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年

(甲寅)五年清咸豐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

○辛丑,詣眞殿展拜。

○敎曰:「知事徐俊輔,大科回榜云。此重臣逮事正廟,至予嗣服,連見大小科之回榜,實是國朝罕有,人之上瑞。遇事示意,必有已例,回榜日,几杖與二等樂賜給,仍爲宣醞。宴需,令度支,照例輸送,瓜近初仕作窠,子孫中問名擬入。」

1月3日

○癸卯,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春享香祝。

1月4日

○甲辰,以金炳國爲戶曹參判,中批也。

1月5日

○乙巳,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

1月7日

○丁未,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春謁也。

○敎曰:「子於嶺南民事,實不勝惻然。顧今三陽布澤,萬品回蘇,而哀我赤子,必不免塡壑之患,每一念至,若恫在已。目下悠悠萬事,只不過賙急一條路矣。向有所內下賑資,此不足有無焉,而方伯守宰,果能誠心抄飢,到底講究,期有拯濟之效否乎?初巡後,凡所措劃,卽爲狀聞,少紓予南顧之憂事,分付道臣。」

1月8日

○戊申,以鄭翊朝爲吏曹參議,金輔根爲司憲府大司憲,安光直爲判義禁府事。

1月9日

○己酉,義禁府啓言:「李應植全羅道臨陂縣,申觀浩茂朱府,李能權錦山郡,金鍵任實縣量移。」

1月10日

○庚戌,召見下直守令。

1月12日

○壬子,慶尙監司曺錫雨馳啓:

「凶書罪人權致守,先已在囚,投書情節,次第綻露,與應問諸囚,捉上臣營,到底盤覈,期得其實,追後登聞。」

1月13日

○癸丑,召見知事徐俊輔。上曰:「正廟朝邇列之臣,惟卿獨存,大小科回榜,事甚稀貴」,俊輔曰,今承逮事正廟之敎,益切感泣。臣略有所陳,惟保嗇聖躬,勉進聖學,愛恤民生三事而已。三事之中,聖學爲本,願益加勉進。「上曰:」所奏切實,當服膺矣。「

○命徐俊輔,特付判府事加設也。

1月14日

○甲寅,召見判府事徐俊輔,上曰:「兩先卿延謚,適在今日,想多感懷矣。」俊輔曰:「涵戴聖恩,榮耀靡極,亦不勝愴舊之私矣。」

1月16日

○丙辰,詣景祐宮展拜仍詣全溪大院君祠宇、恩彦君祠宇展拜。

1月18日

○戊午,敎曰:「今逢是年,予小子愴慕冞增。宣陵、崇陵酌獻禮,遣大臣擇日攝行。」又敎曰:「今年,卽我肅廟御極之年也。聖德神功,冞切於戲之思,明陵、翼陵酌獻禮,分遣大臣,與永恩府院君,擇日攝行。」

○刑曹判書徐箕淳,引義不進,命忠淸水使補外,尋因不卽膺命,卽其地定配。

○以尹定鉉爲判義禁府事。

1月19日

○己未,掌令朴鳳欽,疏請節儉,批曰:「所陳可謂先獲我心,良庸嘉尙。爾其勿辭,隨事盡言。」

○以朴鳳欽爲司諫院大司諫,中批也。

1月20日

○庚申,次對于熙政堂。領議政金左根啓言:「致侑于文忠公鄭夢周,先正臣金宏弼、趙光祖、李彦迪、李滉、李珥、宋時烈、宋浚吉廟,文忠嗣孫,初仕調用。」從之。

○日講。

1月21日

○辛酉,日講。

1月22日

○壬戌,日講。

○命定配罪人徐箕淳,分揀,忠淸水使補外。

○以徐英淳爲刑曹判書。

1月23日

○癸亥,日講。

1月24日

○甲子,日講。

1月25日

○乙丑,藥院入診及日講于熙政堂。

○敎曰:「夫貪墨之害,甚於洪水猛獸剝割我赤子,蕩柝我赤子,肥已營私,滔滔皆是。哀我無告之民,究竟塡于溝壑,而莫之恤也,則所謂安民固本之義,果安在哉?肆自御極以來,深究此弊前後令飭,不啻申嚴,而終未見實效之所著,一則寡躬之咎也,二則寡躬之咎也。日前大臣所奏,明白痛切,可使貪官墨吏,革心改圖。自今毋論方伯守令,如有以贓汚入聞者,斷當施以加倍之律,誠心對揚,庸答予如傷若保之念事,自政院,下諭于八道道帥臣四都留守,使之一體知委於字牧之官。」

