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六  元 刘因 撰孟子一

梁惠王上

首章【孟子见梁惠王】

或问孟子不见诸侯此其见梁惠王何也曰不见诸侯者不先往见也见梁惠王者荅其礼也盖先王之礼未仕者不得见于诸侯战国之时士鲜自重而孟子犹守先王之礼故其所居之国而不仕焉则必其君先就见也然后往见之若异国之君不得越境而来则必以礼貎先焉然后往荅其礼耳故史记以为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子至梁得其事之实矣曰仁义之説奈何曰人之所以为性者五而独举仁义何也曰天地之所以生物者不过乎阴阳五行而五行实一阴阳也故人之所以为性者虽有五德之殊然曰仁义则其大端已举矣盖以阴阳五行而言则木火皆阳金水皆阴而土无不在以性而言则礼者仁之余智者义之归而信亦无不在也曰然则其或主于爱或主于宜而所施亦有君亲之不同何也曰仁者人也其发则专主于爱而爱莫切于爱亲故人仁则必不遗其亲矣义者宜也其发则事皆得宜而所宜者莫大于尊君故人义则必不后其君矣曰太史公之叹其果知孟子之学耶曰未必知也以其言之偶得其要是以谨而着之耳使其诚知孟子之学也则岂其崇势利羞贱贫而不自知其非耶○心之德是浑沦説爱之理方説到亲切处心之制是説义之体程子所谓处物为义是也雄言义以宜之韩愈言行而宜之之谓义若只以义为宜则义有在外意思须如程子言处物为义则处物者在心而非外也【贺孙】○仁言心之德便见得可包四者义言心之制却只是説义而已【广】○心自有这制制如快利刀斧事来劈将去可底从这一邉去不可底从那一邉去【节】

二章【王立于沼上】

王德修解梁惠王沼上齐宣王雪宫谓梁之辞逊齐之辞夸分得好【闳祖】

三章【寡人之于国也】

或问既曰鱼鼈不可胜食矣又言老者然后可以食肉何也曰鱼鼈自生之物养其小而食其大老防之所同也至于刍豢之畜人力所为则非七十之老不得以食之矣先王制度之节始于略而终于详大率如此○问程子曰譬如一树有可栽培之理则栽培之不然须别种圣贤何心视天命之改与未改尔天命之改与未改如何见得曰大势已去人心不复有爱戴之实【至】

六章【孟子见梁襄王】

问古者改正朔如以建子月为首则谓之正月抑只谓之十一月曰此亦不可考如诗之月数即今之月孟子七八月之间旱乃今之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乃今之九月十月若以为改月则与孟子春秋相合若以为不改月则与诗书相合如秦元年以十月为首末又有正月又似不改月【义刚】

七章【齐宣王问曰】

或问王霸之辨曰古之圣人致诚心以顺天理而天下自服王者之道也后之君子能行其道则不必有其位而固有其德矣故用之则为王者之佐伊尹太公是也不用则为王者之学孔孟是也若夫齐桓晋文则假仁义以济其私欲而已设使侥幸于一时遂得王者之位而居之然其所由则固霸者之道也故汉宣帝自言汉家杂用王霸其自知也明矣曰君子之远庖厨何也曰禽兽之生虽与人异然原其禀气赋形之所自而察其説生恶死之大情则亦未始不与人同也故君子尝见其生则不忍见其死尝闻其声则不忍食其肉盖本心之发自有不能己者非有所为而为之也曰然则曷为不若浮屠之止杀而撤肉也曰人物并生于天地之间本同一理而禀气有异焉禀其清明纯粹则为人禀其昏浊偏驳则为物故人之与人自为同类而物莫得以班焉乃天理人心之自然非有所造作而故为是等差也故君子之于民则仁之虽其有罪犹不得已然后断以义而杀之于物则爱之而已食之以时用之以礼不身翦不殄而既足以尽吾心矣其爱之者仁也其杀之者义也人物异等仁义不偏此先王之道所以为正非异端之比也彼浮屠之于物则仁之过矣而于其亲乃反恝然其无情也其错乱颠倒乃如此而又何足法哉曰所谓见牛未见羊者岂必见之而后有是心耶曰心体浑然无内外动静始终之间未见之时此心固自若也但未感而无自以发耳然齐王之不忍施于见闻之所及又正合乎爱物浅深之宜若仁民之心则岂为其不见之故而忍以无罪杀之哉且观齐王闻孟子之言而心复有戚戚焉则此心之未尝亡而感之无不应者又可见矣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天下可运于掌何也曰天地之间人物之众其理本一而分未尝不殊也以其理一故推己可以及人以其分殊故立爱必自亲始为天下者诚能以其心而不失其序则虽天下之大而亲疎远迩无一物不得其所焉其治岂不易哉曰推其所为举斯心加诸彼何所指也曰孟子此言正为推近及远者发以明齐王能远遗近之失欲其于此深识其本而善推之非欲反推爱物之心以及于仁民也○无道桓文之事营霸之事儒者未尝讲求【谟】○术犹方便也【履孙】○物之轻重长短之差易见心之轻重长短之差难见物之差无害心之差有害故曰心为甚【节】○本然之权度亦只是此心此心本然万理皆具应物之时须是仔细防合如何便是本然之权度也【广】

