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二

礼部志稿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礼部志稿一百卷为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氏碞等四十人次列批委纂修自东阁大学士前礼部尚书孙如游至仪制司员外郎张光房等六人次列巡按直隶苏松等处御史据松江府知府掲荐生员俞汝楫纂礼部志书公移并礼部准聘赴书局批文则成书实出汝楫之手明史艺文志有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当即此书此曰礼部志稿盖其草创初成尚未定名之本也卷首汝楫名後并列上海生员俞廷教名为荐举公移所无殆入局以後续招协修故初揭不载欤其书首圣训六卷为洪武至隆庆诏谕次建官建署一卷次总职掌一卷次仪司职掌十六卷次祠司职掌十卷次客司职掌四卷次膳司职掌及司务职掌共二卷次历官表四卷次奏疏五卷次列传八卷次仪司事例二十一卷次祠司事例九卷次客司事例三卷次膳司事例一卷次总事例七卷前列凡例三则其溯初制一则称研讨典故要在寻流溯源其理条贯一则称典故之编不急於荟萃而急於贯通其慎稽考一则称网罗旧闻非独挂漏是惧而考正谬误亦编摩第一义其言皆深得纂辑要领故其书叙述详赡首尾该贯颇有可观如释菜荐举诸诏为明实录所不载祈雪建宫诸训为嘉靖祀典所未録王妃冠服百官常服及大宴乐章较明史礼乐志为详贡举起送之额诰勅表章之式较明会典为备经筵侍班员额拾明集礼之所遗朝觐赏赉诸制补星槎胜览西域行程之所阙虽案牍之文稍伤冗襍而取备掌故体例与着书稍殊固不能以是病之也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官【臣】陆 费 墀

礼部志稿纂修姓氏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林尧俞右 侍 郎 兼 翰 林院侍读学士温体仁仪 制 清 吏 司  郎   中周应期

员      外       郎卢洪珪

邓良知

主              事莫俨臯

孔荣宗

刘应宾

张时阳

张翼明

祠 祭 清  吏 司 郎   中周以谦

员      外       郎周 锵

主              事张天麟

丘履嘉

李胤华

陈 耀

南居益

荆养乔

主 客 清  吏 司 郎  中虞德隆

员      外      郎郑国昌

主             事毕自肃

张弘襟

丁魁楚

李之茂

韩 琳

李长德

李其纪

孙际可

精 膳 清  吏 司 郎  中萧应坤

董 暹

员      外      郎张国柱

王象晋

主              事张文运

王曰善

李日华

李 芬

何应奎

沈景初

司  务   厅  司    务周 迪

顾民碞

礼部志稿批委纂修

东 阁 大 学 士 前 礼 部 尚 书 孙如游前礼部尚书兼翰 林 院  学 士孙慎行前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 读 学士周道登恊理府事礼部尚书前 礼部 右侍郎周【阙名】尚宝司少卿前仪 制 清 吏司郎中须之彦前 仪 制 清 吏 司员 外 郎张光房