1月26日

○丙寅,日講。

1月27日

○丁卯,日講。

○以李熙絅爲摠戎使左邊捕盜大將。

1月28日

○戊辰,日講。

1月29日

○己巳,日講。

○召對。

二月

2月1日

○庚午,詣眞殿展拜,仍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日講。

2月2日

○辛未,日講。召見全羅監司鄭基世,辭陛也。

2月3日

○壬申,日講。

2月4日

○癸酉,召對。

2月5日

○甲戌,日講。

○宣陵、崇陵、明陵、翼陵酌獻禮時獻官以下,施賞有差。

○以洪鍾英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6日

○乙亥,日講。

2月7日

○丙子,日講。

2月8日

○丁丑,詣仁政殿,親傳社稷春享香祝。

○日講。

○召對。

2月9日

○戊寅,日講。

○召對。

2月10日

○己卯,日講。

2月11日

○庚辰,日講。

○以趙冀永爲判義禁府事。

2月12日

○辛巳,詣仁政殿,親傳南壇祭香祝。

○命幸行時侍衛服色,以軍服磨鍊。

○日講。

2月13日

○壬午,詣永禧殿,行酌獻禮,仍詣儲慶宮展拜。

○永禧殿酌獻禮時,贊禮以下施賞有差,贊禮禮曹判書金洙根,禮房承旨徐戴淳,執禮副司直趙雲卿,大祝司僕正金德根,幷加資。

○召見前全羅監司鄭㝡朝。

2月15日

○甲申,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領議政金左根啓言:「各道加作錢還及加分之弊,另飭禁斷。」敎曰:「所陳係是申明之擧,依奏嚴飭。」

2月18日

○丁亥,移設祥原郡館廨於龍仁里,平安監司李景在狀請也。

2月19日

○戊子,詣文廟展拜,仍御春塘臺,行參班儒生應製,賦幼學朴萬周,直赴殿試。

2月20日

○己丑,日講。

○召見入格儒生。

○召對。

2月21日

○庚寅,日講。

2月22日

○辛卯,日講。

2月23日

○壬辰,日講。

2月24日

○癸巳,命直赴殿試人,竝付今番庭試。

2月27日

○丙申,御春塘臺,行庭試文科,取李應呂等十人,武科取李時喆等二百三十五人。

三月

3月5日

○甲辰,以金輔根爲禮曹判書。

3月7日

○丙午,御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3月8日

○丁未,彗星,見。

○御熙政堂,受新恩謝恩。

3月9日

○戊申,詣眞殿展拜。

3月10日

○己酉,詣坡州牧行宮,經宿。

3月11日

○庚戌,詣仁陵親祭,仍詣長陵展拜,設三邑儒生應製于坡平館,賦幼學李鍾律,直赴殿試。

○敎曰:「聞交河有舊逋排捧,害及小民云,特令蕩減,以示朝家優恤之意。」

3月12日

○辛亥,詣恩彦君、全溪大院君、龍城府大夫人墓所展拜,還宮。

3月13日

○壬子,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以趙然興爲成均館大司成。

3月16日

○乙卯,召見回還三使臣。

3月17日

○丙辰,詣慶熙宮齋宿。

○以李經在爲吏曹參判南錫圭爲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

3月18日

○丁巳,御興政堂,親傳咸興、永興兩本宮衣襨香燭,仍詣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展拜。

○以成原默爲工曹判書,徐有薰爲司憲府大司憲。

3月19日

○戊午,詣北苑,行望拜禮,仍御暎花堂,行參班儒武試射銘,縣監李京鎬,進士金炳始,司勇金炳弼,閑良金炳商等六人,竝直赴殿試。

3月20日

○己未,召見入格儒生。

3月21日

○庚申,御春塘臺,行瑞蔥臺。

3月22日

○辛酉,御春塘臺,行春到記,講進士朴鍈賦,進士鄭天和,竝直赴殿試。

○以吳一善爲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

3月24日

○癸亥,詣仁政殿,行宗廟夏享誓戒。

3月25日

○甲子,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命水原、廣州留守,或以原任大臣差遣,因領議政金左根所奏也。

