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65

○苗刘之变

建炎三年三月庚辰,以朱胜非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命张浚驻平江。辛巳,叶梦得罢,以王渊同佥书枢密院事,吕颐浩为江东安抚制置使。先是帝渡江,刘光世见帝,泣曰:“王渊专管江上海船,每言缓急不误,今臣所部数万、骑二千馀不能济。”渊忿其言,斩江北都巡检使皇甫佐以自解。朱胜非驰见渊,督之,渊始经书,已无所及,遂失诸将心。至是,佥枢制下,诸将口语籍籍。

壬午,诏王渊免进呈书押。扈从统制苗傅自负世将,以王渊骤得君,迁显职,心忿不平。刘正彦以招降剧盗,功大赏薄,怀怨,二人因相结。时,内侍康履、蓝圭恃恩用事,履尤妄作威福,凌忽诸将,诸将嫉之。会内侍临浙观潮,供帐遮道,傅等怒曰:“汝辈使天子颠沛至此,犹敢尔耶?”中大夫王世修亦嫉内侍恣横,言于正彦,正彦曰:“会当共除之。”及王渊入枢府,傅等疑其由内侍以进,遂与世修谋先斩渊,然后杀宦者。议既定,明日癸未,值刘光世进殿前都指挥使,百官入听宣制。傅、正彦令世修伏兵城北桥下,俟渊退朝,即捽下马,诬以结宦者谋反。正彦手斩渊,即与傅拥兵至行宫门外,枭渊首于行阙,分捕内侍百馀,皆杀之。履驰入宫白帝,帝大惊。朱胜非急趋楼上,诘傅等擅杀之故。中军统制吴湛排门引傅党入内奏曰:“傅等不负国家,止为天下除害耳。”知杭州康允之见事急,请帝御楼抚谕之。日将午,帝登楼,苗傅等望见黄盖,犹山呼而拜。帝凭栏呼傅等问故,傅厉声对曰:“陛下信任中官,赏罚不公,军士有功者不赏,内侍所主者得官。黄潜善、汪伯彦误国至此,犹未远窜。王渊遇贼不战,首先渡江,因交康履,乃除枢密。臣自陛下即位以来,功多赏薄。臣已将王渊斩首,中官在外者皆诛讫,更乞康履、曾择诛之,以谢三军。”帝曰:“潜善、伯彦已降黜,履、择当重与降责,卿等可归营。”傅曰:“天下生灵无辜,肝脑涂地,止缘中官擅权,若不斩履、择,臣不还营。”帝犹未许。逾时,傅兵不退,帝不得已,命湛执履与之。傅即于楼下腰斩履,脔其肉,枭首,与渊首相望。帝遂以傅为庆远军承宣御营使都统制,正彦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谕傅等归营。傅等进曰:“陛下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未知何以处之。”帝命朱胜非缒楼下,委曲谕之。傅请隆祐太后同听政,及遣人使金议和。帝许之,即下诏请隆祐太后垂帘。傅等闻诏不拜,曰:“自有皇太子可立,况道君皇帝已有故事。”胜非还白帝,帝曰:“朕当退避,但须太后手诏也。”乃遣颜岐入内,请太后御楼。太后至,帝立楹侧,从官请帝坐,帝曰:“不当坐此矣。”太后因乘肩舆下楼出门,见傅等,谕之曰:“自道君皇帝任蔡京、王黼,更祖宗法度,童贯起边事,所以招致金人,养成今日之祸,岂关今上皇帝事。况皇帝初无失德,止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今已窜逐,统制岂不知之。”傅等对曰:“臣等必欲太后为天下主,奉皇子为帝。”后曰:“今强敌在前,吾以一妇人抱三岁儿决事,何以令天下。敌国闻之,岂不转加轻侮。”傅等不从。后顾胜非曰:“今日政须大臣果决,相公何无一言。”胜非还白帝曰:“傅等腹心有王钧甫者,适语臣云,二将忠有馀而学不足,此语可为后图之绪。”帝即坐上作诏“禅位于皇子,请太后同听政。”宣诏毕,傅等麾其军退,于是皇子旉即位,太后垂帘决事。是夕,帝移御显忠寺。

甲申,尊帝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忠寺为睿圣宫。大赦。以张澄兼中书侍郎,韩世忠为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张俊为秦凤副总管,分其众隶诸军。丁亥,分窜内侍蓝圭、曾择等于岭南诸州,傅追还杀之。

