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一年

(辛卯)三十一年清道光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乙卯朔,下勸農綸音曰:

國依於民,民依於農,農用不成,則民將無以爲命,國將無以爲賴,此乃民之大本,國之急務,莫先於農者也。昨年年事,雖不至於歉荒,畿內之民,終年不得息肩,兩西疲於勑行之迎送,冠蓋之相望,三南多損,反不如關東之瘠薄。至於北路荐饑之餘,流亡者未復,顑頷者未蘇,而三、甲又不熟矣。通計八域,民力殆矣,民食艱矣,予雖深居九重,何敢一刻忘蔀屋之愁?顧今歲律載新,于耜屆期,不知彼困瘁之民,能有種糧之蓄,能有錢鎛之器,可以盡力於畎畝之事乎?人力不給,則天雖賜之豐登,其何以望梁茨京坻之慶乎?咨我方伯居留之臣,飭勵近民之長吏,曲察窮民之艱難,不足者補之,不給者助之,勤者勞之,惰者董之,四隣皆出,千耜齊擧,耕播不愆,耘耔及期,則仁覆之天,亦將降康之不忒,吾民可安而國隨以鞏固矣。耿耿憧憧之心,與歲俱新,玆庸播告,告爾農祥。咨!爾八道四都方伯居留之臣,毋視以每歲循常之飭,爰及長吏,盡心對揚。

○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

1月3日

○丁巳,以林東鎭爲司諫院大司諫。

○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五十五人。

1月4日

○戊午,副修撰金徹根疏略曰:

親撰勸農綸音之以承宣製進誤頒者,已是無前之事。及夫釐正也,只以製進字抹去,則親撰固自在也,而乃以親撰以下四字書出,由前而有錯誤之失,由後而有彌縫之罪。請在院諸承旨,竝施譴削之典。

優批從之。

○以李勉昇爲吏曹判書,金箕殷爲兵曹判書。

○慶尙右兵使李敬熙,以該營餉逋之指徵無處者,分徵於民結,報聞於備局,備局以大關後弊,啓請罷職,從之。

1月5日

○己未,以金履載爲刑曹判書。

1月6日

○庚申,詣仁政殿月臺,傳社稷祈穀祭香祝。

1月9日

○癸亥,詣太廟景慕宮展拜。

1月10日

○甲子,京畿監司李羲準,疏陳勑需不敷,郵驛凋弊,還穀耗縮等三弊,仍請鑄錢,許之。

1月11日

○乙丑,以趙寅永爲吏曹參判,李羲肇爲參議。

1月12日

○丙寅,停諸道春操,以纔經勑行也。

1月13日

○丁卯,以金履載爲右副賓客,柳相弼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1月15日

○己巳,月食〈自子初至丑初,食六分三十九秒,初虧東南,食甚正南,復圓西南。〉 ○京各司各營,進庚寅會計簿。〈時在黃金一百四十四兩零,銀子三十四萬九千一百八十兩零,錢六十六萬五千一百九十兩零,綿紬一百五十三同四十疋零,綿布二千七百七十三同四十疋零,苧布七十二同零,麻布五百三十同零,米十七萬三千四百石零,田米四萬五千三百三十石零,太二萬四千三十石零,皮雜穀五萬一百二十石零。〉

1月16日

○庚午,判中樞府事朴宗來卒。

○領議政南公轍陳疏辭職,賜批不許曰:「獨賢果悶。行當甌卜矣。」

○以朴齊明爲東萊府使。

1月19日

○癸酉,命卜相,領議政南公轍請對言:「原任大臣,只有一人,單望入啓,古無其例。」仍曰:「知臣莫如君,惟簡在心,敢爲仰請矣。」命金履喬、洪義俊加卜以入,以金履喬爲議政府右議政。

○以朴綺壽爲右副賓客。

1月20日

○甲戌,詣景祐宮展拜。

1月22日

○丙子,寧邊府使金基常,以其從兄基厚之臺啓方張,引義不赴任,敎曰:「近來以法典所無之事,稱爲情勢,成一痼弊,今番金基常事,尤爲無謂。」令政院嚴飭。

○諭右議政金履喬曰:「爲邦莫先於置相,置相莫急於得賢,上下之相須,安危之攸係,何世不然?而況今日之國勢時事乎?昨夏以後,予小子忍見千古不忍見之境,宗社生民之責,愈艱愈棘,有萬可憂,無一可恃,寤寐一念,惟在得賢自輔,以救杌隉而已。卿以忠貞之傳緖,立朝四十餘年,誠信在中,而重厚形外,險夷無改,而名德已崇。歷顧在廷,莫與卿匹,予志先蔽,不藉龜卜,詢諸元老,亟誦輿情,於是乎吾之相定矣,喜幸之極,玆布悃愊,卿其膺玆簡心,克殫匪躬,同我元輔,共贊大猷,俾小子有得賢之實,而國家賴用賢之效。」