梁惠王下

首章【庄暴见孟子】

或问范杨之説不同何也曰非不同也范氏以孟子之言为救时之急务而杨氏亦以为姑正其本则其意固皆以为使孟子得政于齐则夫所谓世俗之乐者必将以渐而去之矣但二公之説皆有所未竟故使人不能无疑然从范氏之説而失之不过为失孟子之防意而未害乎为邦之正道从杨氏之説而失之则是古乐终不必复今乐终不必废而于孟子之意为邦之道将两失之此不可以不审也

三章【交隣国有道乎】

或问乐天畏天之説其详复有可得而闻者乎曰予闻之亡友何叔京曰仁者以天下为度一视而同仁惟欲使人各得其所不复计彼此强弱之势故以大事小而不以为难如葛与昆夷之无道汤文慇懃而厚恤之及夫终不可化而祸及于人然后不得已而征伐之仁之至也智者达于事变而知理之当然故以小事大而不敢忽然而必自强于政治期于有以自立其功如獯鬻与呉之方强太王句践外卑躬而事之内则治其国家利其民人终焉或兴王业或刷其耻此智者之明也使汤文保养夷葛恶极而不能去是不仁而纵乱也使太王句践惟敌人之畏而终不能自强是无耻而茍安也又何取于仁智哉其説当矣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周颂之言保天下之事也而以畏天为言何哉曰圣贤之言各有攸当彼以成王而言则固畏天而能保文武之天下矣且古人引诗断章取义固不如是之拘也曰孟子之引诗书文多与今本不同当以何者为正曰古者诗书简册重大学者不能人有其藏师弟子间类皆口相授受故其传多不同要亦互有得失不可以一槩论也○仁者与天为一智者听天所命与天为一者嘉人之善矜人之恶无所择于利害故能以大事小听天所命者循理而行顺时而动不敢用其私心故能以小事大然此亦各因一事而言惟仁者能如此智者能如此耳非专以事大事小为仁智之分乐天畏天之别也仁者固能事小然岂不能事大智者固能事大然岂不能事小但其事之情则有乐天畏天之异耳保天下保一国以其德之厚薄量之大小而言亦无一定之拘【荅或人】○智者不特是见得利害明道理自合恁地小之事大弱之事强皆道理合恁地【至】

五章【人皆谓我毁明堂】

问孟子荅梁王问利直扫除之此处却又如此引导之曰此处亦自分义利特人不察耳【可学】○五峯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之説好【闳祖】○问公刘至古公十世今谓九世岂不数古公己身耶而豳诗集传乃云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十世而太王徙居岐山之阳二者必有一误曰通数即计己身为数曰祖曰孙则不当计已身盖谓祖孙则是指他人而言矣史传及今人文字以髙祖之父为五世祖甚多无可疑也【荅董叔重】

八章【汤放桀】

贼仁之罪重贼义之罪轻仁义都是心之天理贼仁则大伦大法亏灭了譬之伐木乃是伐其本根也义就一节一事上言一事不合宜便伤义如残害其一枝一叶也【防】○伤败彛伦只是小小伤败常理如不以礼食不亲迎之类若是紾兄之臂逾东家墙便是灭絶天理丹书怠胜敬者灭即贼仁者谓之贼之意欲胜义者凶即贼义者谓之残之意【义刚】

九章【为巨室】

前后两譬似不相似【至】

十章【齐人伐燕胜之】

孟子论取之而燕民不説则勿取文王是也取之而燕民説则取之武王是也此亦止为齐王欲取燕故引之于文武之道非谓文王欲取商以商人不説而止之武王见商人説而归已而遂往取之也如言仲尼不有天下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岂益伊尹周公仲尼皆有有天下之愿而以无天子荐之与天意未有所发而不得乎直是论其理如此耳凡此类皆须研究体味见得圣人之心脱落自在无丝毫惹绊处方见义理之精防于日用中自然得力所谓知至而意诚也【荅范伯崇】