戊子,以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卢益为尚书左丞。加傅为武当军节度使,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以吴湛主管步军司,王孝迪、卢益为大金国信使。朱胜非奏母后垂帘,须二人同对,此承平故事,今日事机须密奏者,乞许臣僚独对,而日引傅党二人上殿以弭其疑。太后语帝曰:“赖相此人,若汪、黄在位,事已狼籍矣。”傅等欲挟帝幸徽、越,胜非谕之以祸福,乃止。

己丑,改元明受。赦书至平江,张浚命守臣汤东野秘不宣。既而得苗傅等所传檄,浚恸哭,召东野及提刑赵哲,谋起兵讨之。时傅令张俊以三百人赴秦凤,而以馀兵属他将。俊知其伪,拒不受。军士汹汹,俊谕之曰:“当诣张侍郎决之。”即引所部八千人至平江。浚见俊,语故,相持而泣,且谕俊以决策起兵问罪。俊泣拜曰:“此须侍郎济以济术,毋惊动乘舆也。”赦至江宁,吕颐浩曰:“是必有兵变。”其子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即遣人寓书于浚。会谏议大夫郑瑴遣所亲谢向变姓名,微服为贾人,徒步如平江见浚等,具言城中事。以为严设兵备,大张声势,持重缓进,使贼自遁,无惊动三宫,此上策也。浚以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乃答书约共起兵,且告刘光世于镇江,令以兵来会。颐浩得书,因上书请睿圣复辟。

癸巳,张浚命节制司参议官辛道宗措置海舶。又念傅等居中,欲得辩士往说之,遣布衣冯轓持书说傅、正彦。轓至杭,见傅等,折以正义,令早反正。刘正彦遣轓约浚至杭。浚命张俊分兵扼吴江,上疏请睿圣复辟。苗傅等谋除浚礼部尚书,命将所部诣行在。浚以大兵未集,未敢诵言讨贼,乃托云张俊骤回,人情震詟,不可不少留以抚其军。

甲午,吕颐浩率勤王兵万人发江宁。乙未,刘光世部兵会吕颐浩于丹阳。

丙申,韩世忠自盐城收散卒,由海道将赴行在,至常熟,张俊闻之,曰:“世忠来,事济矣。”因白浚以书招之。世忠得书,以酒酬地曰:“誓不与此贼共戴天。”至平江见浚,恸哭曰:“今日之事,世忠愿与张俊任之,公无忧也。”浚因大犒俊、世忠将士,众皆感愤。于是令世忠帅兵赴阙,戒曰:“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恐有他变。宜趋秀州,据粮道,以俟大军之至。”世忠发平江,至秀州,称病不行,而大修战具。傅等闻之始惧,欲拘世忠妻子以为质。朱胜非绐傅曰:“不若遣之使迓世忠而慰抚之,则平江诸人益安矣。”傅从之,乃白太后,封世忠妻梁氏为安国夫人,俾迓世忠。梁氏疾驰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胜非喜曰:“二凶真无能为也。”张浚复遣冯轓往杭,因报书于正彦曰:“自古言涉不顺谓之指斥乘舆,事涉不逊谓之震惊宫阙,废立之事谓之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族。今建炎皇帝不闻失德,一旦逊位,岂所宜闻。”傅等得书而恐。

辛丑,苗傅等以韩世忠为定国军节度使,张俊为武宁军节度使、知凤翔府,而诬张浚欲谋危社稷,谪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俊等皆不受。傅遣苗瑀、马柔吉将重兵扼临平,拒勤王兵。

壬寅,吕颐浩将至平江,张浚乘轻舟迓之,咨以大计。颐浩曰:“曩谏开边,几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几陷腥膻之域。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既而刘光世兵亦至。

癸卯,吕颐浩、张浚传檄中外,声苗傅、刘正彦之罪。以韩世忠为前军,张俊翼之,刘光世为游击,颐浩、浚总中军,光世分兵殿后,讨之。乙巳,太后降旨,睿圣皇帝处分兵马重事。

丙午,以张浚同知枢密院事,李邴、郑瑴并同佥书院事。张浚、吕颐浩发平江,丁未,次吴江。上疏乞建炎皇帝还即尊位。傅、正彦等闻之,忧恐不知所为。朱胜非谓之曰:“勤王之师未进者,使是间自反正耳。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帝还宫,公等置身何地乎?”即召李邴、张守作百官章及太后手诏,赐傅、正彦铁券。傅等遂率百官朝于睿圣宫,帝慰劳之。傅、正彦以手加额曰:“圣天子度量如是也。”傅党张逵曰:“赵氏安,苗氏危矣。”