○以李止淵爲漢城府判尹。

1月25日

○己卯,以金在昌爲判義禁府事。

1月26日

○庚辰,右議政金履喬,上疏辭職,批曰:「予之致卿三事,尙云晩矣,卿何巽讓之過也?卿之賢,日前敦諭,固已言之。予之知卿也深,故必欲大用,卿予非阿好於卿也。顧今國事之無畔,日甚一日,民生困窮則待卿以拯濟,風俗頹敗則待卿以挽回,紀綱陵夷則待卿以振勵,庶事棼亂,則待卿以綜理,予之欲用卿,豈徒然哉?中書備例,雖曰克讓之美,元輔之獨賢已久,側席之予心益急,卿毋循常,幡然而起,弘濟國事。」

1月28日

○壬午,設人日製于泮宮。

○以李勉昇爲左賓客。

○護軍柳鼎養,疏引宜學時人言事爲辨,批曰:「向來所遭,今屬烏有,何必更提?」

1月29日

○癸未,以朴潤榮爲咸鏡北道節度使。

二月

2月1日

○甲申朔,諭右議政金履喬曰:「其官盛其責大,故其簡之也難愼、其受之也鄭重。然予旣擧卿而畀之,則虛佇之心,日切一日,卿之地望之隆,已爲輿情之想望,不可一向守逡巡之志,與其拘拘於應文,曷若卽起而踐實?卿其不日簉朝,以幸國事。」

2月3日

○丙戌,以宋穉圭爲吏曹參判。

2月4日

○丁亥,敎曰:「近來科弊,京鄕無異,而鄕試尤有甚焉,寧不慨然?今番諸道京試官都事下直時,自政院,面面提諭,俾各精白對揚。事過後如或有入聞者,則當該試官,斷當嚴處,以此意申飭。」

○右議政金履喬,再疏辭職,賜批敦勉。

2月8日

○辛卯,諭右議政金履喬,敦勉簉朝。

2月10日

○癸巳,右議政金履喬,三疏辭職,遣承旨賚批諭之,仍命偕來。

○持平朴奎瑞疏略曰:

近日政目中,吳泰雲之首擬寢郞,有不勝駭惋者。先正臣文正公宋時烈之道德文章,上繼洛閩,苟非邢恕、繼祖之類,孰不欽仰尊慕也哉?猗歟!驪江之樓,遺躅幸存,板揭於壁,而噫!彼彦誼,傳神范甲,護法愼徵,乃敢毁撤懸板,極口醜詆,賢關聲討,而聖朝寬大,薄竄旋宥,治以不治,乃所以深治之也。今乃以其子,首先檢擬於初仕之望,有若償功酬善者然,長銓之事,臣實未曉其意。吳泰雲參奉望筒,亟命勿施,明示好惡焉。「

批曰:」吳彦誼向來悖擧,其時聞因酗酒發作。今於蒙放之後,其身不使擬官則可,罰及於嗣,不亦過乎?不允。且疏中所引兩人,亦非伏法與追奪者,則直去其姓於奏御文字,亦不免太輕率矣。「