3月27日

○丙寅,彗星,消滅。

夏四月

4月2日

○庚午,行宗廟夏享大祭。

4月3日

○辛未,敎曰:「會寧、江界,俱是關防重地,自今爲始,令廟堂薦望,永爲定式。」

○慶尙監司曺錫雨,陳疏自劾,批曰:「此是忙後錯了,卿則施以越俸三等之典。」奉化獄囚權致守,盤覈失實故也,旋因籌司啓言,施以譴罷。

4月5日

○癸酉,敎曰:「嶺伯譴罷,何所顧惜,而見今賑事方張,迎送之弊,不可不念,姑爲仍任,使之戴罪擧行。」

4月6日

○甲戌,以兪章煥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永基爲司諫院大司諫,沈敦永爲成均館大司成。

4月8日

○丙子,判府事李憲球,再疏乞休致,賜批不許。

4月10日

○戊寅,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以韓啓源爲吏曹參議。

4月12日

○庚辰,日講。

4月13日

○辛巳,日講。

4月14日

○壬午,日講。

○以尹致秀爲漢城府判尹。

4月15日

○癸未,日講。

○以李穆淵爲司憲府大司憲,洪翼燮爲司諫院大司諫。

4月16日

○甲申,日講。

4月17日

○乙酉,日講。

○以金永基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根永爲咸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南軾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4月18日

○丙戌,日講。

4月19日

○丁亥,日講。

○以洪在喆爲工曹判書。

○厚陵陵上修改時監蕫留守金炳喬,加資。

4月20日

○戊子,藥院入診及日講于熙政堂。

○召對。

○召見泰陵監蕫諸臣。

4月21日

○己丑,日講。

○召見穆陵監蕫諸臣。

○召對。

4月22日

○庚寅,日講。

4月23日

○辛卯,日講。

○召對。

○以林永洙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漢益爲司諫院大司諫。

○義禁府啓言:「荐棘罪人徐相敎,咸悅縣量移。」

4月24日

○壬辰,日講。

4月25日

○癸巳,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日講。

○以徐箕淳爲判義禁府事,金學性爲刑曹判書金翊鎭爲成均館大司成,鄭㝡朝爲吏曹參判,南錫禹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4月26日

○甲午,日講。

○敎曰:「予於李書九事,有所洞諭者矣。粤在己丑翼廟處分,亶出於明義理嚴隄防之盛意,而尤載以來,聲討自在,何可有一分顧惜也?然而舊染咸新,聖訓昭揭,且旣承慈敎,其在承順之道,不敢不遵,亟令停啓。」

○院議啓,乞寢成命,批曰:「當以惟允爲可,卽爲頒布。」

○兩司聯箚,〈執義鄭錫朝,掌令金直淵,持平鄭基勉,獻納金炳地,正言朴孝正,〉乞寢成命,批曰:「予不多誥,卽速停啓。」

○玉堂聯箚,〈校理金世鎬,副校理尹秉鼎、李裕奭,副修撰黃鍾顯。〉乞寢成命,批曰:「已諭於院議之批矣。」

4月27日

○乙未,日講。

○備邊司啓言:「咸鏡監司趙秉駿,枚擧彼人放砲浦民致死彼船之去來無常,不能如例問情,則容或無怪,而至於浦民之中丸致命,事係無前,永興、德源兩倅,請依狀請拿問定罪。」允之。

4月28日

○丙申,日講。

4月29日

○丁酉,日講。

○以尹定鉉爲判義禁府事。

4月30日

○戊戌,日講。

五月

5月1日

○己亥,日有食之。

○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夏享香祝。

○敎曰:「東朝誕辰之月載屆,予小子岡陵之祝,年年益切。凡於飾慶之節,仰體撝謙之衷,雖不敢張大,而今十五日,自內親上表裏、致詞、箋文矣。儀節,令該曹磨鍊以入。且念歛福敷庶,厥有英廟朝盛事,當於伊日,耆老人文武科親臨試取矣。亦令京兆,自六十六歲以上人,考籍收單,放榜,依已例當日擧行。處所,春塘臺爲之。」