夏四月,太后下诏还政,帝复位,与太后御前殿垂帘。诏尊太后为隆祐皇太后。己酉,以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副之。庚戌,复纪年建炎。张浚知枢密院事,苗傅、刘正彦并检校少保。

吕颐浩、张浚军次秀州。颐浩谕诸将曰:“今虽反正,而贼犹握兵居内,事若不济,必反以恶名加我。翟义、徐敬业可监也。”进次临平,苗翊、马柔吉负山阻水为阵,中流植鹿角以梗行舟。韩世忠舍舟力战,张俊、刘光世继之,翊众少却。世忠复舍马操戈而前,令将士曰:“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于是士卒争用命。翊引神臂弩持满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翊众辟易,矢不及发,遂败走。勤王兵入北关,傅、正彦急趣都堂,取铁券,拥精兵二千,遂开涌金门夜遁。犯富阳、新城,将南趋闽中,统制王德、乔仲福追之。辛亥,皇太后彻帘。颐浩、浚等入城,世忠手执王世修以属吏。浚等见帝,伏地涕泣待罪,帝慰劳再三,谓浚曰:“曩在睿圣,两宫隔绝,一日啜羹,忽闻贬卿,不觉覆手,念卿被谪,此事谁任。”解所服玉带赐之。帝握世忠手恸哭,曰:“中军统制吴湛佐逆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诛乎?”世忠即谒湛,握手与语,折其中指,与王世修俱斩于市。逆党王元、左言、马瑗、范仲熊、时希孟皆贬。

癸丑,右相朱胜非及执政颜岐、王孝迪、张澄、路允迪、卢益罢。初,朱胜非见帝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因乞罢政。帝问谁可代者。对曰:“吕颐浩、张浚。”帝问孰优。对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帝曰:“浚太年少。”对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之。不报。至是,与颜岐等俱罢。

初,张浚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浚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浚曰:“若是,则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害公。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浚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俛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浚命取死囚斩之,曰:“夜来获奸细。”浚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

以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邴为尚书右丞,郑瑴佥书枢密院事。甲寅,以刘光世为御营副使,韩世忠、张浚为御前左、右军都统制。凡勤王僚属将佐,各进官有差。

五月,韩世忠言:“苗傅、刘正彦拥精兵,距瓯、闽甚迩,傥成巢穴,卒未可灭。”帝诏世忠与刘光世追讨之。世忠自衢、信进,至浦城之鱼梁驿,与贼遇,世忠步走,挺戈而前,贼望见,咋曰:“此韩将军也。”皆惊溃,遂擒正彦及傅弟翊。王德亦执苗瑀,斩马柔吉。傅亡入建阳,县人詹标执之,献于世忠,悉械送行在。帝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世忠。

秋七月辛巳,苗傅、刘正彦伏诛。

甲申,诏以苗、刘之变,当轴大臣不能身卫社稷,朱胜非、颜岐并落职,张澄衡州居住。

丁亥,皇太子旉卒。太子从幸建康,属疾,宫人蹴地上金炉有声,惊悸,疾转剧,遂不起。初,张浚以旉尝奸帝位,议去之。至是,竟连其保母置死。

壬辰,范琼伏诛。初,汴京破,二帝及宗室北迁,多琼之谋。又乘时剽掠,左右张邦昌,为之从卫。至是,自洪州入朝,悖慢无礼,且乞贷苗、刘等死。帝畏其威,以为御营司提举一行事务。张浚将赴川、陕,与枢密检详文字刘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琼、俊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诣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琼下,有敕,可诣大理寺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至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数琼在围城中附金迫二帝北狩之罪,且曰:“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军也。”众皆投刃曰:“诺。”有旨分隶御营五军。琼下狱,具伏,赐死,子弟皆流岭南。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班固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五·倪在田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卷二十一·叶盛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费行简
  陈清端公年谱卷下·丁宗洛
  通志卷一百六十·郑樵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周兴传·欧阳修
  铁木迭儿传·宋濂
  严世蕃传·张廷玉
  第二十节 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梁启超
  ●卷六外篇·何孟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渔洋诗话卷下·王士祯