2月14日

○丁酉,以洪奭周爲司憲府大司憲,趙庭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15日

○戊戌,次對,領議政南公轍啓言:「關東經行別薦人咸樂恒,地處卑微,而能自力學,卓有造詣,孝親飭躬,鄕人矜式云。請令該曹,差其相當職,以示朝家不限門地,惟才是用之意。」仍請勿拘格例,六品職單望差下,從之。右議政金履喬啓言:「竊見我殿下臨御以來,一念圖治,夙宵憧憧,而恭儉仁恕之德,孚于上下,聲色貨利之類,凡害于治者,無一或有,而治不徯志,百度解弛,駸駸然莫可收拾,此固群下不能對揚之罪,而臣竊以爲殿下之爲治,或未得其本領而然。夫帝王之治,本乎道,求道之要,莫如學,而經筵之停閣,于今幾歲月矣。雖曰燕蠖之居,亦有披閱,幽獨之中,不廢玩索,終歸於汗漫悠泛,不着於實用,豈若頻開經筵,召接臣隣,講聖賢之書,究聖賢之心,于以討論古今之治亂,于以咨詢政務之得失,習與性成,樂而不疲,日臻於勵精求道,專心致治之域哉?顧今春晷舒遲,正宜日三之講,自今每日講對,主經翼史,各有程課,傅說所云:『終始典學,厥修罔覺者』,殿下亦必的知其言之不誣矣。況我世孫邸下,尺衣漸長,智思日開,輔導之方,宜無所不用其極,而遇物之誨,猶不若身敎之切。親賢士時多,接宦妾時少,最爲薰陶之要。殿下若於此,先自勉勵,示之以典學勤政之實,則沖年耳目之覩記,常爲先入之主見,遂爲他日進德之根本,則太平萬世,將基於此。」批曰:「所陳甚好,當留心體念矣。」又啓言:「國無義理則國不得爲國,人無義理則人不得爲人,《春秋》數十之義,語其大者,卽惟曰『尊王室懼亂賊而已』,恭惟我朝,於皇朝,恪守朝宗之義,繼切風泉之感,于今一國臣民,咸有忍痛含冤之意,尊王之義,永有辭於天下萬世。至於懼亂賊,則以聞見所及言之,辛壬諸逆之誣逼我英廟,龜、祿凶徒之謀危我先王,其逆節凶圖,異世同惡。而至先朝,乃爲大定龜、祿之罪,逮殿下,始得明討,惟此義理,可以建天地質鬼神,俟百世而不惑。然念義理不講則不明,不明則不嚴,不嚴則不懼。周公懲荊舒誅廉來,而及夫王綱不振,義理隨晦,則有吳、楚之僭,魯三家晋六卿之亂,於是不得不有《春秋》之筆。在今日君臣上下,政宜以夫子《春秋》之義,交相惕勉,凡於尊皇朝討諸逆之義理,講而明之,嚴而守之,辦淑慝以固其隄防,審勸懲以正其趨向,臣之所藉手仰事者,實在於是。亦願殿下,念在玆毋忽焉。」批曰:「卿言果甚允當,當加念矣。」又啓請擇守令嚴黜陟,竝嘉納。

○禮曹判書李羲甲啓言:「陵園所展拜,墓所歷臨時,如値三年內,則親行奠酌禮自是已例也。先朝丙午懿昭墓,親行酌獻禮後,孝昌墓歷臨時,行奠酌禮矣。今此延慶墓歷臨時,似當行奠酌禮。而延慶墓,旣行奠酌禮,則懿陵,卽局內也,似當遣大臣攝行祭,故敢此仰達矣。」從之。

○飭科場雜亂之弊,從備局啓也。

○以柳相祚爲司憲府大司憲。

○奏請正使李相璜等,以冊封準請,馳啓。

2月16日

○己亥,判尹李止淵,疏陳情勢,批曰:「卿之所遭,自謂非誣乎,自謂被誣乎?卿旣自知爲誣,朝廷亦知爲誣,故卿亦欲辨,朝廷亦欲其辨。譬如衣物點墨,濯之則無痕,已濯之後,尙求其痕,無是理也。鄕思誤矣。」止淵屢違召不膺命,始命招致啓板前問啓,旋命問啓置之,肅單捧入。

2月17日

○庚子,吏曹判書李勉昇,因吳泰雲事,陳疏徑行,命與參判,竝遞之。

○以鄭基善爲吏曹參判。

2月19日

○壬寅,詣徽慶園展謁,親祭懿陵,展謁延慶墓,親行奠酌禮,仍行夕上食。還宮時,歷臨東關王廟。

○設式年監試初試。

2月20日

○癸卯,以洪羲俊爲吏曹判書。

2月21日

○甲辰,以朴綺壽爲水原府留守,徐能輔爲漢城府判尹,李勉昇爲議政府右參贊,洪羲俊爲右副賓客。

2月22日

○乙巳,領議政南公轍陳疏乞免,批曰:「誠非不至也,言非不孚也,予非不欲爲卿曲遂也,特卿未知予意也。予意右閤新入中書,卿宜相資交須,舊尹以告新尹一也,左相未回,廟堂孤單二也,封勑之來,知在不月三也。以卿十數年坐鎭之量,顧不能爲予更遲若干日月乎?予不食言,卿其諒之。」

