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颢传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他的曾祖梁涓,做过成武县主簿。祖父梁惟忠,以明经出身历任使官、知府的辅佐官员,最后官做到天平军节度判官。父亲梁文度早逝,梁颢由叔父抚养成人。王禹翶开始参加乡贡考试时,梁颢依随着他以便求学,曾以疑难问题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拒绝回答。梁颢便发愤读书,不到一个月后,再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大加器重赞赏。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留在京城。上疏说:

臣遍观史籍,唐朝统治天下时,各位圣人更迭出现,人文璀璨,尚且还渴求能人共同治国,四处寻求有才德的人,选举所设科目,超过四十种。当时拿笔的读书人,纷纷飞集君王身边,表现他们的本领。君王左右前后,有忠臣良将,引导、教化本原,树立、治理根基,享有三百年天下,是由于得了人才。

五代不昌盛,这一制度日渐沦丧。我朝大兴儒学,追寻三代遗风。当今科举名目的设置,臻于完美,拿笔的人多如林,参加选试者多如云。由诸侯推举,由春官考试,陛下还亲来精心挑选,务必要做到彻底公正。奈何考试内容不出于诗赋、策论,心中喜欢的就任用提拔,心中不喜欢的就去压抑降黜,难道没有滥升枉黜的过失吗?其中妄进的卑鄙小人、滥厕身于科场中的人,也经常有出现。

如果说这是陛下嘉勉、恩惠那些孤苦贫寒不能进升的读书人,于是不论贤否,全都录取,一视同仁。那臣私下认为这并非正确的说法。大概圣人在上,就会采用君子排斥小人。如果香薰臭莸同装一器,那绝非端正人伦、敦厚风俗的方法。何况山丘园林之下,怎会没有大才美德之士呢?陛下果真能设立科目来擢升异等人才,使他们陈述古今的治乱、君臣的得失、人民的喜忧、贤愚的用与不用,大概对于治国有益,不像诗赋、论策那些雕虫小技,只是用来应付官员的提问而已。

疏文奏上,没有回音。

雍熙二年(985),再次考进士,廷试时,正在禹中献赋。宋太宗召他升殿,询问他的门第,赐进士甲科,脱下平民服,任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与梁湛一并被召来朝中做右拾遗、直史馆,赏赐红帛。后任判鼓司、登闻院。梁颢在大名时辅佐赵昌言,后赵昌言入朝掌枢密院,遇上翟马周的事,梁颢受连坐被贬职任虢州司户参军。后又被起用任鱼台知县,就地加升大理评事的头衔。后被召回朝中,升任殿中丞。不久,再次任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升太常博士。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复职赴任,改做右司谏。

宋真宗初期,下诏大臣们议论国事,梁颢当时出使陕西,途中做了一篇《听政箴》进献给皇帝。回朝后任度支判官。咸平元年(998),与杨励、李若拙、朱台符一同任知贡举。当时皇帝诏令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钱若水又请梁颢参加这件事,后又任同修起居注。护从皇帝车驾到大名,皇帝下诏询问大臣们边疆的事,梁颢上疏说:

“臣听说自古用兵的方法,关键就在于明确赏罚。然而奖赏不可以由少数人独占,惩罚不可以缺少。所以《兵法》说:“罚之不行,譬如骄子之不可用。”又说:“善为将者,威震敌国,令行三军。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败事者,虽亲必罚。”所以孙武斩了队长而后队伍整齐,穰苴斩了监军而后敌人便撤退。从这一点来说,兵法不正确不行。

不久前命令出师,乘秋季防守边塞,但傅潜奉明确的诏令、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乱而无谋,死守城堡,观望敌人,将精兵久拖得疲累不能再用。导致外蕃牧马南下,边境尘土都被惊起,河朔人民,流离失所,魏博以北,被蹂践一空。以致使残余的妖魔未灭,皇上御驾亲征,这就叫作把敌贼送给君王。如果赦免不加问罪,那怎么向枉死的人民谢罪;或者只罢黜却不杀头,那怎么能恢复用兵的目的。以军法论处,固然应当斩傅潜来在军队中示众,降下诏书来宣告天下。如此,才能符合古代的典章,警戒后来的将帅,然后再从边疆官吏中选择可用的人,就地委任使用。

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限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尊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准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击杀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虽不是最好的筹谋,但绝非胶柱鼓瑟。”

当时舆论很赞许他的建议。

咸平三年,与李宗谔、赵安仁一同受命任知制诰,并被赏赐金印紫绶。这年冬季,王均叛乱被平息,梁颢被任命为峡路安抚使。回朝后官任掌三班。韩国华任大理判官,因决断刑狱有失公正,于是选派梁颢代替他。咸平四年,张齐贤任关右安抚使,用梁颢做副使。

梁颢有做官的才能,每次进宫应对皇帝,言辞清晰明确敏锐,宋真宗很赞赏他。凡是群臣中有人上奏应对,都总要先把奏文给梁颢和薛映详细阅看以决定是否可以。这年冬季,因河北闹饥荒和强盗,梁颢受命与薛映分别担任东、西路巡检使。回朝后,授任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当时朝廷撤销三部使,梁颢改任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景德元年(1004),任权知开封府。

