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

(丁丑)十年大明萬曆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丑,八道癘疫大熾。民間訛言:「毒疫神降,當食五穀雜飯以禳之。」都下喧傳,貯雜穀者,獲贏利。又訛言:「殺牛食肉,灑血于門以禳之。」於是,處處殺牛,牛價亦踊。前歲飢饉,繼以疫癘,死者不紀其數。命近臣行癘祭於平安、黃海兩道。八路皆疫,而兩西尤甚故也。

○嶺南報:「有火自生石中,石皆燒裂。」

三月

3月1日

○朔戊子,上將行仁順王后禫祭,適王子患瘡疹。時俗以祭爲忌,故託以天災如此,不可親祭而止。大臣、近侍、兩司,皆爭執,請親行曰:「謹災追遠,兩不相妨。」終不允。

○安州淸川江、旌善大陰江,斷流者踰月。

夏四月

4月1日

○朔戊午,始定大院君嗣孫世襲之制,以堂上官世奉其祀。

○遣謝恩使尹斗壽、金誠一等,奏請宗系改正事。時,謝勑諭恩,兼爲辨誣,送也。

○以鄭宗榮爲禮曹判書。

五月

5月1日

○朔戊子,上將親祭于大院君廟,弘文館上箚以爲:「禮不可祭于私廟。」上大怒曰:「誰作此議?將下獄鞫之。」大臣救解乃止。金宇顒時在玉堂,人尤之曰:「他人不解事,不足道也。子是讀書人也,何以作無稽之論乎?」宇顒曰:「僚議甚銳,吾窮格未至,不敢止耳。」李珥聞之曰:「所後之義,固重;所生之恩,亦不可輕也。主上親祀大院廟,於禮無違,儒臣何所見而請止乎?」或曰:「主上於大院廟,若用君臨臣廟之禮,則子不可臣父;若用子入父廟之禮,則有妨於尊正統,故不可祭也。」珥曰:「此非稽古之說也。禮有公朝禮、家人禮、學宮禮焉。公朝禮則以君爲尊,故雖諸父,恭行臣禮,但親父則不可臣也。家人禮則以尊屬爲重,故人君可居父兄之下,若孝惠坐於齊王之下是也。學宮禮則以師爲尊,故雖天子,亦有拜老之禮,若孝明拜於桓榮是也。況大院君誕生聖躬,假使在世,則主上相見,必拜於宮中。今於祭廟,用姪子祭諸父之禮,有何不可乎?俗儒無觀理之功,徒知尊君抑臣之爲禮,而不知私親之爲不可絶。乃進無據之說,致主上過於暴怒,幾有過擧,誠可歎也。」

○弘文館副提學柳希春卒。希春世居海南縣,孤蹤奮起,以文學顯。當乙巳士禍之時,希春與金光準隣比,而林百齡以同鄕有舊,密諭以承順內旨,希春不應。及中學之會,與宋希奎等,共斥閔齊仁、金光準之議。光準等意,希春可脅,從而大爲其所挫,致憾尤重,必欲殺之。初竄配濟州,論者以爲,濟近於海南,移配北界鍾城,去鄕家三千里。二十年而量移,逾年而上卽位,蒙赦復用。其在謫也,處困若亨,惟覃思著述,口誦手抄,夜以繼日。塞俗少識字者,因希春敎誨,士多學文,自此始。及還朝,久侍經筵,至誠啓沃,罄竭底蘊,上悅其精博,動輒詢問,所對必援據古昔,無不晳然,上稱其奇。希春記性絶倫,於書、史,過目成誦,當世博學儒臣奇大升、金繼輝等,皆避一頭地。天性和厚,不立崖角,恬靜儉素,處身若寒士。惟酷嗜書籍,如溺聲色。年老乞退,辭章懇懇,上輒加眷留,賜賚優洽。退歸之後,復除副提學,辭,不許。至是,特進階資憲,復下旨曰:「念卿久勞帷幄,特陞資憲,卿不可不來謝也。矧今春服旣成,風和日暖,行程甚穩,宜速上來,以副予意。」希春得旨感懼,欲謝恩而退。旣至,病作遂卒。上驚悼,命贈左贊成。希春不好詞章,其所撰述編輯,甚多。所進《儒先錄》、《新增類合》,皆命刊行。又有《六書附註》、《綱目考異》、《歷代要錄》、《續蒙求》、《川海錄》、《朱子大全語類箋釋》等書,皆羽翼經傳,揚扢古今,有益於後學。晩年奉旨,撰定《經書口訣諺釋》,先奏《大學釋義》,餘未及就而卒。