奉委辑録直隶松江府儒学生员俞汝楫

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儒学生员俞廷敎

礼部委纂修公移

钦差提督学政巡按直隶苏松等处监察御史毛为礼制纲维政教志乘关系宪章谨荐学行宿儒以备纂修取用事奉都察院东学字二十五号勘劄准礼部咨仪制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据?复原任松江府知府庄毓庆掲称窃闻本朝礼法大备咸统於寅清直亮之臣从来搜辑旧闻必需夫修行积学之士查得万历三十七年选司袁员外见吏部志缺择委贡生宋启明收罗散帙慱采羣编纂成志书三十册现奉堂批付梓永为一代章程而吏礼并称鸿钜纂修允资端方切见松江府学生员俞汝楫学术醇正操履高贞属以考古证今必能删芜辑漏况典重郊庙大礼沿革皆当并稽而部设南北两都彼此亦宜互证查本生万历甲寅南部聘修祠乘十卷虽未梓行而□先典故已备考镜又查本生曾经修撰焦竑委纂名贤列传预魁万卷之琅函常熟县延修虞山志书亦具一方之纪事至於母殁二十余年因迁葬而庐墓荒山泣声同永夜猿啼家徒存四壁勤课诵而糊口砚田苦节迸末流羶好行砥颓波言无枝叶职自初第司铎云间目击当年之砺志距十载守旧游更觇末路之有成闻见最真秉彛不昧今因服阕赴部躬逢吏志告完而春曹载笔伊始心切怜才谊难缄默等因具掲到部奉批本部未有志乘诚为缺典第纂辑之任颇难其人今庄使君所荐云间俞生文行俱优正本部所愿得以充纂辑者亟宜委任以成盛典志成之日纪录酬劳尚图优议等因送司奉此看得本部典礼?称繁钜而纪载缺焉无稽历朝掌故几同藏壁之书四署文移半是存羊之朔挂漏未暏其全敝舛莫知其自志书一节不可谓非本部之缺典也今据原任松江府知府庄毓庆所举松江府学生员俞汝楫行拟闵曾才追班马即其修辑志乘业已窥见一斑知其慱古凖今当必素?三礼倘假数月之暇得徼笔砚之灵勒成一书俾传不朽岂直羽翼典礼真可鼓吹休明当不止本部之拜赐也候书成之日应比照南昌生员章潢事例举用以酬其劳仍知会提学官先采访其文行特为优议以示旌异并转行府县动支学租银八两以充聘资等因呈部看得本部志书得有博学朗识之士为之纂辑诚不朽盛事也即咨彼处学台优奬并转行府县备礼银捌两充聘俟纂辑完日荐用酬劳拟合就行为此合资贵院烦为转逹直隶督学御史先将俞汝楫优奬仍转行该府县学照数动支学租银两送充聘礼施行等因到院准此填给巡按直隶东学二十五号勘合备劄到院依奉查照即便施行等因奉此看得松江府学生员俞汝楫?吟窗下一经峻槩楼头百尺力行古道夙负时名今令闻已逹家邦即纂辑有光志乘为此案仰本府即支学租银八两封给本生作为该部聘礼动前银六两并置匾一座上书鼓吹休明四字送至其家以示优奬之意仍将支用过银数取囬掲同抄案依准呈来须至案者泰昌元年十月三十日纂志凡例

一遡初制

夫研讨典故要在沿流遡源我朝一代之礼皆繇圣祖剙定即位之初甫辟乾坤而新日月亟孜孜三重隆儒引谊撰着礼书以昭示轨极考其时所最先成者曰大明集礼其书取周官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而加以冕服卤簿仪仗律乐字学且多绘图焉自後十余年间则有曰国朝礼制曰稽古定制曰国朝制作曰大礼要议曰皇明礼制曰礼仪定式曰大明礼制曰洪武礼制曰礼制集要曰礼制节文曰太常集礼曰孝慈録其不专於礼而礼政居多者曰皇明祖训曰大诰曰大明令曰教民榜文曰诸司职掌典礼之盛彻今古通幽明极天地和上下优优大哉不可以加矣列圣缵承先□一揆即如世皇天德通达圣学渊深锐意修明靡神不举寜出祖制之矩矱哉故会典深得此义每类首列国初诸籍之文次乃後来宪令本末灿然可暏已今兹之纂一遵其义例初制见行必穷其着令之始初制废阁务识其沿革之繇将率循者与振举者咸易考见焉此臣子以纂述为宪章之义也

一理条贯

夫典故之编不急於荟萃而急於贯通不急于广慱而急於提挈颐事抟沙意绪棼丝安所得其要领哉兹者拟门类则立网以总之立目以疏之於目之中又枝分缕析以悉之此为定局之大势也拟名目则依彷职掌而不尽泥职掌有宜分而合者为别之有宜合而分者为一之有创立遗漏者为益之有先後失次者为序之又为布列之大凡也拟书法则朝廷所降曰诏曰令曰命臣所奏曰奏准曰奏定曰议准曰议覆皆以年月先後次第着之有创举者曰谋事之始有举而旋废者曰今罢曰某年罢其仪注小有损益者随文注之小同大异者随代列之又为载笔之大意也连篇累牍若三千三百本天淆地而提纲挈领则为轻为曲胪若列眉累世不能殚其学者一朝可以举其槩矣

一慎稽考

夫纲罗旧闻匪独挂漏是惧而考正谬误亦编摩第一义也兹幸从词林钜公请累朝金柜石室之副逖捜慱采膏晷为继又节蒙当事名公示以本曹掌故诸牍稔得熟闻往事谓可藉手以报塞笔扎之役於万一頋简编浩穰案牍纷拏一事而衆册毕书不免彼此矛盾一编而事端两见间亦先後抵牾盖语有曰郢书烛举笔端烛影则知搦管者之不难脱略也又曰字经三写焉乌成马则知传録者之不难失真也彚録之际每贾勇从事凡有舛错参互考订盖不遗余力矣其有无从是正者则存旧文以俟亦窃附於郭公夏五之遗意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李延寿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世祖八·宋濂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一·徐乾学
  卷之八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卷十五·鄂尔泰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卷四·司马贞
  ·致僚属手札·丁曰健
  十国春秋卷三十四·吴任臣
  宇文忻传·李延寿
  卷之六十三  青溪暇筆上(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序·何孟春
  帝系一一·徐松
  吴淸度·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申国章·唐圭璋

