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九

牧类

五言古

牧童词         【唐】储光羲

不言牧田逺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隠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寜问声与音

牧童词         【元】周 权

我牧不惮逺牧多良苦辛所幸牧巳狎驯扰无败羣平原湿春烟碧艸何披纷大牛隐重坂小牛饮芳津旦出露未晞及归景尚曛时复叩角歌歌俚全吾真取乐田野间世事非所闻歌阑卧牛背仰见天际云

七言古【附长短句】

牧童词         【唐】李 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邨口谷荷笠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沙艸緑乱挿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僧隐峦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带蓑笠朝阳未出众山时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緑三个五个骑羸牛前邨后邨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又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书晁説之考牧图后    【宋】苏 轼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艸长病牛羊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牧牛儿         【宋】张 耒

牧牛儿逺陂牧逺陂牧牛芳草緑儿怒掉鞭牛不触涧边桞古南风清麦深蔽目田野平乌犍砺角逐艸行老牸卧噍饥不鸣犊儿跳梁没艸去隔林应母时一声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逺邨放牛风日薄近邨放牛泥水恶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李唐春牧图       【元】任士林

春气熏人未耕作江头青青牛齿白牛饥草细随意嚼老翁曲膝睡亦着蓬头不记笠抛却午树当风梦揺落梦里牛绳犹在握昨夜囤头牛食薄

牧童谣         【明】周是修

逺牧牛朝出东谿谿上头谿头草短牛不住直过水南芳草洲脱衣渡水随牛去黄芦飒飒风和雨老鸦乱啼野羊走絶谷无人惊四顾寒藤枯木暮山苍同伴相呼归又忙石棱割脚茅割耳身上无有干衣裳却思昨日西边好旷坂平原尽丰草短蓑一卧午风轻长笛三吹夕阳早

五言律

牧童          【唐】僧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笠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牧           【明】张居正

是处桑麻好田家乐事同耕夫闲白昼牧竖趂春风短笛云山外长林雨露中命俦还借草相与説年丰

六言律

夏牧          【明】杨 慎

长夏冷风清甽新晴丹帔緑畴山高羊羣似蚁水阔牛背如舟半幅生烟羃羃三腔短笛悠悠柴扉归来早掩斜阳影在檐头

七言律

牧           【明】朱之蕃

择地求刍两得宜欣看茁壮望蕃孳薰风永昼蓑堪枕残日荒邨笛任吹海上平津封已晚窖中属国节空奇长原浅草清流绕倒跨徐归信犊儿

五言絶句

牧童          【唐】刘 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谿风雨恶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簔笠逄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谿田

六言絶句

牧           【明】黎 扩

芳草茸茸暖碧乌犍湿湿春肥满蓑烟雨朝出一笛斜阳暮归

七言絶句

牧童          【唐】芦 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背横眠秋兴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题牧牛图        【元】黄清老

平原雨多烟草浮牧童驱牛如挽舟柴门正在水深处青山流过屋西头

题牧牛图        【元】僧行端

谁家荒疃连平原何处孤邨带乔木官田耕尽牛正闲且对东风弄横玉

牧牛          【明】王锡爵

垅上归来跨牸行扬鞭遥指暮云生明朝共把春犁去闻道君王欲省耕

平原道中见牧豕者    【明】尹嘉宾

天门室宿郁如虹海上萧条牧豕翁防得平津开閤意一竿寒日野田中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九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八十二·彭定求
  卷三十四·董康
  第九出 心归·李渔
  第三折·郑光祖
  山 中·林徽因
  卷九十八·徐世昌
  三集卷九十二·乾隆
  卷二百九十五·曹学佺
  临川诗钞·吴之振
  卷十九·佚名
  卷六百五十六·佚名
  卷四百四十一·佚名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评花新谱》·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岳伯川

    (旦扮李氏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妾身姓李,是岳孔目的浑家,嫡亲的三口儿家属,丈夫在这郑州做着六案都孔目。有一个小厮,唤做福童。孩儿上学去了。孔目接新官未回,这早晚不见来。小的每安排下

  • 听雨·刘半农

    我来北地已半年,今日初听一宵雨, 若移此雨在江南,故园新笋添几许?一九一八,三,二十四,北京

  • ●卷九十四·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九。   起靖康二年四月十五日甲戌,尽二十日己卯。   十五日甲戌兵马大元帅府劄子。   劄曰:金贼(改作人)邀请(删此字)二帝北去当府已星夜措置邀迎外契勘金贼(改作人)先於三月初七日抑逼宰相张邦昌僭称

  • 东汉会要卷十七·徐天麟

    封建上封皇子世祖初大司马吴汉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嵗建武十五年三月乃诏羣臣议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髙宻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正德十五年二月庚申朔 上在南京○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等言比宣府报境外虏尘约四十余里且称万余骑自威远东行臣等窃谓京畿邻于北虏所恃以为险者徒以迤北诸山关隘限之耳迩来边人告机又苦于朘削往往投入虏中是以中国之虚

  • 卷之九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高帝纪第一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师古曰夏音工雅反已解於上】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

  • 孛罗帖木儿传·宋濂

    孛罗帖木儿字国宾,高昌人。开始由宫廷卫士经十三次调动而被任为江东廉访副使。后选为襄阳路达鲁花赤。至正十一年(1351),河南汝、颍等地爆发农民起义,均州、郧县人田端子也聚众杀官吏,孛罗帖木儿率兵捕斩田端子。不久,行省

  • 卷五·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五训将天聪三年己巳十一月庚寅上谕曰顷因克取遵化自固山额真甲喇额真及登城士卒俱以次赏赉者非以固山额真身自登城也以其督率尽善设备坚固故行赏耳

  •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兵考郡国兵明太祖洪武二年谕诸将各上备边方略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

  • 卷二十三·王溥

    梁开平元年七月敕:“近年举人,当秋荐之时不亲试者,号为拔解。今后且止绝。”四月十一日,兵部尚书姚洎知贡举,奏:“近代设文科,选胄子,所以纲维名教,崇树邦本也。今在公卿亲属,将相子孙,如有文行可取者,请许所在州府荐送,以广毓才之

  •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宋刻]·惟白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机已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

  • 佛意·李叔同

    佛法大意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君相晤,甚可喜。先略说佛法大意。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四·佚名

        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  文殊师利菩萨。我欲乐说有四弘誓。何等为四。一者覆育一切众生。犹如桥船度人无惓。二者包含万物犹如太虚。三者愿使我身犹如药树。其有闻者患苦悉除。四者愿我当来得成佛时。所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三·法云

    四十二字篇第五十一此录字母法门。通言门者。以能通为义。妙玄明四种门。一文字为门。如大品四十二字。二观行为门。释论明修三三昧等。三智慧为门。法华云。其智慧门。四理为门。大品云。无生法。无来无去。言四十二

  • 串雅内外编·赵学敏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

  • 狐狸缘全传·醉月山人

    全名《绣像狐狸缘全传》,六卷二十二回,题“醉月山人著”。为光绪年间依据弹词《青石山》改编的小说。《狐狸缘》这本书叙书生周信聪明儒雅,风流飘逸,与青石山九尾狐玉面仙姑相恋,终因病不起。周信奴仆与佃户先后请吕洞宾、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慧沼

    凡十卷。唐代慧沼(?~714)述。又作金光明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金光明最胜王经现存之译本有三:北凉昙无谶译、隋代宝贵等糅编、唐代义净译。本书乃根据义净之译本所作之注释书。旨在阐释金光明经之起因、名称、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