○恭嬪金氏卒。嬪是司圃金希哲女。生臨海、光海二王子。至是以産病卒。金氏素有寵,後宮無敢間幸。及其病革,訴于上曰:「宮中有仇我者,取吾履隻,詛呪病我,而自上不覈發。今日之死,是上使然,死不敢怨惡也。」上哀悼殊甚,遇宮人多暴急。昭容金氏〈後爲仁嬪。〉曲爲調護,頗揚嬪宿愆,上不復哀念曰:「渠負予多矣。」自是,金昭容特承寵遇而專房,非前比矣。〈初,宮中自祖宗朝有言:「金姓害於木姓。」故選女時常外之。上之臨御三嬪皆金氏,仁穆繼中壼,識者疑其不吉。〉

○恭懿王大妃弗豫,上命八道,疏放罪人。大妃白于上,欲復柳灌、柳仁淑、尹任。瑠職牒,上難其事,問于大臣。大臣權轍等依違回啓,不敢盡言,上只命還給柳灌、柳仁淑職牒。於是,三司交章,復請削衛社勳錄,上不許。或謂右議政盧守愼曰:「公少時居泮宮,儒生方喧笑,若見公來,四座咸肅然斂容。館中凡有所議,唯公是從,若有好議論,則雖不出於公,士必曰:『此是盧寡悔所論也。』公於是時,名望何如耶?今日作相,無相業可異。至如頃日,大妃寢疾,請于上欲復任、瑠職,上問于三公,當乘此機,盡忠正事,而顧依違不明白論啓,使國是不定。他相公不足道,士林特爲公惜之,公何以得此聲哉?」守愼不能答。

○前牧使李忠綽卒。忠綽孝行篤至,哭母哀楚出血,左目失明。戊辰年間擢爲承旨,臺諫論其形傷人不合近侍,請遞之。上曰:「今日朝廷,復有忠綽之目乎?予取其目,爾等毋病也。」臺論乃止。忠綽早以文詞稱,居官淸白,論事峻直。上高其行,每於注擬,雖居末,必進用,而以不入黨論。且嘗言:「李潑非吉人。」潑惡之,常置遠惡州郡,故不得大用。

秋七月

7月1日

○朔丙戌,八路大水,傷禾稼,癘疫熾盛。兩界死者尤衆,人畜延染死者,不可勝紀。牛疫尤甚,農家以人代牛,九人之力當二牛。連歲饑饉。

○以李俊民爲平安道觀察使。時,關西民疫死尤甚,胡人有窺邊之漸,方擇重臣鎭之,俊民膺選。大臣權轍問俊民曰:「子何以鎭邊?」俊民曰:「若朝廷移民實邊,則當盡安集之策;若寡民增戍,當盡撫馭之策。今則不移民、不增戍,只仍舊而已,有何良策?」轍曰:「聞,兵使以軍保皆陞正軍云,此是增兵之策也。」俊民曰:「以三人爲一戶,然後可以應役。今者分三人,各爲一戶,則民不堪役。此何異於破裌衣,爲二單衣,而自誇多衣者乎?」轍又曰:「移配之民,凡七十戶,分配于咸鏡、平安兩道何如?」俊民曰:「自我觀之,則當憂平安道也,自朝廷視之,則兩界無彼此之殊。比如二子俱病,恩愛雖均,當先救病急者。今者咸鏡則病之急者也。七十戶之送,不無小補,可盡送也。」俊民退謂人曰:「吾何策鎭邊?但效王欽若,閉門誦經而已。」是時,西北邊皆可虞,幸而胡中豪酋勍者,不能爲大患耳。大臣籌邊之策,止於此,踈曠甚矣。李俊民滑稽好大言,其自嘲如此,當時事可知矣。

