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泾野子内篇卷三

东林书屋语

郑子訚问礼庶子为所生母练冠麻衣縓缘为父后者无服父死始为其母缌今亦斩衰何先生曰由父视之有妻妾也由子视之知其母不敢知其妾也生身之恩莫大焉而不三年非所以存其子也故孟子曰虽加一日愈于己且继母慈母养母皆三年生母而不三年何居父命他妾养己者比于父之他妾生己者不既轻矣乎生母无服虽圣人之制亦可改也继母者何曰子夏曰其配父与因母同孝子不敢殊也慈母者何曰子夏曰贵父之命也贵父之命即同母不亦重乎且孔子又何以非鲁昭公之练冠也曰孔子又不云乎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慈母固有三年之怀矣不然不生不然不长不然不知有父也养母者何曰吾母不以其子为子也吾斯出养母不以其子为子也吾斯入吾母既不三年养母又不三年天下岂有无母之子哉先生谓祖学曰君子之事君也格其心不耀其宠时其谏弗谋其身请闻焉曰昔者蘧伯玉谓顔阖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其知此夫鸾问乾元者始而亨者也以下者何先生曰言四德一理也是故或别而言之以尽其用或合而言之以着其体是故乾元始亨言亨即元也其利贞即乾元之性情也故干始即能以美利利天下则亨利贞者非乾元之外又有物也故刚健中正纯粹精之七言以赞此也六爻以明此也故圣人乗六龙以御天通其变使民不倦云之比亶其然乎

先生谓周官曰先君子临丧必能图其终临祭必能格其神临讼必能辩其疑临谮必能知其故临患必能图其安予当事不能酬必责予曰汝所读书奚在邪故马谿田谓先君子不言而躬行

珫问文先生曰治左氏周官问文曰治尚书原勲问文曰治孟子权用曰何谓也曰珫俚而不则官易而不典勲博而不畅

子訚问父卒嫡孙为祖父母祖卒为曾髙祖父母斩衰者何先生曰父祖子孙一体也祖丧其子则孙丧其父也故祖卒曾祖曾孙犹父子也曾祖卒髙祖孙犹父子也

伊问秦鞅何以开阡陌也先生曰垦弃地以尽地利听买卖以尽人力定永业以絶归授耳曰可乎曰废先王之法恶乎可也然则始皇又何以令黔首自实田也曰井田既废民多兼并故舍田税人地数未盈其税又备曰可乎曰是逐民也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者何输田主也曰可乎曰里有公侯之贵此之谓也

霄问仲止之冠也渭阳公不为主以应賔而子代之者何先生曰吾父告诸庙使某习礼于君子敢不执其劳古者筮日于庙所卦者执卦以示主人今以大统厯选日何曰制也帷房设洗陈服皆如礼矣乃不用爵弁服皮弁而儒弁襴衫丝弁皂衫者何曰亦由夫制也古可因者则从古古可革者则从今古冠者见于母母拜之今四拜于母母坐受者何曰子虽黄耉台背不可无亲也母而拜子古之不可从者也

达问勾践之事吴也用大夫种之谋以己女女吴王大夫女女吴大夫士女女吴士复纳美女于太宰嚭抚越十四年而遂灭吴董子所谓先诈力而后仁义者也孟子比诸太王不亦过乎先生曰勾践固非太王之俦矣然其愤檇李之败而栖会稽也葬死问伤养生吊忧送徃迎来去恶补不足免者医病者救怨旷者有罚国人三请战而后兴师可谓知辱自愤近于智矣当是时也有如此君者乎故秦穆公五霸之亚也孔子以其悔过可以入圣也录其书以终尧舜越勾践诸侯之末也孟子以其知耻足以入智也取其志以并汤文圣贤乐善弃过之心如此夫

刘子曰晚宋羣臣遇难皆避去太后下诏切责至以无顔见先帝于地下为言及论守节而独称李复侍郎一人然则宋人材何以寡乎先生曰死难之士安石辈皆逐之于前矣避难之士皆至矣又何以责其不死乎故张敬夫曰仗节死义之士当于直言敢谏中求之官问婚有六礼今用纳币请期亲迎者何先生曰纳吉纳征纳采实未尝亡也但行之茍简耳问纳币曰昔文中子谓婚娶论财之非道今天下皆论财欲兴桃天肃雝之化不亦难乎无惑乎治日之少也

先生谓九川子曰汝帖不若绛帖之尔眞也夫书入木石即失厥初得三遗七取形去神者皆汝帖也夫书存意尚可考迹在世亦可辩故三代之书圣世之书也其文典两汉之书治世之书也其文朴秦始渝古变国之书也其文竒魏始通元茍国之书也其文浅晋宋齐梁陈隋乱国之书也其文冶而捷后魏北齐后周诸代盗国之书也其文粗而厉唐衰矣其文淫于晋宋虚矣其文芜于元九川子曰果哉唐虽篆亦俗汉虽亦古世变趋下如此夫

官问程子曰露者星月之气所为故夜隂则无露先生曰不然亦地气耳夫当春夏之时地气之升也重则为云为不重则不为云而为露当秋冬之时地气之升也重则为云为雪不重则不为云雪而为霜其究则亦天之气感之耳如以为星月之气而为露也冬夜岂无星月乎奚不露夫天之露霜犹人之语黙也子亦求之己而己矣

官问孔子奚不论日月雹先生曰昔在子路问事神夫子且不对曰未能事人夫圣人论人如此其亟也人犹舍而求之渺茫如圣人而论日月雹也后之流弊不可胜言矣然其言人即言天也言天即言人也故春秋纪日蚀雹水旱霜雪皆为言乎人