      待考。   鹧鸪天   十载分符衣绣衣。裳阴处处浙东西。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   春未半,日方迟。御沟金袅柳如丝。风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生荐寿卮。

  • 第二十四出 荣发·李渔

    〖西地锦〗(旦带副净上)夫婿看花得意,教人顿展愁眉。泥金虽到人犹滞,梦魂夜夜先归。奴家刘藐姑,自与谭郎回到故里,正好遇着秋试之期,且喜乡、会两场俱已报捷,只是未曾补官,还在京师候选。这几日求签问卜,都说他补了外缺,眼下就

  • 卷三·蔡正孙

    李太白朱文公云:“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李阳冰《李翰林集序》云:“太白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天仙之辞。三代以下,《风》《骚》之后,驱驰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

  • 怀虑第九·陆贾

    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纲维天下,劳神八极者,则忧不存于家。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于外。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苏秦、张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李玮尚福康公主   庆历七年五月丙子,东头供奉官李玮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福康公主也。玮,用和次子。上追念章懿太后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为,使长主降焉。   嘉佑二年六月丙寅,进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七月戊辰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遣乐舞生二十三人赍香帛分祭历代帝王陵寝○庚午发太仓银一万七千三百两于延绥○辛未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长陵○荫故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正德七年九月癸酉升太常寺寺丞王泰为江西布政司左参议中书舍人黄堂为太常寺寺丞南京刑科给事中高显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命锉贼首刘七齐彦名尸仍枭首于霸州吴汉刘惠庞文宣及赵风子贾勉儿陈翰李茂赵鐇赵镐等俱械致京师○

  • 第四一○分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三·佚名

    淡水分府对杜以忠、白达给发大甲总理谕戳赏戴花翎、特授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本年九月初四日,据大甲团练总局禀称:「大甲等处城庄,周围辽阔,道里绵长,所有各处庄正,前由对役选举,现值用人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乙卯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事神之道,志人之心,莫不同焉,虽然始古至今,凡所祀事必因所以而乃祀焉,然圣贤之制礼有等杀,自天子至于臣民,祭礼之名,分限之定,其来远矣

  • 卷二·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二西铭【张子作 朱子注】【程子曰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又曰西铭某得此意只是须得子厚如此笔力他人无缘作得孟子以後未有人及此得此文字省多少言语要之仁孝之理备乎此须臾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慧琳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玄应  阿弥陀经二卷 玄应  无量寿经二卷 玄应(已上一帙)  阿閦佛国经二卷 玄应  大乘十法经一卷 慧琳  普门品经一

  • 佛舍利经塔秘行钞序·太虚

    佛法之大原,出佛智自证法界,等觉菩萨而下有难测知者,况可以凡人之见闻为限欤?故唯有根据经律圣教以为准绳,强信而不加穿凿,庶其无误!王居士普照,既撰集佛舍利经塔秘行钞成,柬祈序其专,曰:‘问塔之因果究竟,鲜有能澈底明了者!执相之

  • 人性之分析与修证·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重庆反省院讲──诸位皆佛学组之人,所以特提出比较专门一点的“人性之分析与修证”来与诸位商榷一下:人性问题本极普通,但今是专拿佛教眼光来分析的。人性即人类理性,含义极广,内容复杂。平常谈到人性,以

  • 佛说鸯崛髻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闻王波斯匿宫门外。有众多人民各携手啼哭唤呼。便作是说。于此国土有大恶贼名鸯崛髻。杀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七·成寻

    【延久五年(宋煕宁六年)三月一日~三月卅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七六年三月一日 甲辰 天晴。卯二点,参向少卿、三藏、广梵大师、崇梵大师、文惠大师、慈济大师,皆以点汤。还来入行法间,少卿、三藏、文慧大师、中天二人、大天国

  •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花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

  •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佚名

    系《太上洞渊神咒经》卷13《龙王品》前半部分,可参见本解题第386号。天尊述六十二龙王名号,劝人诵经呼名,供奉龙王,以延寿、安宅、求雨。

  • 贪欣误·佚名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新刻绣像小说贪欣误》,六回,题“罗浮散客鉴定”,作者不详,有清刻本。六回即六个故事。故事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世态人情,富有生活气息。第一回“王宜寿”,言王基因无子嗣,娶妾柳柔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