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溪日谈录卷十七

异端谈

墨氏学仁失之兼爱流至于无父杨氏学义失之为我流至于无君无父无君岂止于仁义之差初非有意而为之其差小其失大可不畏哉

墨翟曰摩顶至颈一身之间凡可以利天下者皆不惜也杨朱曰伯子髙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隠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不以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人不取也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治矣杨墨非不欲恝然于圣贤之道以垂一世之教也其学谬而不自知矣孟子以亚圣之才起而有见于是焉得不辞而辟之乎

孔子谓师也过商也不及过而不抑之以复于中至于兼爱则易也不及者不引之以归于中至于为我亦易也圣人中道而立以为此中之主宰其示人也亦至矣人之死生关乎精气之聚㪚气聚则生气㪚则死导气者使气不㪚固亦得不死矣久之气㪚亦死终非自然之理故老耼之术别为一端

程子谓炉火在有风处易过在无风处难过以此见山林之人不为功名富贵所役精气含蓄难㪚故人多寿此其正徳与导气术者不同

佛氏以地水风火为四大曰幻人假此以成身故寂灭幻根断除一切去四大而毁人伦也夫四大者物也人伦者道也天下固无物外之道亦无道外之物佛氏乱道甚矣

佛氏惺惺法即吾儒提撕警觉之意但佛氏之提撕警觉不在仁义上用功故其道非仁义也

老耼庄周别是一种道理自是一家后来汉人魏伯阳张道陵之俦大宗其学故老庄之道大行于世

老耼之学一变而为导引再变而为烧炼又再变而为醮天朝斗之淫祀皆汉张道陵唐杜光庭宋徽宗王钦若撰为诸家经呪以倡之也瞿昙之学一变而为寂灭再变而为轮回又再变而为荐亡礼懴之隆祀乃汉明帝所藏官库佛书四十二章晋安帝时姚兴大集胡僧翻译佛经梁武帝时又自作为懴呪等书以倡之也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者至此亦盛行矣

杨氏为我墨氏兼爱老氏导引佛氏寂灭老佛之为异端人易识之杨墨之为异端似是而非为害最深今之人固有名不杨墨而论理似杨墨者亦有名不老佛而制行似老佛者识道之不眞也故论理制行皆讹其学之差而不悟矣

学老氏者有内丹外丹之说学之可以长生学佛氏者有禅学打坐之说学之亦可以长生老佛于今存乎否乎而学之者亦存乎否乎茍存焉吾不从之是不欲长生是自弃也茍不存焉吾从之是妄求也自欺也吾于是惟从其所好而已

异端之说为今之世惟轮回之说最盛夫人禀天地山川之气以生有气有形及其死也气还天地山川而形则归之重壤是形与气皆泯灭于世矣复有何形以罪地狱何气以俟轮回若以气有轮回也气还天地山川方之沟浍之水流于沧海之内可寻沟浍之水乎辞唇之髥收于髪笥髪笥之内可寻辞唇之原髥乎人之死也气散而还其原漫然两间未尝各凝一处如珠相贯可轮回而数始而终终而始邪天地间决无是理佛氏妄为是说以惑人也

骂者曰你是已死我我是未死你此主气说非主轮回说

汉明帝时有佛经四十二章藏于官寺其后胡僧安静夫懴康㑹俱译佛书以传诸中国至东晋安帝之时义熙四年姚兴又大集胡僧命鸠摩罗什翻译佛书大传中国中国从夷狄教者非夷狄人教之也皆中国人所自为者也

道经之初止老子道徳经五千言而已安得有斋醮科仪符录召神服气辟谷调食玉屑烧炼金丹之术哉其法起于汉之张道陵魏之冦谦之梁之陶弘景葛稚川大行而莫止也然亦上之人所召也使汉主不信张道陵魏主不信冦谦之立天师用符录行道场其术何自而大哉

宋太祖开寳五年始禁方士蓄妻孥比汉武帝以方士尚公主者异矣

猜你喜欢
  卷九·佚名
  ●跋·多隆阿
  卷八十四 礼一·黎靖德
  题近溪子明道录 耿定向·罗汝芳
  用人之妙·孔子
  卷三十四·吴澄
  卷十九·陈启源
  卷一百五十三·秦蕙田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卷三·朱鹤龄
  散种章第一·佚名
  卷七·佚名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银色女经·佚名
  卷第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小衙内同杨金吾引左右捧紫金锤上,诗云)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有朝事发丢下头,拼着帖个大膏药。小官刘衙内的孩儿小衙内,同着这妹夫杨金吾两个,来到这陈州开仓粜米。父亲的言语,着俺二人粜米,本是五两银子一石,改做十

