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禅解】

卓吾曰:原思辞禄,欲脱其身于“谷”之外。孔子耻谷”。欲效其身子“谷”之中。

方外史曰:若知素位而行。便不肯脱身“谷”外。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禅解】

为仁,决不是者样工夫。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禅解】

得少为足,便是怀居,与“不知老之将至”相反。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禅解】

“言逊”,不是避祸,正是挽回世运之妙用耳。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禅解】

有见地者,必有行履。有行履者,不必有见地。故古人云:只贵见地,不问行履也。倘无行履,决非正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禅解】

千古至言,文不加点,故“不答”也。出后而赞,正是不答处。不答,又就是赞处。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禅解】

警策君子,激发小人。小人若仁,便是君子,那有定名。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禅解】

作文要诀。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禅解】

无怨就是乐。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卓吾云:切问。)】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禅解】

卓吾云:知、廉、勇、艺,是铜铁;礼、乐是丹头。

方外史曰:四子若能文之以礼、乐,则四子便各各成人,非要兼四子之长也。礼是此心之节文,乐是此心之太和,诚于中而形于外,故名为文,非致饰于外也。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禅解】

此与得见有恒,抑亦可以为次之意同。

卓吾云:然则今之不成人者极多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禅解】

卓吾曰:是乐取之词,非猜疑之语。

方外史曰:圣人见人之善,如己之善,与后儒自是不同。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禅解】

“不以兵车”。故“如其仁”,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实话。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禅解】

大丈夫生于世间,惟以救民为第一义,小名小节,何足论也!天下后世受其赐,仁莫大焉。假使死节,不过忠耳,安得为仁?况又不必死者耶!当知召忽之死,特匹夫匹妇之谅而已矣。王珪、魏征,亦与管仲同是个人。若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本非圣贤之谈,正是匹妇之谅,故《易辞》曰:桓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大丈夫幸思之。

卓吾云:因他谥文子,故曰可以为文。文字不必太泥。总之,极其许可之词。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禅解】

低低人尚有大用若此,况肯用圣贤者乎?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禅解】

正要人怍。

【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禅解】

陈恒三子,一齐讨矣。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禅解】

不能阙疑,便是自欺,亦即欺君。

今之不敢犯君者,多是欺君者也。为君者喜欺,不喜犯,奈之何哉!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禅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达”故不器,“下达”故成瑚琏斗筲等器。若不成器者,并非小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禅解】

尽大地是个自己,所以度尽众生,只名为己。若见有己外之人可为,便非真正发菩提心者矣。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禅解】

千古圣贤真学问,真血脉,不亿使者一言点出,真奇!真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禅解】

末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正是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禅解】

卓吾云:“耻”字何等精神,“过”字何等力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禅解】

仁者、知者、勇者,三个“者”字,正与“道者”“者”字相应,所谓一心三德,不是三件也。夫子自省,真是未能。子贡看来,直是自道。譬如华严所明,十地菩萨,虽居因位,而下地视之,则如佛矣。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禅解】

“不暇”二字,顶门针也。若能思齐内省,则虽妍蕊立辨,不名为“方人”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禅解】

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禅解】

不惟拣去世间逆亿,亦复拣去二乘作意神通矣。

世人自多诈则恒“逆诈”,自多不信,则恒亿“不信”。圣人哀之,故进以“先觉”二字。若欲先觉,须从不诈、不疑、不逆、不亿下手,直到至诚地位,自然任运先觉。苟不向心地克己复礼,而作意欲求先觉,便是逆亿了也。故曰“君子可欺。”唯“可欺”,方为君子耳。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禅解】

可以人而不如马乎?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禅解】

达得怨亲平等,方是“直”。若见有怨,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怨”宜忘,故报之以“直”,谓不见有“怨”也。“德”不可忘,故报之以“德”,谓知恩报恩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禅解】

心外无天,故“不怨天”。心外无人,故“不尤人”。向上事须从向下会取,故‘‘下学而上达”。惟其下学上达,所以不怨不尤。今人离“下学”,而高谈“上达”,譬如无翅,妄拟腾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禅解】

子服眼中有伯寮,孔子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伯寮自谓想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可见圣贤眼界胸襟。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禅解】

程子曰:四者非有优劣。所遇不同耳。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禅解】

只此一语,描出孔子之神。盖知可而为者,伊尹、周公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不为者,伯夷、柳下惠等是也。知可而不为者,巢、许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为之者,孔于是也。若不知可与不可者,不足论矣。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禅解】

既知音,亦知心,但不知木铎之意耳。“果哉!末之难”却与“知不可而为之”作一注脚,可谓难行能行。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禅解】

“古之人皆然”一句,伤今思古,惨甚痛甚。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禅解】

尽十方世界是个自己,竖穷横遍,其体、其量、其具,皆悉不可思议.人与百姓,不过自己心中所现一毛头许境界耳。

子路只因不达自己,所以连用两个“如斯而已乎”,孔子见得“己”字透彻,所以说到“尧、舜犹病”,非病不能安百姓也,只病修己未到极则处耳。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禅解】

以打骂作佛事。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禅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都看作两橛。若知“下学而上达”,则日益处,即日损处矣。今童子而居位并行,何等志气,但恐其离下学而求上达,便使依乎中庸之道,故令之将命,所以实其操履耳。

居位,即是欲立。并行,即是欲达。皆童子之所难能,故知不是仅“求益”者。

卓吾云:在居位并行处,见其“欲速成”,非不隅坐随行也。若不隅坐随行,一放牛小厮矣,何以“将命”?