○日講。

5月2日

○庚子,日講。

○以李元會爲司諫院大司諫。

○敎曰:「李書九事,特出於慈聖殿下包荒之盛德,而其在承順之道,多日相持,萬萬未安。新除臺諫,竝卽牌招停啓。」

○命北關穀移轉嶺南時,臭載領運差員分揀,未拯穀蕩減,因籌司所啓也。

5月3日

○辛丑,日講。

5月4日

○壬寅,日講。

○以黃浩民爲司憲府大司憲,鄭天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5月5日

○癸卯,日講。命繼講冊子,以《書傳》爲之。

5月6日

○甲辰,日講。

5月7日

○乙巳,日講。

5月8日

○丙午,日講。

5月10日

○戊申,日講。

○命耆老科,依英廟朝耆老庭試例爲之。

5月11日

○己酉,日講。

○以金鍏爲司憲府大司憲,朴來萬爲司諫院大司諫。

5月12日

○庚戌,日講。

5月15日

○癸丑,御春塘臺,行耆老庭試,文科取徐膺淳等六人,武科取沈徽泰等八百四十四人,仍行放榜。敎曰:「文武甲乙科人,竝加資,僉知、五衛將加設單付,命耆老堂上妻衣帛,令該曹,照例輸送。」

5月16日

○甲寅,以申錫愚爲吏曹參判。

5月20日

○戊午,行初次祈雨祭。

○以洪遠燮爲吏曹參議。

5月21日

○己未,日講,《書傳》第一卷。

5月22日

○庚申,日講。

5月23日

○辛酉,行再次祈雨祭。

5月25日

○癸亥,詣仁政殿,親傳三次祈雨祭香祝。

○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5月26日

○甲子,行三次祈雨祭。

5月27日

○乙丑,召對。

5月29日

○丁卯,召對。

六月

6月3日

○庚午,以南獻敎爲漢城府判尹。

6月7日

○甲戌,命洪啓能、洪履海等,施以伸理之典,因大臣收議也。

6月8日

○乙亥,以姜時永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珽爲司諫院大司諫,李謙在爲吏曹參判。

6月9日

○丙子,以金學性爲慶尙道觀察使,金洙根爲刑曹判書。

6月12日

○己卯,大司憲姜時永自引疏,仍請嚴飭關北沿海邑異船交易之弊,批曰:「尾附事,聞甚驚駭,苟有一分法綱,豈容若是無難乎?令該道臣,嚴加査實,後狀聞。」

6月18日

○乙酉,行眞殿茶禮。

6月20日

○丁亥,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6月24日

○辛卯,召見景陵奉審大臣。

6月25日

○壬辰,都政下批,以洪鍾應爲司憲府大司憲,鄭始容爲司諫院大司諫,金炳學爲成均館大司成,金炳雲爲吏曹參議,金台鉉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6日

○癸巳,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

6月30日

○丁酉,以金洙根爲吏曹判書,洪鍾應爲兵曹判書,徐念淳爲司憲府大司憲,尹定鉉爲刑曹判書,趙冀永爲判義禁府事。

秋七月

7月2日

○己亥,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永寧殿秋享香祝。

7月4日

○辛丑,行秋到記于仁政殿。講幼學金宗洽,賦幼學徐承輔,幷直赴殿試。

7月5日

○壬寅,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7月7日

○甲辰,御春塘臺,行七夕製,賦進士鄭泰好直赴殿試。

7月10日

○丁未,敎曰:「宮人朴氏,今日寅時生男,護産等節,依例擧行宮人朴氏,貴人封爵。」

7月12日

○己酉,以徐戴淳爲吏曹參判。

7月13日

○庚戌,以朴永輔爲吏曹參議。

7月15日

○壬子,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7月16日

○癸丑,以李啓朝爲判義禁府事。

7月21日

○戊午,行禜祭于四門。

7月25日

○壬戌,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召見全羅左道暗行御史趙憲燮書啓,罪長興前府使金樂升,谷城前縣監嚴錫明,光州前牧使申在順,康津縣監李行奎,綾州前牧使李章愚,順天前府使金淵根,南原前前府使李䆃重,求禮前縣監南宮鎰,雲峰前縣監韓用河,成歡前察訪申鍾益,前兵使尹明儉,防踏前僉使李昌默,順天前營將趙秉善,等潭陽府使洪在應,褒施陞敍。

