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五十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列女表

周家世有妇德自周姜以迄任姒世嗣徽音文王后妃化行江汉其易污乱以贞信岂一朝一夕之故哉逮春秋之世四百余年礼教陵夷卫兴新台之刺齐有南山之行鲁以秉礼之国再世女祸文武之家法尽矣吾夫子作春秋内大恶讳而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防于谷如齐师享祝邱繁称不杀岂非着其淫佚不道为世鉴哉夫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是以春秋卿大夫家咸淫姣失行外于礼法通室易内怙不知耻春秋大书纪叔姬宋共姬之卒葢欲拨乱世反之正而或谓叔姬不当归酅共姬女而不妇圣人书之以示讥一何刺谬乎余仿孟坚遗意将春秋列女区为三等最上节行其次明哲下则纵恣不度因而亡国丧家戕夫杀子者有之呜呼鉴兹行事变亦备矣辑春秋列女表第五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五十

案晋懐嬴鲁施孝伯女俱系失节妇人而非其罪且其人亦颇明了见事机识道理然无可褒如后世蔡文姬一流息妫委身事仇更下一等然自入楚以后未闻失检即有子元处王宫事而不着其淫通事迹鲁鄫季姬左氏传与公羊各异然诸儒谓宜从公羊姑阙疑俱没其名不列可也郑雍纠妻齐卢蒲癸妻虽与淫肆殊科然亦人伦天理灭尽矣特附于列女之下用志春秋世变之极云十月下浣又识

卫夷姜晋齐姜辨

左卫宣公烝于夷姜生伋子晋献公烝于齐姜生太子申生説者因谓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愚尝反覆核其年而知左氏之诬也据闵二年传惠公之即位也少杜注谓葢年十五六宣公之在位止十九年而朔尚有其兄夀则夺伋妻之事计当在即位之元二两年伋年可娶亦必当十五六而宣公之兄桓公凡十六年而为州吁所弑则烝夷姜当在桓公即位之初年矣凡先君之妾媵嗣君当严闭深宫无有他公子得浊乱宫掖者而宣公为公子时又出居邢逺寄他国无由得近借令有之亦当閟不令宣何乃显然属诸右公子猖狂无忌如此且夷姜何人当即庄姜之侄娣也而右公子即宣公之兄弟庄姜严正恶州吁之好兵岂反不恶宣公之淫乱而石碏老臣谋国手定州吁之难创深痛钜岂有迎秽迹彰闻之公子而奉以为君此万万必无之理至献公之于齐姜事尢不类左庄二十八年晋使太子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系晋献公之十一年若申生是烝武公之妾所生想当在即位后年不过十歳重耳夷吾必当更幼以三稚子守宗邑与边疆适足启戎心而使民慢何谓威民而惧戎又僖二十八年杜注谓重耳年十七而亡亡十九年而反合共三十六年至此年四十据此则重耳守蒲时止六龄耳尤不可当重任观楚子曰天假之年而除其害时楚子年已五十而谓人四十者为天假之年可乎案史记重耳奔狄时年四十三归国时年六十二则城濮之战年已六十六与左氏假年之说相符合计守蒲时年三十二矣而申生居长则其生当在献公为曲沃世子时是时武公暴起方图并晋志意精明岂有纵其子淫昬之事即使有子岂宜复立为太子唐之髙宗不闻于太宗之世而先通武后也窃意夷姜齐姜皆二君未即位时所娶之适夫人后因宠衰见废横加之罪左氏因而甚之耳史记俱不及烝淫事于卫则曰宣公爱夫人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于晋则曰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史公亦喜谈女德者而于此二君则母曰夫人子曰太子絶无暧昧不可道之事此尢信而可征者也夫宣公夺子妇献公惑骊姬以致大乱防亡国俱无足深道独惜伋子之兄弟争死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为千古之纯孝而其母蒙不韪之名不得不为之辨为考其年之先后而论著之如此

此华子师茂之説余为申其意而作辨噫读书不具只眼多为古人所诬郑氏康成笺匏有苦叶云刺夷姜而取证于雉鸣求其牡一语竟似襄夫人之欲通公子鲍矣罪状辗转増加夷姜有知得毋叫寃于地下乎乙丑六月上浣八日复初氏识

