍为户部主事。

丙寅,荧惑犯天樽。

丁卯,遣神策卫镇抚余忠往四川招集明氏故将丁氏校卒。

夜,有星赤白,曳尾而芒,自阁道经大将军,至游气没。

戊辰,上闻圜丘之役民夫有运木而溺死者,命工部人赐钞十锭,给槥椟,送还其家。

壬申,定官员仪从及公使人数。初,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用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正、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三人,八品、九品二人。至是,议自从五品以上仍前例,六品至九品比前例各减一人,其各司听差公使人数:中书省、御史台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宁二县各十人。

癸酉,革在京幕府、金陵二门。

甲戌,汰河南邓、裕二州同知,真定阜平县丞、簿,俱以户不及数也。

是月,平凉府陨霜,杀禾稼。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刘昫
  卷一百八·列传第四十六·脱脱
  ●卷第二十·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秦淮许多怪文章·吴虞公
  ◎长沙悼黄记·李定夷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客杭日记·郭畀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范晔
  张须瞓传·李延寿
  李庸阝传·刘昫
  黄干传·脱脱
  董文用传·宋濂
  卷三十一 大定初宋人和战·李有棠
  严祭祀·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弥逊·唐圭璋

      已见“全”。   鱼歌子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   一叶扁舟漾广津。无心鸥鸟远来人。频蓼岸,静投纶。危坐初无一点尘。   又   钓艇夷犹一苇横。烟波万顷寄馀生。春雨歇,暮霞明。零乱溪花堕玉英。   又

  • ●卷五·陈衍

    一、逸塘自柬国归,数晤谈,而未读其游草。近始得其《东游记略》,盖《西游记》、《辽东行部记》之体,兼载诗篇也。兹专摘其关于谈艺者。略云:“余好游。近国势益颓落,研讨日俄邻邦政情,愈不可缓。曾与前溪商作俄游,展转未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四·吴正子

    宋 呉正子 注刘辰翁 评艾如张【艾音乂】【按晋乐志艾如张乃汉时短箫铙歌之乐及魏受命使缪袭为之词改为获吕布呉使韦昭为之词改为摅武师晋武受禅传女为之词改为征辽东又按隋志梁改为桐柏山北齐改为战韩陵周改为迎魏

  • 同文馆唱和诗卷一·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诗呈同院诸公邓忠臣秋日同文馆多朋信可依慧莺还伴鎻巧燕自知归藻鉴由来定翘材未觉稀贤书早晩上拭目防珠玑秋日同文馆朝晖淡淡光聚蚊喧败帐飞蝠入雕梁香散青绫被诗飜古锦囊羣居有英彦晤语兴何长秋日同

  •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赵尔巽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弟毓宝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

  • 皇王大纪卷七十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显王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尝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隂阳之患若

  •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佚名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七月十一日,致书朝鲜国曰:“我使臣硕隆国前往尔国尔将逃入尔国之七人拿获还我使臣。该逋逃潜至尔处,我本不知。设使眼见逃入他国,即欲索之,亦未必归还。主人不知之逃人,尔能勤加查出给还,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唐平鐡勒唐太宗贞观元年初突厥既彊敕勒诸部分散有薛延陁回纥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同罗仆骨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结阿跌契苾白霫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风俗大抵与突厥同薛延陁于诸部为最彊西突厥曷萨那可汗方彊敕勒诸部

  • ●题善女人传偈·彭绍升

    菩萨戒优婆塞 彭际清 述 我观诸世闲常自寂灭相云何幻化中乃生男女根譬如太虚空捏目出狂华是华不可取从汝妄想生妄想入轮回劫劫自缠缚一念忽自觉了妄本无从虚空亦强名狂华竟何有佛昔呵女人具足诸妖秽其有染著者患乃

  • 仓库例·佚名

    目录 稽查仓榖实贮 仓榖不许滥粜,采买不许勒派,盘交务要实银实榖,违即参追 各营借领仓榖,统俟该州县开仓平粜时方准循例详借 采买仓榖,自行就地采籴交仓 采买仓榖,毋许派发里户短价勒买 应行买补榖价提贮司道府州各库 台属

  •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闽越【集解】:韦昭曰:“闽音武巾反。东越之别名。”【索隐】:案:说文云“闽,东越蛇种也”,故字从“虫”。闽音旻。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集解】:徐广曰:“驺,一作‘骆’。”【索隐】:徐广云一作

  • 提要·王充耘

    【臣】等谨按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元王充耘撰充耘有读书管见已着録是编黄虞稷谓其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抄尚首尾完具惟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巻中脱一页无従校补则亦仅存之笈矣其书以四书同异参互比较各设问答以明之葢延

  • 理学类编卷三·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天文【下】易豫卦象曰雷出地奋 程子曰雷者阳气奋发隂阳相薄而成声也阳始潜闭地中及其动则出地奋震也易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程子曰云隂阳之气二气交而和则相畜固

  • 惜别·太宰治

    作者太宰治。《惜别》取材于鲁迅的仙台留学生活,是极为难得的大作家描写大作家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中唯一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 秦并六国平话·佚名

    元代话本小说。别题《秦始皇传》。作者不详。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上、中、下3卷。有图51幅,图上题字51目。书的开头有一个叙述历代兴亡的“入话”,从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兴亡大概,

  • 金史纪事本末·李有棠

    清末李有棠撰。五十二卷。李氏究心辽、金历史,于著《辽史纪事本末》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二部分,正文俱本正史,列有帝基肇造、克辽诸路、张邦昌之僭、熙宗刑政得失、河决之患等五十二专题。考异占全书大半

  • 春秋随笔·顾奎光

    二卷。顾奎光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

  • 御纂性理精义·李光地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曰《性理精义》。康熙五十四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