梁颢风姿俊美,身强力壮,很少疾病,家中和睦。与人相交,长期没有改变,士大夫多与他相交。这年六月,突然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皇上非常悲恻,赏赐追赠高官荣衔。他所著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有梁固、梁述、梁适。梁适是仁宗时的宰相,另外有传。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五·选举四·脱脱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赵尔巽
  ●卷一·周密
  卷三 真宗·王夫之
  第三十九回 规夜宴特献回波辞 进毒饼枉死神龙殿·蔡东藩
  卷二十·朱熹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六·徐乾学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杨士奇
  卷之九十一·佚名
  通志卷九十·郑樵
  经幄管见卷二·曹彦约
  文天祥传·脱脱
  把匝剌瓦尔密传·张廷玉
  卷八十九·佚名
  14.囚车里的人才·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二阳城城,字亢宗,北平人。世为宦族。早年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其学。李泌闻其名,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时裴延龄等进用,陆贽等遭诬贬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书,几获罪,时论许为直臣。后改国子司业

  • 第三回 弟费钱魏名献计 母生气仇福分家·蒲松龄

    却说那仇福别了秋桂来家,把那上嫖的心肠,倒冷淡了许多。只是认定魏名合他相厚,闷了就去找他,拿着三五百钱赌博。 [耍孩儿]说他潮实是潮,认定魏名实相交,时常跑去登门叫。不是攒穷是玩耍,就是吃酒带着梢,知心话不向别人告。虽

  • 卷三百三十九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詔:「內外官司見行敕、律、令、格、式文,有未便於事理應改者,並申尚書省議奏。輒畫旨衝革者,徒一年。即面得旨,若一時處分應著為法,及應衝改者,隨所屬申中書省、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近世晚村夫子学问足,本领济,大有为得”。又“生非其时,在今日似恰逢其会”等语。这吕留良自以其先世为前明之仪宾,不忘故国,而在本朝应试诸生,以天盖楼选刻时文,将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朔大学士方从哲题庶吉士刘钟英拟授翰林院官职留中○癸亥大学士方从哲以吏部尚书郑继之有乞休一<锍-釒>未下因言继之才品兼隆为 皇上所特简今年虽逾八而精神矫徤铨政聿修人心允服真大臣之不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纪昀

    列传金 【二十二】○金二十一乌陵阿呼图 赫舍哩约赫德完颜哈达伊喇布哈乌陵阿呼图赫舍哩约赫德完颜哈达伊喇布哈△乌陵阿呼图乌陵阿呼图初为都尉戍潼关正大八年被旨入援至偃师闻元兵径渡白坡直趋少室夜至少林寺时登

  • 卷六十三·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三镶黄旗无名位希姓博尔济氏硕色定纪理氏定保拉顔氏奇尔布哈浑达奇氏法穆达托和尔秦氏鼐喀尼色尔杰氏克什讷伊穆图氏都喇锡葛

  • 卷八十八 儒林传 第五十八·班固

    【原文】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 卷之四·姚莹

    谢赏(太子太保衔二品顶戴)恩奏查明大安破舟捦夷出力人员奏折件在洋被劫奏折件二次在洋被劫奏夷官来台投书及遵释夷囚奏拿捕草岛匪船多起奏(夹片)剿平彰化县逆匪奏夷船两次来台释还遭风夷人奏(夹片)通筹经费酌量撤留兵勇奏(夹

  • 子路第十三·智旭

    【子路问政。子曰:&ldquo;先之,劳之。&rdquo;请益。曰:&ldquo;无倦。&rdquo;】【禅解】&ldquo;先&rdquo;、&ldquo;劳&rdquo;,并去声呼之。&ldquo;先之&rdquo;,创其始也。&ldquo;劳之&rdquo;,考其终也。&ldquo;无倦&rdquo;,精

  • 卷二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官大祝大祝节疏今特取此二事为总目者【脱此字】永长至罪疾○小祝有弭灾兵【弭灾经作弥烖】寜风旱即逆时雨【逆监本误迎

  • 卷十九·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十九宋 林之奇 撰盘庚中       商书盘庚三篇有上中下之别亦犹泰誓三篇也盖其书虽同为此一事而作然其所以誓诰之时则有先后故史记从而分之泰誓上篇始合诸侯于孟津

  • 卷九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四宗庙时享辽史太宗本纪天显元年冬十一月壬戌即皇帝位癸亥谒太祖庙礼志谒庙仪至日昧爽南北臣僚各具朝服赴庙车驾至臣僚于门外依位

  • 覆袁闻纯居士书·太虚

     闻纯居士道鉴:前者大圆居士盛称高致,心焉向慕!遂欲以中哲讲席相烦,乃盛德让先,逊谢未遑,益令倾折无似。顷又蒙惠书,厚意殷虔,肫肫至诚,溢于言外;惟过荷推奖,殊增愧耳!他日有相会之缘,其终驾临鄂渚,俾获光照欤!专此,并颂净祺!太虚和

  • 金丹真传·孙汝忠

    道家气功著作。明·孙汝忠撰,张崇烈注,李堪疏。汝忠字以贞,长治(今属山西)人。孙氏原著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父号烟霞散人,信奉道教,汝忠尽得其传,撰成此书。撰年未详。首载筑基、得药、结丹、炼已、还丹、温

  • 天原发微·鲍云龙

    天原发微,元初鲍云龙撰,方回校正。书成于元贞年同(1295-1296)。《正统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库全书》本。此书言天文象数。作者认为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以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遂根据《周易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杨景贤

    一作《马丹阳三化刘行首》。简名《刘行首》。杂剧剧本。元末明初杨讷作。一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此为神仙道化剧,剧写元代道家王祖师王重阳遇唐明皇时管玉斝的女鬼求他超度,王令她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