猜你喜欢
  齐世篇第五十六·王充
  文人心态的不平·孔子
  卷十九·李光坡
  卷十四·蔡德晋
  卷二十七·孔颖达
  卷四·吕本中
  抱朴子內篇卷之四   金丹·王明
  昭公·昭公三十年·左丘明
  庄子解故·章太炎
  卷第十六·道原
  卷第三·道原
  答曾若兰问(三则)·太虚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观音玄义记卷第三·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章 公子寻亲·屠隆

    【金蕉叶】〔小生道装上〕朝思暮思。为严亲奔波路岐。行不尽山间水涯。止不择茅庵野寺。父似云中鹤。儿如陌上尘。茫茫天地裏。何处访吾亲。龙驹离家寻父。踪迹杳然。路上有人说。同方外僧道。往衡山来了。

  • 前集卷一·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一 宋 罗椅 编 古诗 蜀酒歌 汉州鹅黄鸾凤雏不鸷不抟德有余眉州玻瓈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涂病夫少年梦清都曾肠虚皇碧琳腴文德殿门辰奏书归局黄封罗百壶十年流落狂不除遍走人间寻酒垆青丝

  • 第二十九出 天变(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外鸣鼓角,众扮马、赵、温、岳四将舞上)水火风雷不可当,全凭善恶定兴亡。爱民惜命真天子,降福兴灾有玉皇。俺乃马、赵、温、岳四帅,今奉玉帝敕旨,钦差北极玄武帝君,往大明国考察善恶,只得在此伺候。(末扮真武披发

  • 卷十五·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五      宋 韩淲 撰五言絶句 明皇揽镜而言吾虽瘠天下肥矣 引镜吾虽瘠韩休谏疏多君心在天下欢乐竟如何高祖令李密迎见秦王李密不敢仰视 甲马幽州路英雄不自量凯歌迎劳处方识小秦王 霍

  • 卷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目录地理类观华夷图【唐伍乔】观华夷图【唐曹松】观舆图有感【元金渭五首】河山形胜图【金雷渊】河山形胜图【金冯璧】东山老人河山形胜图【金赵

  • 卷二十二·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二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五十一首 【时赴汝留金陵道中作是年先生在泗州度岁卷中有泗州除夜雪中谢黄师是送酒及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诗】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

  • 列传第十九·李延寿

    高允 从祖弟祐 祐曾孙德正 祐从子乾 昂 季式高允,字伯恭,勃海蓚人,汉太傅裒之后也。曾祖庆,慕容垂司空。祖父泰,吏部尚书。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推敬。亦仕慕容垂,为太尉从事中郎。道武平中山,以为丞相参军,早卒。允

  • 卷十六 武帝·王夫之

      〖一〗   范缜作神灭论以辟浮屠,竟陵王子良饵之以中书郎,使废其论,缜不屑卖论以取官,可谓伟矣。虽然,其立言之不审,求以规正子良而折浮屠之邪妄,难矣。   子良,翩翩之纨袴耳,俯而自视,非其祖父乘时而窃天位,则参佐之才

  • 卷第三十九·胡三省

    汉纪三十一〔起昭阳协洽(癸未),尽阏逢涒滩(甲申),凡二年。〕《淮阳王》〔讳玄,字圣公,光武族兄也。帝王世纪曰:舂陵戴侯熊渠生苍梧太守利;;利生子张;子张生玄。后败,降赤眉;光武诏封为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二三)更,工衡翻。是年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九景泰七年十月丁酉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革独石马营等边仓管草副使从右佥都御史李秉所奏也○以故太监李德所建灵福寺并园地赐锦衣卫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上·袁枢

    宋 袁枢 撰突厥朝隋梁武帝大同十一年春二月魏丞相泰遣酒泉胡安诺槃陀始通使于突厥突厥本西方小国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阳为柔然铁工至其酋长土门始彊大颇侵魏西边安诺槃陀至其国人皆喜曰大国使者至吾国其将兴矣简文

  • 别儿怯不花传·宋濂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姓燕只吉..氏。曾祖忙怯秃为千户,随宪宗南征有功。父阿忽台,成宗时为丞相,被诛,后赠和宁忠献王。别儿怯不花年幼丧父,八岁时即受兴圣太后及武宗之命侍奉明宗,不久入国子学学习。明宗出镇云南,别儿怯不花随行

  • 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四世职表十七镶黄旗蒙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四><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

  • 卷四 释亲第四·邢昺

    [疏]释曰:案《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苍颉》曰:“亲,爱也,近也。”然则亲者,恩爱狎近、不疏远之称也。《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丧服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

  • 卷三·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三    元 程端学 撰隠公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康侯胡氏曰叔姬伯姬之妹非夫人也存耕赵氏曰书叔姬为归于酅起也胡氏曰春秋不书媵为其贱者也此何以书庄三十年葬叔姬故

  • 卷一百八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四观象授时蕙田案尧命羲和舜察玑衡纪数之书观象之器法斯大显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嵗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序事以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念阿弥陀佛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上来具引经文。及校量显胜成。如妙释信受奉行。然未知。念余佛名功德亦无量不。释曰。此有二义。一释云。念一切佛悉得无量功德。无有差别。以诸如来悉具无边

  • 宝庆四明志·罗濬

    南宋地方志。庆元知府胡榘修,方万里、罗濬撰。二十一卷。始撰于宝庆三年(1227),成书于绍定元年(1228)。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是书据张津《乾道四明图经》重加增订,依其体例,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山、水、产、赋