2月25日

○戊申,命復故及第李復一科。復一,卽故承旨商輅之子。而乙未科被削者也,商輅復官之後,其孫上言,議大臣許施。

2月26日

○己酉,詣永禧殿,行酌獻禮,仍詣儲慶宮展拜。

2月27日

○庚戌,以李錫奎爲判義禁府事,尋遞以李羲甲代之。

2月28日

○辛亥,奏請正使李相璜等,以自燕離發,馳啓。

三月

3月5日

○丁巳,詣暎花堂,傳皇壇春享香祝。

3月7日

○己未,右參贊李勉昇,從縣道疏陳情勢,批曰:「執跡之論,未易原心,然朝家旣燭彼之狂酗,則於卿,亦豈不燭之乎?何可以此,深引於他職乎?」

○設式年文武科初試。

3月10日

○壬戌,以朴宗薰爲判義禁府事。

○以金逌根差遠接使,金鼎集差問禮官,以勑行起程在近也。

3月13日

○乙丑,詣毓祥宮、宣禧宮、藏譜閣、懿昭廟展拜,延祜宮及冷泉亭,遣承旨奉審。

○以李羲甲爲判義禁府事。

3月17日

○己巳,以閔致成爲吏曹參議。

3月18日

○庚午,修撰李鼎在疏言:

監試初試一所榜中,趙濟相,卽泰億之後孫也。金鼎淳,卽益淳之從弟也。夫以劇逆之孫,叛賊之弟,闌入試場,至參解額。請拔去榜眼,以爲明義理嚴隄防之一助。「

批曰:」兩發解人事,豈但隄防所關?無憚甚矣。竝依施。「

3月20日

○壬申,設式年監試覆試。

3月21日

○癸酉,命奏請正使李相璜,廐馬豹皮賜給,副使李志淵加嘉義,書狀官尹心圭加通政,竝加賜奴婢田結有差,譯官以下施賞。

○冬至正使徐俊輔等,以二月十一日,泒勑,上勑乾淸門侍衛散秩大臣世襲一等義烈公文輝,副勑乾淸門侍衛內閣學士慶敏泒定馳啓。

3月22日

○甲戌,以李止淵爲弘文館提學。

3月23日

○乙亥,設三日製于泮宮。

3月24日

○丙子,平安監司金學淳,以勑使木牌文,今月二十二日出來,馳啓。

3月25日

○丁丑,以鄭元容差館伴。

3月27日

○己卯,行閣圈,〈檢校提學金祖淳,檢校直提學洪奭周,檢校直閣徐萬淳,檢校待敎金英淳。〉直閣六點,金鼎集、趙斗淳、李敦榮、徐戴淳,待敎六點,李肯愚、閔泰鏞、李公翼。

○以洪奭周、鄭元容爲奎章閣提學,鄭基善爲直提學,金鼎集爲直閣,李肯愚爲待敎,李景在爲成均館大司成。

3月29日

○辛巳,召對。

3月30日

○壬午,召對。

○延接都監啓言:「今番勑行時儀節,與贈給等事,請依英廟癸未王世孫封典勑行時例擧行。」允之。

夏四月

4月1日

○癸未朔,召對。

4月2日

○甲申,晝講。

○備局啓言:「卽見東萊府使朴齊明狀啓,則倭大船一隻,謂以弔慰使出來矣。雖是初有之事,而彼旣以弔慰爲言,又已到館,則不可以無例却之。差倭則特令許接,以示柔遠之意,至於書契,則交隣所重,唯在故例,雖出厚意,有難創開,使之明白開諭,還爲入送。且以己酉言之,因館守倭之請,有所稟處防塞,而今番則無一言來講,遽然出來者,殊涉駭異。館守倭處,亦以此責諭之意,分付該倅臣。」從之。後因差倭之屢懇,許捧書契。

4月3日

○乙酉,召對。

○以李鼎會爲三道統禦使。

4月4日

○丙戌,御熙政堂,受生進謝恩,年過八十人張志彦,過七十人權晋星等三人,幷五衛將特除。

○晝講。

○飭諸道審理案修啓時,刪繁撮要,以便繙閱,罪人同推,無或闕巡,嚴訊究覈,從秋曹啓請也。

4月5日

○丁亥,晝講。

○先是,全羅監司朴永元馳啓言:「務安縣監成遂默,赴任之路,入於靈光旅店,則該郡吏曹箕豐之子重麟,李執文之子美玉,謂以其父,杖死於再昨年遂默繡行時,將欲報讎,作黨闌入,擧措危怖,而幸得僅免云。」遣按覈使徐箕淳査之,至是箕淳,査其首從以啓:「備局啓請造謀首惡人曺正洛梟首警衆,其餘罪人,分輕重遠惡地減死爲奴。成遂默之當初處事,太欠審愼,該郡守金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徐梦莘
  卷八 徽宗·王夫之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四·乾隆
  卷七十八·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纪昀
  四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访《永乐大典》佚本情形折·佚名
  沈度传·张廷玉
  第四篇 政变正记·梁启超
  月河所闻集·莫君陈
  卷一百·佚名
  卷二十一斗讼律·窦仪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六·高晋
  卷第卅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叙·杜文澜