      宗人苹字秋史歴城人康熈丙戌进士诗有别才有句云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又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寄余云得名自公始失路复谁怜时人亦呼为王黄叶  汉阳宗人戬字孟谷少游岳麓题诗云不借直踏寒烟里麝香

  • 全闽诗话卷十一·郑方坤

    ○羽士 缁流张湛控鹤仙人名属仁乃天台元虚老君华真仙师第七子也尝驾鹤至武夷时魏王子骞与张湛等祷雨龙潭而仙人适至骞等具恳遂获甘霖湛因献诗曰武夷山上武夷君白马垂鞭入紫云空里只闻三奠酒龙潭波上雨纷纷属仁见子骞

  • 卷四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八目録【起七十四字至七十六字】河满子【又一体】毛熙震【二首】晏几道【二首】张先苏轼杜安世【二首】孙洙张草沈士铣前调【又一体】毛滂临江仙【

  • 卷五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四 黄省曾 艳歌行 南山有乔松高高凌紫虚东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晖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

  •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迁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刘昫

    ○夏侯端 刘感 常达 罗士信 吕子臧 张道源  族子楚金附李公逸 张善相 李玄通 敬君弘 冯立 谢叔方 王义方 成三郎 尹元贞 高睿 子仲舒 崔琳附 王同皎  周憬附 苏安恆 俞文俊 王求礼 燕钦融 郎岌附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欧阳修

    郎余令,定州新乐人。祖颖,字楚之,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朗,蔚之位左丞。炀帝语称“二郎”。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胁以白刃,终不屈。贼平,以老乞身,谥曰平

  • 列传二十三·薛居正

    马郁,其先范阳人。郁少警悟,有俊才智数,言辩纵横,下笔成文。乾宁末,为府刀笔小吏。李匡威为王镕所杀,镕书报其弟匡俦。匡俦遣使于镕,问谋乱本末,幕客为书,多不如旨。郁时直记室,即起草,为之条列事状,云可疑者十,词理俊赡,以此知名。

  • 卷第二百四十·胡三省

    唐纪五十六〔起强圉作噩(丁酉),尽暑维大渊献(己亥)正月,凡二年有奇〕《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八一七)〕1春,正月,甲申,贬哀滋为抚州刺史。李愬至唐州,军中承丧败之余,〔丧,息浪翻。严绶慈丘之败,山

  • 卷之五十七·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九月。癸丑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巳皆如之。内记注○闽浙总督何璟奏、六成洋税。入不敷出。请饬按实款核拨。下部议。随手○

  • 客说春申君曰·佚名

    【提要】 荀子作为儒家的大师,在战国时代就很有影响。他渊博的学识、深刻的预见、雄健的论辩,也留在了《战国策》上。 【原文】 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镐,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臣

  • 卷三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四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尹氏尽性之云尤精但张子所谓怨其不我爱恐非舜与孟子之意以舜五十而无父母亦无所考姑从杨氏之説可也或问二章之説曰不告而娶己见于七篇矣游氏

  • 告别星洲讲经会辞·太虚

    此回星洲缁素诸仁者,发大菩萨心,为宏法利人起见,耗数阅月之光阴,费千百人之心力,邀太虚南来演讲,而太虚来兹亦月余矣。虽处处开会,皆为佛事;日日谈说,不离佛法,究之舌轮所及,能有几何?加以口音不同,尤多隔碍。犹幸文字宣传,较能流播

  • 日本的黑雾·松本清张

    是松本清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松本清张是日本推理小说家。1909年生于九州小仓市。1952年,他的短篇小说《某人的〈小仓日记〉传》,获芥川文学奖,从此一举成名。1955年以后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写作,主要作

  • 飞女郎与哲学家·菲茨杰拉德

    此书是作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他已发表的八个短篇故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和鲜亮的文笔如实描绘一战后美国社会的生活景象,颂扬了年轻一代对旧道德的反叛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离岸的海盗》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女

  • 历代制度详说·吕祖谦

    宋吕祖谦著。十五卷。本书叙述古今制度沿革,内分科目、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宗室、祀事等门,每门又分制度、详说两目。有1924年刊本,收于《续金华丛书》之中。

  • 持句神咒经·佚名

    别名陀罗尼句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陀邻尼钵经同本异译。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彦悰

    亦称《沙门法琳别传》、《沙门法琳传》、《法琳别传》等。佛教传记。唐彦悰撰。三卷。是一部记述唐代僧人法琳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以纪年为纲,除记载法琳行状及重要言论和著作外,还汇集了不少反映唐初佛道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