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09

《百官志》云:“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今案《曹确传》云:“太宗著令,文武官六百四十三,谓房乔曰:‘朕设此待天下贤士’”此与《百官志》所载语意同而数不同,未知孰是。

《僖宗纪》:“乾符二年【乙未】六月,濮州贼王仙芝、尚君长陷曹、濮二州。”“四年【丁酉】三月,冤句贼黄巢陷郓、沂二州,天平军节度使薛崇死之。”“五年【戊戌】二月,王仙芝伏诛。是岁,天平军节度使张禓卒,牙将崔君裕自知州事。”“六年【己亥】,淄州刺史曹全晸克郓州,杀崔君裕。”“广明元年【庚子】六月辛酉,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为东面副都统。”“中和二年【壬寅】十月,魏博节度使韩简寇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死之,部将崔用自称留后。”“三年【癸卯】,天平军将曹存实克郓州。”“四年【甲辰】七月壬午,黄巢伏诛。是岁,濮州刺史朱宣逐天平军节度使曹存实,自称留后。”

今案《朱宣传》云:“宣为王敬武青州牙军。黄巢乱,敬武遣将曹存实率兵西入关,宣为军候,道郓州。是时,节度使薛崇拒王仙芝,战死,其将崔君裕摄州事,存实揣知兵寡,袭杀之,遂称留后。宣以功署濮州刺史,留摠帐下兵。中和初,魏博韩简东窥曹郓,引兵济河,存实迎战,死于阵。宣收残卒婴城,简围之六月,不能拔,引去。僖宗喜其守,拜天平军节度使。”然则以《本纪》言之,天平军节度使自乾符四年丁酉至中和四年甲辰,凡八年,历薛崇、张禓、崔君裕、曹全晸、崔用、曹存实、朱宣七帅也。以《朱宣传》言之,即自薛崇、崔君裕、曹存实至于朱宣,止四帅而已。此其大概,俱已不同。至纪称黄巢陷郓,薛崇死,韩简冦郓,曹全晸死,传乃云“韩简寇郓,存实迎战而死。”纪称朱宣逐存实而自称留后,传乃云“存实与韩简战死,宣婴城而简不能拔,乃拜节度使。”其舛谬至于如此,岂可以垂之后世乎?

《崔植传》云:“时朝廷悉收河朔三镇,而刘总又以幽、蓟七州献诸朝。”今案《穆宗纪》:“长庆元年二月己卯,刘总以卢龙军八州归于有司。”“三月丁巳,赦幽、涿、檀、顺、瀛、莫、营、平八州死罪以下,给复一年,赐卢龙军士钱。”又案《温造传》云:“长庆初,为幽镇宣谕使,至范阳,刘总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而《刘总传》云:“总上疏愿奉朝请,且欲割所治为三,以幽、涿、营为一府,请张弘靖治之;瀛、莫为一府,卢士政治之;平、蓟、妫、檀为一府,薛平治之。”然则刘总所归之地,在《崔植传》则七州,在《本纪》则八州,在温造《刘总传》则九州。以《本纪》及《刘总传》州名参考之则十州。其舛驳至于如此,未知何者为是?且唐人著书,多谓“天下视河北得失,以为朝廷治乱重轻”,则其于当时所系亦大矣,而史臣记述乃尔,使后学无所考信,是诚可罪也哉!

《宋璟传》云:“十二年,东巡泰山,璟复为留守。”今案《本纪》,开元十二年无东巡泰山事,其东巡封泰山,乃十三年十月也。

《李光弼传》云:“浙东贼袁晁反台州,建元宝胜,以建丑为正。幽、涿、檀、顺、瀛、莫、营、平、妫、蓟、月,残剽州县。光弼遣麾下破其众于衢州。广德元年,遂禽晁。浙东平。二年,光弼薨。”今案《代宗纪》宝应元年八月:“辛未,台州人袁晁反······九月癸卯,陷信州。十月乙卯,陷温、明二州。”;二年十二月:“甲戍,李光弼及袁晁战于衢州,败之。”;广德元年三月:“丁未,李光弼及袁晁战,败之。”;二年七月:“己酉,李光弼薨。”;十一月:“癸丑,袁晁伏诛。”;以此而校本传,则颇不相应,未知何者为是。