洙问外想难絶先生曰心无主则客邪交侮矣又曰以其可想换其不可想何以有主也曰礼义浸灌耳比其乆也心与理一虽有客邪不能入矣今有言读书非力行者以予言之背过四书六经真力行之士也盖非心好义理则六经四书不能入胸中矣洙无独谈而不苦学

官问扬子云曰通天地人之理谓之学先生曰子云焉知学何谓也曰苍苍者岂天理茫茫者岂地理哉恶乎学曰通人则通天地

有督粮防政法严而令刻过泾野草堂先生谓之曰昔者粮额之初定也西安南有沣涝□潏北有郑白二渠其地称陆海焉故其额甚重也今官设而职废渠存而水涸然而有司者犹以额征焉如之何民不逃且盗也于是有何副使道亨者闻而奏于朝以修丰润王御史诸渠比水行而远近强弱之用又弗平先生曰果哉兴利不如用人勲问王仲淹谓杜如晦若逢明王于万民其犹天乎则何如先生曰如晦且不能正太宗之闺门况其他乎父子君臣各止其所岂小之乎哉仲淹亦过誉矣

官问君子不教子周公则挞伯禽孔子则训伯鱼周公孔子非欤先生曰此孟子因责善之事而说之激也古之圣人自胎姙及食食能言已教之矣子之不教是愈疎不慈也故教则可责善则不可责善非教欤曰教有养之之道责善有服之之道若周公之挞伯禽则为成王也

猜你喜欢
  轻重己第八十五·管仲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晏婴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晏婴
  卷上·韩愈
  尽心下篇·王夫之
  卷三十一·毛奇龄
  序·顾栋高
  卷二十一·林之奇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卷二十八·张廷玉
  卷四十一·王道焜
  卷三十五·佚名
  贤护分觉寤品第十六·佚名
  碧岩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山集【上】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熙寜九年进士游二程之门歴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召为秘书郎钦宗朝兼国子祭酒高宗朝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

  • 阔的海·徐志摩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像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 缝,一点 光,一分 钟。

  • 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脱脱

        陈次升 陈师锡 彭汝砺 吕陶 张庭坚 龚夬 孙谔陈轩 江公望 陈祐 常安民   陈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始得王安石《字说》,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曰:"丞相岂秦学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

  • 名山藏卷之二十·何乔远

    何臣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典谟记二十武宗毅皇帝一○武宗毅皇帝一武宗毅皇帝御讳厚■〈昭上火下〉孝宗嫡长子也生二岁立为太子稍长英敏好骑射孝宗大渐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榻前执健手以托孝宗崩

  • 史记集解卷九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髙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苏林曰一木横鹿车前一人推之孟康曰辂音胡格切挽音晚】衣其羊裘见齐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

  • 吴沉传·张廷玉

    吴沉,字..仲,兰溪人。元朝国子博士师道的儿子,以学问品行而闻名。太祖攻下婺州,征召吴沉及同郡的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履、张起敬等人会食省中,每天命二人进讲经史。不久,任命吴

  • 梅贻琦·周诒春

    梅贻琦 字月涵。年二十八岁。生于天津。父伯忱。任盐务事。本籍住址。天津古楼西板桥胡同。未婚。初学于天津南开学校及直隶高等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瓦思特实业学校。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被选入某名誉

  • 二年·佚名

    (癸酉)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上率群臣賀帝正,始服朝制冠服。禮畢,上坐殿受中外朝賀。都評議使司上箋,各道都節制、按廉、牧、都護府使,皆上箋獻方物。楊廣道按廉使趙璞獻《歷代帝王爲學爲治綱目之圖

  • 致士第十四·荀况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招引贤士的方法,如“刑政平”、“礼义备”、“明其德”等等。篇中同时也强调了贤士对于国家治乱的重要作用。[原文]14.1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1):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九六)大品周那经第五(第五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跋耆。在舍弥村。尔时。沙弥周那于彼波和中而受夏坐。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亲子。在彼命终。终后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林品第五(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二林.观心二达.奴波.法本优陀罗.蜜丸瞿昙弥在后(一○七)中阿含林品林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者。依一林住

  • 卷九十四·佚名

    释毕定品第八十三之下【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住何等白净法,能作如是方便而不受染污?”佛言:“菩萨用般若波罗蜜,作如是方便力,于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饶益众生,亦不贪著是身。何以故?著者、著法、著处,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

  • 卷第一百四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有纳息第二之一欲有相续最初得几业所生根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当广分别。然有声目多义。如前广说。此中说续众同分有情数五

  • 卷之六·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十林居士 周之训 较订南北朝北周宇文姓(都长安。五主。二十六年。禅于隋)  齐高姓(都邺。六主。二十八年。国入周)南後梁萧姓(都江陵。三主。三十三年。国入隋)  陈陈姓(都建康。五

  • 谢宣城集·谢朓

    诗文集。南朝齐谢脁(464—499)撰。五卷。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历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功曹、文学等职,深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后迁明帝中书郎,建武二

  • 疑狱集·和凝

    共四卷,为,五代后晋人和凝、和父子编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书中收集了历代各种疑难案例百余则,如“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

  • 戴案纪略·蔡青筠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不分卷,蔡青筠撰。按同治初年所发生之戴潮春事变,前有林豪「东瀛纪事」(见第八种篇)及吴德功「戴案纪略」(见第四七种「戴施两案纪略」篇)记述其事。此书系作者征访耆旧,增补上述两书而成者;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