  • 前集卷二·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二     元 傅习 编张野夫夀李秋谷璿阶曾共近清辉一旦云鹏九万飞再入中书今亦有两封上国古全稀霜侵吟袖趋朝去香惹宫袍侍讲归同使斯文跻夀域且休回首北山薇元明善寄翰苑诸公苍烟绿树满

  • 卷之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名人轶事·佚名

    ◎赖塔与郑经书郑经之初立也,清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衣冠,议遂中辍。至三藩既平,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hell

  • 读史记十表卷四·汪越

    南阳汪越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防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阼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按五年指汉王始封及为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则统二世三年言之】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

  • 卷十四·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四宋 彭百川 撰神宗朝臣议论新法神宗即位励精求治以王安石学行负时望召为翰林未几引参大政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颇久日刻既晏例隔登对於崇政殿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中丞吕诲待对於崇政殿

  • 卷十二·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二 吉礼十二 藉田享先农 总序 祭法曰王为羣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王社亦曰帝社郑玄谓王社在藉田之中诗载芟序云春藉田而祈社是也又周官龠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氏曰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九帝系考【臣】等谨按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帝系考凡十卷首帝号历年次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次后妃次皇太子皇子次公主次皇族起自轩顼以来迄乎有

  • 结和第四十三·桓宽

    大夫曰:“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先帝睹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故广将帅,招奋击,以诛厥罪;功勋粲然,着于海内,藏于记府,何命‘亡十获一’乎?夫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贤者离俗,智

  • 泰录第十一·鹖冠子

    入论泰鸿之内,出观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为物稽,天有九鸿,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于泰始之末,见不详事于名理之外。范无形,尝无味,以要名理之所会。范者味之正也,味者气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不见形脔,而天下归美

  • 泾野子内篇卷十八·吕柟

    鹫峰东所语壬辰八月二十一日顾与叔应熊谒先生于鹫峰东所先生却其币顾跪曰自行束脩以上学者之礼先生笑曰拜即是礼焉以币为吾不能依本画葫芦也问学曰圣人教人只是立志志定则学成问夫子吾衰之叹独归梦于周公者岂以尧舜之

  • 孟子集注大全卷二·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二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暴见于之见音现下见于同语字去声下同好去声篇内并同】庄暴齐臣也庶几

  • 论语集注考证卷六·金履祥

    先進先進【先進後進漢書尚有此名但彼謂同時前後輩此似謂古今前後輩】程子【叔子】今反謂之【所以知野人君子為今人之言者蓋下文如字斡轉吾字提起則知上文為今時之言也餘看通釋】弟子因孔子之言記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長【

  • 卷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天官上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言商之建国翼翼然乃四方之中正也惟王建极以立国设六官分六职以为民极极者度也中也天生民而予之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圣人因之而制

  • 颜氏學記·戴望

    望年十四,于敝簏得先五世祖又曾公所藏颜先生书,上题识云:&ldquo;康熙戊寅某月日在桐乡,李子刚主所赠也。&rdquo;望读而好之,顾亟欲闻颜李本末。出其书,询诸吾友程贞履正。履正则取毗陵恽氏所撰《李先生状》示予,又得见王昆绳

  • 番大悲神咒·佚名

    捺么啰得捺(二合)得啰(二合)牙(引)牙[打-丁+柰]么阿[口*栗]牙(二合)哑斡卢鸡帝说啰(引)牙布提萨咄(引)牙么曷(引)萨咄(引)牙么曷(引)葛(引)噜祢葛(引)牙怛爹塔唵萨[口*栗]斡(二合)板塔捺妻达纳葛啰(引)牙萨[口*栗]斡(

  • 熹庙谅阴记事·顾炎武

    《熹庙谅阴记事》以编年形式记载自明泰昌元年九月光宗驾崩,明熹宗继位,至该年年底这一时期朝廷中发生的争斗。

  • 法华玄义释签·湛然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