春秋大事表卷五十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班固
  志第五 礼仪中·范晔
  御制开国方略序·阿桂
  援江西篇第十·王闿运
  卷五·昭梿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佚名
  今言卷之四·郑晓
  清波杂志卷十一·周煇
  一九○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从前裒集遗书并无忌讳及现在办理缘由折·佚名
  孝武本纪第十二·司马迁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韦处厚传·刘昫
  第四节 代宗政治·吕思勉
  46.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林汉达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三苏頲苏頲字廷硕瓌之子幼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擢进士第调乌程尉举贤良方正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给事中修文舘学士中书舍人明皇爱其文由工部侍郎进紫微侍郎知政事

  •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赵尔巽

      ◎兵三   △防军陆军   防军初皆召募,于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于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道光年洋艘

  • 建康实録卷十一·许嵩

    宋高祖武皇帝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字徳舆小名寄奴彭城绥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曽祖混始过江居丹徒京口里卒而葬焉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子恭者善占墓帝尝与经墓问之曰此墓何如子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行

  • 卷之一千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九十五 内务府奏拿获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墙案请旨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七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据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二日派出巡察圈禁允(礻题)地方之护军参领曹宜等报称:本月十一日夜间二更时,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登大内高墙跳出,被坐更太监廖德永等拿获等语,呈报

  • 第八十四卷 文苑 一 一·缪荃孙

    常 州 府 一 汉高彪 高岱高彪,字义方,无锡人。家本单寒。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常从马融欲访大义,融疾,不获见,乃复刺遗融书,讥融养疴傲士。融省书渐,追谢还之,彪逝而不顾。后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

  • 六七七 福建巡抚富纲奏遵旨查办郡邑志书情形折·佚名

    六七七 福建巡抚富纲奏遵旨查办郡邑志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八日福建巡抚臣富纲跪奏,为钦奉上谕事。本年正月初四日承准廷寄内开,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玄宗一以宰相张说兼节度使巡边【范祖禹】渤海王武艺母弟门艺来奔武艺请罪之上诈报云已流于岭南【温公】王毛仲掌监牧马蕃育至四十三万匹加开府【范祖禹】帝使王忠嗣攻石堡城忠嗣言不可后助董延光取之不克李林甫因谮忠

  • 第八节 罗马共和国之建设及其灭亡·梁启超

    其时之玛志尼、加里波的何在乎?加里波的上书教皇后,未几即发轫于南美,一心为皮阿士之后援。何图抵支布拉达海峡,忽遇撒的尼亚之商船悬三色旗,掠我舟而西,且喜且骇。寻其所由,乃知撒王阿尔拔起义之事,此壮快飒爽之将军,距跃三百

  • 卷三百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营缮宋仁宗景佑三年左司谏韩琦乞罢宝相禅院创建殿宇奏曰臣窃闻右街宝相禅院见今移拆法堂创盖大悲殿宇特命中官监领其事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谷梁赤

    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

  • 提要·林岊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讲义       诗提要【臣】等谨案毛诗讲义十二卷宋林岊撰岊字仲山古田人绍熈元年特奏名嘉定间尝守全州宋史不为立而福建通志称其在郡九年颇多惠政重建清湘书院与诸生讲学勉

  • 提要·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析疑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仪礼析疑十七卷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着録是书大指在举仪礼之可疑者而详辨之其无可疑者并经文不録苞于三礼之学周礼差深晚年

  • 降胎品第三·马鸣

    处兜术宫时,以天眼普观。睹众生苦恼,追忆往古誓。本愿安众生,累劫劳求佛。生生遭艰难,不厌种德本。第一上祠祀,从发意以来。以金遍布施,惠施手成德。从初种种施,闻者衣毛竖。头目身手足,妻子所爱重。严驾名象马,宝车垂真珠。若

  • 介 绍 名 医·太虚

    医王药王,同是如来嘉号;治身治心,莫非我佛慈悲。上海南市贫民习艺所宗月洞天君,精于歧黄,尤能窥东西各国医药学之窔奥,见之实用;宁波柳亭庵谛融君,亦一时之名医也,谨介绍于我国人之前。却病延年,幸自求之,太虚启。(见佛教月报一期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释义净译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说受持数珠功德。校量福分利益差别。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曼殊室利。善

  • 卷第二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即入院日请开堂提纲 五祖演禅师海会入院开堂。问答毕乃云。问话且止。夫第一义适来若於四面槌下荐得。千圣不能近。祖师言不到。天下作者拱手归降。何也。况

  • 春秋公羊传·公羊高

    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旧题战国公羊高撰。开始只是口耳相传,汉初成书,据称由汉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写成文字。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