○以李元翼爲弘文館修撰。時,館僚好嬉遊相從,厭避入番,小吏困於請告。而元翼未嘗託辭,吏輩祝贊曰:「聖人也。」同列笑之。

九月

9月1日

○朔甲寅,上幸成均館,謁聖試士,取金汝岉等十五人。又以仁順王后袝廟頒慶別試,取姜紳等十七人。

○命量田,旋罷之。是時,量田年久,文籍失眞,乃命量田。而其法多定敬差官,殆至百餘人,而須以閑散朝官充之。散官嫌其勞,皆不應命,該曹申促累累,而至者僅五六人。乃用忠贊衛錄事之類,而命郡邑,必以生員、進士有職人爲監官。於是,鄕中人士相謂曰:「監官統于敬差官,有過則當受刑杖。我輩以士族,豈可受辱於庶流乎?」皆移家逃避。且守令因量田之擧,多斂民間米布,仍割爲己利,民間騷然。於是,朝廷知其不便,乃以凶年,不可量田爲辭而止。李珥私歎曰:「國無紀綱,則百事不可做。今使有識之士就不死,而尙不可得,況可使不敎之民禦寇敵乎?若遇敵國外患,則必如入無人之境矣。」

○謝恩使尹斗壽等,回自京師。禮部回咨云:

所請宗系、惡名二項,本部悉已遵旨,備載開送,毋庸再奏。其備載之條,宣示陪臣,緣館局纂修,理必少加刪定,且未經御覽,不得輒付錄咨文。該國遵照勑諭內事理,安心以竢。

續遣奏請使黃琳,乞將已辨誣事件,詳錄今纂《會典》新書事情,奏聞于帝。

○以開城留守沈義謙爲全羅監司。

冬十月

10月1日

○朔甲申,妖星見於西方,光芒數十丈,似彗非彗,見者驚怪。上以星變,延訪群臣,或言:「當收用不求聞達之士。」乃命吏曹抄啓。時有士人,私詣名官家曰:「聞有不求聞達之抄啓乎?」曰:「然。」曰:「以吾言及如何?」由是城中譁言:「選不求聞達之命下,奔走自薦者有之。」其選擧,竟不行。

○以執義朴應福陞同副承旨。

○恭懿王大妃弗豫,上分遣廷臣,祈禱山川,又命疏放罪人。時,廷臣方請削乙巳勳,數月不止,而竟不允,大妃因此,疚情發熱,群臣多有悲憤者。蓋乙巳奸黨,曾誣大妃,主尹任及瑠逆謀,故大妃常懷冤痛故也。