十三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孟子荅滕文公只得如此是吾得正而毙焉之意盖滕有必亡之势况王政非一日之所能行或行之粗成次第而二国亦必不见容也汤文之兴皆在空闲之地无人来觑他故日渐盛大若滕则实是难保也世间事难得恰好齐梁甚强可以有为而孟子与其君言恬然不恤滕文公却有善意又以国小主张不起以此知机会直不易得也【时举】

十五章【滕小国也竭力】

潘恭叔説迁国以图存者权也效死勿去者义也义字当改作经字思之诚是盖义便近权如或可如此或可如彼皆义也经则一定而不易既对权字须当用经字【僴】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晏婴
  ●牧鑑卷之九·杨昱
  卷十七·冯复京
  卷三十九·黄伦
  卷十七·山井鼎
  第二十三卦:《剥卦》·佚名
  荣辱第四·荀况
  提要·夏良胜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七·玄奘
  为福善法师封缸法语·太虚
  答倪君伟问(三则)·太虚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佚名
  法华游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473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李逢吉   既洁酒醴,聿陈熟腥。肃将震念,昭格储灵。   展矣礼典,薰然德馨。愔愔管磬,亦具是听。   卷473_2 【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李逢吉   祇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闲上望

  • 第一折·李行甫

    (搽旦上,诗云)我这嘴脸实是欠,人人赞我能娇艳。只用一盆净水洗下来,倒也开的胭脂花粉店。妾身是马员外的大浑家。俺员外娶得一个妇人,叫做甚么张海棠,他跟前添了个小厮儿,长成五岁了也。我瞒着员外,这里有个赵令史,他是风流人

  •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四施肩吾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西山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及第後过杨子江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互闪烁黑浪高於天今日步春【一作青】草复【一作还】来经

  • 淳熙稿卷十一·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一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立春日自城还县道中作 晴烟生野聚冻雪被山田树树梅花下芊芊麦秀边青春今日立白发此身怜更想痴儿女悲啼忆去年 旧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范晔

    杨震 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脩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

  •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脱脱

        ◎能吏   ○大公鼎 萧文 马人望 耶律铎鲁斡 杨遵勖 王棠   汉以玺书赐二千石,唐疏刺史、县令于屏,以示奖率,故二史有《循吏》、《良吏》之传。辽自太祖创业,太宗抚有燕、蓟,任贤使能之道,亦略备矣。然惟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张岱

    郑芝龙列传(阙)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春正月乙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俞得一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壬申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辛丑皆如之。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张之洞、据电奏恳将朝廷规画大端。凡饬知北洋事并饬南洋知之等语

  • 卷九·欧阳昱

    *王有龄王有龄父为某省太守,何桂清父为其门丁。太守延师教有龄,桂清伴读。有龄戏弄荒废,学业未成。桂清聪慧,闻言即悟。未几成材,入翰林,擢至两江总督。念旧恩,为有龄捐官,保荐至苏藩。桂清性畏怯,统大军剿贼

  • 十年·佚名

    (庚午)十年清嘉慶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丙辰朔,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若曰。農者,天下之本也。曰予聞之,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善相邱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敎道民。國之所重於民,民之所恃於農者由斯,而豈不

  • 洪范明义卷上之上·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访箕章第一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殷曰祀周曰年逸周书大匡篇亦曰十有三祀则是周未改年也武王承文王之统致辟于殷释箕子于囚因而访道易言箕子之明夷明禹汤之道在于箕子也道在箕子则武王必就学于箕子古称

  • 第八章 15·辜鸿铭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辜讲孔子在评价当时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师挚,鲁国的乐师)演奏时说:“他所演奏的这篇古老乐章(《关雎》)从开始到结束,洋洋洒洒、铿锵有力、杂而不乱,演奏地极为宏大壮观,好像总在耳边

  • 卷三十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八宋 真德秀 撰天地之道书大禹谟益賛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臯陶谟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恊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 卷八十四·佚名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之二复次电得。菩萨成就如是智已,於诸众生根行意乐。善巧了知。若见多贪众生。为欲调伏疗其病故。示同凡夫现受诸欲。具有妻子家业资生,犹如莲花而不染著。有诸众生痴无智慧。不知菩萨善巧方便而作是

  • 卷第二十五(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五(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初破僧法尔时调达第三念言。我今破沙门瞿昙僧得大名称。一切当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而调达能破其僧。念已便语眷属頞鞞分那婆薮般那卢醯伽卢帝舍瞿伽离骞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