7月29日

○丙寅,濟州別科,取金命岳等三人。

7月30日

○丁卯,以金輔根爲咸鏡道觀察使。

○召見全羅右道暗行御史朴麟夏,書啓罪前監司鄭㝡朝,羅州前前牧使趙然明,海南前縣監權最煥,前前縣監金明權,咸平前縣監李鍾晩,前前縣監李鎭冕,長城府吏鄭愚容,礪山府使李重根,前府使韓取善,全州前判官尹奎錫,靈巖前郡守閔致麟,萬頃前縣監李鍾馝,高敞前縣監李益相,務安前縣監鄭世昌,參禮前察訪朴鎬源,前兵使尹明儉,前右水使趙寬錫等,羅州牧使金箕絢,前牧使南秉善,褒施陞敍。

閏七月

閏7月1日

○戊辰,以安光直爲禮曹判書,尹守鳳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閏7月2日

○己巳,以洪在喆爲禮曹判書。

閏7月3日

○庚午,名見慶尙監司金學性,辭陛也。

○以洪耆燮爲工曹判書。

閏7月7日

○甲戌,以尹定鉉爲判義禁府事,徐憲淳爲刑曹判書。

閏7月8日

○乙亥,給水原府漂頹戶,恤典。

○全羅監司鄭基世狀啓:

「奉化投書之變,琴聖玉、金斗昌、尹以根等納供,節節疑眩,宜自臣營,竝卽捉上,到底究覈,而今旣兵營登徹之後,有不敢遽然請査於處分之前。」

敎曰:「自本道監營,捉致諸囚,斯速窮覈以聞。」

閏7月9日

○丙子,給金海、密陽、梁山等邑漂壓戶,恤典。

○吏曹,以慶尙監司曺錫雨畢賑狀啓,覆啓,比安縣監趙永和,咸安郡守李志敏,施陞敍之典,願納人淸河嘉善李東信,實職除授,慶州幼學洪寅燮,係是士人,依前例七品職加設單付,機張前引儀金宗濂,長鬐幼學宋東翰,先付參下軍銜。

閏7月11日

○戊寅,給靈光郡頹渰戶,恤典。

閏7月13日

○庚辰,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秋謁也。

閏7月15日

○壬午,以尹致秀爲司憲府大司憲,徐膺淳爲司諫院大司諫。

閏7月21日

○戊子,備邊司啓,請京試官及都事擇差,敎曰:「科試申飭,都歸文具,寧欲無言。而主試者,苟有一分向國之心,宜有所驚心汗出之時。予將以今科驗今日廷臣爲國忠不忠之如何矣。爲先十分擇差,榜出後,隨聞定罪,太阿在手,姑不多誥。」

閏7月27日

○甲午,全羅監司鄭基世,以順天等三邑頹壓戶,啓,敎曰:「三邑水災,如彼孔酷,而漂頹渰壓之數,又如是衆多,予用驚慼,靡所爲懷。道內秩高文倅,慰諭使差下,使之到處審察,面面慰諭,原恤典外,別恤典逐戶分等以給。埋瘞之節,亦爲量宜施與,以慰失所號哭之民,而借材助丁等事,與道臣,相議,趁速結搆入處,所用恤典,以戶惠衙門上納中會減。」

○備邊司啓言:「湖南三邑水災之民戶漂頹,姑捨,渰死至爲近八百名之多,滿心驚慘,光景愁沮。順天府使申錫禧,順天、求禮、谷城慰諭使啓下,使之躬行慰恤。三邑旣是接壤,就其暴漲所滙人命最多被溺處守令中,別定祭官,設壇祭之。」允之。

閏7月28日

○乙未,濬延安府南池,道臣金泳根加資。

○以金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八十五 後晉紀六·司马光
  卷第八·徐鼒
  卷一·王世贞
  卷一百六十八·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尚史卷一百七·李锴
  今言卷之二·郑晓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纪昀
  两汉笔记卷二·钱时
  一八一 先母事略·周作人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班固
  耶律庶成传·脱脱
  吕翾传·张廷玉
  第八章留养租·佚名
  职官一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屈大均·龙榆生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九月初五日生。初为诸生,弃去为浮屠,名今种,字一灵,一字骚除。中年返初服。工诗,高浑兀奡,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清康熙三