《程知节传》云:“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摠管,以讨贺鲁。”今案《本纪》永徽六年五月:“癸未,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摠管,以伐贺鲁。”;显庆元年八月:“辛丑,程知节及贺鲁部歌逻禄处月战于榆慕谷,败之。”;九月:“癸未,程知节及贺鲁战于恒笃城,败之。”;二年闰正月:“庚戍,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摠管,以伐贺鲁。”;十二月:“丁巳,苏定方败贺鲁于金牙山,执之。”;然则程知节之讨贺鲁,乃永徽六年也。其显庆二年自命苏定方出讨,而是年执之矣。今乃云,知节显庆二年为葱山道大摠管,以讨贺鲁者,误也。且又《传》云“左领军大将军”,而《纪》云“左屯卫大将军”,亦必有误者。

《桓彦范传》略云:“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敬晖率羽林兵讨贼。明日,中宗复位。”今案《本纪》长安五年【即神龙元年也】:“正月癸卯,张柬之、崔玄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五·毕沅
  越绝卷第三·袁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李心传
  客座赘语卷八·顾起元
  卷之五十五·佚名
  尚史卷九十三·李锴
  ●六、学问一斑·秦翰才
  六六四 谕王杰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读例存疑卷四十六·薛允升
  读例存疑卷五·薛允升
  孝宗本纪·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佚名
  262.女英雄王聪儿·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六·彭定求

        卷606_1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林宽   勾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卷606_2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林宽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

  • 巴州守·唐圭璋

      水调歌头   霁色满空碧,爽气正横秋。登高行乐,□来只说古巴州。扫□尘埃来坐,携取烟云杖屦,容□□清游。坐上尽佳客,一醉破千尤。   倚虚壁,绝临□,上层楼。黄花赤叶,鸟□啼断四山幽。醉里不知归去,空有乱云衰草,落日几

  • 巻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六揭傒斯【字防硕豫章人集贤学士】去妇词江东有一士子留都下三年适要一贵人女为妻久乃知其已有妻子矣一夕逃去因托去妇为之诗非徒欲传其事抑以示风戒云尔轻合鲜义终茍容希礼遇逺结万里婚多为才名悮

  • 名山藏卷之四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分藩记五◆分藩记五英八子宪十二子孝二子睿二子世八子穆四子○英八子英八子 【 宪宗而外凡□王】德王许王秀王崇王吉王忻王徽王△德王德庄王见潾初名见清母万宸妃景用皇侄封荣王英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癸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遣道士二十三人赍香帛祭 先圣历代帝王陵寝□八○起原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烜巡抚河南升大理寺右少卿魏谦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初四川叙州府宜宾县肆囤夷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六十九·李锴

    列传四十七赵诸臣传公仲连 【大戊午附】 触詟公仲连者烈侯之相国也烈侯好音谓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连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连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连曰求未有可

  • 第二章 康格庄·冯玉祥

    在保定府城里住了不久,全家即迁移到康格庄。迁移的动机,主要的是为减轻经济上的负担。那时我大概才三岁的光景,对于人事虽然尚很淡漠、然已渐能认识,并且尝试着要了解人生种种迷惑错乱的景象。康格庄距保定府城东约有二里

  • 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周作人

    现在要来写马家列传了。在北大的虽然只有两位马先生,但是他家兄弟一共有九个,不过后来留存的只是五人,我都见到过,而且也都相当的熟识。马大先生不在了,但留下一个儿子,时常在九先生那里见着,二先生即是北大的马幼渔,名裕藻,本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性类论儒释言性不同之义答徐子融此段谓释氏以虚空寂灭为性故不识性释氏以虚空寂灭为宗故以识神为生死根本若吾儒之论则识神乃是心之妙用如何无得但以此言性则无相交涉耳又谓枯槁之物只是气质之性而无本然

  • 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太虚

    文佛为解放家狱,俾世人获专心致力于超自然界圆寂圆觉之道,顺应天竺遗化,成就一种苾刍僧制,所谓外乞食以资色身,内乞法以资慧身者,是也。传至中国,唐代百丈禅师易之以禅而农,农而禅,内外无乞于人之新僧化。百丈既舍离律寺,创设丛

  • 卷第四十七·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广大佛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不能知,去、来、现在所有一切声闻、独觉亦不能知,唯除如来威神之力。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兜率陀天,皆现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七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七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复有四种食。承事尊重者是为食。摩诃罗所作业者是为食。调戏是为食。覆藏者是为食。于中所有作摩诃罗业者。是名为毒。何者名毒。所谓不自在自在。何者名不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三劝求佛身二。初分科二。初标下随释三。初标章二。初述意。二征释四重。初重二。初问二答二。初双标。方便两教即藏通。常住佛身即别圆。二何故下双释。岂可劝求等者荆溪云。非是专令求于劣身。既劝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七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

  •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