○以李後白爲吏曹判書。後白按關北,淸愼明察,施設有條理。去後,民懷善政,立碑頌德。

○以鄭宗榮爲禮曹判書。

○京畿大水,漂沒人居,江原道地震。上以災變疊出,下敎自責,令政院、政曹,湔滌舊習,各盡職任。

十一月

11月1日

○朔癸丑,命削乙巳之勳,復尹任、〈贊成。〉瑠〈桂林君。〉等官爵。時,大妃寢疾彌留,而宮人多乙巳原從功臣族黨,怨大妃,欲削其勳,每於上前,白以証不至劇云。一日上問安後,因進見曰:「錄勳乃先朝至重事,不敢輕改。不能從外廷議,以此。」大妃連呼『不敢』曰:「國家大事,何可爲未亡人輕改乎?」上退未及階,大妃發聲痛哭。上聞之,取席坐于階下,抑首良久,召老宮人謂曰:「吾在家食祿,足以安過一生,不幸至此,乃遭難處事也。」數日,大妃疾革,歎息曰:「吾地下,未能免罪名也。」言已,手足皆冷。宮人走報上所,上卽進見則已不可救矣。中宮亦至,相對涕泣。上乃白大妃曰:「當削勳矣,願安心調病。」大妃色喜,目隨而瞑。上退而始復蘇,遣人謝上曰:「上恩罔極,不知所報。」翌日王大妃薨。禮官稟服制于大臣,領議政權轍,不議于他相,自以其意,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孟氏之例,定主上服齊衰杖期。於是,三司及從二品以上,皆爭論以爲:「主上承明廟之統,明廟承仁廟之統,承統爲重,當服三年之喪。」轍猶執拗不回,而論者愈激,至謂轍回譎詭秘。上乃定行三年,轍慙怒辭職,久不出。

十二月

12月1日

○朔癸未,下敎中外,布告削僞勳之意。敎書曰:

國家値不幸之運,群兇肆毒於曩時,人心有難誣之理,公議獲伸於今日。諭予意於中外,昭國是如日星。在辰、巳之兩年,痛勛華之繼陟,姦人不逞,禍心無厭。尹元衡以猰㺄之性,稔鬼蜮之謀,旣憑肺腑之親,兼據城社之勢。挾私憾於尹任,久懷呑噬之志,顧所憚者儲宮,未試賊害之術。嫌成大小之說,漸非朝夕之故。謂武夫之何知,乃狺然而旁伺。當仁廟在位之時,無間可乘,及龍馭賓天之後,惟意自恣。明廟以介弟入承,統緖攸正,文定以母后權臨,宗社是賴。有血氣者,共戴一天,爲臣子者,孰懷二志?敢造言於無疑之地,實欲逞其積憤之冤。元惡豺咆,群姦蝟起,芑與百齡,迭爲心腹;磁及順朋,互相羽翼。托密旨以脅外朝,屢被臺臣之折,遣妖妄而撼內聽,潛成市虎之讒。欲加罪而難其名,始倡不自安三字,旋聚謀而爲之辭,終陷大無道重典。柳灌、柳仁淑,顧命元老,帷幄名卿,咸守正以不撓。以異己而就戮,瑠亦何辜?任之近屬,亡命秪偸生,詎望視死如歸?被孽非自作,實緣指無爲有,搆成禍穽,文致大獄。誘德應而免死,俾誣其服,敎毛麟而謊言,遂以爲証。譸張眩惑,鍛鍊羅織,畏淸議之間發,掩衆正而盡劉。至如鳳城君之罹禍,亦由金明胤之誣捏。流言無根,成王之所未及知;讒人罔極,慈母之所以見疑。致維城之斯毁,雖同氣而莫保。尤有痛焉,不忍言者,梓宮方臨,外家之血肉狼藉,囊書僞撰,內庭之拷掠慘毒。非徒肆誣於內殿,實是幸禍於孝陵,有擢髮難數之罪,無一毫可紀之善。脅制君父,敢喢銅盤之血;汚辱宗祊,至勒鐵券之名。雖計謀極其巧密,而黨類自相矛盾。許磁歎鬼神之難誣,乃致投竄;齊仁悔小人之不免,竟被奪勳。鄭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后废帝·王夫之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十五·黄震
  卷八·郝经
  金佗稡编卷二十八·岳珂
  三 小酒店里·周作人
  陈居仁传·脱脱
  附录一·胡传
  ●土官底簿跋·佚名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卷09·吴缜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持正·唐圭璋

      碧桃春   几年辛苦捣元霜。一朝琼粉香。云英缥渺曳仙裳。相将骑凤凰。   钅訇帝乐,酌天浆。千年颜色芳,从兹归去白云乡。碧桃春昼长。

  • 陆淞·唐圭璋

      淞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耆旧续闻云:陆辰州子逸,左丞佃之孙。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放傲世间,不复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尢好语前辈事。   念奴娇   和李汉老   黄橙紫蟹,映金壶潋