  • 二回 晓谕各国·佚名

    (二手下同杂上)(排子)(杂曰)小王姬辇,奉了兄王之命,下召一十七国往临潼赴会。到过一十五国,还有吴楚未到。来!(手下白)有!(杂白)押表前行!(排子下)(生上)【引】鄂楚封江管九郡,乐享安宁。孤楚平王,镇守楚邦。内侍!(太白)有!(生白)闪放龙门!(太白)闪放

  • 南宋襍事诗卷二·佚名

    钱唐吴焯撰艮岳曽经号凤皇东京特地拟余杭奇亭巧石神霄梦月上俄闻唱海棠【云麓漫钞政和五年命内官梁师成筑山于景龙门侧象余杭之凤皇山遂赐名凤皇后神降有艮岳排空霄之语又名艮岳今临安府大内丽正门之正面即兹山也 艮

  • 卷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四 姚合【陕州人】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傍人叹无情到京就

  • 卷八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目録兰竹类子昂墨竹【元袁桷】题子昂承旨墨竹【元马祖常】子昂竹【元虞集】为欧阳学士题子昂墨竹【元虞集二首】子昂墨竹【元虞集】题松雪翁墨竹【元杨载二首】子昂竹【元杜本】题

  • 御选明诗卷六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五五言律诗十六祝守范雨中过郭四葑畦别墅和王二仲臯韵隙地新栽竹清隂覆短墙探幽停客舫引兴杂飞觞暮雨霑花径春流到草堂物情浑可适机事久相忘急雨野旷云垂黒山高雨骤昏鸟飞不过树人急欲投邨

  • 卷五·朱昆田

    食嘉魚,和澗芳蠻村已熟桃花米,官舍初嘗石乳魚。湘峽往來經兩月,始添一則嶺南書。悼秦吉了黃緌黑羽可憐生,染墨塗梔畫未成。不與鷦鷯同宿食,只和鸚鵡鬥聰明。酒邊按拍偏能趁,花底呼人最有情。惆悵客窗歸夢斷,蠻天惟剩鷓鴣聲。

  • ●卷十九·李攸

      升降州县二   ○荆湖南路   潭州,淳化四年,以衡州衡山县、岳州湘阴县来属。熙宁六年,以益阳县地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七年,析长沙县置宁乡县。   衡州,乾德三年,以安仁场置安仁县,析衡阳、衡山二县地入焉。   道州

  • 钦定兰州纪略卷五·阿桂

    壬申阿桂和珅奏言窃惟行军制胜必须设卡安营使声势联络号令森严方足以壮士气而寒贼胆查兰州省城自贼匪滋扰以来民心不无惊慌而绿营兵丁又因屡次打仗伤亡已多【臣】等未到之前闻西南关外一带通贼处所贼人竟敢任意徃来抢

  • 尹知章传·刘昫

    尹知章,绛州翼城县人。年轻时勤于学业。曾经梦见一位神仙用大凿子凿开他的心,把一些药放了进去,从此以后他心胸日益开朗明亮,通晓各种经书的精微要义,不久众师友都拜他为师研修学业。则天长安年间,驸马都尉武攸暨看重他的经

  • 刘体乾传·张廷玉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转为左给事中。皇帝因财政费用不足,诏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二礼部志稿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部志稿一百卷为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氏碞等四十人次列批委纂修自东阁大学士前礼部尚书

  • 卷十五·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五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顔渊顔渊问仁节 王阳明曰克有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己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方是真实用功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 卷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九性命类性命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自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

  • 大人先生传赏析·阮籍

    《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赋体散文,中心思想是对老庄理论的宣扬,《大人先生传》中有&ldquo;大人先生尝居苏门之山&rdquo;之语,学界据此认为阮籍的&ldquo;大人先生&rdquo;是指苏门山隐士孙登③,孙登实有其人;也有人认为,大人先

  • 梵网经序·佚名

    大乘律佛说梵网经二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凝纷

  • 隋唐两朝志传·罗贯中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

  • 咏物诗·谢宗可

    元诗别集。2卷。谢宗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但《四库全书》所收《咏物诗》仅1卷,收入咏物诗106首。本集常见版本有署清乾隆五十六(1791)冰丝馆藏版的刊本。卷首有元至正十三年(1353)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