    词律校勘记  (清)杜文澜 撰『词律校勘记』 上册 咸丰十一年序刊本词学始于唐,盛于宋,更唱迭和,有一定不移之律,亦有通行共习之书。南宋时,修内司所刊《乐府混成集》,巨帙百余;周艹窗《齐东野语》称其

  • 第十七卷 宋·缪荃孙

    周孝侯斩蛟桥题字在宜兴拓本高二尺八寸,广二尺。正书大字四行,行三字,字径四寸半。跋八行,行九字,字径寸许。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奕修宰义兴寄东坡书斩蛟桥石刻,余归自泉南□思亦藏真迹,恍不知何在。怏怏数日,忽记有两木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四·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京报)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京报) 闽督李(鹤年)奏陈台澎等处被风发水大概情形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督李(鹤年)奏委员接署提督篆务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二十

  •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提要】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进行外交的标准和圭臬。赵国合纵攻秦失败之后,苏秦再一次将合纵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凭着他的凌厉词锋和对国际斗争的真知灼见,说服赵国驾

  • 秘书志卷二·王士点

      禄秩设官任贤,赋 称事,所以厚臣邻也。秩有高下,禄之隆杀定焉。因岁时之丰约,物直之低昂,增俸给粟,屡形诏旨,会计多少,具牍以书。至元十年十月初九日,秘书监蒙太保大司农省会,十月初七 【[一] 七,钞本作九。】 日一同于皇城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六羣庙考太子庙 外戚庙 诸侯宗庙 大夫士庶家庙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九月临奠宣孝太子於熙春园建庙殿皇太子允恭諡宣孝既葬帝欲加以帝号问羣臣翰林修撰赵可对曰唐高宗追諡太子弘为孝

  • 卷三·王溥

    后唐天成三年十一月,太常定议:“少帝谥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博士吕明龟奏:“谨按礼经,臣不诔君,称天以谥之。是以本朝故事,命太尉率百寮奉谥册告天于圜丘回,读于灵前,并在七月之内,谥册入陵。若追尊定谥,命太尉读谥册于太

  • 通變論·谢绛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如白與馬為二物,不可合一以為二。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左

  • 原序·杜预

    圣人文乎鲁史志乎周道笔削隠显有权有义一正于周制而已权焉故有讳国恶避世祸矫事以变文也义焉故有例典礼贬僭乱尊王以行法也彰明五始上禀班朔布象之本则公旦礼经列国羣史悉得书之矣详畧一字下救衰俗强臣之渐则仲尼志蕴

  • 卷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宋 魏了翁 撰庄公九年至十五年【一】小白子纠各有党伐乃得入注二公至无位正义曰传称鲍叔牙以小白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子纠来奔则二子在国宠均势敌故国内各有其党今齐大夫来盟于蔇直是子纠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八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三業品第一百   問曰.經中說三業.善不善無記業.何等是善業。答曰.隨以何業能與他好事是業名善.   是善業從

  • 佛学大意(注一)·太虚

    ──三十二年十二月在南岳祝圣寺讲──太虚来南岳尚属初次。此来因缘,约为二种:一为游览数十年来心中所常慕的南岳胜境,二为访问赵议长及空也法师和各位新旧知识,所以才有今天这种胜缘。我感觉到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不

  • 佛说续命经·佚名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唯愿圣手摩我顶。救护娑婆世界重罪者。安著涅槃解脱地。每供养诸佛。度一切如影随形。愿恒受持得不舍离。西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有能。诵此一佛二菩萨名者。离生死苦永不入地狱

  • 地理辨惑·马泰清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所以敢为伪术以欺世者,不过以枯骨无言,纳棺入土,即受谢而去,至於祸发之速,近者期年半

  • 伤寒论辑义·丹波元简

    《伤寒论》注本。《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7卷。日本丹波元简(廉夫)撰于享和元年(1801年)。前6卷列述六经病;卷7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伤寒论》原文悉遵我国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而将其他《伤寒论》传刊

  • 珩璜新论·孔平仲

    《珩璜[héng huáng]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孔平仲著。此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

  • 孛经抄·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住祇园,有孙陀利女之谤,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为说往昔行菩萨道时,其名曰孛,身为国师,受四臣及夫人谤,久后方明,今复如是。

  •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佚名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共四卷。清诚说,振闻编(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开堂疏;卷一收上堂、示众;卷二收小参、垂问、法语、机缘;卷三收佛祖真赞、拈颂(付);卷四收赞、偈(佛事)。诗、启。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