  • 唐诗镜卷三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九 明 陆时雍 撰 中唐第十一 韩愈【二】 七言古诗 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韵气古】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栢

  • 唐家人传第二·欧阳修

    ○太祖刘太妃 贞简皇后曹氏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兵代北,刘氏常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巢,还军过梁,馆于封禅寺。梁

  • 卷三十四 志九·赵尔巽

      表略

  • 卷一百二十 景祐四年(丁丑,1037)·李焘

      起仁宗景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寅,賜蔡州學田十頃。   壬午,命侍御史知雜事姚仲孫同詳定茶法。詳定茶法所請自今商人對買茶、全買茶,每一百貫六十貫見錢,四十貫許金銀折納,從之。   詔禮部貢院,諸州

  • ●卷一百九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八。   起绍兴九年十月十九日丙寅,尽十二月。   十九日丙寅新知鼎州王彦卒。   续感为公行状曰:王彦字子才河内人隶弓马子弟所政和五年微宗皇帝临轩阅试以武艺中选恩补下班祗应从泾原路经略使种

  • 卷五 英宗·王夫之

      〖一〗  集思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大臣之道也。而抑有不尽然者,非光大宅心而忠忱不渝者,其孰能知之?夫博访于前,以尽人之才;分功于后,以奖人之善;是道也,则亦唯其当而已矣。用人则采公论,而后断之以其真;其合者,则曰此众之所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弘治五年四月辛丑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癸卯琉球国中山王尚真遣正议大夫梁德等来贡赐王锦叚等物赐德等宴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西宁卫静宁寺番僧完卜锁南巴藏等外夷好地平等族番人南哥容中等来朝贡佛像方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续吴先贤赞序·刘凤

    刘凤 古贤人之修于乡是其贵德乎若出而定国家功伐在天下则太史氏存焉无不书者其乡之行则惟闾里族党详之岂无遗者是以在周游宗党正各使?书有以也夫吴在昔?奥区贤人产焉者众泰伯潜焉子游澹台各标其闾然不附青云之士则湮

  • 绎史卷七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衞灵公之立【诸臣附】左传【昭公七年】衞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孔成子梦康叔谓已立元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茍相之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茍与孔烝鉏之曽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晋韩宣

  • 梁元帝本纪·李延寿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叫绎,字叫世诚,小字叫七符,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初,武帝梦见有个瞎眼和尚手拿香炉,自称要托生在王宫。随后元帝的母亲以采女的名分侍奉武帝,刚一揭开门帘,有一股风吹荡起她的衣襟,武帝心意感动而与她欢合。

  • 王审琦传·脱脱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后汉乾..初年,隶属周太祖帐下,禀性纯谨,周太祖很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署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跟从周世宗征伐刘崇,拼力

  • 卷84·陈邦瞻

    ○吴曦之叛光宗绍熙三年夏四月,以丘崈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初,留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不果。至是,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往。崈陛辞,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

  • 卷三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夏官司马第四之三司勲掌六乡赏地之灋以等其功正义郑氏康成曰赏地赏田也在远郊之内属六乡焉【贾疏载师职以牛田赏田任远郊之地远郊内置六乡】等犹差也以功大小爲差王功曰勲国功曰功民功

  • 万定禅师寿言·太虚

    万定禅师,法讳先禅,浙江乐清人。年二十六,觉悟世相无常而出家。慕迦叶风,习头陀行,居山熏修。且曾二度掩关。为则愿法师入室弟子,于天台教观,颇明宗趣。师之德学,为浙东缁林所推崇。于兴造寺庙,得方便慧。乐清之白鹤寺,永嘉之妙

  • 唐文续拾·陆心源

    十六卷。清陆心源辑。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下至方外之赞颂,外国之表状,无所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